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從小到大被當笨蛋」高雄學障生拿掉「笨」標籤,考取國立研究所,「只有接受才能改變」

他有著極為特殊的求學經歷, 小學考試拿低分, 但被測出130的高智商, 學習障礙的身分曾讓他掙扎, 如今卻突破層層關卡, 成為第一個考取國立研究所的學習障礙生。

他叫成允聖, 出生在高雄的, 今年25歲, 目前就讀於中興大學森林研究所。

「曾經我是大家眼中的笨小孩, 那時閱讀、書寫像是孫悟空的緊箍咒, 多念一行書、多寫一個字都是痛苦, 沒想到這能成為我學習的『特權』。 」

怎麼也學不會, 從小到大被當笨蛋

從學障到天才的轉變, 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期間他更是突破了重重關卡。

小學時的他單一個生字「候」寫十遍,

可以有十個不一樣的寫法人字旁可能左右對翻, 每個部件拆解後、都能創造出一個錯的新字, 聽寫經常零分。

「怎麼都教不會、學不好」是媽媽和老師對他最初的印象。

「他小一時經常作業寫到半夜還寫不完, 考前在家反覆練習, 生字聽寫明明都會了, 去學校一考又錯, 小一就常考不及格」媽媽說。

老師更是會質疑, 將他的錯誤歸結於「不用心」。 由此允聖也不斷在「被罰寫、寫更晚, 但考試依舊不會」的惡迴圈中載沉載浮。

從開始耐心的教, 到最後的抓狂「什麼方法都用了, 但就是不起效」

「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笨蛋, 大家也都這樣認為……」

智商130不會學習, 難扛壓力無奈休學

被折磨到崩潰的媽媽在小五時帶著兒子去醫院做檢查, 「我就是想看他是不是真的笨, 要是真的就不強求了。 」

可測試出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允聖的魏氏智力測驗測得一百三十幾分……

但這也讓媽媽陷入了疑惑「我們都這麼的努力, 他成績還這麼爛、可是智商卻這麼高,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最後終於測出是「長期記憶與聽理解障礙、疑似學習障礙」, 也就是說他很聰明, 但卻不會學習……

為了幫助他克服學習障礙, 媽媽和老師都做了很多努力, 但他還是逃不出高智商、爛成績的怪圈, 大家沒辦法也只能鼓勵他「你很聰明啊, 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眼看自己怎麼學都不見效, 沒自信、又瘦又小、又氣喘的他經常為了學習咬指甲到流血, 才終於熬到小學畢業。

還怕孩子會因壓力太大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便決定讓他休學一年調養身體。

去除學習功利心, 單純中體會閱讀樂趣

沒想到就是這一年的休息卻讓他迎來了改變的契機, 掙脫了文字的牢籠, 他開始喜歡上運動。

每天都會去學游泳、上才藝課, 做大量「課本以外」的學習, 此外每週到科工館當志工、參加荒野保護協會自然觀察班以及大自然手工課程。

沒有了分數的壓迫, 允聖漸漸對閱讀的抵觸情緒降低, 開始學會用「不功利」的眼光看閱讀。

人物故事的吸引, 讓他陸續讀完《紅樓夢》、《水滸傳》、《基度山恩仇記》。

雖然國中時成績還是很爛「但是至少不再覺得學習很討厭, 休息並沒有讓學習斷裂, 反而因為閱讀、自然觀察跟動手做增加許多知識跟自信。 」

後來回到學校, 為了照顧他的「特殊」, 輔導主任為他申請「考試時間延長、注音錯別字不扣分」的調整, 這讓他的成績從原來的20幾分, 快速上升的到80、90分。

靠著這樣的「特殊照顧」, 最終允聖終於越過了讀寫的屏障, 很多以前認識但寫不出的字也都學會「我不用再跟那些字奮鬥, 我就都記得住了!」

特殊考試拿下雄中,未獲喜悅扛起更大負擔

終於在自己、父母和老師的努力下,允聖考上雄中,還引來媒體採訪,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一分榮譽,而是一個新的壓力。

「我一直認為自己上雄中根本是假的,因為那是一個我實力不到的學校。」

在高中沒有國中一樣的照顧,他的學習障礙再次復發,成績也下降,這讓他再度陷入自我懷疑,開始排斥上學、不喜歡去輔導室,拒絕跟學障特殊身分掛勾,高一甚至要求轉學。

後來因為要去特別考場,他很害怕被同學們質疑,不敢面對自己的學障身份。

在輔導老師的不斷勸導下,他終於鼓起勇氣跟同學解釋「學障」是什麼,沒想到同學答:「喔,這樣啊,okay啊!」

「這時我才認識到,從頭到尾綁住自己的,原來是自己給自己的標籤。」

雖然在高中允聖的成績並不如意,但他也始終沒有自暴自棄,因為在乎的外界的接納後,他有了面對自己的勇氣。

學會面對自己,成為首位研究所學障生

過了「自己」最艱難的這一關,成允聖像是打通學習任督二脈,大學學測他憑實力、不靠加分,以榜首之姿進入中興大學森林系,後來更成為第一個讀到國立研究所的學障生。

對學習障礙這個問題已經釋然很多「學障會一輩子跟著我,沒有所謂跨不跨過。」

現在的他用正向的眼光看自己的障礙,也理解自己的優勢跟劣勢,能夠大方表達,跟他人解釋自己的需求,也根據優劣勢判斷選擇最適合的科系研究所、甚至未來工作走向。

雖然路途艱難,但也創造出不少第一,包括第一個高三生申請特殊考場服務、第一個參加高考的學障生申請證明免受兩個月過期的限制,都在為後面的學弟妹鋪路。

為了讓公眾更好的瞭解什麼是學習障礙,也為學障生們提供自己的經驗,他經常到學障協會甚至上電視做分享。

媽媽更是當上高雄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母子一同為學障爭取適當的教育資源。

在外界看來,學障生往往會被貼上偷懶、沒動機的標籤,可沒有人看到他們處境的艱難。

或許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除了鼓勵、鞭策,他們更需要的是陪伴和支持。

因為等久了、陪伴久了,終能看見孩子發光的一天。

特殊考試拿下雄中,未獲喜悅扛起更大負擔

終於在自己、父母和老師的努力下,允聖考上雄中,還引來媒體採訪,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一分榮譽,而是一個新的壓力。

「我一直認為自己上雄中根本是假的,因為那是一個我實力不到的學校。」

在高中沒有國中一樣的照顧,他的學習障礙再次復發,成績也下降,這讓他再度陷入自我懷疑,開始排斥上學、不喜歡去輔導室,拒絕跟學障特殊身分掛勾,高一甚至要求轉學。

後來因為要去特別考場,他很害怕被同學們質疑,不敢面對自己的學障身份。

在輔導老師的不斷勸導下,他終於鼓起勇氣跟同學解釋「學障」是什麼,沒想到同學答:「喔,這樣啊,okay啊!」

「這時我才認識到,從頭到尾綁住自己的,原來是自己給自己的標籤。」

雖然在高中允聖的成績並不如意,但他也始終沒有自暴自棄,因為在乎的外界的接納後,他有了面對自己的勇氣。

學會面對自己,成為首位研究所學障生

過了「自己」最艱難的這一關,成允聖像是打通學習任督二脈,大學學測他憑實力、不靠加分,以榜首之姿進入中興大學森林系,後來更成為第一個讀到國立研究所的學障生。

對學習障礙這個問題已經釋然很多「學障會一輩子跟著我,沒有所謂跨不跨過。」

現在的他用正向的眼光看自己的障礙,也理解自己的優勢跟劣勢,能夠大方表達,跟他人解釋自己的需求,也根據優劣勢判斷選擇最適合的科系研究所、甚至未來工作走向。

雖然路途艱難,但也創造出不少第一,包括第一個高三生申請特殊考場服務、第一個參加高考的學障生申請證明免受兩個月過期的限制,都在為後面的學弟妹鋪路。

為了讓公眾更好的瞭解什麼是學習障礙,也為學障生們提供自己的經驗,他經常到學障協會甚至上電視做分享。

媽媽更是當上高雄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母子一同為學障爭取適當的教育資源。

在外界看來,學障生往往會被貼上偷懶、沒動機的標籤,可沒有人看到他們處境的艱難。

或許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除了鼓勵、鞭策,他們更需要的是陪伴和支持。

因為等久了、陪伴久了,終能看見孩子發光的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