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好一個孩子,父母要想明白以下8句教子箴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好的父母, 不會用嘴巴教育孩子, 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

不會「以愛之名」禁錮孩子, 而是用自己的格局, 幫孩子打開視野, 讓他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

「家庭者, 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一生之品性, 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 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

什麼樣的土壤, 開出什麼樣的花。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 都不是橫空出世, 而是源于家庭, 始于父母。

教育好一個孩子, 父母想明白這8句教子箴言, 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01.好習慣不在電視機前, 而在書本裡

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 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 」

然而, 隨著父母工作和生活日益忙碌, 越來越多的孩子終日與電視為伍, 閱讀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

一項追蹤研究發現, 3歲前常常看電視的孩子, 到7歲的時候,

很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而那些以讀書為樂的孩子, 其閱讀水準和認知能力高出同齡孩子甚至13倍, 成年後也往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該研究同時顯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重要的閱讀榜樣, 孩子閱讀態度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閱讀態度。

給孩子金山銀山, 不如給孩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很多東西, 眼睛看不到, 文字可以;

腳步不能丈量, 文字可以;

身體無法抵達, 文字可以。

愛讀書的孩子也許不會怎樣, 但一定會不一樣:

他們的眼睛裡會多一些亮晶晶的光彩, 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幾個問號, 他們的舉手投足會更加從容, 他們的內心會更加柔軟充盈……

讓孩子愛上閱讀, 是父母一生中最劃算的教育投資。

02.幫孩子找對方向, 比只讓孩子努力更重要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學生分為三組, 前往10公里外的村莊。

甲組學生不知道村莊有多遠, 只是順著路走。 剛走兩三公里, 就有人抱怨, 情緒低落且開始散亂, 最後潰不成軍;

乙組學生知道距離目的地10公里,

但中途沒有路牌, 走了多遠還剩多遠一概不知, 行走不到一半就叫苦不迭, 速度越來越慢。

丙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 還能不時看到寫著剩餘里程的路牌, 結果他們全程精神抖擻, 沒人叫苦。

實驗結果顯而易見, 丙組最快, 乙組次之, 甲組最慢。

教育也是如此, 你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要找準目標, 而不是盲目趕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

「很多家長只知道分數和名次, 其實今天的競爭不是‘爭第一’, 而是‘找唯一’, 找到真正屬于孩子的方向和優勢。 」

比努力更重要的, 是跑對方向。

方向對了, 就不怕路遠。

03.不要剪斷孩子的翅膀, 還埋怨孩子不會飛翔

瑞吉歐學前教育創始人馬拉古茲寫過一首詩:

「一個孩子, 有一百種可能, 一百種語言, 一百雙手, 一百個想法, 一百個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

他們告訴孩子, 不要動手, 只管思考;不要動腦, 只管行動;要聽, 不要說話, 要毫無樂趣地去理解……」

一檔節目採訪過一個在家啃老10年的女大學生。

從小到大, 母親限制她的任何課餘愛好, 每當她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母親的一句:「你能成事,狗都能成事了」就讓她偃旗息鼓。

她終于長成了母親口中的樣子,母親卻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指責她不知上進。

代替、妨礙、打擊、控制……

多少父母,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怪孩子不會飛翔。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百分百的,所有的給予和修正,都是為了孩子好。

殊不知,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

它沒有要求,不投射任何恐懼的陰影,也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

它是太陽,只散發光和熱,讓孩子自己長出翅膀,待羽翼豐滿,助他翱翔萬裡。

04.溺愛,是最危險的教育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是溺愛。

作家李月亮說:

「被溺愛的孩子,他的幸福很可能僅限于童年。」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

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

過度保護的愛,是「無痛截肢」,以愛之名,殘忍的切斷了孩子自強自立的能力;

處處袒護的愛,是慢性毒藥,看似給予,卻給孩子未來的人生埋下致命隱患。

愛是孩子成長的無敵盔甲,但溺愛不是。

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原則,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5.一味責怪孩子沉迷手機,不如先反思自己

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機遊戲、小視訊,甚至沉浸在社交網路裡不可自拔。

久而久之,手機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堵牆,親子關係也常常因為一臺手機而「反目成仇」。

可是,當我們一味指責孩子沉迷手機時,卻忘了自己才是最根本的源頭。

有媒體曾經調查了200個小學生的家庭,結果顯示:

45%的父母玩手機的時間,多于陪伴孩子的時間;

而在和孩子共處時玩手機的父母,更是多達48%,將近過半。

網上有位媽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模仿我們。」

你在看手機,孩子在看你。

每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推波助瀾的父母。

白巖松說過:「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

同樣,沉迷于手機世界的父母,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

為人父母,當自省。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去成為那類人。

06.爸爸缺位,苦的是媽媽,傷的是孩子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有調查資料顯示,60%的母親是家庭教育的絕對主力,父親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不到三分之一。

育兒不易,可撐起這大半邊天的,是大多數媽媽的孤軍奮戰。

也正因為如此,媽媽的焦慮才與日俱增。

而這份焦慮,會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變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孩子如困獸一般,充滿壓抑、掙紮、暴虐和偽裝。

缺位的爸爸,焦慮的媽媽,養出失控的孩子。

從「頂流」到囚徒的吳亦凡如是,從學霸到弒母兇手的吳謝宇亦如是。

畫家劉墉曾說:

「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很多家庭,看上去完整,在孩子眼中,爸爸的輪廓依然是模糊的。

《愛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和秩序。」

好的教育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

母親給予孩子情感需求與溫柔,父親教會孩子理性思考與力量格局,各在其位,各司其職。

這樣的養育,才是最高級的滋養。

07.成功的路有很多條,不必非讓孩子去擠人多的那條

網上有一個問題:「獲得父母眼中的成功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最高贊的回答卻是:

「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人前輝煌如塔,人後淒涼如沙,活成了父母親朋的面子,卻活不成淡定從容的自己。」

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你對孩子所有的規劃,最後都是徒勞。

你眼中的「功成名就」,未必是孩子內心認可和喜歡的成功。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意義,也應由他自己定義。

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星吉姆•福瑞克曾說:

「小時候很多人都以為我將一事無成,但祖母發現了我在運動方面的天賦。

成功就好比大家爭先恐後地趕往同一個目的地,如果都去擠捷運,人就太多,也許很久才有自己的位置,就算趕到了也只能遠遠地站在別人後面。

既然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方式呢?很多時候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能捷足先登。」

成功的路有千萬條,不是所有人都要做同一種選擇。

只有最適合孩子的那一條,才會通往真正的成功。

08.養育孩子,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

養育孩子,是一場靜待花開的歷程,這條路,有些父母走得太急。

心理學研究發現,高焦慮的父母容易有過度教養的行為:

他們會用一種近乎窒息的手段,將自己過度捲入孩子的生活,將孩子的人生控制、綁架、按自己的意願強行改造;

這樣的孩子,短時間內看起來更愛父母,也更加優秀,但等他們長大後,就會出現各種行為和心理問題。

登山要從容中道,一步步拾級而上。教育也一樣,欲速則不達。

把4個「壞孩子」全部送進名牌大學的黑幼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

不要現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結論。孩子的教養要慢慢來,多給他們一些空間,讓他們慢慢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等待一朵花開,要耐得住中間的寂寞,經得起不時的誘惑,扛得住暫時的打擊。

成長需要跋山涉水,未來的路很長,我們陪孩子慢慢地走。

09.

紀錄片《鏡子》裡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取決于父母。」

誰都不是天生完美的父母,但我們都是不斷完善「畫技」的爸媽。

育兒是條河,有風起雲湧,也有暗礁重重。

摸著石頭過河,每一步都為難,但是每一步又都包含喜悅。

我們往前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優秀的一大步。

每當她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母親的一句:「你能成事,狗都能成事了」就讓她偃旗息鼓。

她終于長成了母親口中的樣子,母親卻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指責她不知上進。

代替、妨礙、打擊、控制……

多少父母,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怪孩子不會飛翔。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百分百的,所有的給予和修正,都是為了孩子好。

殊不知,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

它沒有要求,不投射任何恐懼的陰影,也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

它是太陽,只散發光和熱,讓孩子自己長出翅膀,待羽翼豐滿,助他翱翔萬裡。

04.溺愛,是最危險的教育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是溺愛。

作家李月亮說:

「被溺愛的孩子,他的幸福很可能僅限于童年。」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

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

過度保護的愛,是「無痛截肢」,以愛之名,殘忍的切斷了孩子自強自立的能力;

處處袒護的愛,是慢性毒藥,看似給予,卻給孩子未來的人生埋下致命隱患。

愛是孩子成長的無敵盔甲,但溺愛不是。

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原則,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5.一味責怪孩子沉迷手機,不如先反思自己

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機遊戲、小視訊,甚至沉浸在社交網路裡不可自拔。

久而久之,手機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堵牆,親子關係也常常因為一臺手機而「反目成仇」。

可是,當我們一味指責孩子沉迷手機時,卻忘了自己才是最根本的源頭。

有媒體曾經調查了200個小學生的家庭,結果顯示:

45%的父母玩手機的時間,多于陪伴孩子的時間;

而在和孩子共處時玩手機的父母,更是多達48%,將近過半。

網上有位媽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模仿我們。」

你在看手機,孩子在看你。

每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推波助瀾的父母。

白巖松說過:「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

同樣,沉迷于手機世界的父母,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

為人父母,當自省。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去成為那類人。

06.爸爸缺位,苦的是媽媽,傷的是孩子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有調查資料顯示,60%的母親是家庭教育的絕對主力,父親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不到三分之一。

育兒不易,可撐起這大半邊天的,是大多數媽媽的孤軍奮戰。

也正因為如此,媽媽的焦慮才與日俱增。

而這份焦慮,會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變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孩子如困獸一般,充滿壓抑、掙紮、暴虐和偽裝。

缺位的爸爸,焦慮的媽媽,養出失控的孩子。

從「頂流」到囚徒的吳亦凡如是,從學霸到弒母兇手的吳謝宇亦如是。

畫家劉墉曾說:

「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很多家庭,看上去完整,在孩子眼中,爸爸的輪廓依然是模糊的。

《愛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和秩序。」

好的教育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

母親給予孩子情感需求與溫柔,父親教會孩子理性思考與力量格局,各在其位,各司其職。

這樣的養育,才是最高級的滋養。

07.成功的路有很多條,不必非讓孩子去擠人多的那條

網上有一個問題:「獲得父母眼中的成功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最高贊的回答卻是:

「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人前輝煌如塔,人後淒涼如沙,活成了父母親朋的面子,卻活不成淡定從容的自己。」

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你對孩子所有的規劃,最後都是徒勞。

你眼中的「功成名就」,未必是孩子內心認可和喜歡的成功。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意義,也應由他自己定義。

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星吉姆•福瑞克曾說:

「小時候很多人都以為我將一事無成,但祖母發現了我在運動方面的天賦。

成功就好比大家爭先恐後地趕往同一個目的地,如果都去擠捷運,人就太多,也許很久才有自己的位置,就算趕到了也只能遠遠地站在別人後面。

既然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方式呢?很多時候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能捷足先登。」

成功的路有千萬條,不是所有人都要做同一種選擇。

只有最適合孩子的那一條,才會通往真正的成功。

08.養育孩子,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

養育孩子,是一場靜待花開的歷程,這條路,有些父母走得太急。

心理學研究發現,高焦慮的父母容易有過度教養的行為:

他們會用一種近乎窒息的手段,將自己過度捲入孩子的生活,將孩子的人生控制、綁架、按自己的意願強行改造;

這樣的孩子,短時間內看起來更愛父母,也更加優秀,但等他們長大後,就會出現各種行為和心理問題。

登山要從容中道,一步步拾級而上。教育也一樣,欲速則不達。

把4個「壞孩子」全部送進名牌大學的黑幼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

不要現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結論。孩子的教養要慢慢來,多給他們一些空間,讓他們慢慢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等待一朵花開,要耐得住中間的寂寞,經得起不時的誘惑,扛得住暫時的打擊。

成長需要跋山涉水,未來的路很長,我們陪孩子慢慢地走。

09.

紀錄片《鏡子》裡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取決于父母。」

誰都不是天生完美的父母,但我們都是不斷完善「畫技」的爸媽。

育兒是條河,有風起雲湧,也有暗礁重重。

摸著石頭過河,每一步都為難,但是每一步又都包含喜悅。

我們往前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優秀的一大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