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有哪些表現?

“孩子就是上火了”

“這孩子火太大”

秋季, 媽媽們總把“火”字掛在嘴邊。 那麼, 我們常說的“上火”是什麼呢?“上火”的具體症狀有哪些呢?在秋冬過渡的季節, 又該如何避免寶寶“上火”?

什麼是“上火”?

我們平時常說的“火”和中醫裡所說的“熱”是屬於同一概念, 只是程度不同, “熱為火之漸, 火為熱之極”。 五臟六腑均可有“熱”, 但寶寶最常見的是“肺熱”和“脾胃熱”。

寶寶“上火”的表現有哪些?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寶寶由於年齡小,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所以寶寶最常見的便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中醫講五臟六腑之間是有聯繫的,

一髒有熱, 很容易影響到其他臟腑, 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互有交叉。 故平時家長一般比較難分辨出寶寶“上火”到底是屬肺火、心火、肝火, 還是脾胃有火。 但若寶寶出現眼睛發紅、眼屎多、鼻腔出熱氣、爛嘴角、口腔潰瘍、流鼻血、肚子脹、打嗝、嘴巴有味、脾氣不好、大便幹, 或者小便發黃、有味、發渾、量少等, 便可以判斷寶寶是“上火”了。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

中醫與西醫不同, 中醫講究“未病先防”, 也就是說寶寶雖已有“熱”, 但在“熱”還未達到誘發炎症的時候, 我們就及時將“熱”解除, 避免寶寶生病。 “祛熱”在中醫中便是“清熱解毒”,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去火”。

01、多喝水

秋天“秋燥”, 人體本身就容易缺水, 因此應及時為寶寶補充水分。 家長應隨時提醒大孩子喝水,

讓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 對於4~6個月以上, 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 應在兩頓輔食之間, 適當為寶寶補充水分。

02、飲食平衡

盡可能避免食用易上火的食物, 如牛羊肉和雞肉都應少吃, 豬肉和鴨肉可以適量吃。 避免食用燒烤類食物, 以及香辛料烹製的食物。

可以適量多吃蔬菜和水果, 包括梨、瓜類、蘋果、香蕉、奇異果, 百合;而桂圓、荔枝等水果應少食。

寶寶對於零食的攝入也應控制, 食用過多也容易上火。 家長在給寶寶選購奶粉時, 應注意包裝上的成分表, 儘量選購與母乳相近的奶粉。

03、作息規律

無論是飲食、睡眠, 還是排便都應該有規律。 給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讓寶寶每天定時上衛生間, 剛開始可能寶寶排不出來,

只要每天定時堅持, 便可以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04、及時增減衣物

避免因涼著了、熱著了而導致寶寶“上火”。 早晚溫差大, 若帶寶寶外出, 家長可以隨身為寶寶帶上件小外套。

若寶寶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 說明寶寶已經生病, 超出了“未病先防”的範疇。 此時家長就不要再在家中為寶寶“去火”“瀉火”, 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 以免耽誤病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