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75歲老人養蜂60年,鼎盛時期年入40多萬,現在把蜜蜂免費送人

從重慶市酉陽縣城前往興隆鎮的途中, 有一個山嶺名叫野豬蓋, 那裡山高氣爽, 陣陣山風吹過, 讓人倍感涼爽。

在山頂上的公路旁邊,

有一棟老舊的磚房, 房前放置了許多蜂箱, 一個身材高大的白鬍鬚老人住在那裡, 飼養著幾十群蜜蜂。

老人名叫冉應壽, 今年75歲, 家住酉陽縣城。

酉陽森林廣袤, 植被繁多, 開花植物應有盡有, 是養殖蜜蜂的理想地方。 因此, 許多酉陽人都喜歡養殖蜜蜂,

追花逐蜜, 從事著這項甜蜜的事業。

冉應壽家祖輩都會養蜂, 到他父親那一代, 已將蜜蜂養殖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

冉應壽從小跟著蜜蜂玩耍, 吃著蜂蜜長大, 十幾歲時就學會了養蜂, 是父親養蜂的得力助手。

在過去, 傳統養蜂並不需要多高的技術,

全部順其自然、讓它自生自滅。 那種養蜂方式生產的蜂蜜自然純真, 質量很高, 但是產量很低。

十幾歲的冉應壽瞭解到外面的意蜂養殖方法, 于是他大膽設想, 把傳統的中蜂圓桶改成意蜂式的方桶。 他背著父親悄悄把部分蜂桶做了改動, 父親知道後非常生氣, 還動手教訓了他一頓。

隨著時間的檢驗, 他的改進獲得成功, 終于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于是, 他開始大量改進, 把幾乎所有的圓形蜂桶改成了方桶, 他自己認為, 應該是在酉陽縣域范圍內, 把中蜂進行方桶養殖的第一人。

父親年邁後, 他繼承了父親的養蜂事業,

迄今為止, 他的養蜂經歷達到了60年。

鼎盛的時候, 他的養殖規模最多達到了200多群, 那些年, 隨著花開季節, 拉著蜂箱滿世界跑, 不管多遠, 只要有花, 他就把蜂群送到哪裡, 四川、湖北、湖南、貴州幾乎都跑了過遍。

四處周遊, 雖然也有許多樂趣, 但更多的卻是艱辛。

有付出就有收穫,苦過累過之後,收穫的卻全是甜蜜,只要年成好,每年的收入都達到了十萬元(約合新臺幣43萬)。

三年前,他患上了高血壓和冠心病,加上已年過古稀,幾乎都跑不動了。

從那以後,他逐步把蜂群免費送給一些農戶,現累計送出去40餘桶,剩餘的40桶也將陸續送給別人。

關于蜂蜜的真假和質量的好壞,冉師傅說:傳統養殖的蜂蜜並不一定就是好蜜,由于採收方式的原因,圓桶蜂蜜容易變質,味道變酸。那是因為採收蜂蜜時,人們割取蜂巢後將其搗碎,瀝出蜂蜜,蜂蜜裡夾雜了許多被搗碎的蜂蛹和花粉,時間長了,蜂蜜就會變質。

搖糖取蜜可以避免蜂蛹搗碎後混入蜜中,蜂蜜清亮純正無雜質,這才算是優質蜂蜜。

當然,如果取蜜太勤,蜂蜜的質量就會很差。

冉師傅的蜂蜜跟傳統養蜂一樣,一年只取蜜一次,質量當然十分優質,以至于他的蜂蜜每公斤300元(約合新臺幣13000元),常常都是供不應求。

但更多的卻是艱辛。

有付出就有收穫,苦過累過之後,收穫的卻全是甜蜜,只要年成好,每年的收入都達到了十萬元(約合新臺幣43萬)。

三年前,他患上了高血壓和冠心病,加上已年過古稀,幾乎都跑不動了。

從那以後,他逐步把蜂群免費送給一些農戶,現累計送出去40餘桶,剩餘的40桶也將陸續送給別人。

關于蜂蜜的真假和質量的好壞,冉師傅說:傳統養殖的蜂蜜並不一定就是好蜜,由于採收方式的原因,圓桶蜂蜜容易變質,味道變酸。那是因為採收蜂蜜時,人們割取蜂巢後將其搗碎,瀝出蜂蜜,蜂蜜裡夾雜了許多被搗碎的蜂蛹和花粉,時間長了,蜂蜜就會變質。

搖糖取蜜可以避免蜂蛹搗碎後混入蜜中,蜂蜜清亮純正無雜質,這才算是優質蜂蜜。

當然,如果取蜜太勤,蜂蜜的質量就會很差。

冉師傅的蜂蜜跟傳統養蜂一樣,一年只取蜜一次,質量當然十分優質,以至于他的蜂蜜每公斤300元(約合新臺幣13000元),常常都是供不應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