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寶寶有這幾個“壞習慣”其實是變聰明的表現,千萬不要錯怪他

恩吉拉國際早教

哄睡故事大全

60萬媽媽的育兒首選

朋友向小恩吐槽:我兒子好不容易不吃手, 可改撕紙了, 玩玩具從來不理人!壞習慣一大堆, 太難養了!

看來這養娃真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啊, 不知道寶爸媽會卡在哪一關。 如果寶爸媽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 可能將一些正常行為, 甚至變聰明的行為認定為“壞習慣”。 看到寶寶的這些“壞習慣”, 很多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趕緊制止。

其實, 2 歲前的這 4 個“壞習慣”真的不是什麼壞習慣, 這只是寶寶的大腦發育到新臺階的表現, 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扔東西

促進智力發展的好時機, 扔東西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寶寶用這種方式探索事物間的因果聯繫, 慢慢地認識世界, 認知能力在進步, 所以扔東西是開發智力的過程。

扔東西是運動技能在增長。 寶寶開始扔東西, 說明寶寶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所以扔東西是寶寶成長的表現, 應該是一件令爸媽開心的事情。 但是,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哪些能扔, 哪些不能扔, 以及可以在哪扔。

吃手

吃手, 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 2 歲前是寶寶的“口欲期”, 吃手反而是一件好事。

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很多感覺刺激資訊輸入, 寶寶自主把手放入嘴裡, 依靠的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

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寶寶吃手是一種自我情緒安撫的表現, 寶寶用吃手來轉移情緒, 這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這個階段的寶寶, 建議父母要忽略孩子吃手的行為, 要是刻意指出和阻止, 無意識吃手變成有意識吃手, 就更難消退。

部分孩子 2~3歲間會學到其他自我安慰手段, 用語言、食物或者玩具排解壓力, 吃手行為就會隨之消失。

光腳

很多孩子都是“不穿襪子星人”, 穿了襪子就要揪掉, 家長看著著急, 覺得這樣容易生病。 其實, 光腳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促進感官發育雙腳分佈著豐富的神經末梢, 是重要的觸覺感受部位。 光腳行走時, 可以接觸不同質地的地面傳來的刺激, 有助於刺激觸覺神經發育, 促進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

當小寶寶光腳走路時, 有利於學走路。 他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 腳掌的末梢神經也會感受地面的刺激, 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 及時進行調整, 從而走得更穩、更協調。

認生

嬰兒見到陌生人就哭鬧, 大點兒的寶寶見了陌生人就躲起來, 這是寶寶的自然反應。

寶寶從不能區分所有人到逐漸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 而且開始對陌生人躲避和抗拒, 這代表寶寶的成長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說明大腦發育到了新階段。 寶寶大約 4 個月開始, 就可能有認生的現象了。

寶寶開始知道哪些是熟人, 哪些是陌生人, 這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每個寶寶都會經歷認生期, 這是寶寶成長的自然階段,

但也是寶寶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過程。

寶爸媽不要從負面的角度看待這種反應, 其實這是先天的保護本能, 對不熟悉的人存有戒心, 是完全正常的行為。

不理人

寶寶投入地進行一項活動時, 不喜歡被打擾, 他/她會抗拒爸爸媽媽的“喊話”。

寶寶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 這一點表現得越明顯, 這不是壞事, 它能説明寶寶避免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被干擾。

從寶爸媽的角度來說, 希望寶寶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要完成的事情上。 比如:順利地吃飯、學習或外出等。

撕紙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 ”

寶寶手上的動作越複雜, 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也就是說, 精細動作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

進而對智力有所影響。 撕紙需要寶寶控制手部的動作, 如果沒有足夠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根本做不到。

寶爸媽不要因為愛惜書本, 放棄鍛煉寶寶小肌肉群、協調能力和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的機會。

自言自語

寶爸媽發現, 寶寶在玩遊戲時經常自言自語, 要知道, 這是寶寶的想像力在發展的表現。

比如:過家家時, 寶寶把自己想像成媽媽, 照顧生病的寶寶(玩具娃娃), 一邊給它擦眼淚, 一邊自言自語“寶寶不哭了, 媽媽抱抱。 ”

在做假裝遊戲中, 寶寶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告訴自己將要做什麼, 應該怎樣做, 並自己制定遊戲規則, 克服障礙, 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 玩遊戲可以激發寶寶的想像力, 寶爸媽應該多讓寶寶玩,在寶寶自言自語時,寶爸媽在一旁微笑著觀察就好。

寶寶 3 歲以後,這裡說的大部分的“壞習慣”都會自己消失。所以,家長也不用太擔心。

作為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理解和引導孩子,給予寶寶更多的愛,陪伴他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孩子的成長對媽媽而言是一場必須全力以赴的修行。寶寶在慢慢長大,寶爸媽耐心等待加上適當地引導,相信這個靜等花開的過程,寶爸媽能體會到更多為人父母的樂趣。

5月13日母親節當天,小恩給大家發紅包了……

寶爸媽應該多讓寶寶玩,在寶寶自言自語時,寶爸媽在一旁微笑著觀察就好。

寶寶 3 歲以後,這裡說的大部分的“壞習慣”都會自己消失。所以,家長也不用太擔心。

作為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理解和引導孩子,給予寶寶更多的愛,陪伴他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孩子的成長對媽媽而言是一場必須全力以赴的修行。寶寶在慢慢長大,寶爸媽耐心等待加上適當地引導,相信這個靜等花開的過程,寶爸媽能體會到更多為人父母的樂趣。

5月13日母親節當天,小恩給大家發紅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