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越沒本事的人,越愛挑別人的錯

看過一個小故事, 覺得挺有意思。

有位太太經常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

「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 她晾在外院子裡的衣服, 總是有斑點, 我真的不知道, 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 有位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 把這位太太窗戶上的灰漬抹掉, 說:

「看, 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 並非別人的衣服洗不乾淨, 只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01

國外有句俗語:「天上的繁星數得清, 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

生活中, 很多人都喜歡挑別人的毛病, 讓自己的生活落滿了灰塵。

網友@大帥哥說去年冬天, 因為空氣不好, 他們家計畫買一臺空氣淨化器。

老婆問他:「買個什麼價位的好呢?」

他說:「空氣質量那麼差, 買個好點的吧, 要不買那個七千的?」

老婆聽了, 立馬說:「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啊, 買個空氣淨化器就花七千?空氣是好了, 咱們一家子喝西北風啊?」

他被老婆這麼一反駁,

忙改口說:「那就買個便宜的, 我們同事好幾個都買了一千四那一款。 」

她還是不滿意, 說:「你糊弄人呢?咱們家90平米的房子放一個一千四的淨化器, 有用嗎?」

《論語》裡說:「躬自厚, 而薄責于人, 則遠怨矣。 」

人和人相處, 如果時刻都在抱怨、挑毛病, 長此以往, 只會越來越難溝通。

曾看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一日, 孔子和學生們在院子裡曬書。

因為前幾日下雨, 書房漏雨, 很多書都被淋濕了。

管理書房的子路說:「都是我的錯, 雨季到來之前, 我應該把書房檢查一遍的, 這樣老師的書就不會被淋濕。 」

顏回對子路說:「不是你的錯, 我這幾天一直在書房, 看到屋頂有破損卻沒放在心上, 如果我上點心, 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

而孔子卻對他們說:「都是我的錯,

按慣例書房每年雨季前都要重新加固, 我卻忘了提醒你們。 」

小人無錯, 君子常過。

智者懂得修煉自己, 愚者卻常苛責他人。

對自己多一份反思, 對他人多一份理解, 是植根于內心的教養, 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清醒。

02

有句話說得很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一想就通了;從別人身上找問題, 一想就瘋了。 」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責備別人與反省自我之間, 差的正是一個人的心胸與格局。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 一位員工因為經驗欠缺而使一筆貸款難以收回。

松下幸之助知道後勃然大怒, 在大會上狠狠地批評了這位員工。

可是事後仔細一想, 松下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深感不安。

因為那筆貸款發放單上, 自己也簽了字。

這樣想來, 最大的過失還是在自己身上, 不該如此嚴厲地指責他人。

想通之後, 松下馬上打電話給那位員工, 誠懇地道歉。

恰巧那天員工喬遷新居, 松下幸之助得知後, 便立即登門祝賀。

他還親自為員工搬家具, 忙得滿頭大汗。

最令人感動的是, 一年後的這一天, 這位員工收到了松下的一張明信片。

上面留下了一行親筆字:「讓我們忘掉這可惡的一天吧, 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看到松下的親筆信, 這位員工感動得熱淚盈眶。

松下的自我反省, 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問題, 同時也贏得了員工的心。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或許就是學會了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不是一味地責備別人。

孔子曾說:「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則遠怨矣。 」

學會自我反省的人, 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 有效地化解矛盾。

遇事不責備, 犯錯不推脫, 方能走得更遠。

03

有一次,一個心理學家去米未做分享。

在分享的過程中,他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

簡單的講,持有「弱勢價值觀」的人,眼光向外。

內心只有抱怨、指責、憤懣,很難體會到成功和幸福。

而持有「強勢價值觀」的人,眼睛向內。

經常自我反省、剖析、改進,最終能夠擁抱幸福和快樂。

百貨業奠基人約翰·華納梅克就曾坦言:

「我三十年前就學到,責怪別人是愚蠢的行為。」

有一次,華納梅克在自己的百貨公司巡視時,看到有位客人站在櫃檯前等了很久,都不見售貨員上前接待。

更糟的是,售貨員在角落裡嬉笑打鬧,壓根沒注意到客戶的到來。

華納梅克迎上前去,將客人選好的商品接下,然後交由一名店員包好。

並對顧客的等待表達了歉意,之後,一臉平靜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整個過程中,他沒有對店員說一句話責備的話。

儘管他對這種服務態度非常生氣,但他深知,這不是售貨員的原因,而是管理者的原因。

管理者沒有告訴售貨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當天值班的售貨員見華納梅克並未責怪他們失職,感到非常羞愧,都主動作了檢討。

之後,他們工作更加賣力,再也沒有發生冷落客人的現象。

其中的兩位售貨員因為業績很好,還成為了業務主管。

只有無能的水手才會責怪海風,無能的裁縫才會抱怨客戶的體型。

當你學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苛責他人,你就已經贏在了格局上。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需要窗戶來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鏡子來看自己的內心。通過窗戶看到外面的明亮,通過鏡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犯錯,人人皆有不足。

經常從別人身上找錯誤,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指責和抱怨中。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才是為人處世最大的智慧。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收穫更加和諧的關係。

懂得自省的人,會把每一次的坎坷,化為成長的契機。

在一次次的改進中,把所有的不足,都轉變為自己的優勢。

願我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唯有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與朋友們共勉。

03

有一次,一個心理學家去米未做分享。

在分享的過程中,他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

簡單的講,持有「弱勢價值觀」的人,眼光向外。

內心只有抱怨、指責、憤懣,很難體會到成功和幸福。

而持有「強勢價值觀」的人,眼睛向內。

經常自我反省、剖析、改進,最終能夠擁抱幸福和快樂。

百貨業奠基人約翰·華納梅克就曾坦言:

「我三十年前就學到,責怪別人是愚蠢的行為。」

有一次,華納梅克在自己的百貨公司巡視時,看到有位客人站在櫃檯前等了很久,都不見售貨員上前接待。

更糟的是,售貨員在角落裡嬉笑打鬧,壓根沒注意到客戶的到來。

華納梅克迎上前去,將客人選好的商品接下,然後交由一名店員包好。

並對顧客的等待表達了歉意,之後,一臉平靜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整個過程中,他沒有對店員說一句話責備的話。

儘管他對這種服務態度非常生氣,但他深知,這不是售貨員的原因,而是管理者的原因。

管理者沒有告訴售貨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當天值班的售貨員見華納梅克並未責怪他們失職,感到非常羞愧,都主動作了檢討。

之後,他們工作更加賣力,再也沒有發生冷落客人的現象。

其中的兩位售貨員因為業績很好,還成為了業務主管。

只有無能的水手才會責怪海風,無能的裁縫才會抱怨客戶的體型。

當你學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苛責他人,你就已經贏在了格局上。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需要窗戶來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鏡子來看自己的內心。通過窗戶看到外面的明亮,通過鏡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犯錯,人人皆有不足。

經常從別人身上找錯誤,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指責和抱怨中。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才是為人處世最大的智慧。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收穫更加和諧的關係。

懂得自省的人,會把每一次的坎坷,化為成長的契機。

在一次次的改進中,把所有的不足,都轉變為自己的優勢。

願我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唯有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與朋友們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