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關羽在湘水之爭中的優柔寡斷,讓劉備錯失良機,也讓關羽走向滅亡

關羽是劉備手下的名將, 他作為劉備最信任的大將, 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在劉備陣營中最榮耀的功績就是鎮守荊州, 可是他對劉備陣營造成的最大損失也是丟失了荊州。 關羽丟失荊州, 都源自于關羽的優柔寡斷, 在最關鍵的時刻, 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這讓東吳摸清了關羽的弱點, 在隨後的荊州之戰中直接將其除掉。

一、湘水之爭中的關羽。

在劉備入川之後, 委以鎮守荊州的重任。 他不負眾望, 在此期間打退了曹軍的多次進攻, 保障了劉備後方的安全。 在劉備奪取益州後, 為了表彰關羽的功績, 對他給予了最高的獎賞。 但是, 在接下來的湘水之爭中, 關羽卻因為優柔寡斷, 為荊州的丟失埋下了隱患。

孫權和劉備對于荊州的歸屬各懷鬼胎。 孫權雖然將南郡借給劉備, 可是他並不是心甘情願的給劉備的, 而是想要劉備在得到新的根據地後,

將劉備佔有的整個荊州五郡全部歸還。 因此, 在劉備得到益州之後, 孫權就派人去向劉備索要荊州。

可是在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中, 荊州是至關重要的北伐基地。 在這個方案的最後階段, 劉備和諸葛亮準備發動兩路北伐, 其中一路兵指宛洛的軍隊就是從荊州出發的。

因此, 劉備是根本不可能把整個荊州交還給孫權的。

因此劉備對東吳的使者說, 自己正在圖謀涼州, 在得到涼州後, 就把荊州歸還東吳。 孫權在得到劉備的答覆後, 認為劉備沒有歸還荊州的誠意, 只是用空話來糊弄自己。 于是孫權派出官吏去接管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 誰知道這些人都被關羽趕走。 于是孫權派兵爭奪荊州, 這場衝突被後人稱為「湘水之爭」。

孫權派魯肅率領萬余人馬在巴丘防禦關羽, 呂蒙則率領兩萬人馬奪取三郡。 除了零陵太守郝普不願意投降, 堅守一時後被呂蒙誘降外, 其他兩郡都望風而降了。 得知消息的劉備率領益州的軍隊主力五萬余人趕到公安, 派關羽率領三萬人馬兵出益陽和東吳爭奪。

但是, 就是在這個時候, 關羽卻出現了優柔寡斷的情況。 他接到劉備的命令後, 選取了五千精銳, 親自率領出兵益陽。 他選擇上游的淺瀨聲稱要晚上渡河。 魯肅聞訊派手下的甘寧率領千人連夜前往防守。 關羽聞訊之後, 就在河邊駐紮下來,

還修建了營壘。 那個地方後來被人取名為關羽瀨。

自此, 劉備和孫權進入了相持狀態。 曹操在此時進入了漢中, 劉備怕益州有失, 便和孫權議和。 雙方以湘水為界劃分疆界, 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東吳所有, 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所有。 雙方重結盟好,共同對抗曹操,這場風波到此告一段落。

二、關羽在湘水之爭中優柔寡斷的表現。

如果評價關羽在這場湘水之爭中的表現,可以用不佳來形容。可以說,正是他的表現,使得劉備陣營陷入了極端不利的境地。即便是雙方以重結盟好的方式解決了爭端,也給劉備陣營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並且埋下了失敗的禍根。

首先,關羽對待東吳的行動毫無準備。在東吳向劉備索要荊州的時候,作為荊州的最高軍政長官,關羽應該對此十分清楚。但是,當東吳在遭到劉備的拒絕後,對荊州採取行動的時候,關羽的應對卻前後不一,毫無章法。

在東吳派人去接管荊州三郡的時候,關羽的態度十分堅決。他派人將這些人趕走,絲毫沒有給東吳任何情面。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這樣做無可厚非。可是,當東吳派兵前來爭奪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關羽毫無防范準備,而且根本就不和吳軍刀兵相見。這說明關羽根本就沒有武力對抗東吳的念頭。關羽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這種錯失是不可原諒的。

這使得三郡中的兩郡輕易丟失,而苦苦盼著援軍的郝普也陷入絕境。郝普的投降,最大的原因就是看不到有援軍到來的希望。如果有援軍的消息,憑藉著零陵險要的地勢,郝普還是能夠堅守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這也是呂蒙面對零陵不發動強攻的原因。

其次,面對東吳的進攻,關羽的優柔寡斷鑄成大錯。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護自己的地盤。在東吳以武力發動爭奪的時候,關羽首要的行動就應該是以牙還牙,用武力進行反擊。東吳在發動襲擊的時候,為了防備關羽,專門派魯肅率領萬人駐紮益陽進行阻擊。從此可見,東吳對于關羽還是有一定的忌憚的。

可是關羽的表現讓大家大失所望。他雖然擁有三萬精兵,卻根本沒有發動反擊的決心。即便是劉備率領益州的五萬主力來到公安,在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也沒有發動實質性的反擊。他親自率領的五千精兵居然讓甘寧的一千人馬阻止在河邊,簡直是戰爭史上的笑話。

同樣的郝普在零陵堅守,當時呂蒙接到孫權的命令,讓他捨棄零陵立刻去益陽接應魯肅。從這裡,可以看出益陽方面東吳遭受的關羽軍事壓力之大。可是呂蒙依然利用最後的時刻,誘降了郝普。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關羽果斷對益陽的吳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呂蒙哪敢停留在零陵用計,那樣零陵也就可以保全了。

可以說,正是關羽的優柔寡斷,才使得荊州三郡迅速丟失。同樣是他的優柔寡斷,不切實服從劉備的反擊命令,才使得劉備和孫權進入相持狀態。最終在曹操進入漢中的情況下,擁有優勢兵力的劉備被迫和孫權議和,丟失了荊州湘水以東的地區。

三、關羽的優柔寡斷給荊州帶來的惡果。

正是關羽的優柔寡斷,給荊州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後果。這些惡果摧毀了劉備在荊州創建的統治基礎,使得荊州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可是劉備、諸葛亮和關羽等人以為湘水和議已經解決了雙方對荊州歸屬的矛盾,絲毫沒有一點憂患意識。最終,這一切導致了荊州的丟失,關羽的敗亡。

首先,關羽的優柔寡斷,讓他的手下對他喪失了信心。在這場湘水之爭中,劉備的三郡官吏全軍覆沒。這裡面最大的原因是關羽對東吳沒有防備之心,三郡的軍事力量薄弱。其次是關羽失職,沒有對東吳的攻擊發動反擊。這讓整個荊州的官吏層對關羽失去了信任,因為他們看穿了關羽色厲內荏的本性。

這使得在未來的荊州之戰中,面對東吳的進攻,荊州上下都對東吳望風而降。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關羽會率軍來解救自己。與其無聲無息的死亡,還不如投降東吳,也好留下一條活路。當時荊州上下,包括糜芳、傅士仁和潘濬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才是荊州全部官吏集體投降東吳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關羽的優柔寡斷,讓劉備失去了一次絕佳的機會。孫權之所以膽敢挑戰劉備,是因為他擁有一支機動作戰力量。這支力量是東吳將南郡借給劉備後,逐漸積攢建立起來的。由于淮南方向上曹軍的牽制,這支軍隊兵力並不大,只不過是魯肅、呂蒙率領的三萬人而已。如果這支力量遭到打擊,會嚴重挫傷東吳對荊州的野心。

在當時,關羽率領三萬人馬逼近益陽,而劉備率領的五萬精兵來到公安。在軍事上,關羽和劉備已經對東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如果關羽聽從劉備的命令,對益陽發動進攻,東吳的軍隊將會遭受滅頂之災。至少在關羽的牽制下,荊州的三郡會立刻被劉備的大軍收復。

可是關羽卻對劉備的命令陽奉陰違,只是進行了一場虛張聲勢的行動,便與魯肅、呂蒙隔河對峙。甚至到了此時,關羽還和魯肅進行了一場單刀會,在會上關羽的表現甚至不如自己的部下,對魯肅低聲下氣,根本沒有一點理直氣壯的氣勢。

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面對已經兵戎相見的東吳還如此做派,實在讓人齒冷。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關羽果斷對東吳發起進攻,東吳必然會做出讓步。那麼劉備陣營的處境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觀。可是關羽連劉備的指令都不服從,讓劉備徒呼奈何。

第三,關羽造成的惡果,影響了荊州最後的結局。關羽的退讓,並沒有讓東吳放棄武力奪回荊州的想法。呂蒙對關羽的舉動,給出的答案是關羽懼怕自己和孫權的存在。因此,呂蒙建議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必須武力奪回荊州,除掉關羽。關羽的優柔寡斷,給他帶來的是直接的殺身之禍。

在湘水之爭中,東吳奪取了大片的荊州屬地。在和議之後,東吳在交還部分領地時,當然不會原封不動地交還關羽。那些地區的府庫、物資東吳當然要運走。這使得荊州在物資方面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這造成了關羽在後勤方面的困難,以至于在襄樊之戰時,關羽連俘虜的糧食都拿不出來,只好去奪取東吳湘關的存米,給東吳造成了口實。

在人心方面,大家對關羽的期望發生了幻滅,自然不會再與劉備陣營完全一心,而是首鼠兩端,和東吳按照串通,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在關羽的手下,連糜芳都和東吳勾結。在虞翻去勸降傅士仁的時候,就說道東吳能夠輕易渡江成功,肯定是內應的功勞。這使得荊州在東吳攻擊的時候,輕易就取得了成功。

在地理方面,失去湘江以東的地區,讓荊州沒有了戰略縱深,最重要的核心地域暴露在東吳的刀鋒之下。由于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公安和江陵都與東吳只有一江之隔。雖然關羽在江邊修建了大批烽火臺,可是當東吳發動奇襲的時候,只需要白衣渡江就突破了荊州的防禦。

荊州根本就沒有進行防禦的反應時間。在荊州之戰中,關羽離江陵只有五百里的陸地道路間隔。如果按照正常行軍,關羽最多只需要十天就能夠趕回江陵。可是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利,再加上人心喪失,荊州的丟失時間極短,連十天的時間都沒有留給關羽。可以說,湘水之爭後的結果,已經註定了關羽敗亡的命運。關羽已經是東吳砧板上的魚肉,隨時會被東吳宰割。

結語:

關羽在湘水之爭中的表現讓大家大失所望。他在整個相爭的過程中,絲毫沒有展現出名將的風采,反而在關鍵時刻畏手畏腳,一副優柔寡斷的樣子。他擁有三萬精兵,面對魯肅、呂蒙的三萬人馬,根本就不發動反擊。

甚至在劉備率領益州的五萬大軍來到公安,對東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的時候,關羽依然對劉備發動反擊的命令陽奉陰違。他之勢虛張聲勢的對東吳進行了一次虎頭蛇尾的行動,便偃旗息鼓了。在和魯肅的單刀會上,佔有軍事優勢的他居然被魯肅說得啞口無言。

我們不去探究關羽這樣行動的原因,但正是關羽缺乏亮劍精神,不立即對東吳發起實質性的反擊,給東吳以沉重的軍事打擊,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這使得荊州人心喪盡,地理環境惡劣,東吳氣焰更加囂張。最終東吳襲取荊州,擒殺關羽,使得劉備的事業毀于一旦。這一切,都和關羽當時的優柔寡斷有著直接的關係。

雙方重結盟好,共同對抗曹操,這場風波到此告一段落。

二、關羽在湘水之爭中優柔寡斷的表現。

如果評價關羽在這場湘水之爭中的表現,可以用不佳來形容。可以說,正是他的表現,使得劉備陣營陷入了極端不利的境地。即便是雙方以重結盟好的方式解決了爭端,也給劉備陣營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並且埋下了失敗的禍根。

首先,關羽對待東吳的行動毫無準備。在東吳向劉備索要荊州的時候,作為荊州的最高軍政長官,關羽應該對此十分清楚。但是,當東吳在遭到劉備的拒絕後,對荊州採取行動的時候,關羽的應對卻前後不一,毫無章法。

在東吳派人去接管荊州三郡的時候,關羽的態度十分堅決。他派人將這些人趕走,絲毫沒有給東吳任何情面。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這樣做無可厚非。可是,當東吳派兵前來爭奪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關羽毫無防范準備,而且根本就不和吳軍刀兵相見。這說明關羽根本就沒有武力對抗東吳的念頭。關羽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這種錯失是不可原諒的。

這使得三郡中的兩郡輕易丟失,而苦苦盼著援軍的郝普也陷入絕境。郝普的投降,最大的原因就是看不到有援軍到來的希望。如果有援軍的消息,憑藉著零陵險要的地勢,郝普還是能夠堅守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這也是呂蒙面對零陵不發動強攻的原因。

其次,面對東吳的進攻,關羽的優柔寡斷鑄成大錯。作為鎮守荊州的大將,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護自己的地盤。在東吳以武力發動爭奪的時候,關羽首要的行動就應該是以牙還牙,用武力進行反擊。東吳在發動襲擊的時候,為了防備關羽,專門派魯肅率領萬人駐紮益陽進行阻擊。從此可見,東吳對于關羽還是有一定的忌憚的。

可是關羽的表現讓大家大失所望。他雖然擁有三萬精兵,卻根本沒有發動反擊的決心。即便是劉備率領益州的五萬主力來到公安,在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也沒有發動實質性的反擊。他親自率領的五千精兵居然讓甘寧的一千人馬阻止在河邊,簡直是戰爭史上的笑話。

同樣的郝普在零陵堅守,當時呂蒙接到孫權的命令,讓他捨棄零陵立刻去益陽接應魯肅。從這裡,可以看出益陽方面東吳遭受的關羽軍事壓力之大。可是呂蒙依然利用最後的時刻,誘降了郝普。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關羽果斷對益陽的吳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呂蒙哪敢停留在零陵用計,那樣零陵也就可以保全了。

可以說,正是關羽的優柔寡斷,才使得荊州三郡迅速丟失。同樣是他的優柔寡斷,不切實服從劉備的反擊命令,才使得劉備和孫權進入相持狀態。最終在曹操進入漢中的情況下,擁有優勢兵力的劉備被迫和孫權議和,丟失了荊州湘水以東的地區。

三、關羽的優柔寡斷給荊州帶來的惡果。

正是關羽的優柔寡斷,給荊州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後果。這些惡果摧毀了劉備在荊州創建的統治基礎,使得荊州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可是劉備、諸葛亮和關羽等人以為湘水和議已經解決了雙方對荊州歸屬的矛盾,絲毫沒有一點憂患意識。最終,這一切導致了荊州的丟失,關羽的敗亡。

首先,關羽的優柔寡斷,讓他的手下對他喪失了信心。在這場湘水之爭中,劉備的三郡官吏全軍覆沒。這裡面最大的原因是關羽對東吳沒有防備之心,三郡的軍事力量薄弱。其次是關羽失職,沒有對東吳的攻擊發動反擊。這讓整個荊州的官吏層對關羽失去了信任,因為他們看穿了關羽色厲內荏的本性。

這使得在未來的荊州之戰中,面對東吳的進攻,荊州上下都對東吳望風而降。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關羽會率軍來解救自己。與其無聲無息的死亡,還不如投降東吳,也好留下一條活路。當時荊州上下,包括糜芳、傅士仁和潘濬等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才是荊州全部官吏集體投降東吳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關羽的優柔寡斷,讓劉備失去了一次絕佳的機會。孫權之所以膽敢挑戰劉備,是因為他擁有一支機動作戰力量。這支力量是東吳將南郡借給劉備後,逐漸積攢建立起來的。由于淮南方向上曹軍的牽制,這支軍隊兵力並不大,只不過是魯肅、呂蒙率領的三萬人而已。如果這支力量遭到打擊,會嚴重挫傷東吳對荊州的野心。

在當時,關羽率領三萬人馬逼近益陽,而劉備率領的五萬精兵來到公安。在軍事上,關羽和劉備已經對東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如果關羽聽從劉備的命令,對益陽發動進攻,東吳的軍隊將會遭受滅頂之災。至少在關羽的牽制下,荊州的三郡會立刻被劉備的大軍收復。

可是關羽卻對劉備的命令陽奉陰違,只是進行了一場虛張聲勢的行動,便與魯肅、呂蒙隔河對峙。甚至到了此時,關羽還和魯肅進行了一場單刀會,在會上關羽的表現甚至不如自己的部下,對魯肅低聲下氣,根本沒有一點理直氣壯的氣勢。

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面對已經兵戎相見的東吳還如此做派,實在讓人齒冷。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關羽果斷對東吳發起進攻,東吳必然會做出讓步。那麼劉備陣營的處境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觀。可是關羽連劉備的指令都不服從,讓劉備徒呼奈何。

第三,關羽造成的惡果,影響了荊州最後的結局。關羽的退讓,並沒有讓東吳放棄武力奪回荊州的想法。呂蒙對關羽的舉動,給出的答案是關羽懼怕自己和孫權的存在。因此,呂蒙建議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必須武力奪回荊州,除掉關羽。關羽的優柔寡斷,給他帶來的是直接的殺身之禍。

在湘水之爭中,東吳奪取了大片的荊州屬地。在和議之後,東吳在交還部分領地時,當然不會原封不動地交還關羽。那些地區的府庫、物資東吳當然要運走。這使得荊州在物資方面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這造成了關羽在後勤方面的困難,以至于在襄樊之戰時,關羽連俘虜的糧食都拿不出來,只好去奪取東吳湘關的存米,給東吳造成了口實。

在人心方面,大家對關羽的期望發生了幻滅,自然不會再與劉備陣營完全一心,而是首鼠兩端,和東吳按照串通,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在關羽的手下,連糜芳都和東吳勾結。在虞翻去勸降傅士仁的時候,就說道東吳能夠輕易渡江成功,肯定是內應的功勞。這使得荊州在東吳攻擊的時候,輕易就取得了成功。

在地理方面,失去湘江以東的地區,讓荊州沒有了戰略縱深,最重要的核心地域暴露在東吳的刀鋒之下。由于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公安和江陵都與東吳只有一江之隔。雖然關羽在江邊修建了大批烽火臺,可是當東吳發動奇襲的時候,只需要白衣渡江就突破了荊州的防禦。

荊州根本就沒有進行防禦的反應時間。在荊州之戰中,關羽離江陵只有五百里的陸地道路間隔。如果按照正常行軍,關羽最多只需要十天就能夠趕回江陵。可是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利,再加上人心喪失,荊州的丟失時間極短,連十天的時間都沒有留給關羽。可以說,湘水之爭後的結果,已經註定了關羽敗亡的命運。關羽已經是東吳砧板上的魚肉,隨時會被東吳宰割。

結語:

關羽在湘水之爭中的表現讓大家大失所望。他在整個相爭的過程中,絲毫沒有展現出名將的風采,反而在關鍵時刻畏手畏腳,一副優柔寡斷的樣子。他擁有三萬精兵,面對魯肅、呂蒙的三萬人馬,根本就不發動反擊。

甚至在劉備率領益州的五萬大軍來到公安,對東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的時候,關羽依然對劉備發動反擊的命令陽奉陰違。他之勢虛張聲勢的對東吳進行了一次虎頭蛇尾的行動,便偃旗息鼓了。在和魯肅的單刀會上,佔有軍事優勢的他居然被魯肅說得啞口無言。

我們不去探究關羽這樣行動的原因,但正是關羽缺乏亮劍精神,不立即對東吳發起實質性的反擊,給東吳以沉重的軍事打擊,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這使得荊州人心喪盡,地理環境惡劣,東吳氣焰更加囂張。最終東吳襲取荊州,擒殺關羽,使得劉備的事業毀于一旦。這一切,都和關羽當時的優柔寡斷有著直接的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