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用Time out計時隔離管教熊孩子已經out了嗎?為什麼美國人還在用

智力圈美式學堂

跟著美國老師教孩子

關注

美國小學老師+教育科技達人聯手打造

分享最純正美式教育

在我的教室後方, 有一個“冷靜角(Thinking Corner )”, 冷靜角的桌子上有一個資料夾, 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反思紙”, 當一個孩子行為犯界, 屢教不改時, 我會給他“Time out”(計時隔離), 讓他在後面坐5-10分鐘, 並且填一份反思紙, 再回到活動中來。 這個方法也是我們學校從幼稚園到高年級大部分老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所謂“Time out”, 就是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 家長或老師讓他去一個冷靜角好好思考5-10分鐘, 完全與周圍的環境隔離, 等到情緒恢復了再回來。

隔離的時間通常是按照孩子的年齡來算——從一歲到一歲半開始就可以使用了, 一歲一分鐘, 兩歲兩分鐘, 以此類推

然而, 現在有很多觀點提出——

Time out已經過時啦!前面幾次還有效, 慢慢的孩子習慣了, 也就無所謂了, 而且Time out的方式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更像是一種恐嚇——

想像一下年幼的孩子單獨待在一個黑漆漆的屋子裡三分鐘, 不知所措地等待父母原諒他, 這真的是好事嗎?

小楊老師覺得, 這個方法還是非常有效的, 只是需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 用正確的方法。 下面我就結合我的經驗來聊聊怎麼正確使用Time out。

什麼時候Time out無效

如果沒有正確地使用Time out, 你會發現隔離完以後孩子的不良行為並沒有改變, 或許在短短幾分鐘內又再次發生。

當你看到孩子下面的反應時, 說明你的Time out是無效的:

1. 孩子恐懼大哭, 心情低落, 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隔離之後情緒更加不穩定

2. 每次聽到要Time out, 反倒一副無所謂很高興的樣子, 說明他把這個懲罰當成了玩遊戲, 已經有了“免疫力”

3. 每次隔離時不斷問還有幾分鐘, 迫不及待想要結束

4. 隔離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而行為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為什麼會出現無效的隔離呢?小楊老師總結出來的經驗是——

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裡。 而針對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 又有不同的辦法。

年幼的孩子

年幼的孩子在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情況下, 把他強行和現有環境脫離開來, 會造成一種“爸爸媽媽老師不要我了”、“我被關禁閉了”、“我到底哪裡做錯了?”的負面情緒,

而這種遺棄感會讓孩子認為time out是一種無情的懲罰, 而不是幫助自己改善行為的工具。

我第一年學生實習教幼稚園的時候, 在教室的後面擺了一個小沙發。 表現不好的孩子, 就會被送到沙發上去Time out。 有一次有個孩子Jayden在地毯上一直扭來扭去, 不按規矩坐好, 還跟旁邊的小朋友交頭接耳, 提醒了很多次都不聽。

於是我叫Jayden坐到小沙發上去, 五分鐘以後再回來。 他是個敏感脆弱的孩子, 以前從來沒有坐過小沙發, 一開始他表示很不願意, 在我再三催促下他勉強坐了過去。

從屁股坐到小沙發那一刻開始, Jayden就開始哭了, 整整五分鐘一直在哭, 後來我把他叫回來, 他還是沒有能控制到自己的情緒,

又哭了半個小時, 整個下午都情緒非常低落。

後來我的指導老師跟我說, Jayden沒有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他又心思敏感, 可能覺得老師不喜歡他, 又可能覺得被老師拎出來很尷尬。

之後Jayden見到我也是躲躲閃閃, 直到我跟Jayden找時間好好聊了聊, 他才緩過情緒, 慢慢找回對我的信任感。

年幼的孩子就是這樣, 如果不明白自己做錯了哪裡, 而被“莫名其妙”拋到一個角落, 可能心理落差非常大, 一時半會無法適應。 那麼家長老師怎麼做呢?這裡有三部曲:

1. 陪在他身邊

在家裡, 當孩子被time out時,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一個安靜的角落, 靜靜陪在孩子身邊, 握住他的手, 讓他慢慢冷靜下來。 這種帶有力量的陪伴時間, 使孩子不覺得孤獨,

又給了他們冷靜思考的時間。

而對於老師, 可以語氣溫和地陪著孩子走到思考角, 告訴他需要思考五分鐘, 稍後老師會回來再和他討論。

2. 先誇獎, 對事不對人

每個人都是喜歡被表揚的。 當小朋友們受到懲罰的時候, 他們很容易產生一個誤解——這種懲罰是針對個人的, 爸爸媽媽/老師一定是不喜歡我了。 這種悲觀的情緒讓所有的批評都失效, 給孩子帶來難以言喻的“被討厭”的悲傷。

所以每次當他們在思考角坐了幾分鐘後, 我都會走過去和孩子聊天, 第一句話一定是以鼓勵和誇獎開頭——

“我很喜歡你, 但是我不喜歡你的XX行為, 我們一起聊一聊, 看看怎麼樣改善你的行為好嗎?”

這樣對事不對人, 孩子感受到愛意以後, 才願意打開心扉跟你聊。

3.討論做錯什麼了

接下來我覺得是Time out 最重要的部分——討論做錯了什麼。如果孩子到time out結束都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那麼這個time out就是完全無效的。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長老師的引導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一般我會這樣說:

“你現在知道你為什麼坐在這裡了嗎?”(瞭解孩子過去五分鐘思考到了什麼)

“所以做錯了什麼呢?”(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下次應該怎麼做呢?”(讓孩子明白下次應該怎麼做)

對於年幼的孩子, 認識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很重要,如果他們還沒辦法熟練地寫字表達自己的心情的話,一張帶有圖片的反思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孩子的反思過程

我今年教的孩子是八歲左右的三年級孩子,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應變能力已經比年幼的孩子成長很多,他們往往能自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所以我的做法通常是在屢次提醒沒有改觀的情況下,讓他們做到教室後面思考五分鐘,並且填一個反思表:

這個反思表不再是簡單的表達自己的心情,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思路來思考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出解決方案

填完表格以後我會花時間跟他們聊天,聊一聊為什麼這麼做,應該怎麼要提高,怎麼樣做到“雙贏”——你開心,我開心。

通常來說大孩子更喜歡這種面對面的交流,他們可以訴說自己的委屈,也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父母老師這樣誠懇地花時間跟他們聊,更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小大人”,這種time out也就變得有價值了。

3.討論做錯什麼了

接下來我覺得是Time out 最重要的部分——討論做錯了什麼。如果孩子到time out結束都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那麼這個time out就是完全無效的。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長老師的引導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一般我會這樣說:

“你現在知道你為什麼坐在這裡了嗎?”(瞭解孩子過去五分鐘思考到了什麼)

“所以做錯了什麼呢?”(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下次應該怎麼做呢?”(讓孩子明白下次應該怎麼做)

對於年幼的孩子, 認識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很重要,如果他們還沒辦法熟練地寫字表達自己的心情的話,一張帶有圖片的反思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孩子的反思過程

我今年教的孩子是八歲左右的三年級孩子,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應變能力已經比年幼的孩子成長很多,他們往往能自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所以我的做法通常是在屢次提醒沒有改觀的情況下,讓他們做到教室後面思考五分鐘,並且填一個反思表:

這個反思表不再是簡單的表達自己的心情,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思路來思考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出解決方案

填完表格以後我會花時間跟他們聊天,聊一聊為什麼這麼做,應該怎麼要提高,怎麼樣做到“雙贏”——你開心,我開心。

通常來說大孩子更喜歡這種面對面的交流,他們可以訴說自己的委屈,也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父母老師這樣誠懇地花時間跟他們聊,更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小大人”,這種time out也就變得有價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