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三河特色的小吃,你敢嘗試第一個嗎?

毛雞蛋

毛雞蛋, 是三河人喜歡吃的一種風味小吃。 就是種蛋在孵小雞時, 有的蛋中小雞已孵化成形, 但由於種種原因, 雞雛不能破殼而出, 死在蛋殼內, 叫毛雞蛋。 吃毛雞蛋, 真是一種“口福”。 外地人吃不了, 他們對三河人吃毛雞蛋感到新鮮:“帶毛帶血的, 怎麼吃呀, 看著都……”可三河人吃起來就是香!

據說毛雞蛋營養價值很高, 而且開胃健脾, 越是帶毛帶血的越是有營養, 吃在口裡越香, 就像人們吃臭豆腐一樣, 聞著臭, 吃著香。

毛雞蛋吃法很簡單, 蒸熟蘸調料即食。 三河市內大街小巷賣毛雞蛋的攤點很多, 每一個攤點支一個文火煤爐,

旁邊放一個箱子, 箱子裡放著蒸好的毛雞蛋。 火爐上架一口蒸鍋, 鍋裡也放著蒸好的毛雞蛋, 為的是讓毛雞蛋不涼, 鍋中毛雞蛋賣的差不多了, 從箱子裡拿出續上。

男男女女的“吃客”, 買後蹲在地上, 剝去蛋皮, 蘸上攤主準備好的味精和鹽混和的調料, 如果喜歡吃辣, 調料裡再放些辣椒面, 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抹抹嘴算帳, 有的人吃完後買些回家, 供全家人享受。 如今毛雞蛋又有了新的吃法, 把毛雞蛋剝好, 放在鐺裡用油煎成金黃再蘸調料吃。

三河人吃毛雞蛋始於何時, 誰是第一個吃毛雞蛋的人, 無史可考, 但第一個吃毛雞蛋的人, 著實有些膽量。

鮮螺螄

鮮螺螄, 俗稱香螺絲、鮮螺蛤, 是三河人喜歡吃的一種淡水螺做成的美食風味。

城裡、鄉鎮、村街, 特別是人們容易集中的菜市場, 過路的橋頭, 都有賣鮮螺螄的攤位。 攤主一邊吆喝, 一邊用鐵勺攪動, 以顯示新鮮和水靈。 你從攤前一過, 就聞到一股特殊的濃濃香味, 恰似酒中茅臺一聞便知。 以前都是三五成群的人們蹲在地上用蘆簽撥挑著吃, 現在大多買回家中食用。 鮮螺螄是下酒好菜, 呷一口酒, 撥一個螺螄, 細嚼慢嚥, 很象北京人喝“二鍋頭”, 吃花生米。

對於三河的這種風味, 筆者曾寫過一首小詩:“一桶鮮螺螄放在橋邊, 桶邊放著撥螺的蘆簽, 鮮螺螄――一聲甜甜的吆喝, 多少人過來打趣解饞。 這是泃河的風味特產, 吃一頓巴巴嘴是難得的美餐……”對於我的歪詩, 有的人還挺欣賞,

說是寫出了一點三河的“味道”。

三河人為什麼愛吃鮮螺螄呢?通過走訪上年紀的人, 得出最客觀的答案是:過去三河幾乎年年鬧水災, 人民生活困苦, 沒辦法, 靠水吃水。 水裡除了魚蝦還有鮮螺螄, 無奈之下以此為食, 從此人們與鮮螺螄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人們吃法比較簡單, 用白水煮熟了就吃, 不象現在要放那麼多佐料煮, 濃香撲鼻, 聞著叫人流口水。

鮮螺螄還有一種吃法是把煮熟的鮮螺螄去尾, 用蔥花、薑沫、蒜泥、孜然等調料和少許白糖勾芡爆炒。 吃時, 既可以用牙籤撥也可以用嘴直接嘬著吃, 味道更佳。

三河炒餅

三河炒餅是京東一帶小有名氣的小吃。 老人講:“三河炒餅, 肉餅價”。 其雖用料簡單, 但色、香、味俱佳, 深受食客喜歡。

三河炒餅製作新穎,味香爽口,外焦裡嫩。 京東一帶遠近聞名。 由四合店廚師李子林(平谷縣南宅人,已故)於1948年創制。

主料:用烙好有層大餅半斤,切成長50毫米、寬2.5毫米的細餅絲。

配料:肉絲一兩(肥瘦),香油1.5兩,豬油1兩。

調料:雞、鴨湯1勺,食鹽、醬油、蔥、蒜、薑末少許。

加工:微火座鍋,加豬油,等油熱到6成放入肥瘦肉絲炒熱,放入蔥、蒜、薑末,加鹽、醬油,加綠豆芽炒半熟,放入餅絲,加半勺雞或鴨湯,蓋上鍋蓋,燜上2-3分鐘,攪拌均勻拿下待用。

製作:用另一個專用炒鍋,溫火分次加香油,等香油五六成熱時將攪拌均勻的餅絲放入鍋內用溫火烘,等鍋底部呈淺黃色時四周分次淋上香油,待四周出現淺黃色時,扣入盤內呈凸圓形。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脆,裡軟嫩,味鮮美。

— END —

來源:三河旅遊

圖文源自網路,不代表本平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