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失傳的上古秘術「奇門遁甲」,真能困住十萬大軍?科學這樣解釋

奇門遁甲, 是中國一種古老的術數, 是一門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 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 名氣最大, 也最神秘, 是預測術中集大成者。 清代四庫全書中稱其:「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

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 奇門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 軒轅黃帝大戰蚩尤之時。

當時我們的祖先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展開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 蚩尤身高七尺, 鐵頭銅身刀槍不入, 而且會呼風喚雨;在戰場上製造迷霧, 使得黃帝的部隊迷失方向。

有一天晚上, 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 忽然, 軒轅丘上傳來驚天動地的聲音以及非常強烈的光芒, 驚醒了黃帝及眾人。

大家匆匆忙忙起床, 跑過去一看, 原來是有一支彩虹自天空中緩緩下降, 從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明的仙女, 仙女手上捧著一個長九寸闊八寸的玉匣, 黃帝接過來打開一看, 裡面有一本天篆文冊龍甲神章;黃帝根據書裡面的記載,

製造了指南車, 終于打敗了蚩尤。

龍甲神章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 除了記載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 還記載了很多行軍打仗調兵遣將的兵法。 于是黃帝要他的宰相風後, 把龍甲神章演繹成兵法十三章, 孤虛法十二章,

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到周朝時薑子牙因為行軍佈陣的需要, 且有意隱藏天機, 將奇門遁甲變為七十二局。 再經過黃石老人手中, 又傳給張良, 張良把它精簡之後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困住十萬大軍

這要從《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白帝城」的故事說起。

書中曾經提到諸葛亮看到劉備的行營圖本, 大吃一驚, 急命前來見他的馬良迅速返回。 如果蜀兵已敗, 可退走白帝城。 不僅如此, 諸葛亮還安慰馬良說, 他入川時曾在魚腹浦設下「十萬伏兵」, 陸遜一定不敢追擊。 後來, 陸遜果然率兵追到魚腹浦, 看到了諸葛亮當年布在這裡的石陣。 陸遜不明就裡, 帶人走入陣中觀看。 沒想到當他打算出陣離開時, 突然飛沙走石, 遮天蔽日, 竟無路可出, 差點兒被困死在陣中。

後來還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出手相救, 把陸遜帶了出來。 黃承彥告訴陸遜, 這個石陣名為「八陣圖」, 是按照奇門遁甲的「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構成八門, 每月每時變化無窮。

科學上的解釋

根據相關的記載, 八陣圖的遺跡成都市青白江區彌牟鎮西南, 這裡的地勢中央地平, 又加上群山圍繞, 空氣不流通, 因此常常大霧彌漫, 而諸葛亮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根據八卦圖在沿途放置了很多的石塊, 形成一個陣陣。 如今的科學已經表明, 地球存在磁場, 如果當時的地點離磁場很近,加上大霧迷漫,確實會給人們辨認方向帶來干擾,並且諸葛亮事先佈置的石塊又阻斷了軍隊標記方向的可能,這些方面結合起來,困在裡面的十萬大軍自然就「暈頭轉向」了。

由此可見,奇門遁甲的玄妙用先進的科學來解釋的話,有些還是能說得通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邪門,至于古人將其歸類為神學,是因為還不懂得用科學的觀點來審視這本書。

門遁甲號稱是可以用于治國,也可以用于經商貿易的學問。其實,無論是治國或是經商,也都與戰陣相似,必須使動與靜等各種因素互相配合,才能運用各種資源發揮出最大功效。

綜合言之,奇門遁甲本身有其「前科學」的探索,因為其著重在各種變化的疊合,卻也無妨逐漸發展為某種數學,或是可以發展為策略。

如果當時的地點離磁場很近,加上大霧迷漫,確實會給人們辨認方向帶來干擾,並且諸葛亮事先佈置的石塊又阻斷了軍隊標記方向的可能,這些方面結合起來,困在裡面的十萬大軍自然就「暈頭轉向」了。

由此可見,奇門遁甲的玄妙用先進的科學來解釋的話,有些還是能說得通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邪門,至于古人將其歸類為神學,是因為還不懂得用科學的觀點來審視這本書。

門遁甲號稱是可以用于治國,也可以用于經商貿易的學問。其實,無論是治國或是經商,也都與戰陣相似,必須使動與靜等各種因素互相配合,才能運用各種資源發揮出最大功效。

綜合言之,奇門遁甲本身有其「前科學」的探索,因為其著重在各種變化的疊合,卻也無妨逐漸發展為某種數學,或是可以發展為策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