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發明了一款“機器人”,又有人要下崗了嗎?

幾千年來, 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都在廣泛使用傳統的中醫來治療疾病和調理健康。 從針灸到草藥療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 現在, 創新者正在給它賦予更高的科技內涵——人工智能(AI)技術。

據CNN網站報道, 一家新加坡公司開發了“中醫推拿機器人”, 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手段個性化提供按摩服務, 為患者緩解疼痛以及放松壓力。

AiTreat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新加坡中醫師Albert Zhang介紹, 傳統醫學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針灸、草藥等各種療法不斷與時俱進。

他開發了一款機器手法推拿師“EMMA”(英文“專家操作按摩自動化”的縮寫), 可通過傳感器和3D視覺測量肌肉硬度, 識別壓力點以提供個性化的按摩服務。

中醫師須接受多年培訓, 以獲得推拿、針灸等專業治療的認證資格;這款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統同樣收集了數千套“大數據”, 即不同形狀、大小及種族的身體數據, 由此計算每個人的經絡和穴位。

機器人不僅可以通過傳感器評估肌肉僵硬程度, 還能夠做全面性診斷, 比如膝蓋疼痛的人不僅要做腿部按摩, 也要做下背部的按摩。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機器人將柔軟的按摩頭加熱至38—40攝氏度, 能模仿人的手掌和拇指力度來進行推拿按摩,

甚至能精準到具體的“穴位”, 趴在床上的患者可能感覺不到機器人與真實按摩師之間的區別。 由于機器永遠不會疲勞, 患者可以享受更長時間的服務。

這款機器人雖不能取代按摩師, 但可以幫助他們擺脫每天繁重的工作。 一般來說, 一名醫生一次只能治療一個人, 有了機器人后, 醫生可以操作兩個機器人, 同樣的時間內為四名患者提供服務, 提高生產力和收入, 降低患者治療成本。

目前, Zhang已經在新加坡的8家不同的診所部署了11臺機器人, 并計劃向海外擴張。 他還將開發不同類型的按摩機器人, 以提供運動按摩、物理治療按摩等不同類型的服務。

目前, 按摩機器人已在德國、中國和新加坡已開展臨床試驗, 以驗證機器按摩療法的功效。 他認為, 在不同國家醫生的支持下, 機器人功能不斷進化完善, 最終創造出一致的、低成本的按摩療法, 越來越多的人將從機器人技術中受益。

2018年, 傳統醫學已納入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 獲得世衛組織的認可。

世衛組織表示, 傳統醫學在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 這項新的認可有助于彌補傳統醫學缺乏監管和保險覆蓋的短板。

隨著ICD-11傳統醫學章節的實施, 它將收集傳統醫學衛生服務數據, 并在國內和國際上衡量它們的類型、頻率、有效性、安全性、質量、結果和成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科學組織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測試評估傳統醫學在患者診斷治療當中的有效性,并開發更新的診斷或治療手段。技術的進展將為傳統醫學提供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科學組織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測試評估傳統醫學在患者診斷治療當中的有效性,并開發更新的診斷或治療手段。技術的進展將為傳統醫學提供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