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由職業讓人羨慕,你能做得來?做不到以下三點,不如老實上班

每個人都崇尚自由了, 很多職場人也在羨慕自由職業者, 因為他們有著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 不用看老闆的臉色, 不用時刻防備著競爭對手的算計, 可以用最舒適的方式賺錢。

很多人都羨慕自由職業者,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來。

其實一份穩定的工作,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能夠克服以下幾點困難的話, 那自由職業者, 也許適合你, 但是如果做不到, 那麼那你還是乖乖的選擇工作才是正理。

一、高度的自律性

在沒有任何束縛的情況下, 是否能做到高度自律, 這是做自由職業者最關鍵的方面。

在沒有制度束縛, 沒有領導的監督、考核、督促等手段, 一切完全都靠自律, 你能做到多少?

缺少了束縛, 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行為, 大多數人都會被惰性所掌控。

因為沒有了束縛, 時不時地拿起手機, 刷一會視訊, 玩一下遊戲,

時間很快就會被這些快速給大腦帶來快感的行為所佔用, 再回頭時一天已經過去, 于是下定決心, 第二天改變, 于是出現了N多個「明天」。

產生這種惰性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沒有固定的工作內容

自由職業者雖然有要做的事情, 但是卻沒有固定的工作內容,

不像在單位一樣, 每天有上級下達具體工作任務, 完全依靠自律來做事, 這本身就是危險的信號。

人的本能就是「趨易避難」, 沒有具體的工作內容, 或者有具體的工作, 在遇到困難時, 就會本能的選擇「繞路」, 所以效率往往十分低下。

在單位時, 完成了一項工作, 緊接著就會有第二項、第三項……一直有做不完的事情, 只要你還在單位, 領導總是能給你找到事情做。

2.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

自由職業者的關鍵就是在于時間的自由, 可以有自己支配的時間, 不像在單位, 朝九晚五也好, 996也罷, 都是固定的工作時間, 哪怕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之後, 也要到時間才能下班。

「自由」支配的時間, 往往就會按照自己最舒適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 隨時會因為狀態不佳而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

而在這個所謂「調整」的過程, 就是一個自我放鬆的過程, 長此以往, 沒有規律的生活節奏, 身體健康狀況會被影響, 工作效率也不會很高。 可能一天工作20個小時, 也可能一天工作只有2個小時,

這是很多自由職業者的通病。

3.環境導致無法專注

環境對專注力有著很大影響, 在安靜的環境與嘈雜的環境, 專注力是截然不同的。

①客觀環境

客觀環境是現實存在的, 自由職業者開始大多數會選擇在家中工作, 在這種舒適的環境下, 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情干擾。

工作了2個小時有些累了,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很大幾率是躺10分鐘變成半小時,然後成為小睡一會,醒來之後大腦並不清醒,需要「調整一下」然後又進入了無固定時間工作的狀態。

②主觀環境

主觀環境是由個人心境帶來,起初的自由職業者,都是抱著「自由」的心態,卻忽略了如果自由失去了束縛將會毫無價值。

就像瓶價值很高的酒,如果倒在酒杯中,有了酒杯的束縛,那酒才會有價值,如果將酒倒在地上,失去了酒杯的束縛,看似可以「自由」的成為任何形狀,但卻已失去了原本的價值。

小結:自由失去了束縛,也就失去了價值。自由職業者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高度的自律性。

二、缺少及時回饋的帶來「整改」

人是社會性動物,從某種意義上,人如果離開了他人,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了。就像常說:穿衣吃飯量家當。是因為有他人的回饋,才有幸福感。而回饋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自由職業者是缺少回饋的群體,至少是缺少精準回饋的群體。

1.外界回饋的效果

①得到認可後的反應

在單位工作,完成某項工作之後可以得到認可,這種認可會產生「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無形中可以增強這方面的能力。

就像人們常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了。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某方面被認可之後,那麼這方面的能力就會明顯地加強。

②被「否定」之後的完善

在工作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在單位中因為存在的不足,會有來自同事以及上級的回饋,無論是以批評的方式,還是其他的方式,都是一種回饋,能夠從被否定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而作為自由職業者,負面的回饋雖然也能接受到,但很可能因為不是那麼具體而被忽略,這就導致了,提升的過程會減緩。雖然通過了大量的學習,但將知識付諸實踐的過程,來自他人的回饋會減少,或者並不具體,而被忽略。

2.內心回饋的效果

①自我反省的效果

《論語·學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每個人都會自我反省,就像有些人在記錄自己反思日誌一樣,目標就是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但現實是自我反省的效果,通過具體的事情來檢驗,作為自由職業者,很可能會將自我反省忽略,或者是反省流于形式。

反省的事情是做了,但是最終都是形式上的,很難在沒有別人的督促,監督下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整改」。

②「對標」的形象化

無論是自由職業者,還是在單位的職場人,都在潛意識中有自己對標的方向。

在單位,領導會樹立標桿,讓下屬學習,提升整體的效率;每個職場人心中,也有著自己要成為的目標。這個對標的人物,或者是事情,具體形象。

自由職業者則不同,因為追求了「自由」,在沒有固定工作場合時,有目標,但並不具體,知道最終達到的效果,卻不知道會經歷什麼,這與在職場中有十分大的差別。

小結:無論是外界的回饋,還是內心的回饋,都是讓自己進步的關鍵。能夠獲得足夠的回饋,並且加以改善,才算是具備了自由職業者的潛質。

三、完成任務與分派任務的差異

混跡職場強調的執行力,也就是能夠準確領會領導意圖,並且儘快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

作為自由職業者,需要的是制定自己規劃,完成自己給自己下達的任務,也可以理解為,給自己分派任務。

職場人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不僅目標具體,而且有具體的方向,哪怕就是短暫地陷入迷茫中,也會因為上級的指導,同事的協助,迅速的進入正軌。

而作為自由職業者,目標由自己制定,任務由自己下達,分解任務,並且分派給自己,這個過程不僅重要,而且十分消耗精力。往往這個過程,由于本能中的「趨易避難」就被潛意識忽略掉了。

潛意識是十分強大的存在,就像人在清醒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而在睡著的時候,屏住呼吸這個動作就很難做到,這就是潛意識的作用,往往這種消耗大的行為,就會被潛意識自動忽略。

就像自媒體寫作一樣,如果是在家自己寫作,效率高低,成品的要求,都會因為自由職業者的特性而顯得低下,如果是為報社或者媒體工作者,有交稿的時間,數量,以及質量的要求,必然要比自由寫作產量,質量要多出來很多。

小結:完成任務與分派任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是自由職業者能夠高度「自由」的保障。

寫在最後

自由職業者,看似讓人羨慕,事實上,真正的自由職業者,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而是這些人有高度的自律性,並且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在回饋相對模糊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找到自己行動方向。能夠將目標分解,分派給自己任務,使提升效率與效果。

如果做到了這些,那麼你選擇自由職業,將是一個釋放自我的過程,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麼就不如老實的工作,否則只能是消費自己,揮霍生命。

工作了2個小時有些累了,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很大幾率是躺10分鐘變成半小時,然後成為小睡一會,醒來之後大腦並不清醒,需要「調整一下」然後又進入了無固定時間工作的狀態。

②主觀環境

主觀環境是由個人心境帶來,起初的自由職業者,都是抱著「自由」的心態,卻忽略了如果自由失去了束縛將會毫無價值。

就像瓶價值很高的酒,如果倒在酒杯中,有了酒杯的束縛,那酒才會有價值,如果將酒倒在地上,失去了酒杯的束縛,看似可以「自由」的成為任何形狀,但卻已失去了原本的價值。

小結:自由失去了束縛,也就失去了價值。自由職業者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高度的自律性。

二、缺少及時回饋的帶來「整改」

人是社會性動物,從某種意義上,人如果離開了他人,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了。就像常說:穿衣吃飯量家當。是因為有他人的回饋,才有幸福感。而回饋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自由職業者是缺少回饋的群體,至少是缺少精準回饋的群體。

1.外界回饋的效果

①得到認可後的反應

在單位工作,完成某項工作之後可以得到認可,這種認可會產生「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無形中可以增強這方面的能力。

就像人們常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了。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某方面被認可之後,那麼這方面的能力就會明顯地加強。

②被「否定」之後的完善

在工作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在單位中因為存在的不足,會有來自同事以及上級的回饋,無論是以批評的方式,還是其他的方式,都是一種回饋,能夠從被否定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而作為自由職業者,負面的回饋雖然也能接受到,但很可能因為不是那麼具體而被忽略,這就導致了,提升的過程會減緩。雖然通過了大量的學習,但將知識付諸實踐的過程,來自他人的回饋會減少,或者並不具體,而被忽略。

2.內心回饋的效果

①自我反省的效果

《論語·學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每個人都會自我反省,就像有些人在記錄自己反思日誌一樣,目標就是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但現實是自我反省的效果,通過具體的事情來檢驗,作為自由職業者,很可能會將自我反省忽略,或者是反省流于形式。

反省的事情是做了,但是最終都是形式上的,很難在沒有別人的督促,監督下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整改」。

②「對標」的形象化

無論是自由職業者,還是在單位的職場人,都在潛意識中有自己對標的方向。

在單位,領導會樹立標桿,讓下屬學習,提升整體的效率;每個職場人心中,也有著自己要成為的目標。這個對標的人物,或者是事情,具體形象。

自由職業者則不同,因為追求了「自由」,在沒有固定工作場合時,有目標,但並不具體,知道最終達到的效果,卻不知道會經歷什麼,這與在職場中有十分大的差別。

小結:無論是外界的回饋,還是內心的回饋,都是讓自己進步的關鍵。能夠獲得足夠的回饋,並且加以改善,才算是具備了自由職業者的潛質。

三、完成任務與分派任務的差異

混跡職場強調的執行力,也就是能夠準確領會領導意圖,並且儘快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

作為自由職業者,需要的是制定自己規劃,完成自己給自己下達的任務,也可以理解為,給自己分派任務。

職場人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不僅目標具體,而且有具體的方向,哪怕就是短暫地陷入迷茫中,也會因為上級的指導,同事的協助,迅速的進入正軌。

而作為自由職業者,目標由自己制定,任務由自己下達,分解任務,並且分派給自己,這個過程不僅重要,而且十分消耗精力。往往這個過程,由于本能中的「趨易避難」就被潛意識忽略掉了。

潛意識是十分強大的存在,就像人在清醒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而在睡著的時候,屏住呼吸這個動作就很難做到,這就是潛意識的作用,往往這種消耗大的行為,就會被潛意識自動忽略。

就像自媒體寫作一樣,如果是在家自己寫作,效率高低,成品的要求,都會因為自由職業者的特性而顯得低下,如果是為報社或者媒體工作者,有交稿的時間,數量,以及質量的要求,必然要比自由寫作產量,質量要多出來很多。

小結:完成任務與分派任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是自由職業者能夠高度「自由」的保障。

寫在最後

自由職業者,看似讓人羨慕,事實上,真正的自由職業者,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而是這些人有高度的自律性,並且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在回饋相對模糊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找到自己行動方向。能夠將目標分解,分派給自己任務,使提升效率與效果。

如果做到了這些,那麼你選擇自由職業,將是一個釋放自我的過程,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麼就不如老實的工作,否則只能是消費自己,揮霍生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