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抗戰時期日本不運一擔糧,卻在戰場上頓頓有酒有肉,真相讓人震怒

提到我國古代的戰爭, 大家一定聽過“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這句話。 此話也足以說明了糧草的重要性, 古代很多戰役也是因為後勤供給不上或被切斷, 而失敗的。 當初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最大的功勞給了主管後勤的蕭何, 道理就在這裡。

但是在世界近代史上, 由於資源短缺的日本, 對我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長達十四的年的侵華戰爭, 本身就資源短缺的日本, 是怎樣保障後勤的呢?

日本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 但是在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 起初伙食供給還是很不錯的。 一般軍隊都會優先供給,

保持日軍旺盛的戰鬥力。 相比中國軍隊的伙食, 日本軍隊的伙食確實讓人看了眼紅, 頓頓有肉有酒。

有人說日軍的肉是不是從日本運過來的?抗戰初期的確是這樣, 但是日軍有規定, 駐地士兵每天必須吃新鮮肉。 那麼問題來了, 新鮮肉不比罐頭之內的, 很難長期保存。 再加上日軍遠離國土, 是如何保證鮮肉供應的呢?

其實自知資源短缺的日本, 早就制定好了以戰養戰的計畫。 在大肆侵略中國的過程中, 實行“三光政策”。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 就變成了日本戰備糧倉, 通過鐵路、公路源源不斷地將物資運送到前線。

除了東北三省外, 日軍也在我國內地建立過大量的小型據點。 比如在河北保定的西良澱村, 就有一個日軍駐點。

他們每天要求村民送來米和麵。 日軍侵華老兵曾在日記裡回憶:日本士兵每到一處, 都會將他們能見到的所有雞鴨牛羊全部搶走, 以此來改善伙食。 對於這些鏡頭, 相信大家在影視劇中也看到過。

反觀我軍將士們,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為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將士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餓著肚子, 在戰場上和日本鬼子廝殺。 打起仗來一天能吃到兩頓飯就算不錯了, 有時候只能靠一些粗糧來充饑。

以中條山戰役為例, 我軍之所以沒打贏日軍, 在一定程度上和戰場上的後勤補給有關。 由於中條山地勢偏僻, 軍隊幾十萬人的糧食都要通過戰士們的雙手, 一點點運過來。 這也導致戰爭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當不打仗的時候,

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要承擔運糧人物, 來保證補給。 不打仗的時候還好, 但一旦開戰, 就不可能再有時間去運糧食。

由此可見我國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非常艱苦, 吃不飽、穿不暖, 關鍵時刻“彈藥”補給還跟不上。 即便是吃不飽飯, 即便是條件非常艱苦, 我們還是把日軍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