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做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學會借力,彌補自身的不足,成為真正的贏家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上古時期, 兩個部落開啟了一場戰爭。

由於積怨很深, 戰爭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想象。

戰至最後, 雙方只剩下兩個人。

就在兩人準備作最後一搏的時候, 危機出現了。

戰爭的血腥味, 把成群的野獸吸引了過來。

它們虎視眈眈, 想對兩個活人下嘴。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逆轉。

是繼續抗爭, 共同死在野獸嘴下?還是互相配合, 求取一線生機?

兩個人衡量了一下, 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把仇恨放下。

背靠背, 一起面對問題。

借助對方的力量, 他們打退了數倍於自己的野獸。

相互借力的倆人, 最終贏得了生存的機會。

正如一句話所說:

「智者, 借力而行, 實現自我, 成就他人。 」

人生一程, 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困境。

有的簡單易解決, 有的則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自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 交給合適的人來做, 是一種智慧。

有了向人求助的勇氣, 才會有攻堅克難的底氣。

擁有「借力思維」, 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不懂借力, 事倍功半

有人說:

「能夠借助多少外力, 就能擁抱多大成功。 」

善於借力的人, 人生選擇更多元, 更容易達成目標。

不懂借力的人, 容易困於自我, 導致越陷越深。

稻盛和夫分享過一段創業經歷。

他在創立京瓷的時候, 一直致力於技術研究, 而忽略了員工本身。

他以為只要自己的技術過硬, 不用借助任何人, 企業也會有一個好的未來。

但不久, 集團內部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員工抗議。

工人們因不滿企業制度, 通過抗議的形式, 向企業示威, 提出:「‘調整工作時間, 給予員工福利’等一系列要求。 」

因為企業不關注員工利益, 導致口碑直線下滑。

很多優秀的人才在這場風暴中選擇了離開。

企業陷入困境。

稻盛和夫開始認真思考, 到底什麼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後來, 他終於頓悟:

「創新技術重要, 但與人合作更重要。

讓團隊的每一個人, 都參與進來, 形成核心凝聚力, 才能激發出企業最大的活力。 」

風暴平息以後, 稻盛和夫主動放下身段。

謙遜地和員工心對心地交流, 瞭解每個人的優勢, 鼓勵大家一起為企業服務。

借助他人的智慧, 稻盛和夫實現了共贏, 並最終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孫子兵法》有言:

「天時、地利、人和, 三者不得, 雖勝有殃。 」

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贏家, 需要借助可用之勢。

單一的力量存在局限, 善於協調各種力量, 才能突破自身困局, 實現價值最大化。

《泰囧》中, 有這麼一個情節。

劇中, 王寶強和徐崢討論蔥油餅生意。

王寶強的經營模式是:

「每天賣800個蔥油餅, 成本1元, 售價2.5元, 月賺2.6萬。 」

但徐崢卻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他說:

「想做大必須搞加盟, 借助更多人的力量。

加盟費一個月5000塊錢, 有100人加入, 一個月就可以收入50萬, 一年就是600萬。

如果繼續推廣, 有5000人參與進來, 一年的盈利就是3個億, 不出兩年就可以上市。 」

不過, 遺憾的是, 徐崢的這種「借力思維」, 沒有被王寶強接受。

堅持「不能請人」的他, 一輩子都困在了「單打獨鬥」。

凡事靠自己, 才是最笨的成長方式。

懂得在合適的時機, 選擇合適的人, 做合適的事, 才是實現目標最明智的選擇。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說:

「不是我本人有什麼超常的智慧和能力, 我不過是善於團結能幹的人為我工作而已。

會借力, 才是一個人做事的聰明之處。

學會借力, 事半功倍

亨利在《他人的力量》中, 將人與人的關係分為:孤立狀態和連接狀態。

他說:

「將自己活成一座孤島的人, 只會不斷地往內施壓、自我消耗。 長此以往, 只能成為一個沒有能量、容易沮喪的人。

而相互連接的人,卻可以充分借助彼此的力量,順勢而為,即使在最絕望的環境裡,也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海豹突擊隊的故事。

海豹突擊隊有一套非常嚴苛的選拔方式。

其中難度最大的考察專案,名為BUDS,即——水下爆破訓練。

它需要在冰水下進行,候選隊員必須持續忍耐超低溫,進行長距離游泳。

因為體能消耗強度太高,超過三分之二的候選人員都無法堅持到最後。

亨利的妹夫馬克參與了突擊隊的選拔。

因為馬克超強的耐力和毅力,他順利通過了BUDS訓練。

但他的隊友萊斯卻遇到了麻煩:在距離終點不遠的地方,萊斯的體能消耗到了極限,冰冷的海水讓他幾乎失去了知覺。

就在他感到絕望,打算放棄時,他看到馬克站在前方岸上,大聲吼叫並揮舞拳頭。

給他做了一個誇張的加油動作:

「不要放棄,你一定可以!」

倆人的眼神對視了幾秒。

本來只靠自己註定失敗的萊斯,從馬克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力量。

他突然爆發鬥志,奮勇往前遊去,並最終通過了考核。

萊斯後來回憶說:

「那一刻,感覺身體像發動機跳入了另一個檔位,充滿了力量。

好像這力量不是來源於我,而是馬克傳遞給我,借助他的力量我才游向了終點。」

努力者強,借力者王。

人生一程,泥沙混雜。

想要成就無悔人生,除了有拼搏的底氣,還要有借力的勇氣。

正如一句古話所說: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善於協調各種力量,把「借力」當成「執行力」。

生活的不確定,也會變成生命中的篤定。

上世紀90年代,大英圖書館因年久失修,需要搬到新的場館。

要知道,這座圖書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學術圖書館之一,光藏書就有1300萬冊。

這本來是搬家公司的活兒,把書裝車、拉走,再擺放到新館即可。

可是,館長預估了一下,光搬運費就需要350萬英鎊。

圖書館負擔不起。

眼看著雨季就要到了,不馬上搬家,損失會更大。

館長想了很多方案,始終是一籌莫展。

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提出了一個方案:

「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只有一個,從老館借出,還到新館去。」

消息一經放出,市民蜂擁而至,不幾天圖書館的書就被借完了。

老館借,新館還,就在這「一借一還」中,不僅省下了大筆的搬遷費,還贏得了全體國民的認可。

《荀子》中有一句話: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當單一的實力不足以成事的時候,我們不妨將目光放寬泛些。

尋找和挖掘資訊,充分團結身邊的力量。

擁有「借力思維」的人,能夠博采眾家之長,往往事半功倍,無比圓滿。

孫權說: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聖人矣。」

人這一生,說到底,就是不斷與不確定因素博弈的過程。

贏了,成就人生;輸了,複歸平庸。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成功:

一種是賣力的人,他們可能會花5年、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

一種是借力的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踏著成功者的腳步,用最短的路徑,走最輕鬆的路。

我們所熟知的世界最高榮譽之一諾貝爾獎中,因協作獲獎的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借力思維,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倍增效果」。

正如企業家段冬所說:

「哪有什麼天生好命?

一個人的成功,15%靠自己,85%靠借別人。」

人生是段艱難的旅程。

我們行走其中,向著未知的風景。

願我們的餘生,能做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學會借力,彌補自身的不足,成為真正的贏家。

而相互連接的人,卻可以充分借助彼此的力量,順勢而為,即使在最絕望的環境裡,也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海豹突擊隊的故事。

海豹突擊隊有一套非常嚴苛的選拔方式。

其中難度最大的考察專案,名為BUDS,即——水下爆破訓練。

它需要在冰水下進行,候選隊員必須持續忍耐超低溫,進行長距離游泳。

因為體能消耗強度太高,超過三分之二的候選人員都無法堅持到最後。

亨利的妹夫馬克參與了突擊隊的選拔。

因為馬克超強的耐力和毅力,他順利通過了BUDS訓練。

但他的隊友萊斯卻遇到了麻煩:在距離終點不遠的地方,萊斯的體能消耗到了極限,冰冷的海水讓他幾乎失去了知覺。

就在他感到絕望,打算放棄時,他看到馬克站在前方岸上,大聲吼叫並揮舞拳頭。

給他做了一個誇張的加油動作:

「不要放棄,你一定可以!」

倆人的眼神對視了幾秒。

本來只靠自己註定失敗的萊斯,從馬克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力量。

他突然爆發鬥志,奮勇往前遊去,並最終通過了考核。

萊斯後來回憶說:

「那一刻,感覺身體像發動機跳入了另一個檔位,充滿了力量。

好像這力量不是來源於我,而是馬克傳遞給我,借助他的力量我才游向了終點。」

努力者強,借力者王。

人生一程,泥沙混雜。

想要成就無悔人生,除了有拼搏的底氣,還要有借力的勇氣。

正如一句古話所說: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善於協調各種力量,把「借力」當成「執行力」。

生活的不確定,也會變成生命中的篤定。

上世紀90年代,大英圖書館因年久失修,需要搬到新的場館。

要知道,這座圖書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學術圖書館之一,光藏書就有1300萬冊。

這本來是搬家公司的活兒,把書裝車、拉走,再擺放到新館即可。

可是,館長預估了一下,光搬運費就需要350萬英鎊。

圖書館負擔不起。

眼看著雨季就要到了,不馬上搬家,損失會更大。

館長想了很多方案,始終是一籌莫展。

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提出了一個方案:

「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只有一個,從老館借出,還到新館去。」

消息一經放出,市民蜂擁而至,不幾天圖書館的書就被借完了。

老館借,新館還,就在這「一借一還」中,不僅省下了大筆的搬遷費,還贏得了全體國民的認可。

《荀子》中有一句話: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當單一的實力不足以成事的時候,我們不妨將目光放寬泛些。

尋找和挖掘資訊,充分團結身邊的力量。

擁有「借力思維」的人,能夠博采眾家之長,往往事半功倍,無比圓滿。

孫權說: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聖人矣。」

人這一生,說到底,就是不斷與不確定因素博弈的過程。

贏了,成就人生;輸了,複歸平庸。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成功:

一種是賣力的人,他們可能會花5年、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

一種是借力的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踏著成功者的腳步,用最短的路徑,走最輕鬆的路。

我們所熟知的世界最高榮譽之一諾貝爾獎中,因協作獲獎的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借力思維,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倍增效果」。

正如企業家段冬所說:

「哪有什麼天生好命?

一個人的成功,15%靠自己,85%靠借別人。」

人生是段艱難的旅程。

我們行走其中,向著未知的風景。

願我們的餘生,能做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學會借力,彌補自身的不足,成為真正的贏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