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人這一生,父母和子女的緣分,其實只是一場目送

我們要付出愛, 像曾經我們得到的那樣。

01

這兩天看到一則視訊, 心裡五味雜陳。

一間不大的教室裡, 一群年過半百的老人, 正端坐著聽老師講課。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 都過了知天命的年紀。

有人視力不好, 戴著老花鏡很費力地盯著螢幕, 有人耳朵不靈, 需要很努力前傾著身子, 才能聽清楚老師在講什麼。

這並非什麼成人補習班, 而是一個「老年人智慧手機培訓班」。

教學內容, 是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操作流程,

怎麼發微信, 怎麼上傳照片, 怎麼接通視訊……

而這些, 原本是他們的子女應該教會他們的。

他們學得越認真, 看起來就越心酸。

40多年前, 他們也曾是頑劣的孩子, 每天最大的煩惱, 就是讀書上課。

時光穿梭近半個世紀, 他們成為了父母, 竟又不約而同再次走進教室。

只是為了學會那些先進的功能, 能多跟自己的孩子說說話。

我們小的時候, 父母教我們開口, 帶我們學走路。

長大以後的我們, 來到更大的世界, 走得太遠, 卻把父母落下了。

02

看過另外一個視訊。

女孩獨自生活在大城市, 每天加班到淩晨, 因為過度焦慮, 患上了失眠癥。

可自從媽媽學會用微信之後, 就老給她發很多很長的語音訊息。

甚至還會在大清早的時候,

給她打視訊電話。

一夜未眠的她一肚子火, 不耐煩地把媽媽拉進了黑名單, 之後她清淨了一段時間。

沒過多久, 她收到一個包裹。

裡面滿滿當當的, 裝的都是治療失眠的保健品, 還有一封媽媽手寫的信。

「媽媽的微信, 好像壞了, 給你發消息都發不出去, 想給你打電話, 又怕打擾你工作。

聽說你最近老失眠, 媽媽四處打聽給你買了一些營養品, 自己一個人, 要好好照顧身體……」

媽媽並不知道, 微信之所以發不出去消息, 是因為女兒已經把她拉黑了。

女兒也不知道, 無論她怎麼任性, 媽媽都是那個無條件原諒她的人。

親情, 永遠是無法割捨的紐帶, 而父母, 卻永遠被我們辜負得最深。

視訊裡媽媽的「無知」和無私, 又何嘗不是生活中我們的父母?

0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在大城市打拼的我們, 和留在家鄉的父母, 似乎已經不在一個世界了。

我們每天討論著熱播的電視劇、綜藝, 關注著人工智慧、新媒體崛起, 生怕自己錯過下一個風口。

我們點著精緻的外賣, 喝著25元一杯的咖啡。

而家裡的父母, 每晚守著電視機, 反復看著抗戰劇, 不知道什麼是熱播, 什麼叫爆款。

他們更多時候最大的期待, 就是能看看孩子們的臉, 跟他們說說話。

丹東的伊先生, 家住城市, 工作十分繁忙, 為了跟父母保持聯繫, 便給家裡裝了攝像頭。

有一次他無意間發現, 老人竟然顫顫巍巍地站到高處, 細心地擦拭攝像頭。

「兒啊,這樣是不是能看得更清楚些了?」

鏡頭前母親佈滿皺紋的笑臉,卻看得人心裡隱隱發酸。

網友@souur的媽媽,退休後一個人在家,去年才學會用微信發消息。

可媽媽不會寫拼音,只能手寫在小本本上拍照發給她,內容也都是一些關心她身體健康和吃飽穿暖之類的話。

我們的父母,跌跌撞撞地摸索,拼盡全力也想進入新的世界,理由永遠都只是「我想看看我孩子所在的那個世界」。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湖北十堰有一對老人去營業廳為家裡的WIFI續費,但其實他們根本不會上網,更不會視訊聊天。

之所以年復一年為WIFI續費,只是因為有了WIFI,孩子們回家就能多住上幾天……

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只要我們願意,下一秒就能看到父母的笑臉,但我們與父母的距離,卻似乎越來越遠了。

我們總是很忙,有時候甚至忙到從未曾耐心教他們使用過一次聊天軟體,教他們學會一個新功能。

世間本該彼此深愛的人,卻因為距離、經歷、時代,中間隔開了一條長長的河流。

04

微博上曾有個話題,#父母為何對我們小心翼翼了#。

下麵有個回答頗為戳心。

「因為孩子大了,想管管不住,想說說不過,想打打不著,父母自己也逐漸老去,對于普通的生活瑣事都越來越力不從心。

兒女悄然長大,他們卻已身材佝僂,孩子成了他們年老的時候最大的念想,也成了自己最大的軟肋。」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父母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超人了。

曾經的他們,會以長輩的口吻教我們做這做那,可是現在連跟我們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

曾經的他們好像什麼都懂,而現在的他們會拿著手機,戴著老花鏡,面露難色地開口問我們:

「這個我不會,你能教教我嗎?」

父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老的?

或許是他們拿著現金去付款卻被拒收的時候,或許是坐公交捷運,卻不會使用健康碼的時候。

是當我們和父母面對面坐著,我們沉迷于手機裡五花八門的APP,而對面的父母卻對這個新世界一無所知的時候。

那個小時候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已經不知不覺被時代拋棄了。

而我們總是太過粗心,太缺乏耐心,我們需要應付各色的人際關係,我們會討好領導,會取悅同事。

我們對誰都好,卻唯獨對父母沒有耐心。

小時候,我們總是討厭父母的管束,理直氣壯的一句「不要你管」,便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長大後,我們嫌父母嘮叨,聽得煩了,便捂住耳朵不願意跟他們交流。

成家後,我們又把所有耐心和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孩子。

這一生,我們永遠都是父母置頂的話題,父母卻排在我們人生中的最後。

想起作家劉墉寫過一段很戳心的話:

「老人的心,總是那麼矛盾。我希望看見小鳥在空中飛翔的影子,又希望它能成為翱翔九萬里的大鵬。

我渴望孩子回家,孩子走到我們的前面,我們這些老人家拼命地趕,也只能看見他們的後腦勺。」

人這一生,父母和子女的緣分,其實只是一場目送。

小的時候,父母傾盡全力給我們庇佑,長大後就活成我們後方一個模糊的身影。

我們總是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記回頭看一看他們已經落下了多遠。

05

有人說,成長是個和父母交換身份的過程。

小的時候,父母帶領懵懂的我們進入這個世界,長大之後,父母小心翼翼地想走進我們的生活。

他們一聲不響學習微信的樣子,像極了十幾年前,我們拉著他們的衣角,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的樣子。

以前覺得所謂的孝順,就是讓父母不再奔忙,現在才明白,真正的孝順是帶父母看世界。

拉著父母坐坐新開的捷運,讓他們學會掃碼上車。

教會父母使用手機,鼓勵他們多嘗試新功能,和他們分享新鮮的事物,就像小時候他們曾耐心為我們做過的一樣。

我們要付出愛,像曾經我們得到的那樣。

就像有句話說:「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點個贊吧,希望我們都能走得慢一點,別落下了那個世上最愛你的人。

「兒啊,這樣是不是能看得更清楚些了?」

鏡頭前母親佈滿皺紋的笑臉,卻看得人心裡隱隱發酸。

網友@souur的媽媽,退休後一個人在家,去年才學會用微信發消息。

可媽媽不會寫拼音,只能手寫在小本本上拍照發給她,內容也都是一些關心她身體健康和吃飽穿暖之類的話。

我們的父母,跌跌撞撞地摸索,拼盡全力也想進入新的世界,理由永遠都只是「我想看看我孩子所在的那個世界」。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湖北十堰有一對老人去營業廳為家裡的WIFI續費,但其實他們根本不會上網,更不會視訊聊天。

之所以年復一年為WIFI續費,只是因為有了WIFI,孩子們回家就能多住上幾天……

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只要我們願意,下一秒就能看到父母的笑臉,但我們與父母的距離,卻似乎越來越遠了。

我們總是很忙,有時候甚至忙到從未曾耐心教他們使用過一次聊天軟體,教他們學會一個新功能。

世間本該彼此深愛的人,卻因為距離、經歷、時代,中間隔開了一條長長的河流。

04

微博上曾有個話題,#父母為何對我們小心翼翼了#。

下麵有個回答頗為戳心。

「因為孩子大了,想管管不住,想說說不過,想打打不著,父母自己也逐漸老去,對于普通的生活瑣事都越來越力不從心。

兒女悄然長大,他們卻已身材佝僂,孩子成了他們年老的時候最大的念想,也成了自己最大的軟肋。」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父母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超人了。

曾經的他們,會以長輩的口吻教我們做這做那,可是現在連跟我們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

曾經的他們好像什麼都懂,而現在的他們會拿著手機,戴著老花鏡,面露難色地開口問我們:

「這個我不會,你能教教我嗎?」

父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老的?

或許是他們拿著現金去付款卻被拒收的時候,或許是坐公交捷運,卻不會使用健康碼的時候。

是當我們和父母面對面坐著,我們沉迷于手機裡五花八門的APP,而對面的父母卻對這個新世界一無所知的時候。

那個小時候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已經不知不覺被時代拋棄了。

而我們總是太過粗心,太缺乏耐心,我們需要應付各色的人際關係,我們會討好領導,會取悅同事。

我們對誰都好,卻唯獨對父母沒有耐心。

小時候,我們總是討厭父母的管束,理直氣壯的一句「不要你管」,便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長大後,我們嫌父母嘮叨,聽得煩了,便捂住耳朵不願意跟他們交流。

成家後,我們又把所有耐心和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孩子。

這一生,我們永遠都是父母置頂的話題,父母卻排在我們人生中的最後。

想起作家劉墉寫過一段很戳心的話:

「老人的心,總是那麼矛盾。我希望看見小鳥在空中飛翔的影子,又希望它能成為翱翔九萬里的大鵬。

我渴望孩子回家,孩子走到我們的前面,我們這些老人家拼命地趕,也只能看見他們的後腦勺。」

人這一生,父母和子女的緣分,其實只是一場目送。

小的時候,父母傾盡全力給我們庇佑,長大後就活成我們後方一個模糊的身影。

我們總是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記回頭看一看他們已經落下了多遠。

05

有人說,成長是個和父母交換身份的過程。

小的時候,父母帶領懵懂的我們進入這個世界,長大之後,父母小心翼翼地想走進我們的生活。

他們一聲不響學習微信的樣子,像極了十幾年前,我們拉著他們的衣角,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的樣子。

以前覺得所謂的孝順,就是讓父母不再奔忙,現在才明白,真正的孝順是帶父母看世界。

拉著父母坐坐新開的捷運,讓他們學會掃碼上車。

教會父母使用手機,鼓勵他們多嘗試新功能,和他們分享新鮮的事物,就像小時候他們曾耐心為我們做過的一樣。

我們要付出愛,像曾經我們得到的那樣。

就像有句話說:「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幫助他們,接納他們,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點個贊吧,希望我們都能走得慢一點,別落下了那個世上最愛你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