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美國老師帶你用思維導圖讀繪本,畫圖,約嗎?


美國小學老師+教育科技達人聯手打造

分享最純正美式教育

據說世界上有一群聰明的小孩會思考問題, 他們有一個秘密武器——Thinking Map思維導圖。 常常有人說到美國的老師不僅僅教授知識, 更會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 那麼這種玄乎的“思維模式"是如何教授的呢?

事實上, 現在美國有很多學區推廣給老師做Thinking Map的培訓。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給大家分析這個很有意思的邏輯訓練的工具。 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僅是學習英語的一種方法, 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它可以用在閱讀寫作上, 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堅實的邏輯思維架構。

學好了這八種圖, 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應用到。

第一期思維導圖活動在暑假已經完美結束了, 來自世界各地的上萬名學員參加, 好評如潮, 還不斷有讀者想要參加, 小楊老師最近找到了一個互動上課打卡的好方法,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第二期活動啦!先看看第一期的回饋:

怎麼學習

2. 小朋友聽完故事、並且繪製了思維導圖以後, 我們需要拍照打卡!這樣所有參加思維導圖活動的人可以看到所有打卡的圖片, 一共有15關, 每一關按照自己的進度來做, 不需要每天完成。 所有參與思維導圖繪本學習的小朋友都會在此分享思維導圖學習經驗。

如何打卡?

第二步:點擊“打卡”, 一共有15個主題。

第三步:發表日記!例如,

下面是第一關, 也就是我們第一課, 在公眾號學習完之後, 可以繪圖, 然後來打卡。

3. 期間全程公益, 不收取任何費用。

我們都讀什麼

小楊老師根據自己的思維導圖教學經驗, 整理出來我們要學習的繪本內容。 小楊老師收到了上千副孩子的作品, 有老師, 有學生。 下面看看我們學員的精彩作品!

1.Circle Maps圓圈圖- Defining in Context , 定義一件事:

《蚯蚓的日記》(雙語:Diary of a Worm)

《爸爸帶我看宇宙》

2.Bubble Maps泡泡圖-Describing Qualities , 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

《我爸爸》(雙語:My Dad)

《我媽媽》(雙語:My Mom)

3.Double Bubble Maps雙重氣泡圖-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 比較和對照;

《生氣湯》和《石頭湯》的對比(雙語:Mean Soup VS Stone Soup)

4.Tree Map樹狀圖-Classifying , 分類;

《很餓很餓的毛毛蟲》(雙語: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5.Flow Maps流程圖- Sequencing , 次序;

《100層的巴士》

《一寸蟲》(雙語:Inch by Inch)

《有個老婆婆吞了一隻蒼蠅》(雙語:The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

《點點點》(雙語:Press Here)

《大蝌蚪》

6.Multi Flow Maps多重流程圖- Cause and Effect , 因果關係;

《長勁鹿不會跳舞》(雙語:Giraffes Can't Dance)

7.Brace Maps環抱圖-Part-Whole , 局部和整體;

《走開, 綠色大怪物》(雙語: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8.Bridge Maps橋狀圖-Seeing Analogies , 類比;

《兔子蘿裡》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接著往下看了, 下面小楊老師先簡要跟大家講講, 什麼是思維導圖。

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

首先談談思維導圖和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 )有什麼不同。 組織圖是用圖形的方式説明理清楚事實(Facts)、概念(Concepts)或者思路(ideas)的方式。

例如給一個四個圈圈的網狀圖, 那麼孩子就會在圈圈裡填入四個答案。 如果給一個有兩塊麵包片、一塊肉、一片綠葉的漢堡包, 孩子就會在麵包片、肉和綠葉中填入答案。

這是一種用框框把文字塞入不同空間的整理方法。 Graphic Organizer的使用更像是把已經有一堆寫好的文字, 像填空一樣歸類填入已經製作好的圖表裡。 小楊老師在網上能查到的Graphic Organizer就至少有700種——包括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 等等。

心智圖(Mind Map)

又有很多朋友跟我反應——在網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延伸出很多長長細爪的圖, 是不是也叫作思維導圖?

其實, 那些圖在英文中更應該叫做“Mind Map”, 中文也可以叫做心智圖, 它的發明人是Tony Buzan。 心智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字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 它用一個中央關鍵字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專案的圖解方式。

思維導圖(Thinking Maps)

而Thinking Maps而且只有8種。 這八種思維導圖都是有版權的。 發明這八種思維導圖的人叫做Dr. David Hyerle, 他當初發明八種思維導圖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現在在美國很多學校都會買專門Thinking Maps公司的人員來給老師培訓, 這樣的培訓是需要授權的。

比如小楊老師的學校就引入了思維導圖的體系, 小楊老師學校的校長還曾經是思維導圖專項培訓師。

它跟Graphic Organizer則是一個不同的概念, 它體現的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思考過程。 例如老師讓學生對比兩個故事主人公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時老師不會給出一張雙泡圖, 甚至不會說我們要使用雙泡圖。 孩子會從自己大腦裡收集的八種圖示思維方式中抓去出最適合這個任務的思考方式——雙泡圖, 因為這個圖就是表達了對比和比較的概念。 所以說思維導圖更注重的是思維的方式, 而不是圖表填空。

今天要重點講的Dr. David Hyerle的思維導圖是一種有趣的思考方法, 它也是讓記憶和筆記不再無聊的思考模式。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裡, 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用思維導圖來教英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這八種思維導圖有: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圓圈圖,定義一件事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泡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雙重氣泡圖,比較和對照

Tree Map -Classifying 樹狀圖,分類

Flow Maps -Sequencing 流程圖,次序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多重流程圖,因果關係

Brace Maps -Part-Whole 環抱圖,局部和整體·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橋狀圖,類比

下面小楊老師和大家一一分析一下。

Circle Maps 圓圈圖

最常用的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武器,在寫作開始的時候我常常讓孩子自己做頭腦風暴的工具之一。

圓圈圖的目的是定義。這裡有兩個圈——裡圈和外圈。裡圈用文字、數位或是圖畫定義核心主題,外圈則用文字或者圖畫對主題進行描述和回饋。

應用場景

一個寫作的好方法有的孩子想到寫作文總是大腦一片空白,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要些什麼…”

我曾經在四年級的作文課上用過Circle Map。當時我們在寫一個關於蝴蝶的作文。裡圈是蝴蝶。在開始的時候我讓孩子頭腦風暴出蝴蝶的各項特徵——有帶鱗片的翅膀、會飛、有四個生命階段等等。隨後,孩子們把這些特徵都填到外圈裡。這樣他們的圓圈圖就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完全是發散的,任何關於蝴蝶的定義都可以填入外圈內!

等他們全部想完以後,我把所有點子寫在白板上的大圈中,然後把他們的點子利用graphic organizer中的樹狀圖歸類為三類,這樣就是一篇作文中的三個自然段落。例如,我們可以把這些特徵分為外貌類(帶鱗片的翅膀,翅膀上有規律的形狀,有棒形的觸角),習性類(吃花蜜,有的會遷移過冬),生命週期(卵,幼蟲,蛹,成蟲)。這樣,一篇文章的構架就做好了!另外,圓圈圖也可以用來拓展詞彙。

Bubble Maps 泡泡圖

想要描述一個主題的屬性?泡泡圖最合適不過了!泡泡圖可以增加孩子對事物描繪的深度和多樣性。

泡泡圖顧名思義,是由很多泡泡組成。中間的泡泡是主題詞匯,周圍有很多屬性泡泡環繞。我曾經用泡泡圖來教過節日的屬性。當時正是中國新年,我帶著小朋友貼窗花、剪紙、包餃子還看中國動畫片。一番體驗過後我拿出一個圈圈,讓孩子們想一想,中國新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把那些特徵用泡泡寫下來吧!

應用場景

比如看看下面的十美分硬幣的屬性——

主題泡泡:十美分

屬性泡泡:金屬製作(Made of metal)、是銀灰色的(Silver/Gray)、正面圖案是前美國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邊緣粗糙(Rough Edges)

Double Bubble Maps 雙重氣泡圖

雙重氣泡用來做比較最合適不過。兩個泡泡圖放在一起,可是中間卻有重疊的氣泡,那就是他們的共同點。

在教寫作的時候,我曾經讓學生寫過一篇作文“我的愛好”。他們需要先選出兩個自己的愛好,然後進行比較和對比——這兩個愛好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不僅僅老師平時用來教學,在美國SBAC統一州考中也曾經出現過關於兩個科學現象的對比,當時就要求老師先用雙重氣泡圖跟學生做發散性練習,然後學生再讀文章考試。如果當時學生能很容易理解雙重氣泡圖,那考試必然是不難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說明美國教育局也是很推崇使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

應用場景

沙漠和水——左邊是沙漠生態圈系,右邊是水生態圈系。

相同點——都有沙子和泥土(have sand&dirt),有一些植物(have a couple plants)

不同點——沙漠生態圈系:幹(dry),熱(hot),少有植物和生物(little plant&life)水生態圈系:潮濕(humid),很多植物(lots of plants),很多動物(lots of animals)

Tree Map 樹狀圖

Tree Map是學會分類思考的最佳方法。它就像一棵樹一樣可以分門別類地將物體有條不紊地列出來。Tree Map的上方是樹幹,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樹根。

應用場景

以下這些圖片都是我的同事巫老師給美國雙語浸入式小學幼稚園學生設計的海報。每個圖片都是可以撕下來再貼上去的。

巫老師是在美國出生,在美國上學的亞裔老師。她在小學的時候就常常見到老師使用Thinking Maps裡的圖案來教學,所以當了老師也自然而然按照這種從小培養的思維方式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海報。

在一節課的開始,巫老師會先取下“樹根”部分,讓孩子自己思考。例如在學習物質的時候,先讓孩子想一想有哪些物質。把物質分為固體、液體、氣體。然後讓孩子舉手發表自己想到的物體填入。

英文老師也常常用來教科學。

Flow Maps 流程圖

Flow Maps就是流程圖,孩子們可以利用流程圖去分析事物的發展、內在邏輯。所以按照1,2,3…這樣順序形成的步驟都可以使用流程圖。

應用場景

幼稚園的教學中,流程圖可以清晰地表述動物的生長過程,説明幼兒理解順序的概念。比如說狗:小狗-大狗-老狗。

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圖

這個也可以叫做因果關係圖,可以幫助孩子來發現事物發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左邊的格子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中間的格子是發生的事件,右邊的格子是事件發生的結果。

應用場景

看看這個老師貼在牆上的因果關係圖吧!美國老師常常用這個來激勵孩子。夾子上面寫了每個孩子的名字,根據他們的行為夾子會移動到對應的位置,在這個表中,綠色是表現好,黃色是需要改進,紅色是表現不好。

下面看看這位老師怎麼使用因果圖的——

因為我不聽話(Not listening)導致了,我需要改進(I need to fix it) 結果,沒有獎勵(No rewards)

因為我聽話(Follow directions)導致了,我有好的行為(I have good behavior) 結果,我有貼紙(Stickers)。

Brace Maps 環抱圖

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也是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一個圖。包括做筆記的時候也常常用到。左邊是整體,右邊是局部。

應用場景——身體部位

英文老師也會用到這樣的方法——

Bridge Maps 橋狀圖

橋狀圖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和相關性。圖的左邊描述主題,右邊分別列出各個相似主題的名稱和特性。應用場景——數學

拿第一行舉例。

圖的左邊:闡明主題:Repeated Addition(重複的加法)

圖的右邊:上下兩條線用了同樣的方法,但是上面是加法,下面是乘法。每條線段上的方法都是跟前面那個線段上的方法類似的。

看完這些圖,是不是發現生活中其實也有類似的做法呢?這一套方法在美國的運用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推敲,到現在也在各大學區老師中間大力推廣,說明它的確能幫助孩子鍛煉思維能力。通過一系列的訓練讓孩子熟練掌握這八種思維的技巧,當他遇到一個事物,能立馬從腦海裡蹦出一個圖來梳理這些結構,能自然而然的用樹狀圖分類,用流程圖來闡述一件事情,用泡泡圖來比較,就說明他真的吸收到了這種思維方式啦。

最後的最後

強調一遍

第二步:觀看視頻課程,完成導圖畫作

第三步:點擊打卡小程式,開始打卡!

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用思維導圖來教英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這八種思維導圖有: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圓圈圖,定義一件事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泡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雙重氣泡圖,比較和對照

Tree Map -Classifying 樹狀圖,分類

Flow Maps -Sequencing 流程圖,次序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多重流程圖,因果關係

Brace Maps -Part-Whole 環抱圖,局部和整體·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橋狀圖,類比

下面小楊老師和大家一一分析一下。

Circle Maps 圓圈圖

最常用的Brainstorm(頭腦風暴)的武器,在寫作開始的時候我常常讓孩子自己做頭腦風暴的工具之一。

圓圈圖的目的是定義。這裡有兩個圈——裡圈和外圈。裡圈用文字、數位或是圖畫定義核心主題,外圈則用文字或者圖畫對主題進行描述和回饋。

應用場景

一個寫作的好方法有的孩子想到寫作文總是大腦一片空白,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要些什麼…”

我曾經在四年級的作文課上用過Circle Map。當時我們在寫一個關於蝴蝶的作文。裡圈是蝴蝶。在開始的時候我讓孩子頭腦風暴出蝴蝶的各項特徵——有帶鱗片的翅膀、會飛、有四個生命階段等等。隨後,孩子們把這些特徵都填到外圈裡。這樣他們的圓圈圖就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完全是發散的,任何關於蝴蝶的定義都可以填入外圈內!

等他們全部想完以後,我把所有點子寫在白板上的大圈中,然後把他們的點子利用graphic organizer中的樹狀圖歸類為三類,這樣就是一篇作文中的三個自然段落。例如,我們可以把這些特徵分為外貌類(帶鱗片的翅膀,翅膀上有規律的形狀,有棒形的觸角),習性類(吃花蜜,有的會遷移過冬),生命週期(卵,幼蟲,蛹,成蟲)。這樣,一篇文章的構架就做好了!另外,圓圈圖也可以用來拓展詞彙。

Bubble Maps 泡泡圖

想要描述一個主題的屬性?泡泡圖最合適不過了!泡泡圖可以增加孩子對事物描繪的深度和多樣性。

泡泡圖顧名思義,是由很多泡泡組成。中間的泡泡是主題詞匯,周圍有很多屬性泡泡環繞。我曾經用泡泡圖來教過節日的屬性。當時正是中國新年,我帶著小朋友貼窗花、剪紙、包餃子還看中國動畫片。一番體驗過後我拿出一個圈圈,讓孩子們想一想,中國新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把那些特徵用泡泡寫下來吧!

應用場景

比如看看下面的十美分硬幣的屬性——

主題泡泡:十美分

屬性泡泡:金屬製作(Made of metal)、是銀灰色的(Silver/Gray)、正面圖案是前美國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邊緣粗糙(Rough Edges)

Double Bubble Maps 雙重氣泡圖

雙重氣泡用來做比較最合適不過。兩個泡泡圖放在一起,可是中間卻有重疊的氣泡,那就是他們的共同點。

在教寫作的時候,我曾經讓學生寫過一篇作文“我的愛好”。他們需要先選出兩個自己的愛好,然後進行比較和對比——這兩個愛好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不僅僅老師平時用來教學,在美國SBAC統一州考中也曾經出現過關於兩個科學現象的對比,當時就要求老師先用雙重氣泡圖跟學生做發散性練習,然後學生再讀文章考試。如果當時學生能很容易理解雙重氣泡圖,那考試必然是不難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說明美國教育局也是很推崇使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

應用場景

沙漠和水——左邊是沙漠生態圈系,右邊是水生態圈系。

相同點——都有沙子和泥土(have sand&dirt),有一些植物(have a couple plants)

不同點——沙漠生態圈系:幹(dry),熱(hot),少有植物和生物(little plant&life)水生態圈系:潮濕(humid),很多植物(lots of plants),很多動物(lots of animals)

Tree Map 樹狀圖

Tree Map是學會分類思考的最佳方法。它就像一棵樹一樣可以分門別類地將物體有條不紊地列出來。Tree Map的上方是樹幹,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樹根。

應用場景

以下這些圖片都是我的同事巫老師給美國雙語浸入式小學幼稚園學生設計的海報。每個圖片都是可以撕下來再貼上去的。

巫老師是在美國出生,在美國上學的亞裔老師。她在小學的時候就常常見到老師使用Thinking Maps裡的圖案來教學,所以當了老師也自然而然按照這種從小培養的思維方式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海報。

在一節課的開始,巫老師會先取下“樹根”部分,讓孩子自己思考。例如在學習物質的時候,先讓孩子想一想有哪些物質。把物質分為固體、液體、氣體。然後讓孩子舉手發表自己想到的物體填入。

英文老師也常常用來教科學。

Flow Maps 流程圖

Flow Maps就是流程圖,孩子們可以利用流程圖去分析事物的發展、內在邏輯。所以按照1,2,3…這樣順序形成的步驟都可以使用流程圖。

應用場景

幼稚園的教學中,流程圖可以清晰地表述動物的生長過程,説明幼兒理解順序的概念。比如說狗:小狗-大狗-老狗。

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圖

這個也可以叫做因果關係圖,可以幫助孩子來發現事物發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左邊的格子是事件發生的原因,中間的格子是發生的事件,右邊的格子是事件發生的結果。

應用場景

看看這個老師貼在牆上的因果關係圖吧!美國老師常常用這個來激勵孩子。夾子上面寫了每個孩子的名字,根據他們的行為夾子會移動到對應的位置,在這個表中,綠色是表現好,黃色是需要改進,紅色是表現不好。

下面看看這位老師怎麼使用因果圖的——

因為我不聽話(Not listening)導致了,我需要改進(I need to fix it) 結果,沒有獎勵(No rewards)

因為我聽話(Follow directions)導致了,我有好的行為(I have good behavior) 結果,我有貼紙(Stickers)。

Brace Maps 環抱圖

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也是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一個圖。包括做筆記的時候也常常用到。左邊是整體,右邊是局部。

應用場景——身體部位

英文老師也會用到這樣的方法——

Bridge Maps 橋狀圖

橋狀圖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和相關性。圖的左邊描述主題,右邊分別列出各個相似主題的名稱和特性。應用場景——數學

拿第一行舉例。

圖的左邊:闡明主題:Repeated Addition(重複的加法)

圖的右邊:上下兩條線用了同樣的方法,但是上面是加法,下面是乘法。每條線段上的方法都是跟前面那個線段上的方法類似的。

看完這些圖,是不是發現生活中其實也有類似的做法呢?這一套方法在美國的運用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推敲,到現在也在各大學區老師中間大力推廣,說明它的確能幫助孩子鍛煉思維能力。通過一系列的訓練讓孩子熟練掌握這八種思維的技巧,當他遇到一個事物,能立馬從腦海裡蹦出一個圖來梳理這些結構,能自然而然的用樹狀圖分類,用流程圖來闡述一件事情,用泡泡圖來比較,就說明他真的吸收到了這種思維方式啦。

最後的最後

強調一遍

第二步:觀看視頻課程,完成導圖畫作

第三步:點擊打卡小程式,開始打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