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勵志小故事大道理:第二次退休

01

老張退休了。 這是老張第二次退休。 老張第一次退休是十多年前, 那一年, 老張55歲, 自覺還正當盛年, 便想再找家單位, 繼續上班,

貼補家用。

想法挺好, 不過, 還沒等落實好新單位, 就不得不以新身份火線上崗——他升級做爺爺了。

做了爺爺的老張, 與老伴一起, 住進了兒子家。 老伴專職照顧孫子, 他負責買菜、燒飯, 順帶搞搞衛生。

別小看帶小孩, 比上班還累。 當然, 樂趣也是有的:孫子會笑了, 老兩口開心得不得了;孫子會講話了, 會喊的第一個人竟是「爺爺」, 這又把老張給樂壞了。

所有的辛苦、累、抱怨, 瞬間煙消雲散。

老張和老伴合計, 等孫子大一點, 上幼稚園了, 他倆就可以抽身, 回自己的老窩, 過清靜的生活了。 那時, 他也還不到60歲。

02

時間過得挺快, 一眨眼, 孫子要上幼稚園了。 老張與兒子商量, 孩子大了, 他們老兩口也該撤了。 兒子一聽, 眉頭就皺起來了:「那怎麼行?離家最近的幼稚園,

也有兩三公里, 誰接?誰送?孩子回到家, 誰管?」

兒子軟硬兼施地說, 「孩子就粘你和他奶奶, 你們走了, 孩子答應嗎?」

孩子還真不答應, 抱著爺爺的胳膊, 嗲聲嗲氣地說:「我就要爺爺奶奶。 」老張的心一下子軟了。

得, 不看僧面看孫面, 孫子既然這麼親自己, 那就繼續發揮餘熱吧。

每天一早, 老張騎著電瓶車, 送孫子去幼稚園, 下午三點, 再準時去接他, 風雨無阻。

接送孩子的, 多是老張這樣年紀的人, 一看就知道, 不是爺爺奶奶, 就是外公外婆。

03

又一轉眼,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 老張也六十出頭了。

而且, 奇怪得很, 也就幾年工夫, 身體就忽然大不如從前, 彎腰吃力, 爬樓也沒勁了, 坐著看電視, 看著看著就打起盹了, 老張意識到, 自己是真的老了。

老張就想, 該享享清福了。 孫子開學前夕, 老張再次提出, 打算和老伴一起回自己家。

兒子一聽就炸了:「我現在是單位的骨幹, 正是事業上升期, 哪有時間照顧孩子?再說了, 孩子現在大了, 學校離家又不遠, 不用接送了, 你們平時就幫我們做做飯, 孩子放學回來了, 監督他做作業就行。 你回去也是閑著, 就再幫幫我們吧!」

兒子說得挺在理, 老伴也在一旁幫腔:「一大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老頭子, 你就答應吧。 」無奈, 老張只好點頭。

六年, 飛一樣過去了。 孫子上中學了, 住校。 那天, 兒子召集了一個家庭會議。 兒子對孫子說:「感謝爺爺奶奶這麼多年來照顧我們全家, 現在, 你也讀中學了, 住校了, 我和你媽媽工作、事業也很穩定, 爺爺奶奶的年紀也大了,

該讓兩老享幾年清福啦……」

老張想起十多年前, 自己從工廠退休時, 領導對自己說的話。 老張又退休了。

老張是真的退了, 可以好好歇歇, 頤養天年了。

老張和老伴, 搬回了自己的老屋。 侍弄花草, 還養了一條小狗, 偶爾, 還會和幾個老夥伴, 相約去鄉下釣釣魚。 老張覺得, 這才是退休後該有的生活。

週末, 老張約好了幾個老同事, 準備去郊區的農莊釣魚喝茶的, 兒子忽然打來電話, 說他和兒媳要去外地參加一個活動, 讓他和老伴過去給孫子做飯, 孩子現在的學習壓力很大, 又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放下電話, 老張愣怔了半天, 他忽然意識到, 有一種身份, 是你永遠也不可能徹底退休的啊。

這個永遠無法退休的身份, 就是父母。

04

當我們牙牙學語或蹣跚學步時, 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微笑和鼓勵, 都能給我們帶來莫大助力。

當我們長大, 父母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 但只要子女需要他們, 他們就會傾盡所有去付出。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真正愛的人沒有什麼愛得多愛得少, 他是把自己整個兒都給他愛的人。 」

正如我們的父母對後輩的愛, 用盡全力, 竭盡所能。 作家冰心在一篇文章裡寫, 曾問媽媽:「媽媽, 你到底為什麼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 用她的面額, 抵住我的前額, 溫柔的, 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 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父母愛孩子就是這麼簡單。 父母忙了大半輩子了, 一直說, 等你大了, 就不管你了, 等你結婚了, 就管不動你了, 等你有孩子了, 就懶得管你了, 等你孩子上學……等得他們都老了,還依舊在子女身邊默默守護。

多些細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多體諒父母的不易,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時光,這是兒女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報答。父母開心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

等你孩子上學……等得他們都老了,還依舊在子女身邊默默守護。

多些細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多體諒父母的不易,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時光,這是兒女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報答。父母開心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