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事趣聞】1982年的軍用VR頭盔是啥樣的,科幻感十足,但是飛行員戴上像外星人

說到F35戰鬥機, 除了肥碩的機身, 先進的航電、部分機型可垂直短距起降, 以及恐怖的產量之外, 就是駕駛它的飛行員的頭盔了。 F35飛行員頭盔猶如外星人面具, 科幻感十足。

可是你知道嗎?在1982年, 美軍曾計畫給飛行員配備一種奇葩頭盔, 就是美軍在1982年開發出來的視覺耦合機載系統模擬器, 簡稱VCASS, 它可以將電腦生成的三維虛擬地形投射到飛行員視野中, 有點類似現在的VR/AR技術。

雖然不知道這種頭盔實際使用效果怎麼樣,

但是對於飛行員來說, 戴上之後, 絕對不敢動, 因為它可能太重了, 在高機動中, 很容易就甩斷脖子, 除非它全部是由泡沫材料製造的。 而且兩邊凸出那麼寬, 讓人不能不懷疑, 飛行員一戴上它, 就會被卡在座艙裡, 腦袋動彈不得。 也正因為如此, 所以它只是曇花一現。

實際上, 早在1968年, “電腦圖形學之父”伊凡·蘇澤蘭就和他的學生Bob Sproull製造出了第一個被稱為“達摩克利斯之劍”的虛擬實境及增強現實頭戴式顯示器系統。

這種頭戴式顯示器相當原始, 也相當沉重, 以至於不得不被懸掛在天花板上, 你必須用“頭懸樑”的姿勢, 才能使用它。

而到了1985年, 賈瑞恩·拉尼爾終於使“虛擬實境”廣為人知, 他創辦的VPL Research研究了幾種虛擬實境設備, 如數據手套、眼睛電話、音量控制, 重量得到了控制, 可以佩戴在人體上。

不過, 在此之前, 美國空軍就已經提前實現了賈瑞恩·拉尼爾的部分設想, 所以說軍用技術永遠會比民用技術發展得更快。

(VPL Research的VR眼鏡)

1982年的VCASS覺耦合機載系統模擬器雖然失敗了, 但讓設計師看到了VR/AR技術與飛行結合的巨大優勢,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F35的飛行員頭盔。

這些“鼓包”是磁力定位器或者紅外線定位器, 能夠與座艙的感應裝置連接, 自動感應測算出飛行員面部位置, 然後將各種圖像資訊與資料資訊投射到頭盔的護目鏡上, 讓飛行員在“東張西望”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即時瞭解到各種資訊。

這一技術極大提高了飛行員在飛行和空戰時,對資訊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再與EODAS、EOTS等系統結合起來,成就了F35超過F22的戰鬥力,從某種程度上說,F35才是真正的五代機,而F22只是四代機,它僅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超過F35,隱身與F35持平,而在超資訊感知能力方面大大落後。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滿頭包”的頭盔,不僅可用於F35,也可以用於其他一些資訊化程度較高的戰機,比如歐洲的EF2000“颱風”。

這一技術極大提高了飛行員在飛行和空戰時,對資訊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再與EODAS、EOTS等系統結合起來,成就了F35超過F22的戰鬥力,從某種程度上說,F35才是真正的五代機,而F22只是四代機,它僅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超過F35,隱身與F35持平,而在超資訊感知能力方面大大落後。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滿頭包”的頭盔,不僅可用於F35,也可以用於其他一些資訊化程度較高的戰機,比如歐洲的EF2000“颱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