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家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問題

近來, 越來越多的父母, 對親子關係很重視, 對心理學感興趣, 希望心理學幫助自己更好瞭解孩子, 更好與孩子相處, 提升親子關係。

這一點, 我深有體會:無論是同學還是朋友聚會, 話題嘮著嘮著, 當爹當媽的人就會開始往孩子的話題去轉;在我去企業講課, 休息期間, 許多學員也因為我心理諮詢師的身份來問我親子的問題, 即使我那次上課的主題是管理類的。

在和父母的溝通中, 我發現, 其實, 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大的根本矛盾, 而是孩子和父母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父母又不願意低下身來用孩子的角度看一看。

其實, 如果我們父母多注意些, 孩子的挫折是可以少一些的。

孩子經由父母來到世上, 他是一個不同的靈魂, 何況他那麼小, 天然與成年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 我們認為的小事, 在孩子可能是天大的事。 這就需要父母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 耐心地去溝通

我舉個例子說說吧。

在生活中, 經常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 尤其是男孩, “你不要為這小事哭啊。

什麼是小事呢?判斷的標準是如何的?

往往, 孩子會生活在大人的管理當中。 在大人的規則當中並非不好, 但是, 如果大人的角度過於武斷, 孩子也很容易感覺到受傷。

例如說, 也可能孩子路上撿到一個小皮球, 他就很開心, 有些大人會說很髒, 就奪過來扔到垃圾桶去,

孩子就哭了。 小破球在大人眼中是小事, 但在孩子的心中, 小皮球可能就是很好玩, 很喜歡。

或者爸爸給孩子買了棒棒糖, 孩子吃了兩口掉地上了, 大人說髒就扔了, 孩子就哭, 因為在他心中, 那或許是爸爸的愛, 而不是一根棒棒糖。

而面對孩子的哭泣, 孩子可能沒有辦法表達, 他就只會哭泣。 而孩子的哭泣只會讓家長感覺到被激怒。 其實孩子無法捨棄的是父母的愛, 但是父母卻感受不到這一點。

很多時候, 大人不會去瞭解或傾聽孩子的這些想法,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彎下身來, 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

一個事情從父母和孩子的角度, 其體驗是不同的。 父母覺得是一件小事, 而孩子會覺得是很大的事。

並且, 在同一個問題上,

父母更看重結果, 而孩子更看重感受和過程。 例如說, 孩子容易用哭表達情緒——

而父母有時對此感覺並不喜歡。 “那哭總不是一件好事吧?”有些爸爸媽媽會有疑問。

是啊, 我們有很多的傳統或道理說哭的種種不好, “男人有淚不輕彈”、“哭代表脆弱”等等。 其實, 大家都有哭的經歷, 只要能釋放, 哭完不就輕鬆些嗎?

適當的情緒紓解, 可以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無間。 做父母的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幼兒期的孩子剛才被你訓了一頓, 哭的很厲害。 哭完, 馬上又黏上你, 親如從前。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悲傷充分釋放了。 你再看看青春期的孩子, 被父母訓了一頓, 會不會哭?通常不會, 但孩子的不開心可能會持續一周。

其實,

孩子的情緒在當時、當下就得到了處理, 那麼就不會累計下來, 也不會造成之後的更持久性的問題。 所以, 要讓孩子學會紓解自己的情緒。

那麼為什麼我們見不得孩子哭呢?因為孩子哭, 會讓父母很焦慮, 因此, 父母們就想方設法讓孩子別哭。 而這是我們的焦慮, 並不是孩子的焦慮。

重點是, 我們能允許和接納孩子的悲傷, 而不是被他的悲傷所控制。

在與許多父母交流中, 他們往往提到, 孩子的情緒容易暴躁;細聊之下, 或者是過去不太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用講道理、懲罰等方式去消滅孩子的情緒;或者就被孩子的情緒控制, 表現出了溺愛, 過度地、不情願地去滿足孩子。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多瞭解一些, 能夠站在孩子們的角度,

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 這樣, 孩子的情緒就可以得到直接的紓解, 對父母的感情也會更親密。

這樣並不是說, 我們父母做的不好。 我們成為父母都是無證上崗, 過去也沒有人教我們, 所以, 身為父母只要能夠做到60分, 就是很優秀的父母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 就像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那樣, 也原諒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 多注意一點點, 孩子就會免於畏懼, 您和孩子的感情也會更加的令人滿意。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心沐陽光, 身捷路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