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香港分會為何不派廖仲愷等人,而是任用馮自由和李自重?

中國同盟會雖然是集結各方革命志士而成, 但組織初立, 會員的出身及省籍等背景不同, 出現意見分歧。 深町英夫分析當時的革命形勢:中國同盟會的宗旨及綱領均完全接受了孫中山的主張, 但“三大主義”的純粹理論化和過分強調其先進性, 卻導致與現實問題乖離, 同時也強迫留日學生全面地贊同、服從孫中山的革命路線。 結果, 追隨孫中山的廣東派(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朱執信等)與以章炳麟、宋教仁為首的長江派之間發生了分歧。

孫中山

所以,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不久, 希望擴大革命組織,

就要依賴廣東派的革命同志, 這比委派長江地區的章炳麟和宋教仁等人容易。 於是, 同盟會早期的分會, 也從廣東派的故鄉組織起來。 那為什麼不派“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朱執信等”主盟, 而任用馮自由和李自重呢?

馮自由(1882—1958, 原名懋龍, 字健華)祖籍廣東南海縣, 父親馮鏡如是留日華僑。 馮自由於1882年在日本出生和求學。 14歲已經在橫濱加入興中會, 1900年改名馮自由, 18歲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 孫中山因1900年庚子惠州之役失敗後亡命日本, 與馮通過橫濱華僑與東京留學生而互相認識。 孫中山還資助馮自由、鄭貫一、王寵惠、秦力山等創辦《開智錄》和《國民報》, 宣揚平等與自由思想。

馮自由

李自重(後用李炳星之名), 廣東新寧(今臺山)人, 家世比馮自由顯赫,

為富商李升之孫、永利源藥材行東主李煜堂之子。 與馮自由同樣留學日本, 並且結交馮自由, 1903年孫中山在東京設革命軍事學校, 李自重加入學習軍事, 為當時14位學生之一, 後來李自重更成為革命軍事學校的體育教師。

李自重

孫中山在1905年9月8日發出委任狀派馮自由赴香港前, 其實李自重早已在1904年返港。 故孫中山委任李自重, 是因為他是馮自由認識兩年以上的朋友, 而且已經身在香港。 馮自由與李自重在香港建立分會後, 組織原興中會會員加入同盟會。

1906年, 李自重之父李煜堂和李紀堂等人, 從文裕堂印務公司購入《中國日報》報社, 馮自由代替陳少白擔任該社社長, 兼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 1908年初, 同盟會香港分會改選後,

馮自由仍然出任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 這種安排, 可能是基於馮自由與李自重兩人的親屬關係, 正如譚永年和甄冠南在回憶辛亥革命時指出:

由於李煜堂與馮自由, 有郎嶽的關係, (馮乃李家女婿)所以隨時隨地, 為了黨的問題, 無不熱烈支持, 加以李煜堂與楊西岩都是廣東四邑籍人, (四邑是台、新、開、恩四縣)因此這個中堅集團份子, 多是四邑工商人物中的表表者。

由此可知, 孫中山考慮到馮自由與李自重的關係十分密切, 他們既是革命同志又是親戚, 因此才任命他們共同建立華南地區的革命組織。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八卷》, 2015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