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健在時,要多多陪伴,別讓他們變成「兒女越成功,晚年越不幸」

01

作為父母, 操勞一世, 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女有出息, 過得好。

年輕的時候, 兒女還會依賴父母, 很多事都會找父母商量, 吸取一些經驗。

然而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 父母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 有種“管不了”的感覺, 自己的能力不足, 不能再給兒女出謀劃策, 所以孩子經常會做一些超出自己認知的行為, 但自己也沒有能力控制。

父母子女緣分一場, 本來就是各自分離的局面, 孩子幼小的時候, 父母可以給予無盡的陪伴, 在孩子成年大有出息的時候, 父母需要孩子的時候, 他們卻不能在身邊盡孝盡責。

對於父母來說, 有可能也是一個比較糾葛的狀態, 既希望子女有出息, 但是又不希望子女太有出息。

子女有出息, 能夠讓他們在未來有好的生活, 這當然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子女太有出息, 意味著他會離自己生活的地方很遠, 又或者他的工作會很忙,

壓根就不會有時間陪伴自己。

當越來越多有出息孩子, 留在大城市的時候, 父母留在老家, 就像候鳥一樣等待著孩子的回歸, 兩代人中就有無法跨越的隔閡。

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學識的兒女, 他們對於生活和親情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 他們內心對於“自我”的感覺會特別嚴重, 從而忽視了“父母”的感覺。

兒女越有出息, 學歷越高, 父母的晚年就越不幸, 關鍵原因只有這一點。

02

劉大伯:辛辛苦苦供兒子讀到了博士, 換來的竟然是“絕情背叛”。

劉大伯今年已經60歲了, 而他的兒子剛出來工作兩年, 連婚都沒有結。 如今的劉大伯特別焦慮, 既擔心兒子, 也擔心自己。

從現實生活的情況來說, 父母60歲, 兒女也該三十多歲了, 理應工作多年, 成家立業, 結婚生子了。

為何劉大伯的兒子三十多歲了, 才剛工作兩年, 甚至不願結婚, 也不願照顧父母呢?因為他的兒子是高材生, 博士畢業, 學歷特別高。

讀完博士的兒子, 已經33歲了。 由於他讀書期間一直拒絕工作, 所以他“啃”父母的時間有33年之長,

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

劉大伯覺得, 既然兒子讀完博士了, 也找到了不錯的工作, 相信兒子未來的前途一片大好, 自己的晚年也能過得幸福。

殊不知, 兒子卻向劉大伯提出了這麼一個難題。 兒子認為,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 都只為了自己負責, 沒必要為了別人而活著。 所以, 父母的人生由自己來過, 他的人生也由自己來負責。

這, 就讓劉大伯特別寒心。

03

學歷越高, 兒子越是“精緻利己”, 甚至瞧不起父母, 認為父母思想老化, 學識跟不上時代, 而且做事老套, 根本不適合跟新時期的兒女一起生活。

對此, 劉大伯就跟兒子說, 你才工作了兩年, 獨立了兩年, 殊不知我們養了你33年。 沒有我們的支持, 你能走到今時今日嗎?

兒子卻認為, 這是父母的責任, 既然生了孩子, 就該為孩子負責, 不然就不要生。 而孩子能去到哪個程度, 都是自己打拼而來的, 跟父母無關。

到了今時今日, 劉大伯跟兒子的關係一直不好, 而兒子也特別看不起劉大伯, 認為他傳統, 思想不夠開放, 一點也比不上高學歷的人。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兒女越有出息,學歷越高,父母就越是遭罪呢?

表面上看,是雙方的學識差距所導致的。可實際上看,就是“精緻利己”的自私行為所造成的。

做人“精緻利己”,看似很正常。不過,這樣的行為應該要針對于外人,而不該針對于父母。對父母“精緻利己”,這就是不孝的做法。

在如今這個社會,人類有著一定的知識。可有了知識的他們,卻愈發自私,在無情無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04

曾有人做過這麼兩個調查:

第一個調查是,在一個畢業多年的班級中,到底是成績好的學生會經常聯繫老師呢,還是那些差一點的學生經常聯繫老師?

第二個調查是,在一個家庭當中,到底是混得一般的孩子有孝心呢,還是混得好的孩子有孝心呢?

結果出人意料。在班級當中,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是不喜歡在畢業後聯繫老師,也不喜歡參加任何的班級活動。

在家庭當中,越是混得好的孩子,越不習慣于孝順父母。反而是那些思想傳統,混得一般的孩子,他們會把父母放在心上。

原因很簡單,當人去到了一定的層次之後,他對於“自我”的重視程度就會加強。可是,越是“重視自我”,就越是產生“精緻利己”的行為。

太有出息的孩子,不甘心回到老家生活;面對太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也不忍心,他們陪在在自己身邊,耽誤他們理想的實現。

所以這個課題,終究會變成難以抉擇的課題,有出息的孩子,無法陪伴在老父母身邊,老父母也無法拋棄老家的一切,追隨在有出息的孩子旁邊。

更重要的是老父母內心深處,深切愛著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在異鄉打拼確實不容易,不忍心跟著他們一起生活,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

老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也遭受很大的經濟壓力,有房的有車貸還要養著孩子,在城裡的每一步都要花錢,老父母總是不忍心,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人的年紀越來越大,由於體力下降導致的活動範圍有限,交友圈子也在漸漸縮小,父母的世界也在變成越來越小的圓。

相反的,孩子正值青壯年,是成長的好時候,隨著工作和生活,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刻,見到的世界也越來越大了。

有網友這樣說:請你耐心一點、上心一點,別讓你的父母成為“孩子越成功,父母越孤獨”的模樣。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請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和耐心,多去陪伴他們,不要父母百年之後,自己再默默地後悔,那時候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孝順父母,關愛父母,陪伴父母,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即便你付出一點點,他們也會很開心。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兒女越有出息,學歷越高,父母就越是遭罪呢?

表面上看,是雙方的學識差距所導致的。可實際上看,就是“精緻利己”的自私行為所造成的。

做人“精緻利己”,看似很正常。不過,這樣的行為應該要針對于外人,而不該針對于父母。對父母“精緻利己”,這就是不孝的做法。

在如今這個社會,人類有著一定的知識。可有了知識的他們,卻愈發自私,在無情無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04

曾有人做過這麼兩個調查:

第一個調查是,在一個畢業多年的班級中,到底是成績好的學生會經常聯繫老師呢,還是那些差一點的學生經常聯繫老師?

第二個調查是,在一個家庭當中,到底是混得一般的孩子有孝心呢,還是混得好的孩子有孝心呢?

結果出人意料。在班級當中,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是不喜歡在畢業後聯繫老師,也不喜歡參加任何的班級活動。

在家庭當中,越是混得好的孩子,越不習慣于孝順父母。反而是那些思想傳統,混得一般的孩子,他們會把父母放在心上。

原因很簡單,當人去到了一定的層次之後,他對於“自我”的重視程度就會加強。可是,越是“重視自我”,就越是產生“精緻利己”的行為。

太有出息的孩子,不甘心回到老家生活;面對太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也不忍心,他們陪在在自己身邊,耽誤他們理想的實現。

所以這個課題,終究會變成難以抉擇的課題,有出息的孩子,無法陪伴在老父母身邊,老父母也無法拋棄老家的一切,追隨在有出息的孩子旁邊。

更重要的是老父母內心深處,深切愛著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在異鄉打拼確實不容易,不忍心跟著他們一起生活,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

老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承受著很大的生活壓力,也遭受很大的經濟壓力,有房的有車貸還要養著孩子,在城裡的每一步都要花錢,老父母總是不忍心,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人的年紀越來越大,由於體力下降導致的活動範圍有限,交友圈子也在漸漸縮小,父母的世界也在變成越來越小的圓。

相反的,孩子正值青壯年,是成長的好時候,隨著工作和生活,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刻,見到的世界也越來越大了。

有網友這樣說:請你耐心一點、上心一點,別讓你的父母成為“孩子越成功,父母越孤獨”的模樣。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請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和耐心,多去陪伴他們,不要父母百年之後,自己再默默地後悔,那時候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孝順父母,關愛父母,陪伴父母,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即便你付出一點點,他們也會很開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