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最大的缺點,也是記性太好】人到中年才明白,世間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網上有句話熱度很高:「人最大的優點, 是記性太好;人最大的缺點, 也是記性太好。 」

仔細想想, 確實如此。

人生有太多的時刻, 困在愛情裡,

迷茫在心裡。 原因往往是一樣的:

抓得太緊, 不肯放棄; 想太多, 不願忘記。

當煩惱累積得太滿時, 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年以後才明白, 原來世間最好的養生是:善忘。

快樂並非無憂, 是學會了忘憂。

年輕時總要把什麼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現在才發現, 善忘其實是一種能力, 一種境界。

隨著年歲增長, 精力本就越來越有限, 如果再背負太多記憶, 只會徒增自己的負擔。

養生之道, 貴在善忘。

該忘的忘, 該放的放, 清空消耗自我的負能量, 才能怡然面對生活。

01

忘憂以養心

成年人的世界, 不如意十有八九。

其實遇到煩惱不可怕, 怕的是總把各種煩心事裝在心裡, 惦念不忘, 不僅于事無補, 還容易積憂成疾。

知乎上看過一位網友的故事。

兩年前, 他因為工作晉升失敗, 一度感覺很受打擊。

接下來的日子, 他都在反復回顧自己失敗的原因, 認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然而, 越回味, 挫敗感越重。

到後來, 甚至開始為此而睡不著覺, 吃不下飯, 成天精神恍惚。

直到有一天, 看到他又坐在那兒發愁, 4歲的兒子忽然走了過來, 對他說:

「爸爸, 你可以給我做一艘船嗎?」

當時的他哪有心思做船, 但苦于被兒子纏住不放, 只好勉強答應。

為了做那艘玩具船, 他花了大半天時間。

把船做好, 交給孩子的那一刻, 看著孩子歡呼雀躍的神情, 他才想起, 自己在這半天裡, 居然完全忘記了煩惱。

自那之後, 他便開始在家裡忙乎起來, 到處尋找需要幹的事, 並列了份清單任務給自己。

而隨著可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他不僅很少再想起那件事, 人也重新恢復了活力和健康。

很認同他在故事結尾寫的一段話:

「現在回想起來, 那時候真的太鑽牛角尖了, 沒必要。 人還是要學會向前看, 不把煩惱當回事, 它就不是事。 」

有些人遇到問題, 習慣放在心裡仔細琢磨, 思來想去。

殊不知, 耿耿于懷最傷懷。

很多時候, 人不開心, 往往就是因為記性太好。

孔子在《論語》中有雲:「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

聖人也有煩惱, 只是他不會去惦記它, 而是選擇用樂觀的心態驅逐煩惱。

快樂並非無憂, 是學會了忘憂。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02

忘情以養性

常言道, 人生百味, 情最濃。

可是情之一字, 最動人, 也最易傷人。

當一段感情已經無望之時, 遺忘才是對自己的成全。

2010年, 停筆許久的李宗盛, 寫下《給自己的歌》。

在歌中, 他用平實淺顯的字眼, 道出了扣人心扉的情感真諦:

「該舍的捨不得, 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

瞭解他的人都知道,

在此之前, 李宗盛已經結束了和林憶蓮的第二段婚姻。

年過半百, 愛過, 也傷過, 又回到孑然一身。

離婚後, 李宗盛一直獨居在上海, 選擇回到音樂的起點, 創辦吉他工廠。

他將自己的品牌命名為「木吉他」, 生產的每把琴都是經手工製作, 並由他親自調音。

為此, 他每天忙碌不停卻樂此不疲。

對製作吉他的熱愛, 慢慢沖淡了他在情感上的創傷, 也使他的性情越來越歸于平和。

這才有了後來那首歌的誕生。

我想, 對于前塵往事, 他依然還是會有些許遺憾, 但更多的應該是歷經世事顛簸後的通透與釋然。

正如網上很多人所評價那樣的, 這是一首真誠的自我審視之作。

而它動人的地方在于, 李宗盛寫的是他自己, 每個人從中讀到的, 卻是各自的情感歷程。

世事難料,有時候,再深情地付出,也有可能得不到回報。

但聚也好,散也罷,我們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正如有首歌所唱:不是所有感情都能有始有終,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一輩子很長,學會揮別舊情,方能擁抱新生。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緣起緣滅自有定數,無法強求,也強求不來。

既然如此,何不以淡然之姿靜看緣起緣落。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

前塵往事且讓它隨風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個真正屬于你的人,才會為你而來。

03

忘境以養神

豐子愷先生曾在香港《新晚報》上發表過一幅畫。

一位老翁悠閒地坐在屋前的石凳上。

斜陽夕照,老翁拿著梳子,緩慢地梳理頭髮,身後不遠處站著一群他的兒孫。

畫上還有一副字:滿眼兒孫身外事,閑梳白髮對殘陽。

縱然身處「滿眼兒孫」事的大家庭 ,老翁悠然獨坐一處的姿態,仿佛已將不遠處嘈雜的世界完全忘之腦後。

已然達到了處世的大境界,心中自有天地,無物可擾。

生活中,常聽有人感慨,是一地雞毛的生活,把自己折騰到心煩意亂,身心俱疲。

但有句話說得好:人生處處皆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

有忘掉境遇紛擾的智慧,才能修煉出心靜如水的從容。

在長沙讀書時,[毛.澤.東]知道自己心性還不夠沉靜,就想到一個方法,每天故意坐在鬧市口看書,以培養自己的靜心、恒心。

得益于此,後來的他完全做到了讀書不擇場地,不講條件。

在大軍圍困的井岡山上,在槍林彈雨的長征途中,無論所處的環境有多雜多亂,只要一拿起書,他都能立馬入神,如癡如醉。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誰都無法決定自己的處境,卻可以決定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它。

內心安靜淡然,再差的境遇,也能處變不驚。

反之亦然,給你再大空間,也無法安之若素。

所以,那些讓心變亂變浮躁的東西,要學會及時把它清理乾淨,化繁為簡。

干擾自己的話,聽聽就好,不重要的瑣事,暫時擱置也無妨。

白居易作有詩言:

「偶得幽閒境,遂忘塵俗心。

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

世間難有清淨之地,但我們可以努力在繁雜的生活中為自己開闢一塊淨土。

閒適由心來,神安人自清。

忘掉境遇好壞,凡事追求簡單,總有一天,你會尋回真實的自我。

綿陽聖水寺前,掛有一副充滿禪意的對聯:

「萬法皆空,靜觀乾坤本來無物;

一塵不染,蓮花法藏何處悟心。」

世人皆愛以各種式尋求養生之道,然而萬法歸一,大道至簡。

心中無事即長生。

不困于憂愁,才有快樂;不囿于情愛,才得自在;不亂于境遇,才有平靜。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歸零又重啟的過程。

當忘則忘,身心無恙。

點個贊吧,餘生,願我們都能做一個善忘的人。

卸下多餘包袱,讓身心得到滋養,讓生命活出精彩。

卻是各自的情感歷程。

世事難料,有時候,再深情地付出,也有可能得不到回報。

但聚也好,散也罷,我們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正如有首歌所唱:不是所有感情都能有始有終,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一輩子很長,學會揮別舊情,方能擁抱新生。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緣起緣滅自有定數,無法強求,也強求不來。

既然如此,何不以淡然之姿靜看緣起緣落。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

前塵往事且讓它隨風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個真正屬于你的人,才會為你而來。

03

忘境以養神

豐子愷先生曾在香港《新晚報》上發表過一幅畫。

一位老翁悠閒地坐在屋前的石凳上。

斜陽夕照,老翁拿著梳子,緩慢地梳理頭髮,身後不遠處站著一群他的兒孫。

畫上還有一副字:滿眼兒孫身外事,閑梳白髮對殘陽。

縱然身處「滿眼兒孫」事的大家庭 ,老翁悠然獨坐一處的姿態,仿佛已將不遠處嘈雜的世界完全忘之腦後。

已然達到了處世的大境界,心中自有天地,無物可擾。

生活中,常聽有人感慨,是一地雞毛的生活,把自己折騰到心煩意亂,身心俱疲。

但有句話說得好:人生處處皆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

有忘掉境遇紛擾的智慧,才能修煉出心靜如水的從容。

在長沙讀書時,[毛.澤.東]知道自己心性還不夠沉靜,就想到一個方法,每天故意坐在鬧市口看書,以培養自己的靜心、恒心。

得益于此,後來的他完全做到了讀書不擇場地,不講條件。

在大軍圍困的井岡山上,在槍林彈雨的長征途中,無論所處的環境有多雜多亂,只要一拿起書,他都能立馬入神,如癡如醉。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誰都無法決定自己的處境,卻可以決定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它。

內心安靜淡然,再差的境遇,也能處變不驚。

反之亦然,給你再大空間,也無法安之若素。

所以,那些讓心變亂變浮躁的東西,要學會及時把它清理乾淨,化繁為簡。

干擾自己的話,聽聽就好,不重要的瑣事,暫時擱置也無妨。

白居易作有詩言:

「偶得幽閒境,遂忘塵俗心。

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

世間難有清淨之地,但我們可以努力在繁雜的生活中為自己開闢一塊淨土。

閒適由心來,神安人自清。

忘掉境遇好壞,凡事追求簡單,總有一天,你會尋回真實的自我。

綿陽聖水寺前,掛有一副充滿禪意的對聯:

「萬法皆空,靜觀乾坤本來無物;

一塵不染,蓮花法藏何處悟心。」

世人皆愛以各種式尋求養生之道,然而萬法歸一,大道至簡。

心中無事即長生。

不困于憂愁,才有快樂;不囿于情愛,才得自在;不亂于境遇,才有平靜。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歸零又重啟的過程。

當忘則忘,身心無恙。

點個贊吧,餘生,願我們都能做一個善忘的人。

卸下多餘包袱,讓身心得到滋養,讓生命活出精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