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引領西安時尚,牽出一段文壇佳話!


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故事

綢緞布匹老九章, 鐘錶眼鏡大西洋,

五洲世界大藥房, 金銀首飾老鳳祥。

購置鞋帽鴻安祥, 要買百貨慧豐祥,

南華公司吃洋糖, 想生貴子藻露堂。

這是上世紀20年代西安坊間流傳的一段歌謠, 唱的是當年西安城最繁華的地方——南院門街上的著名商號。 那時南院門一街兩行鐘錶眼鏡、布匹藥房, 金店鞋帽, 書局報館, 戲樓影樓, 理髮照相, 餐飲百貨, 應有盡有, 也是達官貴人、公子小姐等常常光臨的地方。 當然, 南院門作為西安乃至陝西政治、經濟的中心, 大約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1.1902年的南院門

清代初期, 川陝總督的行署設在南院門, 陝西巡撫衙門建造在鼓樓以北, 兩衙署一南一北, 南院門因此得名。 後南院門成為陝甘總督行署。 到清中期, 陝甘總督行署移駐到蘭州後, 南院門衙署便閒置了, 直到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狩西安, 陝西地方官員才將南院衙署收拾出來供慈禧居住, 後慈禧因條件有限而搬至北院門居住, 南院門成了陝西巡撫部院的新署所在。

民國時期, 撫院先後變身陝西省議會、國民黨省黨部、西安行營等機關, 解放後為西安市委, 近年為碑林區政府所在地。

2.現在的南院門

撫院東側是亮寶樓, 它的緣起是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駐蹕西安, 各地官員、商賈為表忠心,

紛紛向清廷和慈禧進貢“納祥”, 祝禮獻壽。 1901年10月, 慈禧和光緒帝回京, 浩浩蕩蕩拉走金銀財寶3000車, 將一些不易攜帶的禮品留下,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 陝西巡撫升允在巡撫衙門東花園修建了一棟二層樓, 作為存藏禮品之用, 並向民眾開放參觀, 人們遂將這棟樓稱為“亮寶樓”。

3.修葺一新的亮寶樓

南院門非指碑林區政府門前約200米的街心花園及兩側道路, 它是一個街區的總稱, 包括了粉巷、南廣濟街、竹笆市等街道。 如果仔細梳理還會發現南院門街心花園是西安較早的街心花園, 它形成的年代無從考證, 但附近居民對它卻有著多個版本的傳說。 一是風水說, 相傳清末某位川陝總督上任之初流年不利, 便找高人蔔了一掛, 卦象說衙門口兩山彙聚擋住了財運官運命運,

必須移“山”騰地讓氣脈通暢, 這樣不僅可使人體康健, 官運亨通, 還能財源廣進。 原來, 關中人“房子半邊蓋”, 兩間半邊房恰恰立在總督府門前好似兩座山, 拆掉後便形成廣場格局。 另說, 1905年陝西巡撫升允在撫院外甬道兩側修建了10棟樓房, 形成旺盛的商業氛圍, 中間環島常常被小吃攤販紮堆形成馬路市場, 其間經常有雜耍、“嘴子”等藝人出沒, 熱鬧非凡。 不管怎樣, 從清末民初到如今, 南院門的地形地貌一直保持著原有風貌, 並未發生多大變化。

4.曾經的五味十字

南院門從清末招商居住始, 逐步成了西安的商業中心, 商賈雲集, 名店鱗次櫛比, 一派繁榮景象。 據不完全統計, 鼎盛時期的南院門有各類大小商鋪5、60家,

前邊唱的歌謠是一部分。 還有新履制革公司, 鑫記帽店, 羅慶雲、大芳照相館, 亨得利、亨達利、慎昌鐘錶店等, 吃的有春發生葫蘆頭、王記粉湯養血、一枝春鍋貼、樊記肉夾饃、韓記掛粉湯圓等聞名遐邇的三秦名吃。

5.民國時期的大芳照相館

南院門商氣重文風也濃, 這裡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閻培棠(1865~1942)字甘園, 自號“輞口樵者”“晚照樓主”, 室稱晚照樓。 他是當時被人們稱作陝西“五個第一”的人:即第一個自費赴考察教育的人;陝西有史以來第一家報紙——《廣通報》的創辦人;第一個在陝西創辦新式私立學堂(包括陝西第一家女子學堂)的人;陝西第一個開班教育用品商館的人;第一個把話劇(當時叫新劇、文明戲)引進陝西的人。

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藝術家、金石收藏家和社會活動家。 因而被陝西人譽為“文化巨匠”。

6.閻甘園先生

1924年7月19日下午三時左右, 由王捷三、李級仁作陪, 魯迅先生和《北京晨報》記者孫伏園、北京大學前理學院院長夏元琛、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桐齡、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定謨、東南大學國文系教授陳鐘凡等, 一同來到南院門正街32號, 一個坐南朝北的深宅大院前。 原來, 這座莊寬十間, 院深九進, 門前蹲獅, 裡邊假山、天井、池塘、花園, 樣樣俱全的大院是閻甘園先生府邸。


7.

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此行是應邀來陝講學的, 主要內容為《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 總行程預計二十多天。 從7月14日抵達, 由於距21日開課還有一段時間, 於是就有了聽秦腔、看碑林、登大雁塔、購古玩的時間,這天是特意拜會閻甘園先生的。

西安的七月,正是酷暑時節,閻甘園先生在門口迎接魯迅,只見魯迅先生上身內襯夏布白汗衫,下穿黑布長褲,外罩一件灰白紡綢大褂,足蹬一雙黑色平底布鞋。向上微翹的短鬍子襯著那濃濃的劍眉,頗有文人墨客風度。賓主相見,兩雙大手握在一起,甘園先生先前一步,用一口濃重的陝西話寒暄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見。”魯迅先生一口江浙口音,謙虛地答道:“哪裡,我是徒有虛名,他們請我講學簡直就是受騙了。到是先生我在北平就聽說過。今日慕名拜訪,甚為欣喜。”

8.閻家曾經的景觀石

一番禮節性問候大家落座品茶,隨後魯迅先生仔細觀看了眾多拓片、文物、字帖,見先生意猶未盡,甘園先生取出元代大畫家藤用亨的《雲山晚照圖》,請魯迅先生觀賞。魯迅先生觀畫良久,深有感觸地說:“閻先生能收藏元代名畫,實為難能可貴。”甘園先生說:“我學畫,深受這幅畫作的啟發。自得此畫以來,我幾乎每天都要欣賞幾遍。”魯迅先生感慨地說:“閻先生避官不就,見畫成癖,悟出了如何做人的道理,與我有相通之處,但願吾輩同道行走,共同做人。”甘園先生連聲說:“願聽先生賜教。”興致所致處,甘園先生以指為筆劃了一幅指畫,連同漢《朝侯小子殘碑》的精拓本一起送給魯迅先生。

9.朝侯小子殘碑

過了十多天,魯迅先生在離開西安之前,再次來到甘園先生府邸。在道別的同時,還將一隻北京特質的銀色、瓷膽、刻花銅墨水匣送給了閻秉初(甘園三子),以做紀念。這方刻花銅墨水匣集質地、做工、造型、雕刻、書法、詩文、繪畫、印章、裝飾花紋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極高雅的藝術品位。只可惜,在40多年後的那場浩劫中流失了。

魯迅先生對這次會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記中寫道:“七月十九日午後,在南院門閻甘園家中看畫。”寥寥幾筆,意義非凡。

10.牆內約3米多高的假山

我與閻甘園先生的孫女閻麗珠女士結識多年,她給我講了這段發生在南院門的故事,並將閻家大院的大致方位指給了我。她說:“聽母親講,南院門市委家屬院一半都是閆家的,九進院落一進套一進,最後是假山花園。大院的後門通向橫巷。”于一個陰天,我獨步市委家屬院,在最南端的一個角落看到,牆外有一個約1米高的景觀石,牆內有座約3米多高的假山。我想,這絕不是後來的,它一定存留者半個多世紀前的資訊,於講故事和聽故事者無疑都是一個福音。

11.閻麗珠女士

長安君曰:南院門,曾經的撫院衙門,在民國的光影中浮過一縷清新的文化之風,讓一代文豪在橫眉冷對的同時俯首甘為,留下一段文壇佳話。同時也讓後來者在瞭解這段鮮為人知故事的同時,對文化鉅子閻甘園先生有所瞭解,讓我們一起見證南院門街區的變遷。

(本文感謝閻麗珠女士支援,部分文字參照閻麗珠、閻成功著《文化才子閻甘園》

在此致謝!文中圖片2、3、8、10出《西安舊事》資料庫,11為閻麗珠提供,其餘來自網路)


於是就有了聽秦腔、看碑林、登大雁塔、購古玩的時間,這天是特意拜會閻甘園先生的。

西安的七月,正是酷暑時節,閻甘園先生在門口迎接魯迅,只見魯迅先生上身內襯夏布白汗衫,下穿黑布長褲,外罩一件灰白紡綢大褂,足蹬一雙黑色平底布鞋。向上微翹的短鬍子襯著那濃濃的劍眉,頗有文人墨客風度。賓主相見,兩雙大手握在一起,甘園先生先前一步,用一口濃重的陝西話寒暄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見。”魯迅先生一口江浙口音,謙虛地答道:“哪裡,我是徒有虛名,他們請我講學簡直就是受騙了。到是先生我在北平就聽說過。今日慕名拜訪,甚為欣喜。”

8.閻家曾經的景觀石

一番禮節性問候大家落座品茶,隨後魯迅先生仔細觀看了眾多拓片、文物、字帖,見先生意猶未盡,甘園先生取出元代大畫家藤用亨的《雲山晚照圖》,請魯迅先生觀賞。魯迅先生觀畫良久,深有感觸地說:“閻先生能收藏元代名畫,實為難能可貴。”甘園先生說:“我學畫,深受這幅畫作的啟發。自得此畫以來,我幾乎每天都要欣賞幾遍。”魯迅先生感慨地說:“閻先生避官不就,見畫成癖,悟出了如何做人的道理,與我有相通之處,但願吾輩同道行走,共同做人。”甘園先生連聲說:“願聽先生賜教。”興致所致處,甘園先生以指為筆劃了一幅指畫,連同漢《朝侯小子殘碑》的精拓本一起送給魯迅先生。

9.朝侯小子殘碑

過了十多天,魯迅先生在離開西安之前,再次來到甘園先生府邸。在道別的同時,還將一隻北京特質的銀色、瓷膽、刻花銅墨水匣送給了閻秉初(甘園三子),以做紀念。這方刻花銅墨水匣集質地、做工、造型、雕刻、書法、詩文、繪畫、印章、裝飾花紋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極高雅的藝術品位。只可惜,在40多年後的那場浩劫中流失了。

魯迅先生對這次會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記中寫道:“七月十九日午後,在南院門閻甘園家中看畫。”寥寥幾筆,意義非凡。

10.牆內約3米多高的假山

我與閻甘園先生的孫女閻麗珠女士結識多年,她給我講了這段發生在南院門的故事,並將閻家大院的大致方位指給了我。她說:“聽母親講,南院門市委家屬院一半都是閆家的,九進院落一進套一進,最後是假山花園。大院的後門通向橫巷。”于一個陰天,我獨步市委家屬院,在最南端的一個角落看到,牆外有一個約1米高的景觀石,牆內有座約3米多高的假山。我想,這絕不是後來的,它一定存留者半個多世紀前的資訊,於講故事和聽故事者無疑都是一個福音。

11.閻麗珠女士

長安君曰:南院門,曾經的撫院衙門,在民國的光影中浮過一縷清新的文化之風,讓一代文豪在橫眉冷對的同時俯首甘為,留下一段文壇佳話。同時也讓後來者在瞭解這段鮮為人知故事的同時,對文化鉅子閻甘園先生有所瞭解,讓我們一起見證南院門街區的變遷。

(本文感謝閻麗珠女士支援,部分文字參照閻麗珠、閻成功著《文化才子閻甘園》

在此致謝!文中圖片2、3、8、10出《西安舊事》資料庫,11為閻麗珠提供,其餘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