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NBA團隊防守之巔:活塞馬刺塞爾蒂克,三種防守體系誰最強?

很多球迷感歎, 如今的NBA不好看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防守強度的大幅下滑。 目前的規則和判罰體系下, 對進攻球員的保護到了「瘋狂」的地步, 曾經那些激烈的身體對抗幾乎看不見了, 比賽也似乎少了很多樂趣。

提起防守, 很多球迷會想起上世紀80、90年代的鐵血風格, 當時比賽中充斥著大動作, 全場鬥毆不在少數, 但如果論防守質量, 其實NBA最高峰出現在2000-2010年期間。

因為聯盟的處罰力度, 惡意犯規的頻率呈下降趨勢, 更多球隊把精力放到了防守戰術的打磨中, 以活塞、馬刺、塞爾蒂克為代表的強隊把防守演繹到了頂峰狀態。 那麼他們的防守策略有何不同呢?優缺點具體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底特律活塞

防守要領:時刻保持對人的施壓

拉裡-布朗給活塞隊打造了一套學院派的防守體系, 也就是時刻保持對人的壓迫, 保證在對方球員和本方籃筐之間有防守人。 面對這種防守體系, 投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對于持球人和無球跑動人員, 活塞隊都會持續施壓, 前者鎖投籃, 後者鎖傳球。

活塞的防守對投籃型運動員壓力很大, 最典型的就是2004年的科比。 當時活塞用普林斯主防, 其他人輪換的方式,

緊緊貼住科比, 給他出手造成巨大的干擾。 另一方面, 對于無球人員要實施傳球線路的切斷, 2004年總決賽中, 湖人隊被逼出了大量的傳球失誤, 進攻基本靠零敲碎打, 最終被活塞打得崩盤。

防守弱點:怕突破高手

因為給對面球員持續施壓,

活塞隊會採用大量的貼身防守, 這樣一來, 碰到突破高手, 防守人可能被直接甩在身後, 而其他球員的防守重點也在無球隊員身上, 所以一旦突破了活塞第一道防線, 就有機會直接衝擊籃下。

2005年總決賽的吉諾比利、2006年東決的韋德、2007年東決的詹姆斯, 三大突破高手都讓活塞在系列賽中吃盡了苦頭, 最終這三組系列賽也都以活塞失敗告終。 其中關鍵一點就在于活塞隊無法有效地限制這些突破高手, 結果造成了自己防守體系的混亂。

▼聖安東尼奧馬刺

防守要領:把進攻隊員往邊線趕

波波維奇曾經師從拉裡-布朗, 但是他打造的馬刺防守體系和活塞不一樣。 馬刺隊員主要是逼迫對方的身位, 通過全場領防和擴大防守, 讓對方難以起速, 只能落下陣地來打。 在陣地戰中, 防守要領不在于施壓, 而是引導。

馬刺球員會盡可能地把對手往邊線和底線去趕, 遠離弧頂區域, 當對手走了弱側後, 就會遇到馬刺內線球員的協防, 這時對方球員最可能的兩個選擇:要麼中投, 要麼大范圍轉移。 在這種引導為主的防守體系下,突破高手和定點投手被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而鮑文和鄧肯這一內一外兩大防守核心就是這套體系的關鍵人物。

典型的案例就是馬刺對詹姆斯和太陽隊的限制。詹姆斯生涯中遇到馬刺的比賽都打得比較艱難,原因就是不好加速從弧頂突破,一旦走弱側後,就會遇到鄧肯這個防守大閘,強殺籃下也變得困難,轉移球的線路和視野都被干擾,最終只能選擇中投。

這其實是詹姆斯威力最小的一種打法,他的優勢在于突破和傳球的結合,一旦陷入半場陣地的個人投籃得分模式,騎士和熱火的運轉就會出現問題。所以說,馬刺隊的防守體系和人員配置很克制詹姆斯。

同樣,馬刺也很克制當年納什領軍的太陽隊。當年的數次季後賽,馬刺都抓住一點,就是要阻礙納什和外線射手的聯繫。所以在比賽中,我們能看到納什個人進攻增多,納什和小斯的擋拆頻繁,但是快速轉換的三分球和半場陣地的大范圍轉移都明顯減少,這其實是馬刺隊希望看到的結果。

防守弱點:怕中投高手

馬刺這種「趕人」防守策略也有弱點,因為對持球人的壓迫沒有活塞那麼大,所以面對中投高手時,馬刺隊往往束手無策。典型的代表就是科比和杜蘭特。

湖人和雷霆可謂是馬刺隊季後賽的兩大苦主,他們難以限制科比和杜蘭特的個人得分。鄧肯的防守選位更偏于保護籃下,對于罰球線位置的防守是補位。但是以科比和杜蘭特的能力,一旦找到出手機會,再去補位干擾,已經是來不及了。比如2008年西決中,科比就無數次在鮑文和鄧肯的夾擊下命中投籃,波波維奇也只能望球興歎。

可以說,如果不是科比和杜蘭特的存在,鄧肯和馬刺拿下總冠軍的數量遠遠不止5次。

▼波士頓塞爾蒂克

防守要領:上線包夾

2007年夏天,加內特、皮爾斯、雷-阿倫齊聚波士頓,組成了綠衫軍三巨頭,也創造出了更加「變態」的防守體系,這個體系的關鍵人物就是加內特。

關于加內特,他的進攻能力在頂級巨星中屬于偏弱,但是防守能力,特別是協防能力可能是歷史最強。身高、臂展、速度、意識等多方面的融合,讓加內特可以在禁區和三分線之間迅速移動,塞爾蒂克也基于這點,打造了一套堪稱窒息的上線夾擊防守體系。

具體操作就是一旦對手發起進攻,立馬在罰球線以上夾擊,形成局部的多防少(二防一、三防二),給持球人造成巨大的投籃和出球壓力,對方要麼選擇頂著防守人強投,要麼選擇傳球。

如果選擇傳球外線,塞爾蒂克將繼續對新的持球人施壓;如果傳球到內線,罰球線以上的防守人需要回來補防,其中加內特就是防守中樞,因為他的腳步移動快,既能上限夾擊,又能退後協防。

所以無論是科比、詹姆斯還是韋德,在健康的綠衫軍身上都討不到多少便宜。

防守弱點:耗體能,容易丟後場籃板

這種「變態」防守體系也存在弱點,那就是容易丟後場籃板,且上線夾擊力度越大,籃下就會越空虛,後場籃板丟得就越多。

比如2010年總決賽,越打到後面的場次,塞爾蒂克的夾擊力度就越猛,到搶七戰達到頂峰水準。湖人隊的命中率被壓制得極低,科比全場24投只有6中。但在這種瘋狂夾擊下,塞爾蒂克球員也身心俱疲。

當時內線的肉盾帕金斯已經在第六戰報銷,塞爾蒂克內線配置是受過大傷的加內特、身高不足的大衛斯和老邁的拉希德-華萊士,面對湖人的拼搶確實力不從心。那場比賽中,加索爾搶到18個籃板,拜納姆和奧多姆合搶13個籃板,科比拼下了15個籃板。第四節比賽,湖人拿到前場籃板後,利用二次進攻造成了大量的殺傷,在肉搏戰中贏得了冠軍。

▼對抗強度,今非昔比

其實,防守做到塞爾蒂克那種水準,已經是登峰造極。

在10年總決賽結束後,央視5套的現場評論員于嘉在賽後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感謝湖人和塞爾蒂克隊,為我們帶來了本世紀最具對抗深度的總決賽」。但是他也許沒想到,這個「最具深度」可能永遠停滯了。

如今的NBA賽場上,已經看不到當年那樣的深度對抗,也看不到雙方教練和球員在防守戰術上的鬥智鬥勇。當下的比賽正在趨同化,球員和球隊的打法好像流水線產出的一樣,幾乎所有球隊壓箱底的防守絕招都是無限換防。

像活塞、馬刺、塞爾蒂克那樣多變的防守智慧,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這種引導為主的防守體系下,突破高手和定點投手被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而鮑文和鄧肯這一內一外兩大防守核心就是這套體系的關鍵人物。

典型的案例就是馬刺對詹姆斯和太陽隊的限制。詹姆斯生涯中遇到馬刺的比賽都打得比較艱難,原因就是不好加速從弧頂突破,一旦走弱側後,就會遇到鄧肯這個防守大閘,強殺籃下也變得困難,轉移球的線路和視野都被干擾,最終只能選擇中投。

這其實是詹姆斯威力最小的一種打法,他的優勢在于突破和傳球的結合,一旦陷入半場陣地的個人投籃得分模式,騎士和熱火的運轉就會出現問題。所以說,馬刺隊的防守體系和人員配置很克制詹姆斯。

同樣,馬刺也很克制當年納什領軍的太陽隊。當年的數次季後賽,馬刺都抓住一點,就是要阻礙納什和外線射手的聯繫。所以在比賽中,我們能看到納什個人進攻增多,納什和小斯的擋拆頻繁,但是快速轉換的三分球和半場陣地的大范圍轉移都明顯減少,這其實是馬刺隊希望看到的結果。

防守弱點:怕中投高手

馬刺這種「趕人」防守策略也有弱點,因為對持球人的壓迫沒有活塞那麼大,所以面對中投高手時,馬刺隊往往束手無策。典型的代表就是科比和杜蘭特。

湖人和雷霆可謂是馬刺隊季後賽的兩大苦主,他們難以限制科比和杜蘭特的個人得分。鄧肯的防守選位更偏于保護籃下,對于罰球線位置的防守是補位。但是以科比和杜蘭特的能力,一旦找到出手機會,再去補位干擾,已經是來不及了。比如2008年西決中,科比就無數次在鮑文和鄧肯的夾擊下命中投籃,波波維奇也只能望球興歎。

可以說,如果不是科比和杜蘭特的存在,鄧肯和馬刺拿下總冠軍的數量遠遠不止5次。

▼波士頓塞爾蒂克

防守要領:上線包夾

2007年夏天,加內特、皮爾斯、雷-阿倫齊聚波士頓,組成了綠衫軍三巨頭,也創造出了更加「變態」的防守體系,這個體系的關鍵人物就是加內特。

關于加內特,他的進攻能力在頂級巨星中屬于偏弱,但是防守能力,特別是協防能力可能是歷史最強。身高、臂展、速度、意識等多方面的融合,讓加內特可以在禁區和三分線之間迅速移動,塞爾蒂克也基于這點,打造了一套堪稱窒息的上線夾擊防守體系。

具體操作就是一旦對手發起進攻,立馬在罰球線以上夾擊,形成局部的多防少(二防一、三防二),給持球人造成巨大的投籃和出球壓力,對方要麼選擇頂著防守人強投,要麼選擇傳球。

如果選擇傳球外線,塞爾蒂克將繼續對新的持球人施壓;如果傳球到內線,罰球線以上的防守人需要回來補防,其中加內特就是防守中樞,因為他的腳步移動快,既能上限夾擊,又能退後協防。

所以無論是科比、詹姆斯還是韋德,在健康的綠衫軍身上都討不到多少便宜。

防守弱點:耗體能,容易丟後場籃板

這種「變態」防守體系也存在弱點,那就是容易丟後場籃板,且上線夾擊力度越大,籃下就會越空虛,後場籃板丟得就越多。

比如2010年總決賽,越打到後面的場次,塞爾蒂克的夾擊力度就越猛,到搶七戰達到頂峰水準。湖人隊的命中率被壓制得極低,科比全場24投只有6中。但在這種瘋狂夾擊下,塞爾蒂克球員也身心俱疲。

當時內線的肉盾帕金斯已經在第六戰報銷,塞爾蒂克內線配置是受過大傷的加內特、身高不足的大衛斯和老邁的拉希德-華萊士,面對湖人的拼搶確實力不從心。那場比賽中,加索爾搶到18個籃板,拜納姆和奧多姆合搶13個籃板,科比拼下了15個籃板。第四節比賽,湖人拿到前場籃板後,利用二次進攻造成了大量的殺傷,在肉搏戰中贏得了冠軍。

▼對抗強度,今非昔比

其實,防守做到塞爾蒂克那種水準,已經是登峰造極。

在10年總決賽結束後,央視5套的現場評論員于嘉在賽後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感謝湖人和塞爾蒂克隊,為我們帶來了本世紀最具對抗深度的總決賽」。但是他也許沒想到,這個「最具深度」可能永遠停滯了。

如今的NBA賽場上,已經看不到當年那樣的深度對抗,也看不到雙方教練和球員在防守戰術上的鬥智鬥勇。當下的比賽正在趨同化,球員和球隊的打法好像流水線產出的一樣,幾乎所有球隊壓箱底的防守絕招都是無限換防。

像活塞、馬刺、塞爾蒂克那樣多變的防守智慧,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