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回宮後的甄嬛是如何做到「狠而無心」的?

在蘇培盛宣旨召甄嬛回宮前, 崔槿汐對甄嬛說:「此次回宮有些東西是必須捨棄了, 比如心, 狠心亦是有心, 娘娘要做得是狠而無心。 」

此句「狠而無心」, 不僅是甄嬛回後宮名利場, 亦是當代職場人生存的必備法寶。

那麼究竟如何理解「狠而無心」呢?

從戰術戰略兩個層面來講:首先, 「狠而無心」是指絕對的理性, 不感情用事, 不耍小脾性;其次, 「狠而無心」強調的是客觀, 是基于事實, 不盲聽盲從, 收集資訊, 做利弊判斷, 不因個人好惡做取捨。

接下來, 就甄嬛回宮的四個細節, 分析一下。

第一個細節:

不計前嫌, 主動去拜見端妃, 拉攏端妃成為自己的盟友。

甄嬛和端妃的關係比較複雜。

誤穿純元舊衣事件後, 甄嬛第一時間意識到之前端妃對她的利用。 即便自己被禁足, 也未曾向端妃求救過。

甄嬛回宮時, 後宮嬪妃都前來迎接, 唯獨端妃沒有出現。 其實端妃沒有出現, 一方面是她一直保持著疏離的人設,

一方面是她算定她和甄嬛之間, 她仍舊掌握著主動權。

回宮後的甄嬛自然也看得清, 她和端妃之間的關係不過是「利來則聚, 利盡則散」, 毋需抱怨、更無需計較為何當初端妃利用了她。

而對于剛回宮, 根基不穩的她來說, 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端妃是妃嬪之首, 是必須爭奪的資源。 因此她主動上門去拜見端妃。

而甄嬛此次主動去拜訪端妃, 一方面是發出結盟的信號, 另一方面是想在朧月公主的事情上尋得端妃的幫助。

高手過招, 一點就透, 端妃也聰明地給了建議:「別急著接回朧月……」潛臺詞就是: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甄嬛自然受用, 說「姐姐的話我記著了。 」

到此兩人盟友關係得以修復, 而接下來救出蘇培盛和崔槿汐是端妃給甄嬛的正式示好, 兩人結盟關係更進一步。

對待端妃一事上, 甄嬛處理地非常理性, 拋棄個人情緒,

只看利益價值。 因為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曾經的某些糾葛而喪失未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更何況, 甄嬛早就反省過了之前被利用一事, 是她察覺能力差, 怪不得別人。

只有強者才會做有效的自我批判, 能自我批判的人不是自卑, 恰恰是因為自信。

因為能改掉的, 叫做缺點;改不掉的, 才叫弱點。

所以, 強者只有缺點, 鮮有弱點。

第二個細節:

持有懷疑的態度, 基于客觀事實, 去辨別祺嬪和欣貴人誰是敵誰是友。

祺嬪和欣貴人來拜訪過甄嬛之後, 浣碧問甄嬛:「方才欣貴人說的話, 小主覺得可信嗎?」

甄嬛說:「五分信,五分不信,我方才拿矮子松給她時,倒真是一點看不出來,若不是真無辜,便是宮裡待久了會做戲了。」

相比曾經安陵容幾句話就忽悠了甄嬛認為是華妃宮裡的歡宜香害她流產,如今她誰都不會輕易相信。

縱然祺嬪跟甄嬛是有宿仇,但是她對欣貴人也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她看清了後宮這個名利場裡的人性,每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必須看清楚真相,才放心。

因此她更周全地收集資訊,要問過侍奉欣貴人的佩兒再做定論。

小心駛得萬年船,不輕易被言語或者表像迷惑,而是客觀周全地獲取更多資訊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這才是一個成熟領導者的合格操作。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刻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誰牽著鼻子走,或者走進圈套都不自知。

第三個細節:

打壓仇家祺嬪,卻不洩憤,做好情緒管理,打造利已人設。

之前我說過甄嬛回宮後唯一的對手只剩太后,因此她回宮後公開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為了贏得太后的歡心,那就是打壓祺嬪,扶持欣貴人。這是一石二鳥的妙招,既在太后面前營造了賢慧淑德的管理者人設,又拉攏了欣貴人到自己團隊。

但她並未對祺嬪針鋒相對,而是表現出一副容人之量。

即便是聽到祺嬪在背後罵她,她也一笑了之。惹得四阿哥好奇:「額娘,不生氣?」言外之意就是她這麼羞辱你,你竟然不處置她。

甄嬛告誡四阿哥:「記著,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費時間費心力。」

這段話一直是我的最愛!

甄嬛這話的最高級之處在于:千萬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

不糾纏的本質是一個人內心的坦蕩、從容與清明。

就如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你得認清,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完全不值得我們較勁,有這功夫和氣力我們做點啥不好呢?

第四個細節:

和敬妃對質,亦不相信眉莊,不參雜個人親疏情感,只看事實,講證據。

甄嬛生完孩子和敬妃對質這場戲裡,有個細節暴露的資訊令我震驚:

原來甄嬛並非完全信任眉莊!

甄嬛對敬妃開門見山地說:「槿汐和蘇培盛一事,便是姐姐告訴皇后的。」

而她接下來質問敬妃的語言邏輯是這樣的:「他們都是謹慎的人,唯一的破綻便是那枚柳葉合心的纓絡曾被姐姐看出是槿汐的手藝,當日在場之人,除了我,唯有你和眉莊。」

這幾句話就是先摘出來崔槿汐和蘇培盛自曝的可能,然後找到敬妃作案的時間地點等證據。

按照甄嬛和眉莊的關係,甄嬛話說到這裡,常人都會認為下面的話應該是「我和眉莊的關係那麼好,她不可能,也就只有你」之類的。

然而,甄嬛說的是:「而那段時日,姐姐曾出入景仁宮次數不少。」

細品一下,這話的信息量可太多了!

一來甄嬛講究用事實說話,對質就要拿出實打實的證據;

二來彰顯她並非是根據感情親疏來判定孰好孰壞,也為後面修復和敬妃的關係做了鋪墊;

三來甄嬛曾一起懷疑過敬妃和眉莊,而如今排除眉莊的嫌疑並非因為基于信任,而是基于證據和事實。

服氣!

這就是絕對的理性客觀和沉穩,是真正的「狠而無心」。

菜根譚裡說:「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深以為然!

甄嬛說:「五分信,五分不信,我方才拿矮子松給她時,倒真是一點看不出來,若不是真無辜,便是宮裡待久了會做戲了。」

相比曾經安陵容幾句話就忽悠了甄嬛認為是華妃宮裡的歡宜香害她流產,如今她誰都不會輕易相信。

縱然祺嬪跟甄嬛是有宿仇,但是她對欣貴人也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她看清了後宮這個名利場裡的人性,每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必須看清楚真相,才放心。

因此她更周全地收集資訊,要問過侍奉欣貴人的佩兒再做定論。

小心駛得萬年船,不輕易被言語或者表像迷惑,而是客觀周全地獲取更多資訊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這才是一個成熟領導者的合格操作。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刻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誰牽著鼻子走,或者走進圈套都不自知。

第三個細節:

打壓仇家祺嬪,卻不洩憤,做好情緒管理,打造利已人設。

之前我說過甄嬛回宮後唯一的對手只剩太后,因此她回宮後公開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為了贏得太后的歡心,那就是打壓祺嬪,扶持欣貴人。這是一石二鳥的妙招,既在太后面前營造了賢慧淑德的管理者人設,又拉攏了欣貴人到自己團隊。

但她並未對祺嬪針鋒相對,而是表現出一副容人之量。

即便是聽到祺嬪在背後罵她,她也一笑了之。惹得四阿哥好奇:「額娘,不生氣?」言外之意就是她這麼羞辱你,你竟然不處置她。

甄嬛告誡四阿哥:「記著,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費時間費心力。」

這段話一直是我的最愛!

甄嬛這話的最高級之處在于:千萬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

不糾纏的本質是一個人內心的坦蕩、從容與清明。

就如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你得認清,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完全不值得我們較勁,有這功夫和氣力我們做點啥不好呢?

第四個細節:

和敬妃對質,亦不相信眉莊,不參雜個人親疏情感,只看事實,講證據。

甄嬛生完孩子和敬妃對質這場戲裡,有個細節暴露的資訊令我震驚:

原來甄嬛並非完全信任眉莊!

甄嬛對敬妃開門見山地說:「槿汐和蘇培盛一事,便是姐姐告訴皇后的。」

而她接下來質問敬妃的語言邏輯是這樣的:「他們都是謹慎的人,唯一的破綻便是那枚柳葉合心的纓絡曾被姐姐看出是槿汐的手藝,當日在場之人,除了我,唯有你和眉莊。」

這幾句話就是先摘出來崔槿汐和蘇培盛自曝的可能,然後找到敬妃作案的時間地點等證據。

按照甄嬛和眉莊的關係,甄嬛話說到這裡,常人都會認為下面的話應該是「我和眉莊的關係那麼好,她不可能,也就只有你」之類的。

然而,甄嬛說的是:「而那段時日,姐姐曾出入景仁宮次數不少。」

細品一下,這話的信息量可太多了!

一來甄嬛講究用事實說話,對質就要拿出實打實的證據;

二來彰顯她並非是根據感情親疏來判定孰好孰壞,也為後面修復和敬妃的關係做了鋪墊;

三來甄嬛曾一起懷疑過敬妃和眉莊,而如今排除眉莊的嫌疑並非因為基于信任,而是基于證據和事實。

服氣!

這就是絕對的理性客觀和沉穩,是真正的「狠而無心」。

菜根譚裡說:「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深以為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