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辣眼睛的日本戰國髮型,武士中月代頭最常見,平民卻只能梳長髮,為什麼不全民普及?

說到古代髮型, 很多人都認為君子應該蓄髮, 特別是唐宋和明朝等髮型才符合正常男性風度翩翩的君子之風。 而和長髮相比, 清朝時候男子髮型則是顯得另類, 不要看現在滿屏的清宮戲, 這些阿哥和王爺們帥氣的小長辮。 但真正歷史上的清朝「鼠尾辮」可謂相當獨特。

當然, 那個時代除了清朝的髮型備受後人吐槽之外, 早幾十年的日本戰國男子們頭髮也好不到哪裡去, 甚至更加極端。 戰國的日本男兒們都喜歡留一種叫「月代頭」的髮型。 這種月代頭的造型」將頭頂部的頭髮全部剃光, 僅對側方和後方的頭髮進行保留, 同時將自己腦袋後面的長髮束成一個髻。

經典戰國月代頭, 源自《真田丸》

這種堪稱後現代主義的「地中海」髮型, 卻成了日本武士們最愛。 甚至于對當時的日本人還說,

只有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月代頭), 自己才是一個的合格的武士。 「

因此月代頭也是日本武士的特徵之一。

酷似地中海的月代頭, 源自《真田丸》

各種款式的月代頭

月代頭(地中海)也有很多樣式, 每一種樣式都是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象徵, 不可以逾越。

至于武士們為何喜歡剃月代頭, 其實也挺好理解。 在進入鐮倉幕府時代以後, 基本上都是武家為了爭地盤在不斷地作戰, 武士們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而在作戰中, 頭髮往往會因各種原因而散落, 甚至于額前的劉海長髮, 會擋住視線, 同時武士們作戰都是戴頭盔, 冬天還好, 夏天在古代的衛生條件下肯定會滋生細菌和蝨子,

甚至可能會造成傳染病從而影響戰鬥。

複雜和花樣繁多的頭盔是日本戰國的特色

所以為了避免干擾視線, 以及在作戰中的個人衛生問題, 武士們會在作戰前將頭頂的頭髮剃掉, 這樣即便頭髮在戰鬥中散落, 頭髮只留下頭部兩側和後背,

不會影響視野以及散熱。 不過日本史學界還有一種說法, 那就是很多日本貴族和武士脫髮嚴重, 為了避免脫髮的尷尬局面, 他們會提前將頭頂頭髮剃光, 形成這種月代頭。

經典月代頭(劇照)

剛開始月代頭還僅僅是武士們為了戰時要求剃頭, 平日裡還是蓄髮,不過到了在應仁之亂到安土桃山時代這個時間段戰事頻發,所以武士們就乾脆一直保持這個「戰時髮型」。久而久之就成了武士們的固定髮型,在戰國時代這個髮型基本上都是在武士們內部流通。

所以就有了剃頭才是真正武士的說法,要變強就得變禿。

日本的武士們,脫帽之後都是月代頭

不過武士們的髮型也分幾種。

第一種是普通的武士或者家將。這些人組成最基本的武士群體,他們因為要經常上戰場所以一般就是將總束城一個沖天辮(日本人稱之為髷),然後除了腦袋兩邊的鬢髮保留之外,中間頭髮全部剃光,也就是「地中海」髮型,同時因為後面的髷像日本的茶筅,因此也叫茶筅髷或者大月代茶筅髷。

作為最基本的武士髮型,茶筅髷已經是大河劇的常駐髮型,在《軍師官兵衛》中黑田長政一頭沖天茶筅髷尤為亮眼。

黑田長政的茶筅髻(劇照)

在2006年的大河劇《功名十字路》中,作為山岡景隆的部下,依附于的豐臣秀吉(輔佐豐臣秀次)和德川家康的男主角山內一豐就是一個典型的「家臣武士」,沒有當上土佐藩大名之前,髮型也是標準的月代頭。

山內一豐的茶筅髻

第二種是大名們月代頭。對于等級高的武士——大名們來說,如果和家臣們一樣的髮型就顯得沒有高級感,因此對于多數權勢大名(封地10萬加以上)來說,樹立權威要從頭髮抓起,因此他們雖然也是月代頭,但在髷的造型上有別于一般的茶筅髷,他們將髷用一根繩子綁在頭部上方,這種髮型叫「一髷」(其實就是公家髮型的月代頭版)。

當年的日本戰國三傑都是清一色的這個髮型。

豐臣秀吉的「一髷」

正常來來說綁髷的繩子(日本人稱之為元結)顏色越深,比如的金色或者紫色,就代表這個大名的實力和地位就越高:

豐臣秀吉的金色元結,源自《真田丸》

織田信長的紫色元結(黃圈部分)

相反的,比如一般的白色或者或者無色,就證明該大名的地位和實力一或較弱。

影武者中德川家康的家臣大名就沒有元結

第三種是未成年武士的月代頭。不僅成年武士喜歡的月代頭,一些未成年(沒有元服)的武士們也為了自己的武士夢想,給自己來一個「月(地)代(中)頭(海)」髮型。而這種未成年武士髮型因為只是在中間進行剃光,前面的劉海得到了保留(成年後就會將前面也剃掉),這種「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造型也被人稱之為「中剃茶筅髻」(區別于之前的大月代茶筅髻)簡直不要太辣眼。

保留劉海的中剃茶筅髻

日本小孩子的偶像,曾經帶領猴子和雞一起大敗的為禍人間的鬼王桃的桃太郎在沒有元服之前就是這樣的造型。

桃太郎辣眼的中剃茶筅髻

回到戰國,在大河劇中《麒麟來了》中被當成人質在尾張生活的德川家康,以及《影武者》中的織田信長的小可愛「森蘭丸」都是這樣的髮型。

德川家康小時候的髮型,也是地中海

影武者中織田信長的小可愛蘭丸

戰國其他髮型

在日本戰國時代,不是所有的男子都要束成月代頭,到了的德川幕府的江戶時代,月代頭才被強制執行,而在戰國時期,則沒有這個法令。

江戶時代的月代頭

非武士的成年男子都會束髮。

對于公家出身的貴族們來說,戰國武家打來打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奢靡生活,以一條、三條、九條和近衛等公家人來說,他們的依然保留著總發的髮型,而這個髮型其實就是將自己的長頭髮,梳起起來,髮型多變,總的來說比較隨意。可以看成是長了頭髮的「一髷」。

近衛前久就是「一髷」(不剃髮)

雖說這個是公家貴族才束的髮型,但在戰國時候很多大名為了顯示自己是公家出身,往自己添上貼金,往往也不會剪月代頭,而是選擇總發。比如有著「東海道第一弓取」之稱,一直想進入公家的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也喜歡總發和帶帽

像一般的農民百姓,不是武士,打仗不多,而且月代頭剃頭會被認為是武士被徵兵或者怕被當成對方武士被幹掉(日軍也是以首級算軍功)。因此都會選擇將所有的頭髮都往後束,然後綁一個髻就對付了,比如《楢山節考》裡面主角一家和村民們。這種髮型可以當成是是長了頭髮的「茶筅髻」。很多被打成浪人的武士,因為沒錢剃頭,也會梳這樣的髮型。甚至于一些忍者也是如此。

楢山節考中束髮的主角和母親

真田丸中被浪人or忍者控制的幸村

未成年的男子也會保留頭髮,日本幼兒就需要梳一定的髮型。日本平安時代這種習慣僅為上流社會所慣行。這種髮型前面會有長劉海出來,擋住眼睛,因此也被人稱之為目刺。這種髮型跟港臺90年代那種中分遮眼髮型有幾分相似。

光頭王者島津義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很多大名和武士們不是所有人都會按照武士剃月代頭,比如九州大名島津義弘,就是個禿頭,此人是信教的教徒。同樣天主教徒約翰(小西行長)和基文尼(明石全登)也是對月代頭不感冒,平日裡也是會束長髮,甚至和很多天主教一樣留中世紀的歐洲的中長髮。

日本進入「全民月代頭」時代是在江戶幕府時代,當時德川家康嚴令了除醫生、學者和尚之外的武家和平民都要剃月代頭。而在此之前的戰國時代,月代頭也僅僅是武士的象徵,只能說是武士們自發形成的髮型,但不強制要求。戰國時期仍然是束髮和月代頭並存,而有的武士經常是打仗月帶頭,沒事就束髮。

因此在觀看日本戰國時代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不一定是每一個成年男子都是月代頭,也不是每一個武士都喜歡月代頭。

—END —

平日裡還是蓄髮,不過到了在應仁之亂到安土桃山時代這個時間段戰事頻發,所以武士們就乾脆一直保持這個「戰時髮型」。久而久之就成了武士們的固定髮型,在戰國時代這個髮型基本上都是在武士們內部流通。

所以就有了剃頭才是真正武士的說法,要變強就得變禿。

日本的武士們,脫帽之後都是月代頭

不過武士們的髮型也分幾種。

第一種是普通的武士或者家將。這些人組成最基本的武士群體,他們因為要經常上戰場所以一般就是將總束城一個沖天辮(日本人稱之為髷),然後除了腦袋兩邊的鬢髮保留之外,中間頭髮全部剃光,也就是「地中海」髮型,同時因為後面的髷像日本的茶筅,因此也叫茶筅髷或者大月代茶筅髷。

作為最基本的武士髮型,茶筅髷已經是大河劇的常駐髮型,在《軍師官兵衛》中黑田長政一頭沖天茶筅髷尤為亮眼。

黑田長政的茶筅髻(劇照)

在2006年的大河劇《功名十字路》中,作為山岡景隆的部下,依附于的豐臣秀吉(輔佐豐臣秀次)和德川家康的男主角山內一豐就是一個典型的「家臣武士」,沒有當上土佐藩大名之前,髮型也是標準的月代頭。

山內一豐的茶筅髻

第二種是大名們月代頭。對于等級高的武士——大名們來說,如果和家臣們一樣的髮型就顯得沒有高級感,因此對于多數權勢大名(封地10萬加以上)來說,樹立權威要從頭髮抓起,因此他們雖然也是月代頭,但在髷的造型上有別于一般的茶筅髷,他們將髷用一根繩子綁在頭部上方,這種髮型叫「一髷」(其實就是公家髮型的月代頭版)。

當年的日本戰國三傑都是清一色的這個髮型。

豐臣秀吉的「一髷」

正常來來說綁髷的繩子(日本人稱之為元結)顏色越深,比如的金色或者紫色,就代表這個大名的實力和地位就越高:

豐臣秀吉的金色元結,源自《真田丸》

織田信長的紫色元結(黃圈部分)

相反的,比如一般的白色或者或者無色,就證明該大名的地位和實力一或較弱。

影武者中德川家康的家臣大名就沒有元結

第三種是未成年武士的月代頭。不僅成年武士喜歡的月代頭,一些未成年(沒有元服)的武士們也為了自己的武士夢想,給自己來一個「月(地)代(中)頭(海)」髮型。而這種未成年武士髮型因為只是在中間進行剃光,前面的劉海得到了保留(成年後就會將前面也剃掉),這種「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造型也被人稱之為「中剃茶筅髻」(區別于之前的大月代茶筅髻)簡直不要太辣眼。

保留劉海的中剃茶筅髻

日本小孩子的偶像,曾經帶領猴子和雞一起大敗的為禍人間的鬼王桃的桃太郎在沒有元服之前就是這樣的造型。

桃太郎辣眼的中剃茶筅髻

回到戰國,在大河劇中《麒麟來了》中被當成人質在尾張生活的德川家康,以及《影武者》中的織田信長的小可愛「森蘭丸」都是這樣的髮型。

德川家康小時候的髮型,也是地中海

影武者中織田信長的小可愛蘭丸

戰國其他髮型

在日本戰國時代,不是所有的男子都要束成月代頭,到了的德川幕府的江戶時代,月代頭才被強制執行,而在戰國時期,則沒有這個法令。

江戶時代的月代頭

非武士的成年男子都會束髮。

對于公家出身的貴族們來說,戰國武家打來打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奢靡生活,以一條、三條、九條和近衛等公家人來說,他們的依然保留著總發的髮型,而這個髮型其實就是將自己的長頭髮,梳起起來,髮型多變,總的來說比較隨意。可以看成是長了頭髮的「一髷」。

近衛前久就是「一髷」(不剃髮)

雖說這個是公家貴族才束的髮型,但在戰國時候很多大名為了顯示自己是公家出身,往自己添上貼金,往往也不會剪月代頭,而是選擇總發。比如有著「東海道第一弓取」之稱,一直想進入公家的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也喜歡總發和帶帽

像一般的農民百姓,不是武士,打仗不多,而且月代頭剃頭會被認為是武士被徵兵或者怕被當成對方武士被幹掉(日軍也是以首級算軍功)。因此都會選擇將所有的頭髮都往後束,然後綁一個髻就對付了,比如《楢山節考》裡面主角一家和村民們。這種髮型可以當成是是長了頭髮的「茶筅髻」。很多被打成浪人的武士,因為沒錢剃頭,也會梳這樣的髮型。甚至于一些忍者也是如此。

楢山節考中束髮的主角和母親

真田丸中被浪人or忍者控制的幸村

未成年的男子也會保留頭髮,日本幼兒就需要梳一定的髮型。日本平安時代這種習慣僅為上流社會所慣行。這種髮型前面會有長劉海出來,擋住眼睛,因此也被人稱之為目刺。這種髮型跟港臺90年代那種中分遮眼髮型有幾分相似。

光頭王者島津義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很多大名和武士們不是所有人都會按照武士剃月代頭,比如九州大名島津義弘,就是個禿頭,此人是信教的教徒。同樣天主教徒約翰(小西行長)和基文尼(明石全登)也是對月代頭不感冒,平日裡也是會束長髮,甚至和很多天主教一樣留中世紀的歐洲的中長髮。

日本進入「全民月代頭」時代是在江戶幕府時代,當時德川家康嚴令了除醫生、學者和尚之外的武家和平民都要剃月代頭。而在此之前的戰國時代,月代頭也僅僅是武士的象徵,只能說是武士們自發形成的髮型,但不強制要求。戰國時期仍然是束髮和月代頭並存,而有的武士經常是打仗月帶頭,沒事就束髮。

因此在觀看日本戰國時代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不一定是每一個成年男子都是月代頭,也不是每一個武士都喜歡月代頭。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