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老兵冒險保存戰地合影,66年後送還家人了卻心願

(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哥的戰場”, 第一時間閱讀更多戰爭故事)

“這張照片我保存了66年, 從來沒有給你們看過, 有些事也從來沒有給你們講過。 ”

2010年春節, 85歲的父親召集我們幾個兒女, 拿出一張照片, 說有話要對我們講。 我們有些吃驚, 父親平時性格內向不喜言談, 為何此時有了要說話的願望?

父親手裡拿著一張泛黃的照片, 神情黯然。 我們圍上去, 搶著傳看那張從來沒有見過的照片。

那是一張只有兩寸的黑白照。 照片上, 三個年輕人身著軍裝, 軍帽綴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章。 除了中間那個娃娃臉有一絲微笑,

邊上兩人均是一臉與年齡不相稱的嚴肅。

父親指著照片中間那個稚氣未脫的小兵說:“這個人是我, 那年, 還不滿17歲。 另外兩個人, 是我最好的兄弟。 ”

父親的聲音哽咽了。


老年黃應華

父親1925年出生在騰沖, 祖父給他取名黃應華。 那時, 黃家的生意做得很大, 在緬甸和雲南多地都有商號。 抗戰初期, 國民黨來徵兵, 祖父曾花重金買通當地官員, 為父親免除兵役, 打算讓他念大學, 可是後來, 日本人打到騰沖來了。

1942年5月10日, 日軍200余人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騰沖, 百姓傾城出逃, 而此時已是騰沖第一中學初三學生的父親卻不想和家人逃走, 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讓他和同學們義憤填膺, 發誓要把日本人趕出自己的家鄉。

他要去當兵!

深明大義的祖父沒有阻攔, 一扭頭, 一揮手, “兒子, 去吧!”祖母則流著淚把一包細軟塞到兒子手中, 他打開一看, 是十幾個翡翠戒指。

打聽到騰沖北部曲石有個國民黨預備二師的防區, 幾個年輕人直奔而去。 一名軍官接待了他們, 看到是幾個學生, 一句“你們快走吧, 我們還忙著打仗呢, 學生當兵最好去大理報考幹訓團”, 就把他們打發了。

幾個小夥伴掉頭就走, 徒步翻高黎貢山, 過南齋公房, 渡濤濤怒江, 抵達保山後又坐了兩天汽車, 終於抵達大理。

經人指點, 他們找到時任雲貴監察使的同鄉李根源, 在李根源的舉薦下, 父親和同學經過考核, 如願進入大理幹訓團。

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鄉, 而對其中一些人來說,

也將是此生唯一一次離開家鄉。

8月15日, 進入大理幹訓團的當晚, 長官安排站隊, 不滿17歲的父親個頭最小, 排在了隊末, 其他大多已是20歲左右的青年。


父親從軍時, 尚不滿17歲

因為年紀小, 父親頗受同學照顧, 尤其是同鄉彭文德和李炳福, 經常關心他。 他們倆, 正是和父親一路從騰沖來到大理當兵的校友。 三人親如兄弟, 常在一起思念家鄉。 當兩個兄長囊中羞澀時, 父親總是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的錢貼補兩人。

在幹訓團, 有人因為訓練太苦, 想逃跑回家, 但家鄉淪陷的騰沖籍學兵卻沒有一個人動搖。 他們做夢都想早一天殺回騰沖。

1944年春, 騰沖淪陷近兩年之後, 遠征軍策劃反攻騰沖。 反攻主力部隊198師師長親臨大理幹訓團, 點名要騰沖籍士兵。

聽聞此訊, 騰沖子弟都非常激動, 紛紛要求報名參戰。

在去198師之前, 父親與彭文德、李炳福義結金蘭, 並在大理拍下一張照片作為紀念。 三人相互擁抱告別, 約定勝利後要重新相聚, 重建家園。

這張照片, 就是父親珍藏了66年的那張合影。

當時三兄弟熱血澎湃, 就此出征, 卻不知, 等待他們的是怎樣慘烈的征程。


中為黃應華, 左為李炳福, 右為彭文德

1944年5月11日, 黃昏時分, 數萬中國軍隊借著暮色的掩護悄悄渡過怒江, 準備翻越高黎貢山攻打騰沖。

數萬中國軍隊渡怒江

三兄弟正在隊伍當中。 父親在593團, 李炳福、彭文德在592團。

渡江比預想中要順利得多, 軍隊上下歡欣鼓舞。 但最大的考驗卻來自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 為掩護部隊行蹤,

部隊必須隱蔽行軍, 大軍只能從那些人跡罕至的高山密林中穿行。

5月份的高黎貢山仍有積雪, 冰冷異常, 衣著單薄的中國士兵們艱難前行。 更糟的是, 出發時每人配給的軍糧有限, 許多人在饑寒交迫中倒在路上, 再也沒有醒來。

更可怕的是, 日軍突然出現了。

高黎貢山上的日軍碉堡 曹先強 攝

翻越高黎貢山本是軍事機密, 意欲出奇制勝, 但因為一架失事的飛機, 機密文件洩露, 反使日軍佔據了主動。 日本山地部隊提前埋伏在各條路徑, 依仗陡峭地勢迎頭阻擊, 猝不及防的遠征軍傷亡慘重。 僅渡江開戰後的一個星期, 遠征軍就傷亡近萬人。

高黎貢山被稱為二戰史上最高的戰場, 在歷經數場艱苦的戰鬥後, 遠征軍終於翻越了高黎貢山。

幸運的是,三兄弟的劫難此時還沒有到來。

(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哥的戰場”,第一時間閱讀更多戰爭故事)

翻越高黎貢山后,大軍直逼騰沖城。

但又一道屏障擋住了去路,在騰沖城的制高點來鳳山,日軍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在美軍轟炸機和炮擊的掩護下,成千上萬的將士一次次向上衝鋒,曾經蒼翠的來鳳山成為一片焦土。

在父親小的時候,來鳳山是他和夥伴最喜歡的玩場,登上山頂可以俯瞰整個騰沖城。眼前的騰沖,被三千日軍盤踞,但六萬中國軍隊已將其包圍,收復家鄉似乎指日可待,但父親沒想到,之後付出的代價是如此慘烈。

經過數次艱難戰鬥,父親所在的593團嚴重減員,全團一千八百多人只剩兩百餘人沒有負傷。拐角樓之戰後,師部命593團暫時在城外休整。

乘此機會,父親回了一趟騰沖城外鄉下的外婆家。由於戰事失聯,外婆並不知孫兒早已當兵,突見一個穿軍裝的青年站到眼前,先是一驚,又是一喜,然後便是著急,死活不讓孫兒離去。

父親告知外婆,戰事緊急,當兵報國,死便死了,沒有當逃兵的道理,便撇下哭成淚人的外婆,決然離去。

就要攻打騰沖城了。

在593團休整時,父親兩個兄長所在的592團參加了攻城戰役。此時李炳福經過戰爭歷練,已經升任上尉連長,彭文德是少尉。

攻城時,中國軍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原以為在空軍助力下,數倍於敵的中國遠征軍可以數日收復騰沖,誰知困獸猶鬥,日本人依仗騰沖堅固的火山石城牆負隅頑抗。歷經重重困難,遠征軍才突破日軍防線,沖入騰沖城內。


遠征軍突破日軍防線,沖入騰沖城內

在騰沖城內,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這是遠征軍從來沒有見過的戰場,敵人潛伏在一棟又一棟的房屋內,子彈從四面八方打來,明明是已經攻下的廢墟,依然會有子彈射出。他們沖進一條又一條的街巷,不分白天黑夜地打,沒有時間吃飯睡覺,每個士兵都殺紅了眼。

此時,父親接到一個特殊任務,上司命他換上便衣,扮做普通百姓入城偵察,瞭解戰鬥動態和城內街巷工事細節。

炮火正在呼嘯,父親在戰火中走進了兩年沒見的家鄉。眼前的一切令他震驚:家鄉已面目全非,硝煙彌漫的街巷,到處是倒塌燃燒著的房屋,每走幾步就能看到屍體。路過自家門前,他發現黃家世代居住了500年的祖屋均已化作焦土,老祖宗栽種的幾十棵大樹也無一倖免。

那天回到部隊後,夜裡,他偷偷哭了。

42天,騰沖城血流成河,曾經富庶的小城化為一片廢墟。當時隨軍的一位美軍參謀,後來描述戰火之下的騰沖說:“這座城市的每一片樹葉上都佈滿了彈孔。”

最終,遠征軍全殲守城日軍,奪回了騰沖。


遠征軍攻入騰沖城,與日軍展開巷戰

收復騰沖的當天,父親就被提升為198師593團第三營上尉副營長。但那天,他沒有一點高興的感覺。

他開始急切尋找自己的兩個兄長,但多方打聽後得知,兩個兄長均已陣亡。

就在勝利的前一天,9月13日,李炳福帶兵搜剿殘敵,在城東北角突然發現一名日本兵,日本兵也發現了他,兩人同時舉槍,扣動扳機。

李炳福倒下的地方,離他家還不到500米。

攻城之前,李炳福原本也有機會見上母親一面,有人告訴他,他母親恰好就在附近。身為一連之長,李炳福擔心大戰在即做此舉動會影響軍心,遂讓人轉告母親等勝利後再相見。可再見,已是母親趕來哭成淚人幫兒子收屍。

彭文德則是在攻城時,在南門街遭敵人炮擊身亡。

得此噩耗,父親傷心不已。他想起他們三兄弟的約定:勝利後要重新團聚,重建家園。但現在,只剩父親一人。

那年的中秋,父親脫去軍裝回到家鄉。他想去看看兩個好友的家,但當時騰沖只剩一片廢墟,已經根本分不清街巷,更無法辨認每戶的大門。

再後來,父親到昆明念書,從雲南大學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前身)畢業後成了一名醫生。


黃應華上世紀60年代照片

上世紀60年代,浩劫到來,當過國民黨軍人的父親被打成反動派。造反派要他交代打死過幾個解放軍,他據理力爭,說自己只打過日本人,結果造反派說他不老實,把他吊在籃球架上打斷了肋骨,打聾了耳朵。

抄家的人三番五次地來,父親別的東西能毀的都毀了,但冒險把三兄弟的合影藏進了一本醫書裡。

這麼多年,不管多麼艱難,他都小心地珍藏著這張照片。

2010年春節,在和我們幾個兒女深談往事後,85歲的父親決定提筆開寫自己的回憶錄。


黃應華和兒子合影

“我慶倖自己活到了可以重新正視那段歷史的一天,我終於能開口對子孫講那段歷史了,終於能公開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擺放在家裡了。”


黃應華獲得的中國遠征軍勳章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如果不是60年代的政治運動把我調到盈江來,我會一生不離開當年打過仗的地方。除去故土之戀,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我忘不了當年死在騰沖城內的夥伴,忘不了我們當年的約定。我願意為他們守候家鄉。”

在生命的晚年,父親不停尋找李炳福、彭文德兩家的後人,2010年,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拿去沖印數張,一張送給了李炳福的弟弟,另一張,送給了彭文德的侄子,終於了卻自己多年的心願。

李炳福和彭文德犧牲時,都沒有婚娶,自然也沒有後人。

多年後,李炳福的母親常被一個夢境折磨,夢裡,李炳福幽怨地說,他沒有後人,不能入祖墳,對不起祖宗。這個夢,讓他母親哀慟不已。後李炳福的哥哥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李炳福名下為子嗣,他母親就再也沒有做過這個夢。2008年,李家後人遵從母親的遺願,重修了李炳福的墓。

除了李家為李炳福修的墓,在國殤墓園,也有李炳福的墓碑,彭文德的墓碑也在。

父親清楚記得他們每個人墓碑的準確方位。他腦梗後不能再親自去祭奠,就把位置告訴我,由我替代他去看望兩位兄長。


李炳福和彭文德在國殤墓園的墓碑

讓照片重見天日3年後, 2013年3月16日,父親平靜離世,享年88歲。我給親朋發短信說:“ 父親歸隊了。”

(全文完)

(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哥的戰場”,第一時間閱讀更多戰爭故事)

遠征軍終於翻越了高黎貢山。

幸運的是,三兄弟的劫難此時還沒有到來。

(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哥的戰場”,第一時間閱讀更多戰爭故事)

翻越高黎貢山后,大軍直逼騰沖城。

但又一道屏障擋住了去路,在騰沖城的制高點來鳳山,日軍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在美軍轟炸機和炮擊的掩護下,成千上萬的將士一次次向上衝鋒,曾經蒼翠的來鳳山成為一片焦土。

在父親小的時候,來鳳山是他和夥伴最喜歡的玩場,登上山頂可以俯瞰整個騰沖城。眼前的騰沖,被三千日軍盤踞,但六萬中國軍隊已將其包圍,收復家鄉似乎指日可待,但父親沒想到,之後付出的代價是如此慘烈。

經過數次艱難戰鬥,父親所在的593團嚴重減員,全團一千八百多人只剩兩百餘人沒有負傷。拐角樓之戰後,師部命593團暫時在城外休整。

乘此機會,父親回了一趟騰沖城外鄉下的外婆家。由於戰事失聯,外婆並不知孫兒早已當兵,突見一個穿軍裝的青年站到眼前,先是一驚,又是一喜,然後便是著急,死活不讓孫兒離去。

父親告知外婆,戰事緊急,當兵報國,死便死了,沒有當逃兵的道理,便撇下哭成淚人的外婆,決然離去。

就要攻打騰沖城了。

在593團休整時,父親兩個兄長所在的592團參加了攻城戰役。此時李炳福經過戰爭歷練,已經升任上尉連長,彭文德是少尉。

攻城時,中國軍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原以為在空軍助力下,數倍於敵的中國遠征軍可以數日收復騰沖,誰知困獸猶鬥,日本人依仗騰沖堅固的火山石城牆負隅頑抗。歷經重重困難,遠征軍才突破日軍防線,沖入騰沖城內。


遠征軍突破日軍防線,沖入騰沖城內

在騰沖城內,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這是遠征軍從來沒有見過的戰場,敵人潛伏在一棟又一棟的房屋內,子彈從四面八方打來,明明是已經攻下的廢墟,依然會有子彈射出。他們沖進一條又一條的街巷,不分白天黑夜地打,沒有時間吃飯睡覺,每個士兵都殺紅了眼。

此時,父親接到一個特殊任務,上司命他換上便衣,扮做普通百姓入城偵察,瞭解戰鬥動態和城內街巷工事細節。

炮火正在呼嘯,父親在戰火中走進了兩年沒見的家鄉。眼前的一切令他震驚:家鄉已面目全非,硝煙彌漫的街巷,到處是倒塌燃燒著的房屋,每走幾步就能看到屍體。路過自家門前,他發現黃家世代居住了500年的祖屋均已化作焦土,老祖宗栽種的幾十棵大樹也無一倖免。

那天回到部隊後,夜裡,他偷偷哭了。

42天,騰沖城血流成河,曾經富庶的小城化為一片廢墟。當時隨軍的一位美軍參謀,後來描述戰火之下的騰沖說:“這座城市的每一片樹葉上都佈滿了彈孔。”

最終,遠征軍全殲守城日軍,奪回了騰沖。


遠征軍攻入騰沖城,與日軍展開巷戰

收復騰沖的當天,父親就被提升為198師593團第三營上尉副營長。但那天,他沒有一點高興的感覺。

他開始急切尋找自己的兩個兄長,但多方打聽後得知,兩個兄長均已陣亡。

就在勝利的前一天,9月13日,李炳福帶兵搜剿殘敵,在城東北角突然發現一名日本兵,日本兵也發現了他,兩人同時舉槍,扣動扳機。

李炳福倒下的地方,離他家還不到500米。

攻城之前,李炳福原本也有機會見上母親一面,有人告訴他,他母親恰好就在附近。身為一連之長,李炳福擔心大戰在即做此舉動會影響軍心,遂讓人轉告母親等勝利後再相見。可再見,已是母親趕來哭成淚人幫兒子收屍。

彭文德則是在攻城時,在南門街遭敵人炮擊身亡。

得此噩耗,父親傷心不已。他想起他們三兄弟的約定:勝利後要重新團聚,重建家園。但現在,只剩父親一人。

那年的中秋,父親脫去軍裝回到家鄉。他想去看看兩個好友的家,但當時騰沖只剩一片廢墟,已經根本分不清街巷,更無法辨認每戶的大門。

再後來,父親到昆明念書,從雲南大學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前身)畢業後成了一名醫生。


黃應華上世紀60年代照片

上世紀60年代,浩劫到來,當過國民黨軍人的父親被打成反動派。造反派要他交代打死過幾個解放軍,他據理力爭,說自己只打過日本人,結果造反派說他不老實,把他吊在籃球架上打斷了肋骨,打聾了耳朵。

抄家的人三番五次地來,父親別的東西能毀的都毀了,但冒險把三兄弟的合影藏進了一本醫書裡。

這麼多年,不管多麼艱難,他都小心地珍藏著這張照片。

2010年春節,在和我們幾個兒女深談往事後,85歲的父親決定提筆開寫自己的回憶錄。


黃應華和兒子合影

“我慶倖自己活到了可以重新正視那段歷史的一天,我終於能開口對子孫講那段歷史了,終於能公開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擺放在家裡了。”


黃應華獲得的中國遠征軍勳章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如果不是60年代的政治運動把我調到盈江來,我會一生不離開當年打過仗的地方。除去故土之戀,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我忘不了當年死在騰沖城內的夥伴,忘不了我們當年的約定。我願意為他們守候家鄉。”

在生命的晚年,父親不停尋找李炳福、彭文德兩家的後人,2010年,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拿去沖印數張,一張送給了李炳福的弟弟,另一張,送給了彭文德的侄子,終於了卻自己多年的心願。

李炳福和彭文德犧牲時,都沒有婚娶,自然也沒有後人。

多年後,李炳福的母親常被一個夢境折磨,夢裡,李炳福幽怨地說,他沒有後人,不能入祖墳,對不起祖宗。這個夢,讓他母親哀慟不已。後李炳福的哥哥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李炳福名下為子嗣,他母親就再也沒有做過這個夢。2008年,李家後人遵從母親的遺願,重修了李炳福的墓。

除了李家為李炳福修的墓,在國殤墓園,也有李炳福的墓碑,彭文德的墓碑也在。

父親清楚記得他們每個人墓碑的準確方位。他腦梗後不能再親自去祭奠,就把位置告訴我,由我替代他去看望兩位兄長。


李炳福和彭文德在國殤墓園的墓碑

讓照片重見天日3年後, 2013年3月16日,父親平靜離世,享年88歲。我給親朋發短信說:“ 父親歸隊了。”

(全文完)

(歡迎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哥的戰場”,第一時間閱讀更多戰爭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