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網友「抵制」:我只想躺平,不想再成為「全家的希望」了

「雙減」之後, 補習班被喊停。 昔日教培巨頭紛紛「下海」, 擴張賽道, 轉型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 引發關注。 巨頭之一的新東方, 在8月6日發佈旗下「北京新東方素質成長中心」的「新課表」, 從海報上看, 除了針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口才班」「書法班」「圍棋班」等, 也有面向成人教育的「優質父母智慧館」(現改名家庭教育智慧館), 旨在培訓父母的育兒理念。

這本來是件好事, 但事情卻往「奇怪」的方向發展。

「從來沒有

也絕不打算

給家長進行學科培訓」 新課程發佈後沒過幾天, 「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的標題新聞在家長群裡炸了鍋, 8月12日, 此微博話題上了第一名, 閱讀量超1.3億。 評論區裡, 清一色的哀號: 有網友設想了各種自己接受補課後的情景: 場景一:家長上課, 孩子監督。 老師和孩子回饋:「你爸爸這個數學實在沒救了。 你每天放學多抽點時間幫他輔導一下。 」 場景二:「白天上班,
晚上新東方」。

場景三:「線上招親家, 能一次輔導2個娃的那種。 我是不想學了也學不會。 」

也有家長直接表達對「培訓」的抵觸:

大家看到「培訓父母」這幾個字, 第一反應就以為自己要接受的是「語數外」等學科類科目:自己先學會了, 再回家轉教「反哺」給孩子。 但事情真的是大家想的這樣嗎? 其實細看這個「優質父母智慧館」的課程內容, 是關於家庭教育、育兒方法、多商管理、時間分配、高效學習的, 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語數外」。

而且雙減政策中, 對學科類培訓有著很嚴格的規定。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學科類的培訓, 都面臨著從嚴治理。 此前政策落地後, 北京「1對1培訓」剛開始偷偷冒頭, 馬上遭到嚴打。 多地也馬上明確禁止「1對1」並嚴查。
俞敏洪在「新東方培訓父母」上了熱搜以後, 在朋友圈火速回應澄清, 唯恐「避之不及」:「從來沒有, 也絕不打算給家長進行所謂的學科培訓。 希望媒體在博眼球報導的時候, 也一定要弄清楚報導的內容是否真實。 」
所以經由培訓家長來培訓孩子, 終究也僅僅只是一個段子罷了。 但是, 我們也能從「培訓家長」這一詞激起如此大的「逆反情緒」中, 看出網友們有多不願意參加補課。 當教育場的重心開始向」家庭」偏移, 週末奔向培訓機構的孩子「回歸」家庭, 這時也到了家長們「大展身手」, 比拼各自家庭教育能力的時候了。 但在這方面, 家長們似乎無意精進。

2

培訓父母的意義

到底是什麼

與火爆了沒幾天, 立馬被打壓了的1v1輔導形成鮮明對比的, 是家庭教育課程十幾年以來的遇冷。 其實, 新東方在13年前就曾經推出過付費的家庭教育課程, 但沒有受到家長追捧, 甚至根本賣不動, 成為了新東方的邊緣部門。

一位新東方內部分析人士就曾對記者說:

推廣家庭教育的付費課程,可謂是難上加難,阻礙重重。久而久之,家庭教育課程變成了「免費的」:招生的輔助,正式課程的「贈品」。

對於這次推出的「優質父母智慧館」課程,新東方也提前給不感興趣的家長「排雷」,這套課程對於「妄想改變孩子,‘千萬別改變我’的家長而言,可能全篇都是廢話。」

有網友說:

生活中給我們也可以常常看見這樣的場景: 嚴格要求孩子能寫一手印刷體的字,原因是:「我自己的字寫得不好看,所以想讓孩子的字寫得好看。」 孩子練字時,目光如炬地在一旁盯著,做得不好就打罵。孩子坐得板正,努力迎合家長的期待,而脫離了家長的目光,孩子就又「做回自己」,偷懶了。 我們也能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在玩手機,卻讓孩子要「自覺學習」。 久而久之,孩子能敏銳地察覺到,玩遊戲的父母與嚴格要求自己的父母是「割裂對立」的: 「為什麼自己不做的事卻逼著我做?」 孩子的小腦袋裡充滿了這個疑問時,就再也無法再甘之如飴地按照父母的期許去努力。 怎樣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去做某件事? 恐怕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真心認同某件事,並陪伴孩子一起去做。 比如學英語這件事,有一位媽媽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方式就是自己也買書回來看,自己看得多了,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 帶女兒去英語機構,說法也不是「去××學英語」,而是「來,我們一起去××玩。」這樣的「吸引」之下,沒多久女兒就很喜歡說英語。 有一個考上清華研究生的知乎網友說,自己的媽媽即使有了穩定的工作,也仍然熱衷學習,那些一起在一張大桌子上學習的時光,真的很溫馨,而且他的爸爸也很愛看書寫文章。 他說:「你不是怎樣的人,也無法教出怎樣的孩子。」 除了學英語,看書閱讀,運動,彈琴也是一樣,最吸引孩子的興趣的是你對某件事的熱情,並且能陪伴他一起去做這件事。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更重要。因為先學會,才能教孩子如何學。

3

家庭教育是一份

「等得起」的投資

我非常贊同「育兒先育己「雞娃不如雞自己」的道理,但生活中更多的常態是寧願繼續尋找各種「雞娃的方式」,也不願「雞自己」: 比如,願意花幾千幾萬的補課費,逼著孩子去上培訓班,卻不願意花一兩小時去聽一次面向父母的育兒講座。 家長的學習和孩子學習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成年人更講究「即時回饋」:學了這個有什麼用?我能從中獲得什麼? 如果跟父母說:你學了這個,你家娃的成績馬上就能提高。那肯定有很多家長願意為此買單。 市面上有許多面向家長的育兒課程,不是直接提供「學科知識」,而是提供了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情緒管理、時間分配等多維度知識性內容,跟傳統的課業培訓相比,並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而是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的。 能肯定的是,作為父母多瞭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學習方法、批判性思維教育……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有好處,是一份「等得起」的投資,並且終身受益。 要知道父母一個理念的更新,可能勝過孩子幾十次的補習。 就像一位@吸鐵石的知友說的: 這次的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事件,也是一次家長轉變育兒觀念的契機,讓他們更加理解、尊重並讀懂孩子,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學規范。 成為了新東方的邊緣部門。

一位新東方內部分析人士就曾對記者說:

推廣家庭教育的付費課程,可謂是難上加難,阻礙重重。久而久之,家庭教育課程變成了「免費的」:招生的輔助,正式課程的「贈品」。

對於這次推出的「優質父母智慧館」課程,新東方也提前給不感興趣的家長「排雷」,這套課程對於「妄想改變孩子,‘千萬別改變我’的家長而言,可能全篇都是廢話。」

有網友說:

生活中給我們也可以常常看見這樣的場景: 嚴格要求孩子能寫一手印刷體的字,原因是:「我自己的字寫得不好看,所以想讓孩子的字寫得好看。」 孩子練字時,目光如炬地在一旁盯著,做得不好就打罵。孩子坐得板正,努力迎合家長的期待,而脫離了家長的目光,孩子就又「做回自己」,偷懶了。 我們也能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在玩手機,卻讓孩子要「自覺學習」。 久而久之,孩子能敏銳地察覺到,玩遊戲的父母與嚴格要求自己的父母是「割裂對立」的: 「為什麼自己不做的事卻逼著我做?」 孩子的小腦袋裡充滿了這個疑問時,就再也無法再甘之如飴地按照父母的期許去努力。 怎樣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去做某件事? 恐怕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真心認同某件事,並陪伴孩子一起去做。 比如學英語這件事,有一位媽媽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方式就是自己也買書回來看,自己看得多了,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 帶女兒去英語機構,說法也不是「去××學英語」,而是「來,我們一起去××玩。」這樣的「吸引」之下,沒多久女兒就很喜歡說英語。 有一個考上清華研究生的知乎網友說,自己的媽媽即使有了穩定的工作,也仍然熱衷學習,那些一起在一張大桌子上學習的時光,真的很溫馨,而且他的爸爸也很愛看書寫文章。 他說:「你不是怎樣的人,也無法教出怎樣的孩子。」 除了學英語,看書閱讀,運動,彈琴也是一樣,最吸引孩子的興趣的是你對某件事的熱情,並且能陪伴他一起去做這件事。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更重要。因為先學會,才能教孩子如何學。

3

家庭教育是一份

「等得起」的投資

我非常贊同「育兒先育己「雞娃不如雞自己」的道理,但生活中更多的常態是寧願繼續尋找各種「雞娃的方式」,也不願「雞自己」: 比如,願意花幾千幾萬的補課費,逼著孩子去上培訓班,卻不願意花一兩小時去聽一次面向父母的育兒講座。 家長的學習和孩子學習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成年人更講究「即時回饋」:學了這個有什麼用?我能從中獲得什麼? 如果跟父母說:你學了這個,你家娃的成績馬上就能提高。那肯定有很多家長願意為此買單。 市面上有許多面向家長的育兒課程,不是直接提供「學科知識」,而是提供了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情緒管理、時間分配等多維度知識性內容,跟傳統的課業培訓相比,並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而是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的。 能肯定的是,作為父母多瞭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學習方法、批判性思維教育……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有好處,是一份「等得起」的投資,並且終身受益。 要知道父母一個理念的更新,可能勝過孩子幾十次的補習。 就像一位@吸鐵石的知友說的: 這次的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事件,也是一次家長轉變育兒觀念的契機,讓他們更加理解、尊重並讀懂孩子,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學規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