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話邀約面試,HR卻不肯說薪資范圍,只說面議,資深人事告訴你6點原因

相信每個人找工作的時候最煩的都是這兩點, 一是沒有電話, 二是邀約太多。

沒有電話, 意味著無人問津。 都說好的工作需要等待, 但一個月下來連個面試都沒有, 換誰誰都難受。

而電話邀約太多也是煩惱, 各個公司良莠不齊, 薪資差別天上地下。 有的時候坐車跑了好遠, 才發現離自己要求的簡直千差萬別, 四五個公司跑下來, 一天時間又浪費了。

所以, 很多求職者都會在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詢問薪資情況, 但天不遂人願, 往往都是無功而返。 能在電話裡報給你確定薪資的HR少之又少, 即便報給了你一個很心動的數字, 過去後發現又是套路。

時間長了, 心也累了。 但是又能怎樣, 有了比較心儀的工作, 總不能因為HR不說薪酬范圍而選擇放棄吧, 於是惡性循環反反復複, 直到最終拿下offer才算是擺脫輪回。

那麼, 公司的HR到底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薪資不能在電話裡說,

即使在招聘網站中也只是用一個很誇張的范圍, 最後結果都還是要面議呢?

今天小編跟幾位HR聊了聊, 總結了幾點, 姑且對有此疑問的朋友解個惑吧。

為什麼HR不在電話裡說?

1)薪資確實有些難看, 但仍然想爭取一下

常言道, 家醜不可外揚。

公司規模不大, 盈利能力有限, 自然在某一崗位中沒有太多競爭優勢, 尤其是薪資這一塊。

可是就跟無論能力高低, 都想找一個高薪工作的人一樣, 公司實力不行卻想找一個「高玩」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 薪資在電話邀約中自然不可能告訴你。

即使你來到公司, 也會因為種種不滿意而離開, 但對公司來說, 最起碼還有見面說服你的機會不是。

面試是雙向選擇, 你看不上公司,

公司卻想要你的橋段不是改編自電影電視劇, 而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

有人會說, 那HR編一個謊言不就好了嗎, 說一個高薪資吸引人過來。

編薪資當然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你最終還是希望人才留下, 而不是僅僅走個過場, 如果你在第一次面試電話中就欺騙你的「客戶」, 那後續達成「合作」的意向, 基本為零。

2)同崗位薪資檔位差距較大, 沒辦法直接判斷

一線城市工作的朋友都應該清楚, 合同中對於你的薪資是有專門「薪資保密」條款來約束的。

雖然不影響你私下與人交流, 但至少在明面上, 這是不可以宣揚的。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這是因為公司的薪資差距, 確實很大, 也就是所謂的寬頻薪酬制。

不僅是不同崗位之間, 即便是同一個崗位, 你50000, 他100000的情況依然是屢見不鮮。

如果你的同事是個工作多年的老員工, 很可能這個薪資差距還會加大。

這樣的設置主要是考慮到即使是同樣的崗位, 能力、經驗、履歷都會存在差異, 而寬頻薪酬制卻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

並將所需要的人全都囊括在了公司的薪酬范圍中。

所以, HR、主管部門領導如果沒有面試過你, 是無法判斷出你的能力、經驗等種種因素在這個同樣的崗位中到底是什麼樣的水準, 從而也無法給你準確提供一個薪酬資料, 而只能給一個看似很大, 卻又真實存在的范圍。

3)希望能見面溝通,不想單純因為薪資決定去留

在我們眼中,不談薪資毫無誠意。

但在HR看眼中,不瞭解公司實力、工作內容、晉升制度、行業情況、辦公環境、其他福利等等,而只關心薪酬同樣是耍流氓。

HR或者說公司選人,一定是多維度的,僅僅錢多就能招來人才嗎?更多時候,招來的反而是巧言善辯的「嘴強王者」。

所以在對候選人不完全瞭解之前,一般也沒法直定薪。本來你想找個4w的工作,面試表現好,說不定就是6w呢。

其實HR在做簡歷篩選的時候就會關注候選人上份薪資情況,一般現崗位薪資跟候選人之前薪酬或期望值基本匹配才會去聯繫,不可能候選人要求100000-150000,現崗位只能給40000-60000還去聯繫,這種溝通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當然也不排除招聘APP出現了BUG)

一開始不說薪資或只說大概區間是因為,第一,在沒面試前,不確定你是否是合適的人,而公司也不希望僅僅因為我們比其他某個公司的報價只少了幾百塊就錯失了你;第二,面試後再溝通,是因為面試環節中你也可以看到工作的其他區塊,有一個全維度的瞭解,而不是僅憑薪資這一項。

所以,為了多方面考量,HR不願意對你說出具體的數字,也是希望不會因為數字而產生任何與你失之交臂的遺憾。

4)沒辦法給出具體薪資,HR也不知道

這點很真實。因為公司每個部門的招聘,都需要通過人事部門來負責把關,他們首先會根據各個部門的要求來發佈招聘資訊。

關於具體薪酬,人事部門也捏拿不準,關鍵還是要看相關部門領導的安排。

尤其一些重要崗位的,只能部門領導才能拍板薪酬,人事部門是不知情的。

我同事的人事部專員小張就透露過一點,當她受到各個部門的招聘需求時,當問及工資薪酬范圍時,領導都會讓她說面議,目的就是為了保密,由領導去決定這個崗位的薪酬。

這裡也涉及到一個行業秘密的問題。

有些時候,同行之間會參考對方的薪酬,從而爭奪更高端的人才。

所以,對於關鍵崗位,很少會對外透露具體工資的。

5)讓應聘者提出,現場考驗

面試官在面試求職者時,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瞭解到盡可能多的消息。

其中不僅包括求職者的資訊、學歷、履歷、經驗等等,還有求職者的性格、臨場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而薪酬也是有些HR喜歡考驗的過程。

他們希望由求職者自己提出自己的價格,一方面可以通過求職者的報價看他對自己的能力的自信,也可以通過觀察求職者的表現瞭解是不是我們聊的內容真的就是求職者的真實情況。

舉個例子,一個人不管面試過程中,說自己如何好,經驗如何豐富,一旦他在報薪資的時候,猶豫不定,甚至明顯低於他的表達。這很明顯就是心虛、不自信的表現,那麼HR就可以憑此來推斷求職者所說到底摻沒摻雜水分。

一個人是否有底氣,面試過程講的話是否真的,從他對自己的報價上是可以看出來的。

6)指標要求,完成業績

小編剛參加工作時,遇到了好幾次這種情況。

明明面試的崗位與我的很不相符,或者薪酬差距、工作年限極不相符,但仍然熱情叫我去面試。

到了之後,HR或者直屬領導對你明顯應付了事。

問的問題毫無邏輯,甚至還有些鄙夷。

後來我入職另一家公司,與HR聊起這件事,HR笑呵呵地對我說,「很正常啊。就比如我,每面試一個人提成4塊錢,如果入職了價格更高。雖然我很希望面試的都是可以入職的人,這樣無論從金錢還是時間角度都很劃算。但是總有那麼一段時間競爭激烈,指標無法保證完成,再加上公司HR之間也有競爭,保不準今天這個求職者不來明天就讓同事叫來了。所以,「坑蒙拐騙」也是沒辦法的事。」

寫在最後

說到底,HR與求職者之間的故事,無一例外都是企業與個人博弈的過程。

但又因為,HR專業能力的差異,面試者套路太多不真誠等問題,最後導致矛盾激化,從而發展的有了偏頗。

可無論如何發展,求職者與HR之間仍然會相愛相殺的繼續走下去。

所以小編奉勸各位,還是要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傲慢。

縱使,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也要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宜將寸心報春暉。

3)希望能見面溝通,不想單純因為薪資決定去留

在我們眼中,不談薪資毫無誠意。

但在HR看眼中,不瞭解公司實力、工作內容、晉升制度、行業情況、辦公環境、其他福利等等,而只關心薪酬同樣是耍流氓。

HR或者說公司選人,一定是多維度的,僅僅錢多就能招來人才嗎?更多時候,招來的反而是巧言善辯的「嘴強王者」。

所以在對候選人不完全瞭解之前,一般也沒法直定薪。本來你想找個4w的工作,面試表現好,說不定就是6w呢。

其實HR在做簡歷篩選的時候就會關注候選人上份薪資情況,一般現崗位薪資跟候選人之前薪酬或期望值基本匹配才會去聯繫,不可能候選人要求100000-150000,現崗位只能給40000-60000還去聯繫,這種溝通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當然也不排除招聘APP出現了BUG)

一開始不說薪資或只說大概區間是因為,第一,在沒面試前,不確定你是否是合適的人,而公司也不希望僅僅因為我們比其他某個公司的報價只少了幾百塊就錯失了你;第二,面試後再溝通,是因為面試環節中你也可以看到工作的其他區塊,有一個全維度的瞭解,而不是僅憑薪資這一項。

所以,為了多方面考量,HR不願意對你說出具體的數字,也是希望不會因為數字而產生任何與你失之交臂的遺憾。

4)沒辦法給出具體薪資,HR也不知道

這點很真實。因為公司每個部門的招聘,都需要通過人事部門來負責把關,他們首先會根據各個部門的要求來發佈招聘資訊。

關於具體薪酬,人事部門也捏拿不準,關鍵還是要看相關部門領導的安排。

尤其一些重要崗位的,只能部門領導才能拍板薪酬,人事部門是不知情的。

我同事的人事部專員小張就透露過一點,當她受到各個部門的招聘需求時,當問及工資薪酬范圍時,領導都會讓她說面議,目的就是為了保密,由領導去決定這個崗位的薪酬。

這裡也涉及到一個行業秘密的問題。

有些時候,同行之間會參考對方的薪酬,從而爭奪更高端的人才。

所以,對於關鍵崗位,很少會對外透露具體工資的。

5)讓應聘者提出,現場考驗

面試官在面試求職者時,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瞭解到盡可能多的消息。

其中不僅包括求職者的資訊、學歷、履歷、經驗等等,還有求職者的性格、臨場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而薪酬也是有些HR喜歡考驗的過程。

他們希望由求職者自己提出自己的價格,一方面可以通過求職者的報價看他對自己的能力的自信,也可以通過觀察求職者的表現瞭解是不是我們聊的內容真的就是求職者的真實情況。

舉個例子,一個人不管面試過程中,說自己如何好,經驗如何豐富,一旦他在報薪資的時候,猶豫不定,甚至明顯低於他的表達。這很明顯就是心虛、不自信的表現,那麼HR就可以憑此來推斷求職者所說到底摻沒摻雜水分。

一個人是否有底氣,面試過程講的話是否真的,從他對自己的報價上是可以看出來的。

6)指標要求,完成業績

小編剛參加工作時,遇到了好幾次這種情況。

明明面試的崗位與我的很不相符,或者薪酬差距、工作年限極不相符,但仍然熱情叫我去面試。

到了之後,HR或者直屬領導對你明顯應付了事。

問的問題毫無邏輯,甚至還有些鄙夷。

後來我入職另一家公司,與HR聊起這件事,HR笑呵呵地對我說,「很正常啊。就比如我,每面試一個人提成4塊錢,如果入職了價格更高。雖然我很希望面試的都是可以入職的人,這樣無論從金錢還是時間角度都很劃算。但是總有那麼一段時間競爭激烈,指標無法保證完成,再加上公司HR之間也有競爭,保不準今天這個求職者不來明天就讓同事叫來了。所以,「坑蒙拐騙」也是沒辦法的事。」

寫在最後

說到底,HR與求職者之間的故事,無一例外都是企業與個人博弈的過程。

但又因為,HR專業能力的差異,面試者套路太多不真誠等問題,最後導致矛盾激化,從而發展的有了偏頗。

可無論如何發展,求職者與HR之間仍然會相愛相殺的繼續走下去。

所以小編奉勸各位,還是要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傲慢。

縱使,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也要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宜將寸心報春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