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元璋去拜佛,問方丈:朕要下跪嗎?方丈的回答救了所有人

別不信, 如果讓朱元璋去競爭歷史最殘忍的皇帝, 相信秦二世、隋煬帝、紂王等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或許都比不過他。 那些所謂的暴君在明目張膽的情況下, 也僅僅是害了少數的一些看不慣的人。 可朱元璋則不同, 他巧奪名目隨便搞一下, 就有至少30多萬人遭殃。

如此殘忍的鎮壓手段, 除了要保全他所謂的大明江山, 還要維護自己的皇權威嚴。 在這樣的皇權籠罩之下想要活命, 不僅要看自己的造化, 還要靠自己的口才。

就拿《朱元璋傳》中的一個和尚來說, 因為當初收留朱元璋時將其得罪, 當朱元璋功成名就之後前來復仇,

不曾想主持卻機智地化解了。

那麼二人為何結下樑子?事後主持又是怎麼化解的呢?

結梁子

眾所周知, 朱元璋自幼就是個窮小子, 一家人的生活本來就困難,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不慣元朝統治者的作為, 在朱元璋剛成年(古代男子成年約14歲左右)的時候天災頻繁發生,

什麼瘟疫、旱災、蝗災那是接踵而至。

要不說元朝該滅亡呢, 面對如此情況, 元朝統治者們沒有想辦法解決問題, 反而只顧自己的享樂, 最終也就造成了災情的惡性循環。

連續的災難以及元朝的不作為之下, 濠州地區的朱元璋一家也是遭了大難, 他的父親以及哥哥相繼去世。 逝者已矣, 可活著的人更難, 面對赤地千里的旱災, 面對易子而食的殘忍, 世間的景象堪比人間煉獄。

朱元璋很聰明, 在這個時代想要存活, 只能依靠信仰。 他知道寺廟受盡人間香火, 儘管是災荒之年, 可寺廟中的和尚不會受到太大的波及, 不然人們心中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會被撲滅。

可惜的是, 他連續找了好幾個寺廟,

都被拒之門外, 拒絕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不過有一間寺廟的方丈看朱元璋後卻將其收留, 原因也很簡單, 方丈覺得朱元璋的面相不凡, 將來必有作為。 就這樣, 朱元璋成為了一個和尚, 算是解決了溫飽問題。

主持確實沒看錯, 這個少年來到寺廟之後不僅非常勤勞,

每天將寺廟的裡外都打掃得非常乾淨, 還能潛心修佛, 念誦經文, 儼然是有當一輩子和尚的打算。

然而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 他除了勤勞和虔誠之外, 還非常善于統籌和管理, 在協調寺內日常運作方面也有一手。

雖然這讓主持很高興, 但卻得罪了一些人。

不過由于朱元璋做事井井有條, 對人也非常和善, 這些人一直都沒有辦法找他的毛病。 而朱元璋也就這樣度過了人生中最為困難的一段時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 眼看繼續下去, 這間寺廟的主持就要變成朱元璋了, 這些人乾脆設計陷害他偷竊。 誰不知道偷竊是犯了大忌的, 主持無奈之下就將其趕出寺廟。

其實主持這麼做不僅有保全朱元璋的意思,

還有就是他早就看出朱元璋非池中之物, 與其困獸, 不如放走讓其發揮光芒。 可朱元璋不理解這些, 他認定主持是個惡人, 聽信旁人之話將他趕走。 于是他暗下決心, 將來一定要報復。

復仇之心

時光荏苒, 朱元璋確實厲害, 在幾次死裡逃生之後, 居然貴為九五,成為了一國之主。

其實多年的征戰,對于當年主持的不公對待,朱元璋早已忘諸腦後,直到一次和徐達聊天時談及到痛苦的往事,這才想起了這個方丈以及那些陷害他的人。

如今的他已經貴為皇帝,報復這些人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于是一個惡毒的計畫在他的心中產生。當然《朱元璋傳》中,並沒有描寫得如此邪惡,而是認為人生在世,必須有仇必報,這才能盡顯男兒本色。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他準備故意刁難方丈,只要方丈說錯一句話,那麼他就可以付諸行動。不過他擔心方丈因年邁而去世,所以派人先去打探,當一切確認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復仇。

方丈的話

一日,方丈正在寺廟中講經,忽然聽到了寺廟外傳來繁雜的聲音,待他出去查看時才知道,是當今皇帝來了。于是方丈趕緊帶著眾僧侶外出迎接。

不過當方丈得知皇帝是朱元璋的時候,也並未吃驚,他知道這是皇帝前來復仇了。果然,朱元璋一出場就顯得盛氣淩人,帝王的威風之氣也早已撲面而來,讓人感到有些窒息。

不過看到慈眉善目的方丈之後,朱元璋有些心軟,當年若不是方丈的收留,恐怕他早已餓死。不過想到了之後的屈辱,他又咽不下這口氣,于是囂張地看著大殿前的佛像詢問方丈,自己是否要跪拜?

方丈雙手合十,對著朱元璋緩緩地說了8個字:「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這個場景是否似曾相識?當年趙匡胤去拜佛的時候,方丈說過同樣的話,所以方丈不僅得到了趙匡胤的尊重,而且得到了重金用來修繕寺廟。

這件事一度成為佳話,不僅收錄在歐陽修的著作《歸田錄》中,而且在民間流傳,受到世人的稱讚。

現在成為帝王的朱元璋遇到了同樣的事情,如果他故意挑刺,那麼就是在否定朱元璋的做法,否定民間對此事的稱讚,這勢必會影響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當然,方丈這麼說還有另一個用意,他希望皇帝可以放下心中的執念,做一個好皇帝,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更何況是「現代佛」。往日之事都是過眼雲煙,過度執著只會蒙蔽雙眼,無法正視自我,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

朱元璋何其聰明,他馬上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故而效仿趙匡胤,賞賜重金,同時放下了鬱結在心中許久的仇恨。

處世之道

困難和挫折從來都不是打敗人類的原因,打敗人類的只要仇恨、恐懼和貪婪。朱元璋為仇恨不惜用皇權來進行震懾,殊不知,皇權使用過度,就會成為暴君而遺臭萬年。

而方丈機智的用簡單幾個字,就讓其放下了心中的仇恨,並點醒了對方是一位帝王,是一位「現代佛」,凡事都不可任意而為,要考慮普羅大眾。

這種臨危不亂的處世之道,值得我們學習。而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對人性的認識。所以,不要埋怨世界的不公,要大膽嘗試,小心求證,相信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成功者。

居然貴為九五,成為了一國之主。

其實多年的征戰,對于當年主持的不公對待,朱元璋早已忘諸腦後,直到一次和徐達聊天時談及到痛苦的往事,這才想起了這個方丈以及那些陷害他的人。

如今的他已經貴為皇帝,報復這些人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于是一個惡毒的計畫在他的心中產生。當然《朱元璋傳》中,並沒有描寫得如此邪惡,而是認為人生在世,必須有仇必報,這才能盡顯男兒本色。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他準備故意刁難方丈,只要方丈說錯一句話,那麼他就可以付諸行動。不過他擔心方丈因年邁而去世,所以派人先去打探,當一切確認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復仇。

方丈的話

一日,方丈正在寺廟中講經,忽然聽到了寺廟外傳來繁雜的聲音,待他出去查看時才知道,是當今皇帝來了。于是方丈趕緊帶著眾僧侶外出迎接。

不過當方丈得知皇帝是朱元璋的時候,也並未吃驚,他知道這是皇帝前來復仇了。果然,朱元璋一出場就顯得盛氣淩人,帝王的威風之氣也早已撲面而來,讓人感到有些窒息。

不過看到慈眉善目的方丈之後,朱元璋有些心軟,當年若不是方丈的收留,恐怕他早已餓死。不過想到了之後的屈辱,他又咽不下這口氣,于是囂張地看著大殿前的佛像詢問方丈,自己是否要跪拜?

方丈雙手合十,對著朱元璋緩緩地說了8個字:「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這個場景是否似曾相識?當年趙匡胤去拜佛的時候,方丈說過同樣的話,所以方丈不僅得到了趙匡胤的尊重,而且得到了重金用來修繕寺廟。

這件事一度成為佳話,不僅收錄在歐陽修的著作《歸田錄》中,而且在民間流傳,受到世人的稱讚。

現在成為帝王的朱元璋遇到了同樣的事情,如果他故意挑刺,那麼就是在否定朱元璋的做法,否定民間對此事的稱讚,這勢必會影響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當然,方丈這麼說還有另一個用意,他希望皇帝可以放下心中的執念,做一個好皇帝,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更何況是「現代佛」。往日之事都是過眼雲煙,過度執著只會蒙蔽雙眼,無法正視自我,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

朱元璋何其聰明,他馬上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故而效仿趙匡胤,賞賜重金,同時放下了鬱結在心中許久的仇恨。

處世之道

困難和挫折從來都不是打敗人類的原因,打敗人類的只要仇恨、恐懼和貪婪。朱元璋為仇恨不惜用皇權來進行震懾,殊不知,皇權使用過度,就會成為暴君而遺臭萬年。

而方丈機智的用簡單幾個字,就讓其放下了心中的仇恨,並點醒了對方是一位帝王,是一位「現代佛」,凡事都不可任意而為,要考慮普羅大眾。

這種臨危不亂的處世之道,值得我們學習。而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對人性的認識。所以,不要埋怨世界的不公,要大膽嘗試,小心求證,相信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成功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