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78年15部經典香港電影:嘉禾的票房高,邵氏的數量多

作為香港電影愛好者, 想和大家聊一聊1978年15部經典香港電影, 其中嘉禾的數量少, 票房高, 而邵氏的票房低, 數量多。

1、《死亡遊戲》:我們經常說李小龍的四部半電影,

《死亡遊戲》就是那半部, 當年斬獲343萬票房, 年度排名第4。 李小龍真正的鏡頭雖然不多, 大多都是替身,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李小龍的懷念。

2、《賣身契》:在那個功夫片占主流的情況下, 許冠文開創無厘頭先河, 之前《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癡》《半斤八兩》都已經斬獲了年度票房冠軍,

這部《賣身契》也不例外, 以782萬票房位列冠軍。 本片主要是諷刺電視臺的用人制度, 有點影射TVB的意思, 畢竟許冠文當年在TVB待過。 關于TVB的合同, 梁家輝當年就沒有簽, 而是勇敢的走了出來。

3、《蛇形刁手》:1978年對成龍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年,

是他揚名的年份。 吳思遠從羅維手裡借走成龍大哥, 讓他和袁和平搭檔, 打造出了這部功夫喜劇片《蛇形刁手》, 當年位列年度票房榜第8名, 收穫270萬票房。

4、《醉拳》:《蛇形刁手》獲得大賣之後, 他們又加緊拍攝了《醉拳》, 基本上套路差不多,

不過成龍大哥更加活潑了, 也增添了不少搞笑片段, 尤其是石天的加盟。 《醉拳》也不辱使命, 取得了676萬票房, 年度第二名。 這兩部動作片, 成龍大哥自然是靈魂人物, 不過要是少了袁小田老爺子的話也是不行的, 老爺子的蘇乞兒形象後來還被《拳皇》的鎮元齋借去了。

5、《肥龍過江》:洪金寶看到自己的師弟成龍這麼火, 也不甘落後, 也在功夫喜劇上面探索, 於是自導自演了這部《肥龍過江》, 有點喜劇的意思, 還致敬了李小龍一把。 不過整體中規中矩, 沒有多大特色, 所以沒翻起多大浪花。

6、《贊先生與找錢華》:不服氣的洪金寶, 又趕在1978年底拍出了《贊先生與找錢華》,相比《肥龍過江》,在動作上面看點十足,而且劇情也比較豐滿,取得了286萬票房,年度第6名。其實本片可以當做詠春教學片,動作是一大看點。

7、《五毒》:上面介紹的大多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或是吳思遠電影公司的,下面看看邵氏出品的,雖然1978年的邵氏已經走下坡路,不過還是產生了不少經典,張徹作為邵氏頭牌導演,用第四代弟子拍出了《五毒》,本片深受昆汀追捧,也被外媒認證為cult片經典。一個門派幾個師兄弟,學習的有蜈蚣、蛇、蠍子、壁虎和蛤蟆等功夫,他們之間相互克制,小師弟雖然都學了,不過單打獨鬥贏不了,只有和其中一位相互配合才可以。而且根據所習的武功也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好壞,側面表達中國武術講究的武德。

8、《殘缺》:和上面的《五毒》陣容差不多,有江生、孫建、羅莽、郭追等,這裡算是外加一個大反派陳觀泰。其實思路基本上和《五毒》也差不多,都是對功夫相克進行延伸,幾位主角被陳觀泰害的殘障,可是這些殘障剛好成為其優勢,能夠練習與之對應的功夫。比較好玩的是,最後他們打贏了竟然不要江生了。遺憾的是,江生1990年就去世了,實在可惜。

9、《冷血十三鷹》:孫仲執導,倪匡編劇,主演不是狄龍和薑大衛,而是狄龍和傅聲,兩人只算大哥和小弟,激情不夠。而狄龍在這裡走的是一個洗白的過程,一開始他是一個殺人工具,後來慢慢反抗,有點悲劇色彩。本片最大的驚喜就是可以觀賞各種武器,十三鷹的武器個個神奇,是一大亮點。

10、《乾隆下揚州》:李翰祥執導,是《乾隆下江南》的續集,走的是喜劇路線,估計張國立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康熙微服私訪記》應該從這裡偷不少師。李翰祥喜歡玩段子,又喜歡野史,剛好可以滿足他的創作欲望。本片主要講述劉墉如何智騙鄭板橋作畫的,趣味十足,至於乾隆的話,更像是跑龍套的,戲份全被劉墉搶了。

11、《陸小鳳傳奇之繡花大盜》:說完張徹和李翰祥,也該到楚原了,這位香港最會拍古龍小說電影的大導演,前一段時間還獲得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本片由楚原自編自導,劉永、嶽華、淩雲和井莉聯合主演,大家最糾結的一件事情莫過於陸小鳳沒有了鬍子,畢竟那是他的標誌。除此之外,懸疑這一塊完成度比較好,元華、林正英和袁祥仁也在在裡面。

12、《蝙蝠傳奇》:這一次是楚原的老搭檔狄龍出演,風流倜儻、智勇雙全的楚留香只服兩人,一個是電視劇版的鄭少秋,另一個就是狄龍。本片基本上可以當成冒險闖關遊戲了,就是升級打怪的節奏,稍微有點遺憾的就是結尾有點倉促,太著急了點。

13、《蕭十一郎》:狄龍版蕭十一郎把那種滄桑、落魄和深情詮釋的非常好,不過全片最喜歡一個人物,那就是小公子,文雪兒將小公子那種邪氣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她以前可以演韋小寶。值得一提的是,文雪兒是包租婆元秋的妹妹。同時井莉、劉永、徐少強、李麗麗等幾位表演也比較出彩。

14、《少林三十六房》:劉家良作為一代宗師,同時又是第一個由武術指導轉成導演的,在邵氏地位還是蠻高的,1978年他也有兩部不錯的影片,《少林三十六房》取得296萬票房,年度第五名。最好看的就是劉家輝一房一房的挑戰,每一房訓練的東西也不同,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少林寺絕技。結尾太過倉促,而且還把什麼洪熙官、陸阿采、舂米六都拉出來了。

15、《中華丈夫》:和《少林三十六房》一樣,同樣由劉家良執導、倪匡編劇、劉家輝主演,不過成績差一點,取得了246萬票房,年度第10名。本片更注重兵器的展示和運用,放在現在也算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了,吊打日本武術以及兵器,讓他們看看誰才是正宗的,不得不為堅持傳統的劉家良師傅點贊。

1978年距今已經40年了,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新世紀之後開始萎靡,不過近幾年倒也有不少的港片突圍,期待他們繼續為我們帶來優秀的作品!

又趕在1978年底拍出了《贊先生與找錢華》,相比《肥龍過江》,在動作上面看點十足,而且劇情也比較豐滿,取得了286萬票房,年度第6名。其實本片可以當做詠春教學片,動作是一大看點。

7、《五毒》:上面介紹的大多是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或是吳思遠電影公司的,下面看看邵氏出品的,雖然1978年的邵氏已經走下坡路,不過還是產生了不少經典,張徹作為邵氏頭牌導演,用第四代弟子拍出了《五毒》,本片深受昆汀追捧,也被外媒認證為cult片經典。一個門派幾個師兄弟,學習的有蜈蚣、蛇、蠍子、壁虎和蛤蟆等功夫,他們之間相互克制,小師弟雖然都學了,不過單打獨鬥贏不了,只有和其中一位相互配合才可以。而且根據所習的武功也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好壞,側面表達中國武術講究的武德。

8、《殘缺》:和上面的《五毒》陣容差不多,有江生、孫建、羅莽、郭追等,這裡算是外加一個大反派陳觀泰。其實思路基本上和《五毒》也差不多,都是對功夫相克進行延伸,幾位主角被陳觀泰害的殘障,可是這些殘障剛好成為其優勢,能夠練習與之對應的功夫。比較好玩的是,最後他們打贏了竟然不要江生了。遺憾的是,江生1990年就去世了,實在可惜。

9、《冷血十三鷹》:孫仲執導,倪匡編劇,主演不是狄龍和薑大衛,而是狄龍和傅聲,兩人只算大哥和小弟,激情不夠。而狄龍在這裡走的是一個洗白的過程,一開始他是一個殺人工具,後來慢慢反抗,有點悲劇色彩。本片最大的驚喜就是可以觀賞各種武器,十三鷹的武器個個神奇,是一大亮點。

10、《乾隆下揚州》:李翰祥執導,是《乾隆下江南》的續集,走的是喜劇路線,估計張國立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康熙微服私訪記》應該從這裡偷不少師。李翰祥喜歡玩段子,又喜歡野史,剛好可以滿足他的創作欲望。本片主要講述劉墉如何智騙鄭板橋作畫的,趣味十足,至於乾隆的話,更像是跑龍套的,戲份全被劉墉搶了。

11、《陸小鳳傳奇之繡花大盜》:說完張徹和李翰祥,也該到楚原了,這位香港最會拍古龍小說電影的大導演,前一段時間還獲得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本片由楚原自編自導,劉永、嶽華、淩雲和井莉聯合主演,大家最糾結的一件事情莫過於陸小鳳沒有了鬍子,畢竟那是他的標誌。除此之外,懸疑這一塊完成度比較好,元華、林正英和袁祥仁也在在裡面。

12、《蝙蝠傳奇》:這一次是楚原的老搭檔狄龍出演,風流倜儻、智勇雙全的楚留香只服兩人,一個是電視劇版的鄭少秋,另一個就是狄龍。本片基本上可以當成冒險闖關遊戲了,就是升級打怪的節奏,稍微有點遺憾的就是結尾有點倉促,太著急了點。

13、《蕭十一郎》:狄龍版蕭十一郎把那種滄桑、落魄和深情詮釋的非常好,不過全片最喜歡一個人物,那就是小公子,文雪兒將小公子那種邪氣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她以前可以演韋小寶。值得一提的是,文雪兒是包租婆元秋的妹妹。同時井莉、劉永、徐少強、李麗麗等幾位表演也比較出彩。

14、《少林三十六房》:劉家良作為一代宗師,同時又是第一個由武術指導轉成導演的,在邵氏地位還是蠻高的,1978年他也有兩部不錯的影片,《少林三十六房》取得296萬票房,年度第五名。最好看的就是劉家輝一房一房的挑戰,每一房訓練的東西也不同,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少林寺絕技。結尾太過倉促,而且還把什麼洪熙官、陸阿采、舂米六都拉出來了。

15、《中華丈夫》:和《少林三十六房》一樣,同樣由劉家良執導、倪匡編劇、劉家輝主演,不過成績差一點,取得了246萬票房,年度第10名。本片更注重兵器的展示和運用,放在現在也算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了,吊打日本武術以及兵器,讓他們看看誰才是正宗的,不得不為堅持傳統的劉家良師傅點贊。

1978年距今已經40年了,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新世紀之後開始萎靡,不過近幾年倒也有不少的港片突圍,期待他們繼續為我們帶來優秀的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