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便粘馬桶是不是直腸癌?看完就懂了!原來,這個10塊錢的檢查,竟是鑒癌利器!

近些年, 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且每年以4.2%的速度上升。

而針對部分直腸腫瘤的治療方式——肛門切除, 也給不少人以巨大的心理衝擊。

畢竟, 沒有人真正地想和自己的肛門說「拜拜」。 因此, 及時發現早期癌癥至關重要。

平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尷尬的情況——上完廁所後, 大便又黏又臭, 有部分大便粘在馬桶上, 就是沖不乾淨, 很多人表示這可能就是患癌信號。

這是真的嗎?

這是腸癌了嗎?

平時, 很多人聽過上述這種「鑒癌」方法。 但事實上,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只能說有這個可能。

因為, 除了腸癌,

這些原因也會導致大便發黏——

#1

吃得太油

高脂高蛋白(油膩)飲食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 令腸胃無法完全吸收, 造成消化不良, 就會使大便不易成形, 容易沾馬桶。

而大魚大肉之類的葷食含有豐富的硫, 進入人體後, 代謝產生的硫化物就會臭氣十足。

#2

濕氣過重

從中醫的角度看, 大便粘膩, 主要考慮是脾虛生濕, 濕阻下焦所致。

這是因為, 一旦脾胃的的功能失司, 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地轉化和吸收, 就會導致水濕運化不暢, 內蘊化熱, 除了大便發黏, 還可伴有嘴巴粘膩、小便赤黃、尿頻尿急、陰部瘙癢、下肢沉重等不適。

一般來說, 肥胖、環境潮濕、飲食肥甘厚味等因素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3

腸道疾病

最常見的當屬腸道功能紊亂。

如飲食衛生狀況不佳、熬夜、生氣、焦慮、不愛運動等都可能會導致這個問題出現。

一旦胃腸道偷懶不想蠕動或者蠕動慢了, 大便就容易變得黏稠, 排出的大便就容易粘馬桶。

此外, 結腸炎、腸息肉等腸道病變也會直接或間接地擾亂正常的腸道生理功能, 令糞便無法成型, 出現大便粘馬桶的情況。

#4

腸癌

正常情況下, 大便應該是半固態, 但當腸道內出現腫瘤時, 腸道會條件反射加快蠕動, 糞便還沒來得及濃縮成固體, 就被排出到體外去了, 所以排出來的大便常常是不成形的, 或者是形狀很奇怪。

如果還伴有便中帶血、腹痛, 用手摸一下腹部還能感覺到有「包塊」, 體重下降等情況, 那可就要當心了。

這些癥狀綜合起來,

意味著患上大腸癌的可能性很高。

真正的「鑒癌」方法 #1

觀察

其實, 與其觀察大便是否粘馬桶, 不如關注自己的排便習慣是否有異常改變:

頻率改變:日常一天一次的排便突然變成了三四次, 甚至更多, 而且有便不盡感, 且出現一些便血, 肚子疼, 消瘦, 貧血等情況。

形狀異常:大便突然變細;或者大便上有一個明顯的凹痕;或者大便變成奇怪的形狀, 並且該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

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 一定要警惕。

便便的氣味出現明顯異常, 比如惡臭和腥臭。

#2

檢查

外科醫生有一項「特技」, 僅憑一根手指就篩查出九成直腸癌, 且費用低廉, 通常在10元左右, 它就是——直腸指檢。

在平時我們的體檢中, 也會有這個檢查, 但是很多人放棄了, 真是很可惜。

因為, 對于我國居民來說, 由于低位直腸癌在直腸癌中所占比例較高, 如果患有直腸癌, 一般情況下, 在該部位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塊, 抽出手指時看到黏液和暗紅色血液。

因此, 約90%的直腸癌, 尤其是直腸下段癌, 僅靠直腸指檢就可發現。

而且, 直腸指檢的過程其實很快, 一兩分鐘即可完成, 所以, 如果之後再有醫生建議您做這個檢查, 千萬別再拒絕啦!

在檢查時, 儘量放鬆, 做深呼吸以減輕腹壓, 使括約肌鬆弛, 不但便于醫生食指伸入直腸, 還有利于減輕檢查過程的不適感。

注意

除了直腸指檢外, 我們建議年齡大于45歲;常年便秘、慢性腹瀉者;有久坐、吸煙、愛吃紅肉等不良習慣;有腸息肉、消化道潰瘍史、大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建議每1~2年做一次便潛血檢測、腸鏡檢查, 以便排查更高位的腸道病變。

怎麼改善大便黏的問題?

大部分情況下, 便便粘馬桶不是什麼大問題, 甚至還有可能與馬桶本身的材質和設計有關, 為了避免尷尬, 大家可以用以下辦法解決——

#1

墊紙

為了避免收拾起來麻煩或者尷尬, 有個很簡單的辦法, 上廁所前, 鋪張衛生紙在馬桶壁上或者蹲便的坑壁上, 這樣可以有效阻止「掛壁」問題。

#2

運動

每天堅持運動30~60分鐘, 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

多吃蔬菜

拒絕高脂飲食, 增加瓜果蔬菜、粗雜糧的膳食配比, 合理膳食, 有助順利排便。

#4

規律作息

保持作息規律, 及時調整心態, 睡眠充足不熬夜, 學會釋放壓力。 情緒好了, 胃腸功能也能正常起來。

#5

明確病因

如果連著好幾次,都有便便粘馬桶的情況,建議去消化內科諮詢一下醫生,必要時做下腸鏡檢查,明確一下原因。

#5

明確病因

如果連著好幾次,都有便便粘馬桶的情況,建議去消化內科諮詢一下醫生,必要時做下腸鏡檢查,明確一下原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