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票房,周星馳和成龍爭了10年,最後一次兩人合作,創造影史經典

在香港, 有兩大天王級人物的組合:雙週一成和四大天王。

但在影壇, 特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雙週一成的影響力空前絕後。

三人憑藉著精湛的演技, 開創了各自的電影時代。

成龍的動作片, 周潤發的警匪片, 周星馳的喜劇片。

三個人的作品, 霸佔了從1985-1997年, 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票房冠軍。

最後, 也只有好萊塢大片《侏羅紀公園》和《鐵達尼號》, 能夠撼動他們的地位。

1985年, 又被稱之為「成龍年」。

被許氏兄弟壓制多年的成龍, 終于迎來了演藝生涯的大爆發, 港片年度票房榜前4的位置, 都被他的作品所霸佔。

隔年, 一部名叫《英雄本色》的電影橫空出世。

周潤發憑藉著小馬哥這一角色, 不僅拿下了金像獎影帝, 還坐上了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

之後, 雖然成龍和周潤發之間有競爭, 但兩人很少有正面交鋒, 很難分出個高下。

直到1990年, 「後起之秀」周星馳也加入了天王巨星的陣營, 開啟了「雙週一成」的時代。

周星馳異軍突起, 在票房冠軍的寶座上, 一坐就是整整四年。

中間, 也只有周潤發的《賭神2》, 才終結了他的神話。

而星爺的爆發年, 相比兩人更加誇張。

1992年, 周星馳一共主演了7部電影, 其中有5部作品, 佔據了年度票房榜前5的位置。

可以說, 這樣的成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然而這麼多年來, 影迷們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 無疑是成龍和周星馳的票房之爭。

一個是功夫巨星, 一個是喜劇之王。

兩人一共有7次正面交鋒, 作品上映的日期間隔很短, 創造了一段影壇佳話。

1.《飛鷹計畫》VS《整蠱專家》

作為成龍和周星馳的首次對決, 有著明顯的差距。

從1991年開始, 成龍拍的電影越來越國際化, 而《飛鷹計畫》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總投資1.15個億港元,整個劇組專門跑到非洲沙漠進行實地拍攝,是當時最昂貴的港片。

影片的故事,類似于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奪寶奇兵》。

主要講述成龍飾演的飛鷹在非洲發現了一批寶藏,結果中途遇到了一夥壞人,于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搶。

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無疑是成龍的動作戲,以及壯觀的非洲沙漠。

而《整蠱專家》是周星馳和劉德華,繼《賭俠》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當年,王晶和周星馳在無厘頭的表演風格上達成了共識,將《IQ博士》、《多啦A夢》等卡通片的搞笑橋段,全部放進了《整蠱專家》電影裡。

影片一如既往走的是無厘頭的風格,將玩鬧式的整人把戲當做「主菜」,只可惜沒有突出演員的演技和個人魅力。

很顯然,成龍對于賀歲檔的把控,要比王晶和星爺要強得多。

雖然《飛鷹計畫》的演員陣容沒有《整蠱專家》那般豪華,但是卻收穫了不錯的票房。兩部電影只相隔5天上映,《飛鷹計畫》斬獲了3900多萬的票房,而《整蠱專家》也拿下了3100多萬的票房。

總的來說,第一次交手,成龍以肉眼看得見的優勢獲勝。

2.《92家有喜事》VS《雙龍會》

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對決可以稱得上是機緣巧合。

當年,香港導演協會為籌款購置會址,幾乎所有導演都在這部電影客串,成龍也跑過來幫忙。

而《家有喜事》原定的男主角是林子祥或周潤發,但因檔期的原因,後來被迫找來周星馳。

《家有喜事》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更是引來了無數效仿者。

整部電影編排得非常完整,典型闔家歡的故事。

既有瘋狂爆笑的情節,又有溫馨感人的畫面。雖說個別細節難免落俗,但也無傷大雅。

要知道,這部電影僅用了13天的時間拍攝,堪稱明星雲集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而《雙龍會》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港產娛樂片,走的是港片的慣用套路。

影片採用了好萊塢的電腦合成技術,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雙龍」對決。

然而,即使有眾多導演客串,也沒有《家有喜事》的演員陣容更有吸引力。

所以在票房方面,《雙龍會》只有3300萬,比《家有喜事》少了1600多萬。

3.《審死官》VS《員警故事3》

如果我沒記錯,《審死官》是周星馳的第一部古裝片。

導演杜琪峰以舊瓶新酒的方式,翻拍了經典粵劇《審死官》,通過將星爺的無厘頭風格與劇情相結合,打造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周星馳。

而梅豔芳所飾演的角色,跟星爺平分秋色,沒有淪為一個花瓶。

前兩部《員警故事》是由成龍自導自演,到了第三部導演換成了唐季禮。

故事依然延續了成龍一貫的風格,將玩命演出進行到底。

只可惜,拍《審死官》時,周星馳正處于巔峰狀態,而且《審死官》還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所以總的來說,成龍和他的《員警故事3》輸得不冤。

4.《城市獵人》VS《翹課威龍3》

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王晶,使得周星馳和王晶再度交手。

《城市獵人》改編自同名漫畫,但只取其形,故事則是王晶另起爐灶。

基本上,劇情走的是喜劇的路線,因有成龍的加盟,打鬥戲也變得異常精彩。

片中最具創意的一場戲,無疑是效仿「街頭霸王」的真人格鬥。

雖說動作上略顯粗糙,特效也很一般,但是整體效果頗具原著的風格。

整部電影的最大看點,絕對是三大美女的坐鎮。

王祖賢、邱淑貞、後藤久美子,也只有在王晶的電影裡能夠看到。

雖說周星馳的《翹課威龍3》裡,也有梅豔芳、周海媚、張敏這樣的大美女。

但故事的本身,純粹是一部搞笑的賀歲片,沒有多大的考究意義。

最後的票房成績,成龍只以500萬的優勢,略勝星爺一籌。

但在我看來,在這一年裡,王晶才是背後的最大贏家。

5.《醉拳2》VS《破壞之王》

可能觀眾都以為,周星馳的《破壞之王》是一部喜劇片,事實上它是一部功夫片。

當年,它獲得了電影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獎的提名。

《破壞之王》這個片名靈感,來自刃森尊的漫畫《破壞王》。

周星馳和老搭檔李力持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

將一個真實又誇張適度的小人物,描繪得相當出色。相比之前的喜劇片,劇本相當嚴謹。

即使現在看來,《破壞之王》也是一部經典的無厘頭佳作。

而成龍的《醉拳2》在開拍前,導演劉家良和成龍有過分歧。

劉家良想要展現更傳統的洪家武打風格,但是成龍更傾向于更誇張一點的醉拳風格。

所以這部電影,成為了兩人合作的「最後一戰」。

影片風格明快,動作令人目不暇接,標誌著成龍的功夫片開始真正地走向世界。

電影在上映後,不但獲得了極大的好評,而且還被《時代週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最終,成龍和周星馳的「功夫對決」,以成龍獲勝告終。

6.《紅番區》VS《大話西遊》

不可否認,《紅番區》和《大話西遊》都稱得上是兩人演藝生涯的轉型之作。

周星馳想嘗試不同的風格,而成龍想打入好萊塢市場。

在《大話西遊》開拍前,影片還沒一個完整的劇本,而且在看完劇本後,投資商一度想撤資。

但事實證明,《大話西遊》是影史不可多得的經典,周星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它搞笑外衣之下,藏著豐富的成長、責任的主題。

而《紅番區》是成龍轉向國際化的一個標誌,該片不僅奠定了成龍在國際上的地位,更是成功打入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紐約,節奏爽朗明快,十分具有娛樂性。

而且電影在上映後,也開創了一個新的名詞——賀歲片。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票房撲街,《紅番區》憑藉著過硬的質量,拿下了5600多萬的票房,成為了年度票房冠軍。

7.《喜劇之王》VS《玻璃樽》

在我看來,這是一場實力最不對等的一次對決。

一部是周星馳最擅長的喜劇,另一部是成龍最不擅長的愛情片。

《喜劇之王》的很多靈感,都是取材于周星馳的真實經歷,以及早年工作和生活的點滴。

從演員到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功,幫助周星馳很好的完成了轉型。

通過對「尹天仇」這個角色的塑造,星爺為觀眾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

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我是一名真正的演員!

在觀眾的印象裡,成龍的招牌就是功夫喜劇,所以《玻璃樽》顯得非常另類。

而成龍希望借助這部電影,完成對自我的挑戰,改走文藝路線。

但整部電影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基本上跳出成龍原有的電影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拍前,成龍和周星馳有過一個小小的約定,打破了「王不見王」的規定。

于是在拍攝期間,兩人互相跑到對方的電影裡客串了一把。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成龍的《玻璃樽》僅比周星馳的《喜劇之王》的票房低230萬,但成龍卻證明了自己也可以拍好文戲。

只可惜,進入到了千禧年後,周星馳逐漸退居幕後當導演,而成龍雖說有作品問世,但卻顯得後勁不足。

從1998年開始,「雙週一成」的票房壟斷地位,才被好萊塢徹底打破。

但是,「雙週一成」的神話,時至今日還在影迷的心中永垂不朽!

總投資1.15個億港元,整個劇組專門跑到非洲沙漠進行實地拍攝,是當時最昂貴的港片。

影片的故事,類似于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奪寶奇兵》。

主要講述成龍飾演的飛鷹在非洲發現了一批寶藏,結果中途遇到了一夥壞人,于是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搶。

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無疑是成龍的動作戲,以及壯觀的非洲沙漠。

而《整蠱專家》是周星馳和劉德華,繼《賭俠》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當年,王晶和周星馳在無厘頭的表演風格上達成了共識,將《IQ博士》、《多啦A夢》等卡通片的搞笑橋段,全部放進了《整蠱專家》電影裡。

影片一如既往走的是無厘頭的風格,將玩鬧式的整人把戲當做「主菜」,只可惜沒有突出演員的演技和個人魅力。

很顯然,成龍對于賀歲檔的把控,要比王晶和星爺要強得多。

雖然《飛鷹計畫》的演員陣容沒有《整蠱專家》那般豪華,但是卻收穫了不錯的票房。兩部電影只相隔5天上映,《飛鷹計畫》斬獲了3900多萬的票房,而《整蠱專家》也拿下了3100多萬的票房。

總的來說,第一次交手,成龍以肉眼看得見的優勢獲勝。

2.《92家有喜事》VS《雙龍會》

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對決可以稱得上是機緣巧合。

當年,香港導演協會為籌款購置會址,幾乎所有導演都在這部電影客串,成龍也跑過來幫忙。

而《家有喜事》原定的男主角是林子祥或周潤發,但因檔期的原因,後來被迫找來周星馳。

《家有喜事》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更是引來了無數效仿者。

整部電影編排得非常完整,典型闔家歡的故事。

既有瘋狂爆笑的情節,又有溫馨感人的畫面。雖說個別細節難免落俗,但也無傷大雅。

要知道,這部電影僅用了13天的時間拍攝,堪稱明星雲集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而《雙龍會》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港產娛樂片,走的是港片的慣用套路。

影片採用了好萊塢的電腦合成技術,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雙龍」對決。

然而,即使有眾多導演客串,也沒有《家有喜事》的演員陣容更有吸引力。

所以在票房方面,《雙龍會》只有3300萬,比《家有喜事》少了1600多萬。

3.《審死官》VS《員警故事3》

如果我沒記錯,《審死官》是周星馳的第一部古裝片。

導演杜琪峰以舊瓶新酒的方式,翻拍了經典粵劇《審死官》,通過將星爺的無厘頭風格與劇情相結合,打造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周星馳。

而梅豔芳所飾演的角色,跟星爺平分秋色,沒有淪為一個花瓶。

前兩部《員警故事》是由成龍自導自演,到了第三部導演換成了唐季禮。

故事依然延續了成龍一貫的風格,將玩命演出進行到底。

只可惜,拍《審死官》時,周星馳正處于巔峰狀態,而且《審死官》還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所以總的來說,成龍和他的《員警故事3》輸得不冤。

4.《城市獵人》VS《翹課威龍3》

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王晶,使得周星馳和王晶再度交手。

《城市獵人》改編自同名漫畫,但只取其形,故事則是王晶另起爐灶。

基本上,劇情走的是喜劇的路線,因有成龍的加盟,打鬥戲也變得異常精彩。

片中最具創意的一場戲,無疑是效仿「街頭霸王」的真人格鬥。

雖說動作上略顯粗糙,特效也很一般,但是整體效果頗具原著的風格。

整部電影的最大看點,絕對是三大美女的坐鎮。

王祖賢、邱淑貞、後藤久美子,也只有在王晶的電影裡能夠看到。

雖說周星馳的《翹課威龍3》裡,也有梅豔芳、周海媚、張敏這樣的大美女。

但故事的本身,純粹是一部搞笑的賀歲片,沒有多大的考究意義。

最後的票房成績,成龍只以500萬的優勢,略勝星爺一籌。

但在我看來,在這一年裡,王晶才是背後的最大贏家。

5.《醉拳2》VS《破壞之王》

可能觀眾都以為,周星馳的《破壞之王》是一部喜劇片,事實上它是一部功夫片。

當年,它獲得了電影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獎的提名。

《破壞之王》這個片名靈感,來自刃森尊的漫畫《破壞王》。

周星馳和老搭檔李力持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

將一個真實又誇張適度的小人物,描繪得相當出色。相比之前的喜劇片,劇本相當嚴謹。

即使現在看來,《破壞之王》也是一部經典的無厘頭佳作。

而成龍的《醉拳2》在開拍前,導演劉家良和成龍有過分歧。

劉家良想要展現更傳統的洪家武打風格,但是成龍更傾向于更誇張一點的醉拳風格。

所以這部電影,成為了兩人合作的「最後一戰」。

影片風格明快,動作令人目不暇接,標誌著成龍的功夫片開始真正地走向世界。

電影在上映後,不但獲得了極大的好評,而且還被《時代週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最終,成龍和周星馳的「功夫對決」,以成龍獲勝告終。

6.《紅番區》VS《大話西遊》

不可否認,《紅番區》和《大話西遊》都稱得上是兩人演藝生涯的轉型之作。

周星馳想嘗試不同的風格,而成龍想打入好萊塢市場。

在《大話西遊》開拍前,影片還沒一個完整的劇本,而且在看完劇本後,投資商一度想撤資。

但事實證明,《大話西遊》是影史不可多得的經典,周星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它搞笑外衣之下,藏著豐富的成長、責任的主題。

而《紅番區》是成龍轉向國際化的一個標誌,該片不僅奠定了成龍在國際上的地位,更是成功打入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紐約,節奏爽朗明快,十分具有娛樂性。

而且電影在上映後,也開創了一個新的名詞——賀歲片。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票房撲街,《紅番區》憑藉著過硬的質量,拿下了5600多萬的票房,成為了年度票房冠軍。

7.《喜劇之王》VS《玻璃樽》

在我看來,這是一場實力最不對等的一次對決。

一部是周星馳最擅長的喜劇,另一部是成龍最不擅長的愛情片。

《喜劇之王》的很多靈感,都是取材于周星馳的真實經歷,以及早年工作和生活的點滴。

從演員到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功,幫助周星馳很好的完成了轉型。

通過對「尹天仇」這個角色的塑造,星爺為觀眾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

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我是一名真正的演員!

在觀眾的印象裡,成龍的招牌就是功夫喜劇,所以《玻璃樽》顯得非常另類。

而成龍希望借助這部電影,完成對自我的挑戰,改走文藝路線。

但整部電影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基本上跳出成龍原有的電影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拍前,成龍和周星馳有過一個小小的約定,打破了「王不見王」的規定。

于是在拍攝期間,兩人互相跑到對方的電影裡客串了一把。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成龍的《玻璃樽》僅比周星馳的《喜劇之王》的票房低230萬,但成龍卻證明了自己也可以拍好文戲。

只可惜,進入到了千禧年後,周星馳逐漸退居幕後當導演,而成龍雖說有作品問世,但卻顯得後勁不足。

從1998年開始,「雙週一成」的票房壟斷地位,才被好萊塢徹底打破。

但是,「雙週一成」的神話,時至今日還在影迷的心中永垂不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