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健康育兒:在孩子6歲前,家長必須要給孩子立下這9個規矩,對孩子長大後拼搏很有幫助

規矩一:不能有說謊、不誠實的行為 兒子快4歲了。 最近一段時間。 突然發現他會說謊了。 明明剛才看了電視, 他卻硬說沒有;看著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 問他卻說不是他弄的。 寶貝為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為我該如何處理呢 孩子偶爾喜歡誇些海口, 這個問題還好, 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說謊行為。 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 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 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 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撒謊父母都會很難過, 擔心孩子成一個撒謊成性的人。

發現孩子問題時, 父母要心平氣和對待, 最好的辦法是蹲下來認真傾聽, 多聽孩子說孩子才會一吐為快。 如果孩子每次犯錯父母板著臉, 甚至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 在這樣的環境下, 孩子犯錯時, 十有八九會採取隱瞞或編謊話的方式, 家長以為孩子更乖了, 可卻不知孩子“乖”的表像下, 一個壞習慣卻正在慢慢滋長。 所以, 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 並且鼓勵孩子誠實的講出來

規矩二: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為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孩子在跟小朋友玩的時候, 想要他的玩具, 小朋友不給, 他就動手打, 甚至還會還說:“我想要玩這個, 你必須得給我, 要不然我就打你!”……小孩子有這樣的做法,

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 很可怕。 這一類的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 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 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 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但是, 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 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 明確地告訴他:“你以後不能這樣做了, 這種行為很粗魯, 是特別不對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 過後媽媽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你現在知道錯了沒, 那麼以後想要小朋友的玩具, 你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媽媽要心平氣和地去引導他, 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 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

規矩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依賴別人的行為不能有 父母們看著孩子長大,

都渴望孩子變得獨立, 強大。 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 都會發現, 其實孩子的依賴性還是那麼強。 依賴他人的習慣主要表現在下面3個方面:1. 做人懦弱, 不勇敢;2. 自理能力比較差;3. 對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較少。 這時候家長就要反思了, 是不是你平時太過天溺愛孩子了?

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定要信任並且要鼓勵孩子。 家長對於孩子出色完成的事可以給予讚揚。 家長的讚揚會強化孩子今後獨立主動的性格, 孩子獨立性培養要儘早。 讓孩子早獨立的好處就是:兒童期是他的人格形成關鍵期, 更容易幫助他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格。

規矩四: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 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

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 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 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這個時候,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 可以拿著大人的東西和孩子的玩具告訴他:“這個東西是媽媽的, 但這個玩具是你的。 ”

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 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 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 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 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 這種物權概念的區分, 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

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規矩五: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小孩子還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小孩家長也比較寵愛, 孩子想要什麼玩具就給買, 導致玩具多了玩厭了就拋棄, 零零散散一堆, 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 大多媽媽會覺得“孩子還小, 玩心大, 我幫他收拾也沒啥” 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 完全就是家長的溺愛和遷就造成的, 讓他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 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 現在就給他立下規矩吧, 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 讓他學會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這樣的規則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 最終形成的是對環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養, 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對他的創造力也有所幫助。 長大後, 無論孩子到了什麼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規矩六:誰先拿到誰先用,後來者必須等,學會分享 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6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恨不得把所有都給孩子,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會很自私。長大後可不容易交到朋友! 家長應該怎麼做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規矩七:不可以打斷別人說話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

家長應該怎麼做?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讓他換位思考,如果你在說一件事的時候,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你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規矩八: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家長應該怎麼做: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規矩九:好吃懶做的行為不能有 一個不愛勞動的孩子,自然缺乏勞動體驗,他對勞動、對勞動人民的態度,往往都來自于書本和教條。如果孩子們沒有好的勞動習慣,他們學到的知識就難以運用到書本中去。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勞動對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小樹立責任心。

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每週一次貼出要幹的家務內容,將孩子需要做到的東西,用筆寫下來。這種形式會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起到一種契約的價值。比起父母的“嘮叨”,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讓孩子做家務,應用溫和的語氣、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長權威壓孩子,讓他覺得做家務是一種負擔,另外不要因為孩子“搗蛋”就呵斥打擊他的積極性,真心讚美,細心呵護,耐心指導,會使孩子的勞動目的更加明確,更有成就感

無論孩子到了什麼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規矩六:誰先拿到誰先用,後來者必須等,學會分享 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6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恨不得把所有都給孩子,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會很自私。長大後可不容易交到朋友! 家長應該怎麼做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規矩七:不可以打斷別人說話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

家長應該怎麼做?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讓他換位思考,如果你在說一件事的時候,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你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規矩八: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家長應該怎麼做: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規矩九:好吃懶做的行為不能有 一個不愛勞動的孩子,自然缺乏勞動體驗,他對勞動、對勞動人民的態度,往往都來自于書本和教條。如果孩子們沒有好的勞動習慣,他們學到的知識就難以運用到書本中去。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勞動對於培養獨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小樹立責任心。

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每週一次貼出要幹的家務內容,將孩子需要做到的東西,用筆寫下來。這種形式會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起到一種契約的價值。比起父母的“嘮叨”,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讓孩子做家務,應用溫和的語氣、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長權威壓孩子,讓他覺得做家務是一種負擔,另外不要因為孩子“搗蛋”就呵斥打擊他的積極性,真心讚美,細心呵護,耐心指導,會使孩子的勞動目的更加明確,更有成就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