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它是「夏末秋初第一補」!清熱潤燥、養胃補血,全家老少皆宜

民諺雲:「七月半鴨, 八月半芋。 」

也就是說, 農曆七月中旬(處暑前後), 正是吃鴨的時節。

為啥會有這個講究呢?原因無外乎——

盛夏時暑熱傷人, 人體肌膚腠理疏鬆, 陽氣外泄, 所以處暑後, 大家多少都有些虛勞之癥。 因此, 補虛勞就成為了初秋的保養要旨。

然而, 處暑後, 北方日漸變冷變燥;但南方秋老虎仍在, 白天還有殘存的暑氣。

因此, 無論你身處何地, 都不能大補特補, 否則極易燥熱上火。

此時, 性味甘涼的鴨子, 正是夏秋季節轉換的時令進補品。

當然, 此時吃鴨還有個簡單粗暴的原因——好吃呀!要知道, 處暑時節的鴨子肥瘦適宜, 味道最為肥美。

總之, 無論是作為餐桌上的上乘肴饌, 還是大家的進補優品, 鴨肉都不會令大家失望!

中醫認為, 鴨肉味甘、鹹, 性涼、微寒, 能清熱潤肺、滋陰潤燥、健脾益胃、利水消腫。

最重要的是, 鴨肉之補, 為清補、涼補、平補。

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如是說, 鴨肉「滋五臟之陰, 清虛勞之熱, 補血行水, 養胃生津」。

因此, 凡體內有熱之人皆適宜食用鴨肉, 尤其是體質虛弱、食欲缺乏、低熱、大便乾燥和水腫者, 食之更為有益。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鴨肉富含多種營養素, 且具有不同的功用。

①鴨肉含有豐富的煙酸, 對心肌梗死病人有保護作用;

②鴨肉含較多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 可抵抗衰老;

③營養不良性水腫、心源性水腫、腎性水腫者, 食用鴨肉有助於消水腫。

注意:因受寒引起胃痛、腹瀉、腹痛、腰酸、痛經者, 不宜吃鴨肉。

說完鴨肉的優點, 老規矩, 該說說怎麼吃了~

在聊吃鴨前, 先來說說如何挑鴨子, 這可是很考究的。

俗話說, 「嫩鴨濕毒, 老鴨滋陰」。 又說, 「夏吃公鴨, 秋吃母鴨」。

公鴨性微寒, 因此處暑時節吃鴨, 多以老母鴨為宜。 據說, 一歲以上的老鴨子還比較容易去掉腥味兒。

那麼, 鴨子如何入食更養人呢?

小編建議, 多和南京人、北京人學學~

南京人吃鴨可有一套了, 他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吃法:

春天, 鴨子膘肥體壯, 做成烤鴨, 香氣最濃;

夏天, 用琵琶鴨煨湯, 可祛暑清熱;

冬天, 天寒地凍, 正適合做臘板鴨。

秋天呢?莫若酸蘿蔔老鴨煲。

蘿蔔也有滋陰潤燥之效, 與老鴨同煮, 相得益彰。

做法:老鴨拔整乾淨, 取出內臟後切塊;酸蘿蔔清水沖洗後切片;加入老薑、花椒, 用燉鍋文火慢煨一兩個小時即成。

老北京人,也保留著處暑吃鴨的傳統。不過,他們喜歡做的是「處暑百合鴨」。

新鮮百合含豐富的黏液質及維生素,有滋潤作用。和老鴨搭配,還能潤肺止咳、緩解秋燥。

當然,不僅僅是處暑時節,上了年紀的人平日裡養生,吃鴨子也很合適,建議可以和粳米同煮成粥食用。

鴨肉粥

////

材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水適量,料酒、鹽適量。

做法:將鴨肉洗淨,用料酒、鹽煨20分鐘,放在清水中熬成鴨湯,撇去鴨湯上的浮沫和油花;然後把粳米放在湯中煮成粥即可(可以加點新鮮蔬菜葉)。

功效:滋陰降燥、養胃、助消化、補血生津、利尿消腫。

老北京人,也保留著處暑吃鴨的傳統。不過,他們喜歡做的是「處暑百合鴨」。

新鮮百合含豐富的黏液質及維生素,有滋潤作用。和老鴨搭配,還能潤肺止咳、緩解秋燥。

當然,不僅僅是處暑時節,上了年紀的人平日裡養生,吃鴨子也很合適,建議可以和粳米同煮成粥食用。

鴨肉粥

////

材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水適量,料酒、鹽適量。

做法:將鴨肉洗淨,用料酒、鹽煨20分鐘,放在清水中熬成鴨湯,撇去鴨湯上的浮沫和油花;然後把粳米放在湯中煮成粥即可(可以加點新鮮蔬菜葉)。

功效:滋陰降燥、養胃、助消化、補血生津、利尿消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