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怎麼過一種反碎片化的連續創業生活

如果你是生活在魔都的白領, 或許關注過一個名叫“陳小怪”童鞋出品的微信公眾號——“週末做啥”?

這個幫助大家在週末發現吃喝玩樂好去處的自媒體, 已經沉澱40多萬的微信粉絲, 幾十篇關於上海美食、活動、周邊旅行的文章流覽量在10萬以上。 這個團隊上線的週末活動娛樂消費類APP“走起”, 在上海地區的使用者也超過了300萬。

作為上述公眾號以及APP的創始人, 我叫王健, 已經是36氪的老朋友, 今天應36氪邀請, 聊一聊,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 怎麼去反覆運算自己的想法, 抓住每一個商業機會?又是如何在碎片化的連續創業生活中,

保持深度學習, 為打破邊界積蓄能量?

創業是一件無法一勞永逸的事情, 你需要不斷去接觸新的知識, 嘗試新的創意, 認識新的人, 不斷去打破邊界, 而打破邊界的力量來自於, 你沉浸式的深度學習與工作。

過去五年裡, 我從騰訊產品經理, 到做出一個粉絲30萬的消費類自媒體大號 “週末做啥”, 再到創立社區App“走起”, 每次決策都在加深我對上述信條的理解。

這五年來, 我怎麼一次次打破邊界?在時間碎片化極其嚴重的時代, 過剩的資訊像洪流一樣衝擊著我們的思想, 我們又怎麼能保持深度學習與工作的狀態, 為自己打破邊界儲蓄力量?

用戶驅動的邊界突破

2013年底, 我還在騰訊做產品經理時, 開始兼職做公眾號 “週末做啥”。

當時, 怎麼運營一個自媒體, 內容創作、粉絲運營與增長規律, 都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

當時能抓住這波公眾號的紅利做起來, 主要因為三點, 一是寫有傳播力的內容, 從一開始做一些小眾內容, 粉絲增長很慢, 後來慢慢摸索發現寫一些實用的內容, 會更受歡迎, 我們就往這個點著力去發力。

二是把整個帳號的形象人格化。 像記住一個帳號的名字, 有很多同類帳號太相似, 記一個活人的形象、名字更容易。 因此我們塑造了“週末做啥”公眾帳號的主人公形象陳小怪, 同時對用戶的留言也會進行及時回復和互動, 讓帳號有了非常高的辨識度。

這就是為什麼粉絲們對我們也有很好的認知感以及歸屬感。

因此, 我們推薦任何東西, 都會有大量的粉絲追隨, 我們推薦展覽、活動, 他們也會去參加。 在全國本地帳號裡面, 我們也是最早推出實打實的人格化帳號形象的。

三是經常與粉絲互動, 包括舉辦線下粉絲見面會, 增加粉絲粘性。

公眾號是我們寫東西分享給用戶, 我們做號做久了, 發現用戶也有很多東西想要分享交流的。

用戶會在我們公眾號後臺分享很多好玩的東西, 但這些內容很多很雜, 很難再公眾號上再分享給更多的人。 很多喜歡吃喝玩樂的使用者, 需要找到可以更主動去搜索、發現、分享的地方, 而這不是公眾號所擅長的。

2015年4月份, “週末做啥”公眾號粉絲達到30萬的時候, 我們團隊開始考慮設計一款產品, 讓使用者互相之間去交流、分享,

甚至成為朋友, 方便他們主動去檢索更多自己需要的內容。 我們開始不再滿足於做自媒體本身, 而是開始想怎麼去向年輕人, 傳遞一種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於是開始嘗試做社區App產品。 做“走起”App的初衷, 就是想讓大家把好東西都分享出來。

這次突破邊界的背後是用戶需求的驅動, 我們需要去不斷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做使用者喜歡的產品, 而不是僅僅滿足之前的成功。

就像我正在使用的華為產品MateBook X Pro, 其實也在打破筆記本業界的邊界, 去滿足用戶的一個範本。 比如一般筆記型電腦都會把攝像頭放在螢幕上方, 而華為這款筆記本很巧妙地在鍵盤側邊, 設計了按壓式隱藏攝像頭, 使用時彈起即可, 防劫持、防偷窺,

讓我們的辦公生活安全無憂。

回到我們創業的過程, 我們團隊創始人裡面很多人都是從騰訊出來的, 其中包括前騰訊4個開發人員以及2個產品經理, 現在都是“走起”合夥人。 其中有些原來就是做App產品的, 也會涉及社區運營, 況且我們也有自己的初始用戶, 所以在初創階段, 用戶過來得很順暢。

最大的困難是原來公眾號的用戶過來之後, 怎麼吸引到更多的新用戶過來?

我們主打策略還是讓產品說話, 到現在, 有三分之二的用戶是通過朋友引薦過來的。 同時, 辦更多的線下活動、推廣曝光。

除了推廣的需求, 作為一個吃喝玩樂的平臺, 我們也需要走到線下, 去服務使用者。 於是辦了很多線下活動, 比如我們在杭州辦了三場甜品嘉年華, 一共來了兩萬多人。這對我們原來的團隊是一種考驗,因為之前沒有辦過這麼大型的活動。

從活動的策劃到執行,我們的線下團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現場有幾千人在排隊或者在吃東西。現場安全的保障,活動現場動線的設計,跟場地、公安也需要非常頻繁、密切的溝通與配合。這些都是線上上都不會遇到的事情。

我們團隊用三年時間,讓“走起”App用戶數增加到了300萬。從自媒體到App,從線上到線下落地推廣,都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不斷突破自己的業務邊界。

從產品思維到產業思維

評判市場上有沒有你的創業機會,一是要搞清楚你要解決什麼問題;二是對此問題,市場上大家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三是你的產品比市場上通用的解決方案是不是好上10倍。

關於吃喝玩樂的消費升級是產業大趨勢,在交易層面,新美大和口碑已經基本覆蓋;而在內容層面一直還比較分散,但最近大眾點評首頁大改版說明,巨頭也已經打算在吃喝玩樂內容賽道發力。

“走起”的機會在哪裡?

在吃喝玩樂的決策上,一線城市的白領小資,已經不滿足於大眾化平臺,需要一個更細分更具身份標籤的產品,來給他們提供與眾不同的使用體驗。“走起”所營造的社區內容氛圍,可以讓使用者感到與大平臺的明顯不同。

我們始終聚焦在一線白領小資這個細分人群,尤其是愛看展愛聽音樂節愛打卡網紅店的女生,這樣才能在這個紅海賽道上找到屬於自己、別人搶不走的高黏性高淨值用戶。

事實也證明因為我們清晰的用戶定位,大量時尚和奢侈品品牌主選擇與我們合作,方便他們在目標人群中,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品牌。

以前做產品經理,我考慮更多的是怎麽做好產品,幫使用者解決問題。創業以後,需要做一個好的公司,需要有更高的格局,更大的視野,去看這個問題。你要找到你的產品,在整個產業當中的定位,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也就是說,從原先單純的產品思維反覆運算成了產業思維,需要更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你整個公司的這個框架。

我們相信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當你的產品能牢牢抓住一個細分人群,不斷挖深自己的護城河,就有機會做成一家成功的企業。

原來做產品經理的時候,在辦公室裡面研究研究產品就可以。當上CEO之後,你不光想做一個好的產品,需要有正規的行業觀和管理公司的能力。光在辦公室裡研究產品是不夠的,還要跟更多的人去接觸去談,請到更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

一旦自己創業以後你需要去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就像華為筆記型電腦MateBook X Pro,原來打破了自己的想像力,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的邊框也可以變得這麼窄。這款產品的螢幕薄邊設計就是意味著突破邊界,自己不斷突破邊界的創業經歷,與華為不斷突破邊界的互聯網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2016年,華為切入了競爭激烈、出貨量已經開始下滑的筆記本市場,其實也是不滿足于做好原來的業務,不斷去拓展產品的邊界,做出中國的高端品牌筆記本,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

創業過程當中也是積累的東西越多,越難打破自己的強項,越難以直接的想像力,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以及思維都在快速反覆運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打破邊界,公司才有可能繼續往前走。

自我更新的沉浸式空間

現在碎片的生活方式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人們越來越難長時間去專注做一件事情,做產品的互聯網人,也需要去適應這種碎片化。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利於一個人進行深度思考。在業務上打破邊界的力量,來自於互聯網人知識的更新以及深度思考。

創業生活中亟待突破的難題是有效利用時間,在碎片化的生活裡積蓄創新的力量,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我每天需要有一兩個小時的深度時間留給自己,不受任何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打擾,靜下心來看一看書,進行一些思考,這是非常必要的。思考碎片化的人,無法設計出來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雖然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但我們設計一款優秀產品背後的哲學理念,是需要去深度思索和體會的。

電腦和手機一樣,都已經是我們離不開的產品,當你沉下心來,安頓下來要開始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電腦是一種讓你長時間沉浸深度工作與學習的產品。

像華為MateBook X Pro這種體驗式的筆記型電腦,窄邊框、舒服的螢幕顯示效果,方便的觸控操作,整個觸控用起來很順手,都有利於我們沉浸在工作與學習當中。

而且我們平時做線下活動,經常需要全天捧著電腦在活動現場跑來跑去,只有間隙的午休等時間可以找到一個地方充電。這個時候快速充電的筆記本功能就非常重要。

我們從上海出差到外地辦活動的時候,經常需要在高鐵或者飛機上,處理許多活動開始前的繁瑣的事務,期間也只有在星巴克等地方匆匆忙忙充一下電。MateBook X Pro充電半小時就可以用上六個小時,很好的解決這個難題。

另外,這款產品本身輕薄便攜,正切中我們這些互聯網“空中飛人”的痛點。特別是滑鼠觸控板體驗也很好,帶出去向客戶介紹自己產品的時候,也很方便。

這樣的筆記型電腦,可以說為我們隨時隨地進入沉浸式的工作與學習狀態提供了一個二次元空間。

除了利用工作場景切換的時間碎片,優秀的互聯網產品設計師,都會留給自己充足的獨處時光,以進入沉浸式的思考狀態。

約伯斯會在每天淩晨四點起來,冥想或者看書。張小龍也會刻意留給自己進行閱讀的獨處時間。因為互聯網人要厚積薄發,可能學的新東西是十樣,但輸出的可能是一樣,不過,這種東西是可以滿足人性,並且符合人性的,這樣才能做好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這也是我們連續進行創業,不斷打破邊界的本心所在。

一共來了兩萬多人。這對我們原來的團隊是一種考驗,因為之前沒有辦過這麼大型的活動。

從活動的策劃到執行,我們的線下團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現場有幾千人在排隊或者在吃東西。現場安全的保障,活動現場動線的設計,跟場地、公安也需要非常頻繁、密切的溝通與配合。這些都是線上上都不會遇到的事情。

我們團隊用三年時間,讓“走起”App用戶數增加到了300萬。從自媒體到App,從線上到線下落地推廣,都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不斷突破自己的業務邊界。

從產品思維到產業思維

評判市場上有沒有你的創業機會,一是要搞清楚你要解決什麼問題;二是對此問題,市場上大家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三是你的產品比市場上通用的解決方案是不是好上10倍。

關於吃喝玩樂的消費升級是產業大趨勢,在交易層面,新美大和口碑已經基本覆蓋;而在內容層面一直還比較分散,但最近大眾點評首頁大改版說明,巨頭也已經打算在吃喝玩樂內容賽道發力。

“走起”的機會在哪裡?

在吃喝玩樂的決策上,一線城市的白領小資,已經不滿足於大眾化平臺,需要一個更細分更具身份標籤的產品,來給他們提供與眾不同的使用體驗。“走起”所營造的社區內容氛圍,可以讓使用者感到與大平臺的明顯不同。

我們始終聚焦在一線白領小資這個細分人群,尤其是愛看展愛聽音樂節愛打卡網紅店的女生,這樣才能在這個紅海賽道上找到屬於自己、別人搶不走的高黏性高淨值用戶。

事實也證明因為我們清晰的用戶定位,大量時尚和奢侈品品牌主選擇與我們合作,方便他們在目標人群中,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品牌。

以前做產品經理,我考慮更多的是怎麽做好產品,幫使用者解決問題。創業以後,需要做一個好的公司,需要有更高的格局,更大的視野,去看這個問題。你要找到你的產品,在整個產業當中的定位,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也就是說,從原先單純的產品思維反覆運算成了產業思維,需要更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你整個公司的這個框架。

我們相信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當你的產品能牢牢抓住一個細分人群,不斷挖深自己的護城河,就有機會做成一家成功的企業。

原來做產品經理的時候,在辦公室裡面研究研究產品就可以。當上CEO之後,你不光想做一個好的產品,需要有正規的行業觀和管理公司的能力。光在辦公室裡研究產品是不夠的,還要跟更多的人去接觸去談,請到更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

一旦自己創業以後你需要去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就像華為筆記型電腦MateBook X Pro,原來打破了自己的想像力,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的邊框也可以變得這麼窄。這款產品的螢幕薄邊設計就是意味著突破邊界,自己不斷突破邊界的創業經歷,與華為不斷突破邊界的互聯網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2016年,華為切入了競爭激烈、出貨量已經開始下滑的筆記本市場,其實也是不滿足于做好原來的業務,不斷去拓展產品的邊界,做出中國的高端品牌筆記本,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

創業過程當中也是積累的東西越多,越難打破自己的強項,越難以直接的想像力,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以及思維都在快速反覆運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打破邊界,公司才有可能繼續往前走。

自我更新的沉浸式空間

現在碎片的生活方式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人們越來越難長時間去專注做一件事情,做產品的互聯網人,也需要去適應這種碎片化。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利於一個人進行深度思考。在業務上打破邊界的力量,來自於互聯網人知識的更新以及深度思考。

創業生活中亟待突破的難題是有效利用時間,在碎片化的生活裡積蓄創新的力量,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我每天需要有一兩個小時的深度時間留給自己,不受任何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打擾,靜下心來看一看書,進行一些思考,這是非常必要的。思考碎片化的人,無法設計出來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雖然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但我們設計一款優秀產品背後的哲學理念,是需要去深度思索和體會的。

電腦和手機一樣,都已經是我們離不開的產品,當你沉下心來,安頓下來要開始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電腦是一種讓你長時間沉浸深度工作與學習的產品。

像華為MateBook X Pro這種體驗式的筆記型電腦,窄邊框、舒服的螢幕顯示效果,方便的觸控操作,整個觸控用起來很順手,都有利於我們沉浸在工作與學習當中。

而且我們平時做線下活動,經常需要全天捧著電腦在活動現場跑來跑去,只有間隙的午休等時間可以找到一個地方充電。這個時候快速充電的筆記本功能就非常重要。

我們從上海出差到外地辦活動的時候,經常需要在高鐵或者飛機上,處理許多活動開始前的繁瑣的事務,期間也只有在星巴克等地方匆匆忙忙充一下電。MateBook X Pro充電半小時就可以用上六個小時,很好的解決這個難題。

另外,這款產品本身輕薄便攜,正切中我們這些互聯網“空中飛人”的痛點。特別是滑鼠觸控板體驗也很好,帶出去向客戶介紹自己產品的時候,也很方便。

這樣的筆記型電腦,可以說為我們隨時隨地進入沉浸式的工作與學習狀態提供了一個二次元空間。

除了利用工作場景切換的時間碎片,優秀的互聯網產品設計師,都會留給自己充足的獨處時光,以進入沉浸式的思考狀態。

約伯斯會在每天淩晨四點起來,冥想或者看書。張小龍也會刻意留給自己進行閱讀的獨處時間。因為互聯網人要厚積薄發,可能學的新東西是十樣,但輸出的可能是一樣,不過,這種東西是可以滿足人性,並且符合人性的,這樣才能做好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這也是我們連續進行創業,不斷打破邊界的本心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