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讀懂《心經》一部,看後恍然大悟!

《心經》乃佛經之首, 佛經之心, 佛經之重也。 《心經》字數少, 字義深, 蘊含能量巨大。 不瞭解《心經》, 不敢說瞭解佛法。 《心經》可謂一字一深義, 一字一般若。

1.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受”——感覺的狀況。 “想”——思想。 “行”——生命的動能。 “識”——現識。 “亦複如是”, 都同上述色法四句話一樣。

2.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什麼叫色?就是有形相的, 有形有相的就謂之色。 什麼叫空?就是無形相的, 無形相的就是空。 “空不異色”, 這空和色也沒有兩樣, 是一個的。 “色即是空”, 我們把色分析開, 就變成空了。

3.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甚而至眼睛的能力,

所見到的範圍, 以及意念所識知的範圍, 都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本來也是不存在的。

4.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不會有生、老、病、死的現象, 甚至於連生、老、病、死的概念都沒有;沒有苦的概念存在, 沒有智慧名相概念, 也就無所謂能證得智慧或是讓智慧圓滿了。 由此自性寧靜清淨。

5.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諸法", 指世間一切法, 亦即天地間的一切事事物物。 "不生不滅", 五蘊真空, 便無法可生, 若法不生, 自無可滅。 "不垢不淨", 污垢與清淨本來是兩相對立而存在的。 "不增不減", 世人的本來心量, 如大海一樣寬廣博大, 含容萬物, 蘊育萬機。

6.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 是從時間上來說, 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 “諸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為"無上正等正覺", 即最高的智慧覺悟。

7.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 修行種種利他的菩薩道, 漸漸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功德已經無量無邊, 般若的最高智慧已經開發, 進入了深深的禪定, 照見自己和外在的世界都是空的。

8.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從根本上看, 這個空之中並沒有物質之色, 並沒有感受、想像、意志和意識, 也沒有作為認知活動依據的眼、耳、鼻、舌、身、意官能, 也不存在那作為六種認識官能的物件的色、聲、香、味、觸、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