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寶寶有這個“煩人”的小動作,其實是大腦發育超越常人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他們會慢慢地掌握很多的“小技能”,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讓家長感到抓狂的“煩人”舉動。 雖然寶寶的行為在大人看來很無厘頭, 但是對於小傢伙們而言, 這卻是大腦快速發育的表現。

1歲萌娃癡迷扔東西, 寶媽被“折磨”, 剛想“打手心”卻被說沒耐心

桃子今年1歲了, 長得十分呆萌可愛, 但前不久, 小傢伙卻有了一個很“煩人”的壞習慣, 那就是“扔東西”。

在桃子眼中沒有什麼是不能扔的, 不管是自己的玩具, 還是媽媽的化妝品, 只要趁人不注意抓起來就扔, 而且還扔得不亦樂乎。

桃子媽媽對此很是煩惱, “都教育過她好幾遍了, 就是不聽話, 這小傢伙手太欠了!”於是在小桃子又一次把媽媽的口紅扔了一地的時候, 桃子媽想到了動用家法——打手心。

於是她讓桃子伸出手, 可剛要開打的時候, 桃子的奶奶跑過來“解圍”, 只見她一把把桃子護在懷裡說道,

“這可打不得, 打壞了我要心疼死的!”

桃子媽見狀很是無語, “媽, 您先讓開, 我得讓她長點記性, 總扔東西像什麼樣子!”

桃子媽話音剛落, 桃子的爺爺就大聲地接茬道, “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沒耐心, 和小孩子計較什麼!”桃子媽屬實被這句話氣得不輕,

自己費心費力地管教孩子, 到頭來卻被吐槽沒有耐心。

到了晚上的時候, 桃子媽被孩子和老人氣得睡不著覺, 於是她起身上網吐槽了一番。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 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的經歷, “我家寶寶連玻璃杯都敢扔……”

“我有一次還被他扔過來的玩具碰破了眼角呢……”看到別人家的寶寶手也挺“欠”的, 桃子媽心裡頓時舒暢了不少。

如果寶寶有這個“煩人”的習慣, 其實是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

√ 寶寶智力水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表現

大人們不能夠從扔東西中獲得樂趣, 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得到了豐富。

番茄被扔到地上的感覺和玩具被扔到地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孩子從中獲得的觀察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只有當孩子的智力發展到一定水準時, 他們便能夠感知到這些不同之處。

√ 寶寶運動技能增強的表現

當孩子處於口欲期是, 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是用嘴嘗嘗, 當孩子選擇用扔東西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時, 這說明他們使用的方法變得更加“高階”了。

而孩子對於運動技能的掌握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大腦發育得更加完善, 對於肢體的控制力更強。  

√ 寶寶社交意識發展的表現

有的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是因為這其中有一定的互動性, 比如說, 寶寶扔完東西, 大人們會趕緊過去撿過來, 雖然這會令大人抓狂,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卻很有樂趣。

另外,寶寶扔東西的行為也可能是在情緒表達,寶寶表達能力有限,扔東西的方式看起來會更加直接。

當寶寶癡迷于扔東西時,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規則

當孩子癡迷于扔東西時,父母的制止只會得來孩子的叛逆。所以父母們不妨換一種思路,通過給孩子講規則的方式來調整他們對於扔東西這件事的認知。

比如說,“玩具不可以扔到牆上”,當這個規則一開始被制定時孩子會想要試探父母的底線,所以會不樂意遵守,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堅持拒絕的話,那麼孩子便會明白這個規則不能更改。

▼ 為孩子準備“適合”扔的玩具

當孩子對扔東西很感興趣的時候,父母們可以投其所好給孩子準備適合扔的玩具,比如說沙包、飛盤、皮球等等。推薦閱讀:外孫和孫子有什麼區別?過來人道出真心話,網友:聽完有點紮心

這既滿足了孩子對於扔東西的渴望,同時也為孩子做出了所扔對象的設定。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孩子扔東西的“自由”。

▼ 給予孩子情緒更多的關注

當孩子扔東西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是想要和父母互動的話,那麼父母與其指責孩子扔東西不對,倒不如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讓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當孩子的情緒可以被父母所關注時,他們表達想法的方式就會更加柔和一些。

雖然父母每天都在照顧寶寶的飲食起居,但是他們卻不一定明白眼前這個小人兒的內心世界,所以父母們應該保有一顆童心,試著去理解寶寶的成長節奏以及他們眼中的那個多彩有趣的世界。

雖然這會令大人抓狂,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卻很有樂趣。

另外,寶寶扔東西的行為也可能是在情緒表達,寶寶表達能力有限,扔東西的方式看起來會更加直接。

當寶寶癡迷于扔東西時,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規則

當孩子癡迷于扔東西時,父母的制止只會得來孩子的叛逆。所以父母們不妨換一種思路,通過給孩子講規則的方式來調整他們對於扔東西這件事的認知。

比如說,“玩具不可以扔到牆上”,當這個規則一開始被制定時孩子會想要試探父母的底線,所以會不樂意遵守,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堅持拒絕的話,那麼孩子便會明白這個規則不能更改。

▼ 為孩子準備“適合”扔的玩具

當孩子對扔東西很感興趣的時候,父母們可以投其所好給孩子準備適合扔的玩具,比如說沙包、飛盤、皮球等等。推薦閱讀:外孫和孫子有什麼區別?過來人道出真心話,網友:聽完有點紮心

這既滿足了孩子對於扔東西的渴望,同時也為孩子做出了所扔對象的設定。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孩子扔東西的“自由”。

▼ 給予孩子情緒更多的關注

當孩子扔東西的目的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是想要和父母互動的話,那麼父母與其指責孩子扔東西不對,倒不如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讓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當孩子的情緒可以被父母所關注時,他們表達想法的方式就會更加柔和一些。

雖然父母每天都在照顧寶寶的飲食起居,但是他們卻不一定明白眼前這個小人兒的內心世界,所以父母們應該保有一顆童心,試著去理解寶寶的成長節奏以及他們眼中的那個多彩有趣的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