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正史上宋江的真實結局是什麼?來看看

歷史上有真實的宋江, 也有真實的三十六天罡。 但是其中的故事卻相去甚遠了, 宋江起義的原因, 不是當著公差因為犯事而後上了梁山, 而是因為當時的稅太重。 當時梁山泊附近大片區域, 都被衙門劃成了擴田所, 這個擴田所就成了公家的, 本來百姓就指望著這點地這點水域吃飯呢, 一下全部歸公, 且出入打魚, 都要課以重稅。 這導致了好幾次農民起義, 其中, 宋江就是其中一支隊伍。

宋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其才可以作一個好皇帝, 他本人對一點也有所認可。 宋江是一個有意識形態, 有理想, 有抱負的人,

他想施展自己的本領。 這就不難理解他一開始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這時候還代表了人民的某種意願, 後來又願意並且想辦法接受招安。 他的理想和抱負決定他要接受招安並且為招安做出諸多努力。 宋江接受招安後, 他的身份和地位已經有一個代表人民某種意願的人走向了與人民為敵的剝削階級的行列, 和人民的關係走向了階級鬥爭的尖銳矛盾。 但是招安對宋江來說是對的, 這是他的意識形態所決定的, 他認為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是他自己早有選擇的道路。 做了剝削階級後, 他卻因為剝削階級的內部矛盾而選擇了投降, 因為他不反皇上, 所以只有投降, 最後走到死。

還有說宋江並非被朝廷招安投降,

而是戰敗而降, 而且張叔夜僅用千人就打敗了宋江, 可見宋江的實力不可能被派去征討方臘的百萬大軍。 而且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投降, 此時方臘節節敗退, 杭州失守, 三月歙州、睦州、忂州等地也相繼失守, 四月方臘被俘, 並不需要宋江去討伐方臘。 史料中也記載了當時亳州知州侯蒙提議招安宋江, 讓他征討方臘一事, 但是宋徽宗沒有接納他的意見。 1939年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 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上記載, 折可存在鎮壓了方臘反叛之後, 奉命捕獲宋江。 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則提出了“兩個宋江”論, 他表示“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 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臘起義的卻是大將宋江。 ”所以“草寇宋江”和“討伐方臘的宋朝大將宋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應該說, 宋江的結局是很悲劇的。 這還不僅表現在他的被俘殺害上, 同時還表現在他這次再起義, 又當了“草寇”, 並沒有帶著自己原先的全部人馬。 他的隊伍主力改由楊志統領, 仍然留在了宋朝軍隊中, 為朝廷效力。 《三朝北盟會編》卷六記載了宋朝在平定方臘起義後緊接著于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仍派童貫統帥大軍進攻遼國佔領的燕京以踐行與金人夾擊遼國的盟約。 這次童貫仍然是將宋軍分作東西兩路。 在東路軍中即有“趙明、楊志將選鋒軍”, 這個隊陣的位置與前次征方臘時宋江的位置是一樣的。 宋江征方臘時, 也是在童貫大軍的東路, 與宋將趙明等一起作為裨將率領自己的隊伍。

水滸作者塑造宋江這一形象, 明顯是將宋江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言人, 宋江身上“忠孝仁義信”俱全。 宋江的綽號最多, 叫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 宋江又叫宋公明, 是《水滸》一百單八將當中唯一有字的人, 這確實說明了宋江和其他的梁山頭領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