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菜無心可活,車無「芯」將如何?

月前,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生產負增長不可避免, 主要是對不起汽車業內的各位兄弟姐妹, 我盡力了。 」

近日, 博世(中國)副總裁徐大全也在朋友圈發文稱「因疫情原因, 馬來西亞半導體晶片生產線部分關閉, 對祖國汽車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 我們深表歉意和無奈。 」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回應稱:「抽芯斷供供更苦, 舉杯銷愁愁更愁」。 汽車大咖們愁的是汽車晶片短缺, 正如陳玉東最近的再次感慨:「晶片呀晶片!我從業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

水深火熱, 全球上演缺芯危機

2020年底, 晶片短缺就已經初露崢嶸。 諮詢公司AlixPartners此前預警稱, 晶片短缺或導致全球汽車產業損失1100億美元;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統計, 截至8月16日, 全球因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產量減少596萬輛, 預計全年全球汽車生產損失將攀升至710萬輛以上。

覆巢之下無完卵, 國內汽車產業同樣形勢嚴峻。 根據乘聯會發佈的7月行業資料顯示, 乘用車產量為152.9萬輛, 雖然環比上升1.6%, 但同比下降9.5%。

其實自今年5月以來, 我國汽車產銷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下滑, 中汽協表示充當其沖的罪魁禍首正是這股「缺芯」衝擊波, 而其影響力仍在發酵中。 據分析機構預測, 因為晶片短缺, 年內我國汽車產量或將減產150萬輛, 給國內汽車生產企業造成數千億損失。

追根溯源, 探查缺芯幕後真相

晶片缺失影響的並不只是汽車, 許多電子設備都需要用到晶片, 眾多玩家已經很久買不到PS5遊戲機了, 而晶片不只是CPU, 電視和咖啡機等許多電子產品都要用到各種功能晶片。 那麼, 晶片產業既然已經平平穩穩運轉了幾十年, 怎麼會突然出現產能荒呢?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 全球晶片短缺的始作俑者是美國政府, 其對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制裁, 導致訂單集中湧向臺積電, 而臺積電更願意把精力投入在先進的12英寸圓晶晶片材料之上, 以獲得更多利益, 使得8英寸圓晶的供給不足, 而汽車廠商正是該種晶片材料的需求大戶。

其次, 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 也讓部分電子生產商恐慌, 由低庫存晶片運營轉為晶片儲備,

進一步放大了晶片需求, 造成更多企業搶奪晶片, 產生擠兌效應。

全球各地頻發的災情也是影響晶片產能的關鍵。 疫情自不用說, 本文開篇提到的博世, 就是因疫情而導致馬來西亞工廠減產ESP/IPB、VCU、TCU等晶片, 除了小鵬汽車之外, 諸如華晨寶馬、一汽大眾、長安汽車等都依賴博世生產的配件以完成整車組裝,

因此也引發了業界新一輪的晶片恐慌。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人們對居家娛樂休閒產生了更多需求, 導致電視、電腦、平板和遊戲機等銷量猛增, 使得晶片供給壓力加劇。

這還沒完, 不久前晶片製造商瑞薩電子的晶片工廠發生火災, 大量300毫米半導體晶片生產線受損。 而瑞薩佔據了近20%汽車微型計算晶片的全球市場份額, 雖是火情, 但對汽車產業來說卻是雪上加霜。

最終,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發酵之下, 造成了這次難得一見的晶片短缺危機。

暗流湧動, 危機之下潛藏機會

8月3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通知稱, 將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晶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

下一步將持續關注晶片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秩序, 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在晶片短缺的現實下, 主機廠只能無奈選擇提高晶片庫存, 以抵禦未來風險, 而進一步加劇「缺芯」的困境, 導致惡性循環。 要想真正緩解, 還需要汽車晶片恢復正常供應。

下一階段的8英寸晶圓產能釋放將在2022年以後, 也就是說年內很難有效緩解汽車產業的缺芯困境了, 是否會對下半年的汽車市場價格產生衝擊, 我們還要觀望, 但能夠確定的是國內許多汽車廠商都意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

車規級晶片對安全的要求很高, 與整車匹配更是精細化的複雜作業過程。 因此, 一旦車型選擇了配套晶片, 輕易不會更換,但在沒有選擇的前提下,國產芯的價值凸顯。所以,「全球晶片荒」也正是國產晶片的歷史性視窗機遇期。

但是,造芯何其難,不僅光刻機等設備在製造環節卡脖子,EDA等晶片設計軟體的國產技術也相對落後,短期內依靠自主造芯解決晶片荒並不現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許多車企已經開始行動。

零跑在去年推出了國內首款擁有完全自主智能財產權的自動駕駛晶片淩芯01;比亞迪在多年積累下實現了部分晶片的自供;長城汽車與目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智慧晶片前裝量產的科技企業地平線開啟合作生產,此外還有華為這種全能型的科技巨頭入局。車規級晶片已經成為業內攻關的重點領域。

「芯」懷憧憬,則未來可期。希望以此次晶片短缺為契機,中國的汽車產業能夠實現晶片領域的國產化佈局,腳踏實地拉開自主晶片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在更遠的自動化,智慧化的未來,讓汽車不再因為晶片而「鬧芯」。

輕易不會更換,但在沒有選擇的前提下,國產芯的價值凸顯。所以,「全球晶片荒」也正是國產晶片的歷史性視窗機遇期。

但是,造芯何其難,不僅光刻機等設備在製造環節卡脖子,EDA等晶片設計軟體的國產技術也相對落後,短期內依靠自主造芯解決晶片荒並不現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許多車企已經開始行動。

零跑在去年推出了國內首款擁有完全自主智能財產權的自動駕駛晶片淩芯01;比亞迪在多年積累下實現了部分晶片的自供;長城汽車與目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智慧晶片前裝量產的科技企業地平線開啟合作生產,此外還有華為這種全能型的科技巨頭入局。車規級晶片已經成為業內攻關的重點領域。

「芯」懷憧憬,則未來可期。希望以此次晶片短缺為契機,中國的汽車產業能夠實現晶片領域的國產化佈局,腳踏實地拉開自主晶片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在更遠的自動化,智慧化的未來,讓汽車不再因為晶片而「鬧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