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致父親:請別再讓「沒時間」成為親子關係裡最大的阻礙和藉口

真正成熟的男人, 都會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一個好的社會, 也會把家庭價值觀放在重要位置。

而不是為了金錢, 棄家人于不顧。

有句話說, 「所謂成功, 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一個男人做了父親, 就會自然而然贏得孩子的尊重嗎?

我看未必, 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和用心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而從家庭與個體發展研究來看:

父親的角色對孩子個體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為母愛天性溫柔, 給孩子安全感。

而父親的愛粗獷、深沉而曠達, 孩子從這兒找到方向感。

01

《窮爸爸 富爸爸》裡有一句話:所謂成功, 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但在我看來, 陪伴孩子這件事, 比起時間, 更重要的是看爸爸是否有心、用心。

只要有心, 再忙也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留下痕跡, 比如經常和孩子視訊電話、下班陪孩子讀讀書、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等等。

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分每一刻,

都有機會往孩子心裡填滿愛。

對孩子來說, 爸爸陪伴的時間少不是問題, 陪伴的用心程度才是關鍵。

我曾在一個家長群裡, 看到媽媽們吐槽爸爸們是怎麼花式逃避帶孩子:

當孩子需要爸爸時, 推給媽媽:「找你媽去!」讓他帶個娃, 不是玩手機, 就是看電視式, 根本不走心;看孩子, 方式也隨心所欲, 不講原則......

好的陪伴, 應該是帶著積極的回應的。

孩子不需要24小時全天候陪在孩子身邊, 而是親子間有固定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 父母有愛和情感的投入, 全心全意陪在孩子身邊, 真正看見孩子, 看見孩子的需求。

每天為陪伴盡心盡力一點點, 愛才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02

健全的孩子, 少不了爸爸的陪伴

據調查, 目前大多數的家庭中, 僅有10%的家庭是由父親負責教育與陪伴孩子。

很多爸爸認為, 自己負責賺錢養家就好, 帶孩看娃的小事則是媽媽的工作。

但, 在育兒理念不斷進步的今天, 很多實踐證明, 帶孩子不僅僅需要媽媽的參與, 爸爸參與帶出的孩子各方面都會更優秀。

1、爸爸陪伴的孩子, 更加積極樂觀

黃磊主演的電視劇《小歡喜》中, 方一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雖然, 方一凡有時候調皮, 不好好學習。

但是, 他的性格幽默、樂觀、積極向上, 是個十足的樂天派, 也深得同學們的喜愛。

面對中年危機的時候, 方圓也沒有把焦慮釋放在方一凡身上,

在方一凡學業最重要的時候, 他選擇了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待業在家, 但他每天都給孩子們做營養美味的飯菜, 給孩子們做心靈疏導, 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

在大學聯考這條路行不通的時候, 方圓鼓勵並支持方一凡走藝考這條路, 並且一路陪伴他找老師、練習舞蹈。

最後, 方一凡不負眾望考上了理想的藝術學校。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2、爸爸陪伴的孩子,認知能力廣泛

對于同一件事情,男性和女性關心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爸爸會更關心世界、科技類新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認知能力,會讓孩子比較有大局觀。

記得《少年說》有一期裡,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四年級小男生王亦瀟,站在勇氣臺上對爸爸說的話讓我很有感觸。

5月份,是小亦瀟從內蒙古轉學來到上海讀書的第三個月。

因為在內蒙接受的教育相對上海較為落後,所以剛來到上海的小亦瀟在學習上比較吃力,特別是英語。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的爸爸陪著他一起讀書,和他肩並肩坐在一起,指導他做題的思路,還會耐心的為他講解難題。

在爸爸日復一日的陪伴下,小亦瀟的成績慢慢有了明顯的進步。

並且,在爸爸的影響下,小亦瀟還愛上了「搞科研」,會自己在家創造飛機模型、火箭等,並為此取名「殲35」。

他對航空的熱愛一度惹怒了媽媽,媽媽覺得他是在搞破壞,只有爸爸選擇陪伴並支持他。

爸爸陪伴教育出來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更好的鍛煉和開發,讓孩子有更廣闊的認知能力。

Wendy媽有話說:

看到過一個報導,奧巴馬在第一次當選總統時,他說有一件事讓他很自豪,在長達21個月的備選戰鬥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他的夫人蜜雪兒在一次演講中也提到,當上總統後的奧巴馬仍然堅持每晚陪伴女兒們一起共進晚餐,並且耐心的聽她們講在學校裡的事情。

陪伴孩子是一件不能等待的事情,因為孩子會長大,終有一天TA會離開你的懷抱,會去擁抱更廣闊的藍天。

所以,在還能陪伴孩子漫長而又短暫的時光裡,願所有的父親不會缺席!

共勉。

2、爸爸陪伴的孩子,認知能力廣泛

對于同一件事情,男性和女性關心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爸爸會更關心世界、科技類新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認知能力,會讓孩子比較有大局觀。

記得《少年說》有一期裡,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四年級小男生王亦瀟,站在勇氣臺上對爸爸說的話讓我很有感觸。

5月份,是小亦瀟從內蒙古轉學來到上海讀書的第三個月。

因為在內蒙接受的教育相對上海較為落後,所以剛來到上海的小亦瀟在學習上比較吃力,特別是英語。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的爸爸陪著他一起讀書,和他肩並肩坐在一起,指導他做題的思路,還會耐心的為他講解難題。

在爸爸日復一日的陪伴下,小亦瀟的成績慢慢有了明顯的進步。

並且,在爸爸的影響下,小亦瀟還愛上了「搞科研」,會自己在家創造飛機模型、火箭等,並為此取名「殲35」。

他對航空的熱愛一度惹怒了媽媽,媽媽覺得他是在搞破壞,只有爸爸選擇陪伴並支持他。

爸爸陪伴教育出來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更好的鍛煉和開發,讓孩子有更廣闊的認知能力。

Wendy媽有話說:

看到過一個報導,奧巴馬在第一次當選總統時,他說有一件事讓他很自豪,在長達21個月的備選戰鬥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他的夫人蜜雪兒在一次演講中也提到,當上總統後的奧巴馬仍然堅持每晚陪伴女兒們一起共進晚餐,並且耐心的聽她們講在學校裡的事情。

陪伴孩子是一件不能等待的事情,因為孩子會長大,終有一天TA會離開你的懷抱,會去擁抱更廣闊的藍天。

所以,在還能陪伴孩子漫長而又短暫的時光裡,願所有的父親不會缺席!

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