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文殊院有家店:每天只賣三小時,一開就是34年

原創: 蘑菇 成都同城會 今天

每個老成都都有一段關於文殊院的美食記憶

請輸入描述

很多人提到文殊院, 腦海裡第一反應就是人潮從未間斷的宮廷糕點鋪和洞子口張老二涼粉店, 來來去去幾十載, 依舊熱鬧。

請輸入描述

對於會長來說, 每年到文殊院吃臘八粥的習慣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翻修一新的文殊院, 穿過不到100米的金馬街, 那些破舊的門排房還依稀可見當年的影子。

請輸入描述

對於重口味的四川人來說, 清心寡淡的素齋, 更像是存活在火鍋和串串的夾縫中, 如野草般兀自生長的小眾美食。

而歷史悠久的文殊院素齋, 幾乎是地道成都人都擁有的共同記憶。

請輸入描述

它是成都素齋的鼻祖餐廳

請輸入描述

聽老一輩的人講, 年輕時在文殊院拍個合照, 定格下的時光尤為難忘和珍貴。

請輸入描述

吃素齋前, 領取免費的三支香, 燒完香許下心願, 再排個隊摸完“福”才算一個完整的流程。

請輸入描述

替換高清大圖

以前齋飯是一種佛教的儀式, 只對內開放。 直到1984年, 文殊院後面的素食餐廳開始對外開放, 專門去吃齋的人絡繹不絕。 許許多多成都人把“去文殊院吃飯、喝茶”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請輸入描述

和住在文殊院的土著朋友聊起他少年時代的記憶, 以前嘴饞曾冒充居士混免費素齋吃。

那時和尚師傅做的菜, 比現在吃的許多大餐味道好。

請輸入描述

在老素齋館和茶園基礎上擴建修繕完成的“香園”與寺廟僅一牆之隔, 有了如今品類更豐富的素齋餐廳。

請輸入描述

它沒有功能表, 每天只開3個小時

請輸入描述

文殊院的素齋脫離了清淡的面貌, 不僅迥異於華南清淡素齋, 甚至比北方和江浙的醬素齋口味更重, 帶著川菜的麻辣鮮香。

請輸入描述

比起成都大大小小的素齋餐廳, 文殊院最特別的就是全自助。 35元一位, 從水果點心到涼菜炒菜應有盡有, 光碟還有5元獎勵。

請輸入描述

過去只是簡樸的竹椅板凳配上土碗的素齋, 現在已成了藏在鬧市中的寺院美味。

請輸入描述

文殊院素齋餐廳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志願者,

會親切的稱呼大家為:“師兄”。

請輸入描述

一樓是自助火鍋和素齋, 二樓是點菜。 對於一個月去文殊院打卡一次的會長來說, 素齋自助已不知不覺成為了心頭好。

請輸入描述

不論男女老幼, 在這裡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那道菜。

請輸入描述

在這裡, 涼菜是最暢銷的菜品之一。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文殊院依季節所出產的農作物, 烹調著營養可口的食物 。 土豆片麻辣, 粗糧健康, 西蘭花清香。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文殊院的素齋, 從麵點小吃到飲品湯品一個不少, 給了人更多的選擇空間。 對於資深吃貨來說, 早上11點15分開門就吃, 可以品嘗到更齊全的餐點。

請輸入描述

一盤一碗一筷一勺,

吃多少取多少已成為了眾多吃客的一種習慣。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在大家心目中, 寺院應該是清修之地。 出家之人清心寡欲, 素齋清淡, 與美食扯不上多少關係, 然而許多美味卻都出自寺院。

請輸入描述

比起素齋餐廳, 它更像川式園林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吃完素齋, 你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小院喝個壩壩蓋碗茶, 暫時告別繁忙的城市生活方式, 多一些聊天的時光, 體會簡潔質樸的禪意。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你也可以穿梭在紅牆綠樹掩映的後花園中, 感受寧靜與鳥語花香, 守在池子旁喂喂小錦鯉, 體驗慢時光。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請輸入描述

你還可以在帶著濃郁川西風格的寺廟建築旁,

留下獨具特色的大片。

小指南

開放時間

週一~周日

價格

素齋自助:35元一位元, 光碟獎勵五塊

(早上11點15分到下午2點半)

素齋火鍋:50元一位(包含素齋自助)

(早上11點到晚上9點)

適宜人群

中老年人、素食愛好者、喜清淡的年輕人

拍照提示

文殊院的佛像不能拍照, 建築和庭院可以拍

請輸入描述

小時候的成都童謠, “王婆婆切賣茶, 三個觀音來喝茶;後花園, 三匹馬, 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 隔壁子么姑兒說閒話~” , 代表著童年。 小時候的成都味道, 代表著記憶。

歡迎在留言區和會長講講你們喜歡的小吃和老店!

- END -

成都同城會出品

圖 | 蘑菇&歷史資料

文 | 蘑菇

主編 | 雞湯格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