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廢掉一個人的不是貧窮,而是被貧窮限制了認知力

眼睛即是監獄, 目光所及之處就是圍牆。

美國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納什, 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印度克延比都(koyambedu)蔬菜市場很是繁榮,

這裡生活著一群很窮的小商販。

每天清晨, 他們會向富人借1000盧比, 然後去進貨, 賣完可收回1100盧比, 到了晚上, 他們要還給富人1050盧布。

也就是說, 他們一天的收入是50盧比。

後來納什告訴小販們, 如果他們不把這50盧比全花掉, 每天只需要省下5盧比用於第二天進貨。 由於複利效應, 他們只需要50天, 就不用再去借這1000盧比的本錢了。

但是, 沒有一個商販這樣做, 他們長年維持著找富人借錢的習慣。

納什教授說:

「那些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窮人, 培養出了短缺頭腦模式, 其判斷力和認知能力會因過於關注眼前問題而大大降低, 沒有多餘頻寬來考慮投資和長遠發展事宜。 」

這是典型的, 認知低下導致的貧窮。

01

在我老家, 一個十八線小鎮, 最近幾年有個故事流傳甚廣。

小鎮上有個開酒樓的老闆, 生意還算興隆, 每年有上百萬的流水, 日子過得很富足, 稱得上是我們小鎮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後來這位老闆盯上了房地產生意, 覺得做房地產一定能賺到錢。

於是, 這位老闆賣掉酒樓, 賭上全部身家,

從銀行貸款, 正式進軍房地產。

開始動工的那天, 鞭炮齊鳴, 異常紅火, 還請了戲班子唱了一天的戲。

房子就這麼大張旗鼓地開始蓋了, 可在房子蓋起來以後, 根本賣不出去。

為什麼呢?

因為就在這幾年, 小鎮的年輕人都湧向了城市, 而年輕人又是買房的主力, 年輕人走了, 房子自然賣不動了。

如果認真觀察, 你就會發現, 現在小鎮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而在城裡租房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在這位老闆的認知裡, 只看到了房地產的「暴利」, 根本看不清小鎮經濟發展的趨勢, 最後蓋的房子自然都砸在了手裡。

不久後, 這位老闆迅速破產, 從小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到現在眾叛親離, 嘗盡了人情冷暖。

尼采說:「眼睛即是監獄,

目光所及之處就是圍牆。 」

認知越低的人, 目光越短淺, 看不清時代發展的趨勢, 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

一個人很難看清超過他認知以外的事情, 也不可能賺到超過認知范圍以外的錢。

即便你憑藉運氣賺到了錢, 最後也會因為認知不夠而虧掉。

02

前兩天,

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 很是感慨。

有一個村叫董村, 董村盛產農產品, 比如水蜜桃、藍莓、土雞蛋、蜂蜜等等。

但由於物流滯後、資訊不暢, 儘管農產品很優質, 還是會經常陷入滯銷。

而很多農產品都是有季節性的, 一旦過了季節, 就更難銷售了。

為了不讓農產品過季, 村民不得不虧本銷售, 能賺一點是一點, 盡可能彌補損失。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多年, 直到一個大學生的出現, 才改變了現狀。

這個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一是, 為董村設計了村標, 將村標註冊成商標, 並對農產品統一進行包裝設計;

二是, 借助線上互聯網推介與線下節日活動宣傳相結合的方式, 打響董村的品牌。

這樣一來, 銷售管道打通了, 產品經過包裝設計, 也顯得更高大上了。

農產品的銷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村民依靠農副產品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村民的思維僵化,固執的認為農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低價銷售,只要不砸在手裡就行。

但大學生卻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想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了村民們頭疼多年的問題,這就是認知的差距。

認知越低的人,思維越僵化。

自媒體人張涔汐說過:

「我們的認知是一把無形的尺子,它丈量著你對外界判斷的結果。」

認知決定行動,什麼樣的認知就決定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

你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你能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03

美國康奈爾大學有兩個教授,一個叫杜寧,另一個叫克魯格。

這兩個人聯合做了一項調查,研究自負的人,跟認知之間的關係。

得出的結論是:

「水準差的人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並且無法認知他人真正的能力;

他們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的極端程度。」

也就是說,認知越低的人,越自以為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媒體人王耳朵講過一個故事。

王耳朵有一位朋友,在騰訊幹了七年,有不錯的網路開發經驗。

朋友所在的部門,也是騰訊內部數一數二的。

2016年,這位朋友不滿足現狀,覺得自己很有能力,可以出去創業,大幹一場。

他先是投身自己沒接觸過的健康行業,結果幹了一年,損失嚴重,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後來又想做共用單車,結果因為對共用單車瞭解不夠,還沒開始施展拳腳,公司就破產了。

以前在騰訊工作的時候,可謂是風光無限,如今再想回已經回不去了。

可以說,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我特別喜歡法學教授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自豪感。

因為知識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認知水準越低的人,越對自己無知視而不見。

一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註定會走下坡路。

04

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不會想著改變任何人,除非他自己改變。」

最近,讀到一本書叫《升級認知》,書中提到幾點提升認知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1. 不要忽視二手知識。

對於想習得某項技能並快速熟練的人來說,一手知識過於細碎、抽象和理論,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系統學習。

而二手知識已經經過了其他人的驗證和篩選,經驗價值極高。

對於新手來說,學習二手知識比一手知識更省時間,有更高的性價比。

從二手知識入手,是一個人提升認知最好的切入口。

2. 信息斷舍離。

現在大家都提倡斷舍離,比如你只購物不清理,只會讓家裡囤積的物品越來越多。

其實學習也是如此,看似每天接觸了大量的碎片資訊,可有用有價值,又有多少?

所以要學會對資訊和知識做選擇,捨棄那些不實用的,選擇真正有價值的資訊。

當你一直用價值尺規來選擇性地學習,日積月累的沉澱,最後這引起知識就像一本本書,會不斷墊高你的腳下,提升你的認知。

3. 做高複利的事情。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味地去努力,是在偷選擇的懶。

把最寶貴的注意力,放在有複利效應的事情上,才是一種智慧。

4. 別讓學校成為教育的終點。

很多人大學畢業了就停止了學習。

而學習是一件終身的事業,別讓學校成為教育的終點,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樊登說過:「只有讀書才能讓你跟過去的人交流,穿越時空,跟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國家的人展開思想上的交流。」

想要提升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大量讀書,終身學習。

作家劉潤有句話我很喜歡:

「對於你做不到的事情,請說:超出我的認知。別說:不可能。

那些超越認知的可能,才是機會。」

認知水準,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選擇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農產品的銷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村民依靠農副產品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村民的思維僵化,固執的認為農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低價銷售,只要不砸在手裡就行。

但大學生卻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想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了村民們頭疼多年的問題,這就是認知的差距。

認知越低的人,思維越僵化。

自媒體人張涔汐說過:

「我們的認知是一把無形的尺子,它丈量著你對外界判斷的結果。」

認知決定行動,什麼樣的認知就決定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

你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你能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03

美國康奈爾大學有兩個教授,一個叫杜寧,另一個叫克魯格。

這兩個人聯合做了一項調查,研究自負的人,跟認知之間的關係。

得出的結論是:

「水準差的人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並且無法認知他人真正的能力;

他們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的極端程度。」

也就是說,認知越低的人,越自以為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媒體人王耳朵講過一個故事。

王耳朵有一位朋友,在騰訊幹了七年,有不錯的網路開發經驗。

朋友所在的部門,也是騰訊內部數一數二的。

2016年,這位朋友不滿足現狀,覺得自己很有能力,可以出去創業,大幹一場。

他先是投身自己沒接觸過的健康行業,結果幹了一年,損失嚴重,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後來又想做共用單車,結果因為對共用單車瞭解不夠,還沒開始施展拳腳,公司就破產了。

以前在騰訊工作的時候,可謂是風光無限,如今再想回已經回不去了。

可以說,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我特別喜歡法學教授羅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自豪感。

因為知識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認知水準越低的人,越對自己無知視而不見。

一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註定會走下坡路。

04

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不會想著改變任何人,除非他自己改變。」

最近,讀到一本書叫《升級認知》,書中提到幾點提升認知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1. 不要忽視二手知識。

對於想習得某項技能並快速熟練的人來說,一手知識過於細碎、抽象和理論,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系統學習。

而二手知識已經經過了其他人的驗證和篩選,經驗價值極高。

對於新手來說,學習二手知識比一手知識更省時間,有更高的性價比。

從二手知識入手,是一個人提升認知最好的切入口。

2. 信息斷舍離。

現在大家都提倡斷舍離,比如你只購物不清理,只會讓家裡囤積的物品越來越多。

其實學習也是如此,看似每天接觸了大量的碎片資訊,可有用有價值,又有多少?

所以要學會對資訊和知識做選擇,捨棄那些不實用的,選擇真正有價值的資訊。

當你一直用價值尺規來選擇性地學習,日積月累的沉澱,最後這引起知識就像一本本書,會不斷墊高你的腳下,提升你的認知。

3. 做高複利的事情。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味地去努力,是在偷選擇的懶。

把最寶貴的注意力,放在有複利效應的事情上,才是一種智慧。

4. 別讓學校成為教育的終點。

很多人大學畢業了就停止了學習。

而學習是一件終身的事業,別讓學校成為教育的終點,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樊登說過:「只有讀書才能讓你跟過去的人交流,穿越時空,跟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國家的人展開思想上的交流。」

想要提升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大量讀書,終身學習。

作家劉潤有句話我很喜歡:

「對於你做不到的事情,請說:超出我的認知。別說:不可能。

那些超越認知的可能,才是機會。」

認知水準,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選擇做正確的事,這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