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美國“鐵公雞”三年不洗衣服從不買廁紙,在紐約每月只花200美元

在美國紐約生活的日裔女會計師凱特·橋本(Kate Hashimoto), 生活得極為節省, 不但吃穿家具靠“拾荒”得來, 還多年沒有買過衛生紙, 使得她在紐約這種高物價環境下, 每月花費只在200美元左右, 而一般而言, 在紐約這樣的城市生活, 平均花費是1341美元。 據《鏡報》8月22日報道, 在一檔美國綜藝節目上凱特分享了她的省錢經歷。

話說, 紐約的生活成本經常讓人望而卻步,

據調查, 即使不用租房, 在紐約一個月的開銷平均也要1340美元(約合8700元人民幣)。

在紐約住可能掙得不少, 但物價高得讓人害怕, 開銷大, 每個月可以剩不下什么錢。

不過, 有一位女生用極度節儉的生活方式在紐約生活下來,

每個月只花200美元(約合1300元人民幣)......

Kate Hashimotoshi是一位注冊會計師, 工作薪資不低, 按說日子過得不用那么緊張,

但她在紐約生活三年, 卻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

“盡管這里生活成本超高, 但我已經找到應對辦法了, ”Kate說。

“如果我必須得花錢, 我會試著節省, 試著盡可能少花錢。 ”

兩年前有人把她的故事拍成短片, 名叫《超級小氣鬼》, 讓人領略了Kate獨特的省錢之道。

就像Kate說的, 她一直秉承“能省則省”的原則。

這天逛街, 她走進一家慈善商店,

這家商店靠賣舊貨為艾滋病患者和流浪漢籌款,

幫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因為賣的都是二手商品, 價格本就不算高。

Kate轉了轉, 拿起一件衣服, 一翻標簽要25美元(約合160元人民幣), 馬上就把衣服放下了。

之后又看中一件黑色襯衫, 試了試很合身, Kate決定買下她。

去前臺結賬時, 收銀員說襯衫10美元。

但Kate表示她只有5美元, 而且是從一個信封里倒出一把零錢硬幣, 問5美元能不能買。

收銀員表示很抱歉,但襯衫不能再降價了,

Kate只好把攤在收銀臺上的硬幣再裝回信封,啥都沒買就從商店出來了。

對Kate來說,沒買著也沒關系,

因為她還知道更省錢的地方,比如她很喜歡的“免費商店”。

所謂“免費”其實是“閑置互換”,

Kate拿出一些她平時用不著的東西,捐給商店,就可以在商店里隨便挑她需要的東西,免費拿回家。

這次她看上一件條紋襯衫,沒花一分錢就把衣服拿走了。

不光不會花錢買衣服,Kate也不會花錢買家具。

她說自己從來沒花大錢買過高檔家具,至少省了幾千塊錢。

她在大街上看到垃圾桶里有人扔了兩把椅子,

馬上爬上垃圾桶,看樣子駕輕就熟,

有人扔了一把塑料椅子,一把木椅子,

Kate覺得木椅子不錯,拿下來放在地上,試著坐了一下,完全能正常使用,

就高高興興把它帶回家了。

Kate把“能省則省”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全都遵照這個原則。

先來看看花錢比較多的“住”。

Kate每月開銷那么少,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在紐約有房子。

她2010年就買房了,只用了9個月就迅速還清貸款,不用花租房的錢,每個月只需要交少量房產稅和物業費。

進了Kate的家,只有少量家具,家具的顏色、風格都不一樣,也是拿撿來的東拼西湊。

沙發床是大學畢業季撿別人扔下的,平時當沙發,朋友留宿時當床睡。

她自己的床在地上,沒有床架,只是一張她撿回來的瑜伽墊,

Kate說自己的床很舒服,她才不會花好幾百美元買一張床。

Kate家有一個小廚房。

她有一臺洗碗機,但覺得太浪費水電,從來沒用過,

直接把洗碗機當柜子,往里面裝東西。

Kate從洗碗機里拿出一臺電爐,平時用不著,

她家雖然也安了煤氣灶,但只要開煤氣每個月就要收17美元,她覺得不劃算,所以直接把煤氣掐斷了。

沒有煤氣,Kate在家不做飯,煤氣灶也閑置了,

她往煤氣灶上擺幾本雜志,弄出一個平面,平時當飯桌用。

接著看看“吃”,

家里不能做飯,但飯還得吃,Kate自有辦法。

她不舍得花錢買吃的,除非有人請客,否則絕不去外面吃飯。

每周三次,她會步行到上西區,從垃圾箱里找吃的。

比如餐館外的垃圾箱,經常有被人扔掉的食物,

或者超市門口的垃圾箱,總能翻出一些臨期食品,

很多都是包裝完好的好吃的,有的還是高品質的有機食品,雖然快過期了但沒變質。

Kate會把它們拿走吃,又省了一筆飯錢。

接著是“穿”,這是比較容易省錢的地方。

Kate說她已經有8年沒買過衣服了,

甚至從1998年開始再也沒買過內衣,20來年內衣都沒換過新的了......

她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襪子穿到腳底只剩一層“紗網”,一戳就破。

打底T恤穿太久已經變形,上面全是小洞。

還有這條短褲,是Kate在1999年買的,已經穿了22年。

現在褲腰已經完全沒有彈力了,變得非常肥。

Kate會把褲腰折一下,拿夾子夾住然后繼續穿。

最后是“行”,

Kate其實可以坐地鐵上班,但看不慣地鐵漲價,

為了省下幾塊錢,直接改成跑步去上班。

(Kate撿來的運動鞋)

除了衣食住行,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也都被Kate省下了。

比如個人衛生問題,即使再省,Kate也是要刷牙洗臉洗澡的。

她不愿意把錢花在買洗漱用品上,

平時會留意發放免費試用裝的網站,經常領免費小樣回家,已經屯了一大箱,

“我是免費小樣的忠實粉絲。”

牙刷、牙線、漱口水、隱形眼鏡護理液、止汗露,全都用小樣,不用花一分錢。

Kate家沒有洗衣機,她會在洗澡時順便洗衣服。

洗澡之前,先拿出洗衣液,

抹到衣服上,然后把衣服扔到浴缸里。

她洗澡的時候水會留到浴缸里存起來,

把衣服泡一泡,

等澡洗完了,衣服也泡得差不多了,再用手把衣服搓一搓,在洗澡水里投一投,就算洗完了。

Kate嫌費錢也不用烘干機,衣服直接掛起來晾干就完事了。

再比如理發,她曾經每年只去美容美發學校理一次發,那里理發很便宜,只需要10美元,

但Kate還是嫌貴,后來干脆自己在家理發。

坐在浴缸里,比好長短拿剪刀修一修,完全不用花錢。

Kate表示,她不敢想象人們愿意花上百美元在理發上。

在Kate的所有省錢方法中,最讓人驚訝的是她連廁紙都不買,

她說從2012年開始,她就再也沒買過廁紙。

平時在家上完廁所,她不用廁紙,而是直接用水洗。

拿一個裝水的瓶子,先沖一沖,

再用香皂洗一洗,香皂用到只剩一小丁,

再拿水沖干凈。

她家也不是沒有廁紙,只不過都是皺皺的。

Kate在外面的公共衛生間上完廁所,把手洗干凈,

會拿衛生間提供的紙巾把手擦干。

她覺得反正是擦洗過的手,紙巾也不臟,

所以會把紙巾裝在包里帶走,晾干之后接著用,這些紙巾才會變得皺皺的。

就是靠這種極度節儉的方式生活,Kate才能每月只花200美元,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生活下去。

人們很納悶,她明明不缺錢,為啥那么“摳門”。

Kate表示這跟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當年大學剛畢業,Kate本來摩拳擦掌,打算好好奮斗一番,

結果趕上經濟泡沫,她失業了,從那以后她就明白了存錢的重要性。

“沒人能保證自己永不失業。”

“所以我是以隨時會失去收入的心態來過每一天的。”

能省到這份兒上,Kate也是位狠人啊......

收銀員表示很抱歉,但襯衫不能再降價了,

Kate只好把攤在收銀臺上的硬幣再裝回信封,啥都沒買就從商店出來了。

對Kate來說,沒買著也沒關系,

因為她還知道更省錢的地方,比如她很喜歡的“免費商店”。

所謂“免費”其實是“閑置互換”,

Kate拿出一些她平時用不著的東西,捐給商店,就可以在商店里隨便挑她需要的東西,免費拿回家。

這次她看上一件條紋襯衫,沒花一分錢就把衣服拿走了。

不光不會花錢買衣服,Kate也不會花錢買家具。

她說自己從來沒花大錢買過高檔家具,至少省了幾千塊錢。

她在大街上看到垃圾桶里有人扔了兩把椅子,

馬上爬上垃圾桶,看樣子駕輕就熟,

有人扔了一把塑料椅子,一把木椅子,

Kate覺得木椅子不錯,拿下來放在地上,試著坐了一下,完全能正常使用,

就高高興興把它帶回家了。

Kate把“能省則省”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全都遵照這個原則。

先來看看花錢比較多的“住”。

Kate每月開銷那么少,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在紐約有房子。

她2010年就買房了,只用了9個月就迅速還清貸款,不用花租房的錢,每個月只需要交少量房產稅和物業費。

進了Kate的家,只有少量家具,家具的顏色、風格都不一樣,也是拿撿來的東拼西湊。

沙發床是大學畢業季撿別人扔下的,平時當沙發,朋友留宿時當床睡。

她自己的床在地上,沒有床架,只是一張她撿回來的瑜伽墊,

Kate說自己的床很舒服,她才不會花好幾百美元買一張床。

Kate家有一個小廚房。

她有一臺洗碗機,但覺得太浪費水電,從來沒用過,

直接把洗碗機當柜子,往里面裝東西。

Kate從洗碗機里拿出一臺電爐,平時用不著,

她家雖然也安了煤氣灶,但只要開煤氣每個月就要收17美元,她覺得不劃算,所以直接把煤氣掐斷了。

沒有煤氣,Kate在家不做飯,煤氣灶也閑置了,

她往煤氣灶上擺幾本雜志,弄出一個平面,平時當飯桌用。

接著看看“吃”,

家里不能做飯,但飯還得吃,Kate自有辦法。

她不舍得花錢買吃的,除非有人請客,否則絕不去外面吃飯。

每周三次,她會步行到上西區,從垃圾箱里找吃的。

比如餐館外的垃圾箱,經常有被人扔掉的食物,

或者超市門口的垃圾箱,總能翻出一些臨期食品,

很多都是包裝完好的好吃的,有的還是高品質的有機食品,雖然快過期了但沒變質。

Kate會把它們拿走吃,又省了一筆飯錢。

接著是“穿”,這是比較容易省錢的地方。

Kate說她已經有8年沒買過衣服了,

甚至從1998年開始再也沒買過內衣,20來年內衣都沒換過新的了......

她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襪子穿到腳底只剩一層“紗網”,一戳就破。

打底T恤穿太久已經變形,上面全是小洞。

還有這條短褲,是Kate在1999年買的,已經穿了22年。

現在褲腰已經完全沒有彈力了,變得非常肥。

Kate會把褲腰折一下,拿夾子夾住然后繼續穿。

最后是“行”,

Kate其實可以坐地鐵上班,但看不慣地鐵漲價,

為了省下幾塊錢,直接改成跑步去上班。

(Kate撿來的運動鞋)

除了衣食住行,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也都被Kate省下了。

比如個人衛生問題,即使再省,Kate也是要刷牙洗臉洗澡的。

她不愿意把錢花在買洗漱用品上,

平時會留意發放免費試用裝的網站,經常領免費小樣回家,已經屯了一大箱,

“我是免費小樣的忠實粉絲。”

牙刷、牙線、漱口水、隱形眼鏡護理液、止汗露,全都用小樣,不用花一分錢。

Kate家沒有洗衣機,她會在洗澡時順便洗衣服。

洗澡之前,先拿出洗衣液,

抹到衣服上,然后把衣服扔到浴缸里。

她洗澡的時候水會留到浴缸里存起來,

把衣服泡一泡,

等澡洗完了,衣服也泡得差不多了,再用手把衣服搓一搓,在洗澡水里投一投,就算洗完了。

Kate嫌費錢也不用烘干機,衣服直接掛起來晾干就完事了。

再比如理發,她曾經每年只去美容美發學校理一次發,那里理發很便宜,只需要10美元,

但Kate還是嫌貴,后來干脆自己在家理發。

坐在浴缸里,比好長短拿剪刀修一修,完全不用花錢。

Kate表示,她不敢想象人們愿意花上百美元在理發上。

在Kate的所有省錢方法中,最讓人驚訝的是她連廁紙都不買,

她說從2012年開始,她就再也沒買過廁紙。

平時在家上完廁所,她不用廁紙,而是直接用水洗。

拿一個裝水的瓶子,先沖一沖,

再用香皂洗一洗,香皂用到只剩一小丁,

再拿水沖干凈。

她家也不是沒有廁紙,只不過都是皺皺的。

Kate在外面的公共衛生間上完廁所,把手洗干凈,

會拿衛生間提供的紙巾把手擦干。

她覺得反正是擦洗過的手,紙巾也不臟,

所以會把紙巾裝在包里帶走,晾干之后接著用,這些紙巾才會變得皺皺的。

就是靠這種極度節儉的方式生活,Kate才能每月只花200美元,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生活下去。

人們很納悶,她明明不缺錢,為啥那么“摳門”。

Kate表示這跟她的個人經歷有關。

當年大學剛畢業,Kate本來摩拳擦掌,打算好好奮斗一番,

結果趕上經濟泡沫,她失業了,從那以后她就明白了存錢的重要性。

“沒人能保證自己永不失業。”

“所以我是以隨時會失去收入的心態來過每一天的。”

能省到這份兒上,Kate也是位狠人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