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女博士4歲學中醫,14歲皈依,38歲出家「41歲做了最年輕女方丈」親自下田插秧修養心性,她說:療世人的身苦不如醫治人的心苦

她4歲學習針灸、中醫, 9歲開始給人看病, 妙手回春、懸壺濟世;

曾以為治病救人是她這輩子的使命, 沒想到留學回國後, 卻剃度出家了;

從此以後, 弘法、義診、恢復祖庭, 2018年3月8日, 她榮獲第17屆世界傑出佛教女性獎。

她就是人稱「佛門奇女子」、曹洞宗的法脈傳人——養立法師。

她究竟如何從一名醫者, 變為佛教翹楚?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傳奇人生。

一、天降神童

這位年少遁入空門的女孩, 法名叫養立。 養立法師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中藥世家, 祖祖輩輩都是學中醫之人。 所以養立的家庭在當時還算是不錯的家庭。

1973年, 養立出生, 在全家人的細心呵護下健康成長著。 因為在中醫世家, 養立從小就接觸到了醫學方面的知識。 在父母膝下長大, 養立對于醫學知識耳濡目染。

在四歲的時候, 養立已經學會了中醫學中的針灸療法。 在九歲的時候已經能夠很準確地利用針灸幫病人治病。 因為年少成名, 養立因此得了一個「天才兒童」的稱號。

但是作為醫者, 在這世上見到最多的就是生老病死。 在跟隨父親從醫之後, 養立也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看著這些生命的結束, 養立自己也開始了茫然。

當所有的孩子還在玩泥巴, 還在校園中無憂無慮成長的時候。 12歲的養立開始了思考自己的人生:「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既然我要活著, 我難道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活嗎?」

像這種連成年人都回答不了的問題, 養立在12歲的年紀, 自然是找不到答案。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這個不解之謎, 成了養立心目中的病魔。

因為這些心理問題, 養立無法正常生活, 甚至各種醫學培訓以及知識學習, 都無法正常開展。 面對這樣的情況, 年少的養立甚至有想過用自盡的方式, 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但是好在1986年的時候,

14歲的她遇見了救世主。 那一年她跟隨著父親前往廣州旅遊。 在旅遊的過程中, 他們走進了光孝寺。 在光孝寺裡面養立遇見了本煥長老。

而彼時的本煥長老正在進行皈依法會, 當時懵懂無知的養立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皈依。 但是她還是選擇拜在了本煥長老的門下, 取名法號「養立」,14歲的她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了佛教的俗家弟子。

在廣州回來之後,養立開始修身念佛,瞭解佛教的文化。她開始堅持每天素食,固定時間打坐,念佛經。慢慢地困擾她的心魔也被化解了,彼時的她也終于能夠正常生活了。

在生活正常之後,養立開始了自己的讀醫念書之路。因為從小就在醫學上有過人的天賦,她在大學之後,也成功獲得了前往荷蘭進修的資格。在荷蘭成功拿到醫學博士文憑後,她選擇了回到祖國。

二、偶遇恩師,從此遁入佛門

在國外留學回來之後,養立在北京的一家醫院當起了醫生。在做醫生期間,她也一直精心修佛。因為學醫救人就是普度眾生,所以作為醫生,養立對于自己的專業,一直都是兢兢業業。

後來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一誠長老,因為腰頸椎的問題,到養立所在的醫院就診。而作為中醫學專家,養立成為了一誠長老的主治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養立感受到了一誠長老作為佛教長老的那種從容淡定。

後來只要一誠長老身體有所不適,養立就會親自給他治療。就這樣,養立跟一誠長老彼此往來了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養立對于佛教有個更加深入的瞭解。

于是她有了想要跟隨一誠長老,遁入佛門的想法。但是想要遁入空門,是一件非常需要意志力和堅定信念的事情。當養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一誠長老之後。一誠長老雖然口頭答應了,但是還是給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讓養立好好考慮。

在經歷一個多月的深思熟慮之後,一誠長老看到了養立的決心和意志力。于是答應了養立遁入佛門的請求,還親自為她舉行了剃度典禮。伴隨著頭髮的掉落,養立的凡塵俗世也就此成為了過往。

三、遁入佛門,三年之後成為長老

38歲的年紀,養立選擇剃度出家,成為了寶積寺的一名僧侶。寶積寺作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寺廟,曾經也遭受過破壞。在戰爭年代之後,因為年久失修,更是破敗不堪。

後來一誠長老的到來,才得以恢復重建。而如今作為住持的一誠長老以及聖一大長老,都已經年逾古稀。他們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需要早日選好寺廟的下一任長老。才能保證寶積寺,在他們上西天之後,依舊保持香火旺盛。

而作為一誠長老的弟子,養立法師擁有著淵博的學識,是一名海歸醫學博士。在工作上她也是一直很執著于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力方面也是十分突出。

所以一誠長老和聖一大長老都堅信,養立法師在他們歸西之後,一定有能力再次給寶積寺注入新的靈魂。雖然一開始的時候,作為女僧侶的養立並不願意擔起重任。

但是對于師父曾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養立法師最終還是同意了一誠長老的請求。願意作為未來住持的候選人,跟隨在一誠長老身邊,精心修佛。在寶積寺打坐了三年之後,養立法師在自己41歲的年紀,正式升座為寶積寺方丈。

年輕的女方丈

剃度後,養立一直跟隨在一城長老身邊修習佛法。日子平平靜靜地劃過,一天,一誠長老的師弟聖一長老,來尋找養立。熱情地邀請她前往寶積寺,希望這位女高知可以為佛法的弘揚做出更大的貢獻。

養立受邀來到寶積寺,但如何能夠更好的弘揚佛法,完成聖一長老的託付,使得寶積寺為更多人所熟知,她還在摸索。

打鐵還需自身硬,她只有不斷夯實自己的佛法基礎,才能夠把自己做成一面旗幟。高高的佇立,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才能更加深入淺出的弘揚佛法。

這一路並不輕鬆,每天早晨三點四十五,就可以看到養立的身影,早早地出現在佛堂,帶領眾人一起做早課。

知行合一,修行也不能離開勞動。前半生都在捧著書本過日子的養立,每年春季都會和眾人一起到田中插秧,辛苦勞作一年,到秋天享受豐收的喜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養立也曾帶著眾人重走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踏著先賢的腳步,他們都獲益良多。

只要有心,萬事萬物,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是修行的道場,幾年間她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在這樣的努力下,僅僅過了三年,41歲的養立就成功地升座為方丈。養立的責任更重了,也意味著她與佛的淵源更加深厚了,她要為弘揚佛法,奉獻自己的終身。

結語

人潮洶湧,許多人渾渾噩噩幾十年,糊糊塗塗過了一輩子。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能麻木地跟隨著前人,上學工作,結婚生子。

平淡的日子仿佛一眼就能望到頭,等他們垂垂老矣,回望人生時。平淡的人生,沒有夢想,沒有執著。也從未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過努力,只剩唏噓。

而有的人,他們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這條路有荊棘有坎坷,也有可能不被社會所接受。但是他們始終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要當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只為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這樣的人是勇敢的,是值得被人欽佩的。他們來人世一遭,轟轟烈烈,只為自己而活,從不後悔。

結語

佛教是一種神聖的信仰,萬物皆空,萬物皆是佛。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群眾,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接觸佛教。而且佛教作為一種信仰,它宣傳的是一種前因後果的關係,我們今生好好行善,後世一定會得到上天的眷顧。

養立法師,從小就接觸到了佛教。在佛教裡她尋覓到了人生的真諦,後來遁入佛門之後,一直精心修佛,用自己的信念幫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凡人。

如今的養立法師,依舊在為自己的佛教生涯,每天堅持打坐,按時念經。除了這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外,她還帶領著寺廟的僧尼們,一起種植各種農產品,為寺廟帶來了收入。

取名法號「養立」,14歲的她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了佛教的俗家弟子。

在廣州回來之後,養立開始修身念佛,瞭解佛教的文化。她開始堅持每天素食,固定時間打坐,念佛經。慢慢地困擾她的心魔也被化解了,彼時的她也終于能夠正常生活了。

在生活正常之後,養立開始了自己的讀醫念書之路。因為從小就在醫學上有過人的天賦,她在大學之後,也成功獲得了前往荷蘭進修的資格。在荷蘭成功拿到醫學博士文憑後,她選擇了回到祖國。

二、偶遇恩師,從此遁入佛門

在國外留學回來之後,養立在北京的一家醫院當起了醫生。在做醫生期間,她也一直精心修佛。因為學醫救人就是普度眾生,所以作為醫生,養立對于自己的專業,一直都是兢兢業業。

後來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一誠長老,因為腰頸椎的問題,到養立所在的醫院就診。而作為中醫學專家,養立成為了一誠長老的主治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養立感受到了一誠長老作為佛教長老的那種從容淡定。

後來只要一誠長老身體有所不適,養立就會親自給他治療。就這樣,養立跟一誠長老彼此往來了七年。在這七年時間裡,養立對于佛教有個更加深入的瞭解。

于是她有了想要跟隨一誠長老,遁入佛門的想法。但是想要遁入空門,是一件非常需要意志力和堅定信念的事情。當養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一誠長老之後。一誠長老雖然口頭答應了,但是還是給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讓養立好好考慮。

在經歷一個多月的深思熟慮之後,一誠長老看到了養立的決心和意志力。于是答應了養立遁入佛門的請求,還親自為她舉行了剃度典禮。伴隨著頭髮的掉落,養立的凡塵俗世也就此成為了過往。

三、遁入佛門,三年之後成為長老

38歲的年紀,養立選擇剃度出家,成為了寶積寺的一名僧侶。寶積寺作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寺廟,曾經也遭受過破壞。在戰爭年代之後,因為年久失修,更是破敗不堪。

後來一誠長老的到來,才得以恢復重建。而如今作為住持的一誠長老以及聖一大長老,都已經年逾古稀。他們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需要早日選好寺廟的下一任長老。才能保證寶積寺,在他們上西天之後,依舊保持香火旺盛。

而作為一誠長老的弟子,養立法師擁有著淵博的學識,是一名海歸醫學博士。在工作上她也是一直很執著于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力方面也是十分突出。

所以一誠長老和聖一大長老都堅信,養立法師在他們歸西之後,一定有能力再次給寶積寺注入新的靈魂。雖然一開始的時候,作為女僧侶的養立並不願意擔起重任。

但是對于師父曾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養立法師最終還是同意了一誠長老的請求。願意作為未來住持的候選人,跟隨在一誠長老身邊,精心修佛。在寶積寺打坐了三年之後,養立法師在自己41歲的年紀,正式升座為寶積寺方丈。

年輕的女方丈

剃度後,養立一直跟隨在一城長老身邊修習佛法。日子平平靜靜地劃過,一天,一誠長老的師弟聖一長老,來尋找養立。熱情地邀請她前往寶積寺,希望這位女高知可以為佛法的弘揚做出更大的貢獻。

養立受邀來到寶積寺,但如何能夠更好的弘揚佛法,完成聖一長老的託付,使得寶積寺為更多人所熟知,她還在摸索。

打鐵還需自身硬,她只有不斷夯實自己的佛法基礎,才能夠把自己做成一面旗幟。高高的佇立,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才能更加深入淺出的弘揚佛法。

這一路並不輕鬆,每天早晨三點四十五,就可以看到養立的身影,早早地出現在佛堂,帶領眾人一起做早課。

知行合一,修行也不能離開勞動。前半生都在捧著書本過日子的養立,每年春季都會和眾人一起到田中插秧,辛苦勞作一年,到秋天享受豐收的喜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養立也曾帶著眾人重走玄奘法師的取經之路,踏著先賢的腳步,他們都獲益良多。

只要有心,萬事萬物,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是修行的道場,幾年間她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

在這樣的努力下,僅僅過了三年,41歲的養立就成功地升座為方丈。養立的責任更重了,也意味著她與佛的淵源更加深厚了,她要為弘揚佛法,奉獻自己的終身。

結語

人潮洶湧,許多人渾渾噩噩幾十年,糊糊塗塗過了一輩子。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能麻木地跟隨著前人,上學工作,結婚生子。

平淡的日子仿佛一眼就能望到頭,等他們垂垂老矣,回望人生時。平淡的人生,沒有夢想,沒有執著。也從未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過努力,只剩唏噓。

而有的人,他們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這條路有荊棘有坎坷,也有可能不被社會所接受。但是他們始終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要當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只為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這樣的人是勇敢的,是值得被人欽佩的。他們來人世一遭,轟轟烈烈,只為自己而活,從不後悔。

結語

佛教是一種神聖的信仰,萬物皆空,萬物皆是佛。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群眾,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接觸佛教。而且佛教作為一種信仰,它宣傳的是一種前因後果的關係,我們今生好好行善,後世一定會得到上天的眷顧。

養立法師,從小就接觸到了佛教。在佛教裡她尋覓到了人生的真諦,後來遁入佛門之後,一直精心修佛,用自己的信念幫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凡人。

如今的養立法師,依舊在為自己的佛教生涯,每天堅持打坐,按時念經。除了這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外,她還帶領著寺廟的僧尼們,一起種植各種農產品,為寺廟帶來了收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