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9%的人沒有意識到:你的病態「上進心」,正在拉低你的「層次」

生活中, 我們通常認為上進心是一個優秀的質量: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難道不是真理嗎?人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還不如死掉……

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 當「變好」成為一種「惡智」時, 你所謂的上進心反而會拖累你。

01

這樣的事

在你身上發生過嗎?

小A在一次考試時, 因為老師說了句「還有五分鐘, 你怎麼還沒有寫完」, 就慌了起來, 後面寫的字就有些潦草。 之後他認為如果字寫得更好, 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 從此開始苦練書法, 也參加了書法培訓班。

這樣的努力不但沒有讓他寫出更好的字, 還讓他的成績變得更糟——他已經不是在關注寫的內容, 而是關注書法本身。 越是關注書法, 他越擔心寫不好, 結果就真的寫不好了……

另一個主人公小B上中專時競選學生會幹事, 因為緊張而說不出話來, 從那之後他就非常在意自己在人前的表現。

去單位實習,

他雖然年紀小, 卻逼著自己表現得老成和穩重, 生怕露出一點幼稚的跡象, 整天表演比他的本職工作還累——一開始僅僅是和領導在一起緊張, 擔心不能給領導留下好印象, 後來慢慢泛化到所有人。

後來, 他的「上進心」又表現為,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緊張, 要淡定自若。 可他壓根就做不到, 最後不得不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 兩位主人公都在逼迫自己變得更優秀, 卻適得其反, 究其原因, 在於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上進心」的病態。

這種人在聽到「要接受平凡、有缺點的自己」時, 往往會認為這是「負能量」的話, 並且極力為自己的「上進心」辯護:上進心有錯嗎?為何別人有上進心就是對的, 而我有上進心就是病態?那麼,

到底什麼是病態的上進心呢?

02

病態上進心的幾種表現

第一, 正常的上進心是一種「希望」, 而病態的上進心是一種「逼迫」

每個人都希望變得更好, 但不是要求, 更不是強求。

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沒有錯, 但要求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一個本來話不多的人, 非要求自己成為一個能說會道、被所有人歡迎的社交能手, 這種逼迫往往不會讓他變得更會說話, 反倒讓他對說話更感到恐懼, 更討厭自己。

一些人可能會反駁說:「我的要求也不高呀, 畢竟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其實他們眼中的「普通人」一點都不普通, 並沒有和每個人都能處好關係的「普通人」。

當我們拿「普通人」當藉口, 只是看到了他的優點, 而無意識地忽視了他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第二, 正常的上進心是興趣, 而病態的上進心是手段

當我們出於對一件事本身的熱愛去做這件事時, 自然會多花精力做得更好。 但病態的上進心出發點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優秀」, 以維繫理想化自我的幻想。

自我實現是在發自真我需要的基礎上, 努力實現自己的潛能, 並且能夠用真實的情感與他人及這個世界相處:

愛一個人並不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洞;

做一份工作是發自內心的熱情;

做自己, 而不是隱藏真實的自己以給人留下完美的印象。

簡而言之, 這樣的人活得真實、自然。 雖然不夠完美, 但能夠接納真實的自己, 而不是活在虛榮中。

病態的上進心僅僅是一種減輕自己內心焦慮、維繫自負幻想的手段, 雖然它表面上是一種人類的純真情感, 其實不過是一種誇張的模仿罷了。

第三,病態的上進心是虛假的

為了人際和諧做一個老好人,不代表他真心接納他人;

為了權力而執著,不代表他熱愛事業;

表現出善良與美德,不是因為他心中充滿愛……

這樣的人只是為了安全感才表現出無限的熱忱,這一切不過是對完美的表演,不是出自內心的情感。

一些學生因無法保持優異的成績而無法接受上不了重點大學的結果,看似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但這不過是出於一種無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恐懼。

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優秀的人,不願讓別人發現真實的他。

第四,病態的上進心具有盲目性

病態的上進心會讓人「饑不擇食」,不加選擇地執著於可以給他安全的東西。即使在外人看來荒唐至極,他卻可能置身迷霧之中而不知,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些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對不切實際的目標非常執著,因為執著和盲目,也非常容易被誘惑,甚至有時越是可疑,越會堅定地去捍衛它們,並證明它們是合理的。比如為了發財,不惜投機取巧,觸犯法律。

03

決定我們追求的

不是恐懼,而是真心

正常與病態的「上進心」不是量的區別,而是質的不同。因此,並不是少一些就好了,而是要想清楚你為什麼這麼做。

就像希特勒和愛因斯坦都有「上進心」,結果卻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無意識動機有所不同:

前者是想通過獲得權力把他人踩在腳下;

而後者是出於對所從事工作的樸素熱愛。

真實的追求與病態的逼迫,一為「自發性」,一為「強迫性」;一為承認有限,一為幻想無限;一為進化的感覺,一為專注榮譽的結果;一為實質,一為外表;一為真實,一為幻想。

從邏輯上來講,「上進心」導致了病癥與衝突,那麼不要有上進心,做一個最普通不過的,甚至沒有任何追求、醉生夢死、安於現狀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但凡有追求、想改變命運、有所期盼,都是理想自我的召喚。

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一個有非理性追求的人與一個混沌度日的人也許都是病態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一位非常在乎成績和別人看法的男性患者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突然變得不努力了。他翹課、玩遊戲,和之前判若兩人,整天活得如行屍走肉一般。

他表面上放下了對名利的追求,不再逼迫自己,實際上他只不過是在逃避失敗,依然是在變相維繫他的虛榮心—不是我不優秀,只是我沒努力而已。

一些人發現自己的要求是病態的,馬上就不對自己有任何要求,抑或是放下一切,不再有任何願望,成了一個「淡如水」的人。

他就像一個慌不擇路的逃難者,壓根就沒有思考,只是一味地逃避。如果沒有反思,只是傻傻執行「命令」,那麼想必他將一無所得。

只有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各種暴行,領悟到自己的幻想,知道自己的恐懼,明白自己一直在自欺,並體會到所謂的「追求」就是一種病態執著的時候,我們才能從「心」出發,而不是從「應該」出發——此時我們追求什麼或放棄什麼,是依據我們的真心與情感,而不是被恐懼驅使。

「上進心」本沒有錯,錯在你利用上進心來逃避現實,維繫幻想,找到安全。

只有當我們敢於直面內心的傷痕,才能還原上進心的本質,而非沉浸在所謂的「上進心」之中自我欺騙。

第三,病態的上進心是虛假的

為了人際和諧做一個老好人,不代表他真心接納他人;

為了權力而執著,不代表他熱愛事業;

表現出善良與美德,不是因為他心中充滿愛……

這樣的人只是為了安全感才表現出無限的熱忱,這一切不過是對完美的表演,不是出自內心的情感。

一些學生因無法保持優異的成績而無法接受上不了重點大學的結果,看似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但這不過是出於一種無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恐懼。

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優秀的人,不願讓別人發現真實的他。

第四,病態的上進心具有盲目性

病態的上進心會讓人「饑不擇食」,不加選擇地執著於可以給他安全的東西。即使在外人看來荒唐至極,他卻可能置身迷霧之中而不知,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些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對不切實際的目標非常執著,因為執著和盲目,也非常容易被誘惑,甚至有時越是可疑,越會堅定地去捍衛它們,並證明它們是合理的。比如為了發財,不惜投機取巧,觸犯法律。

03

決定我們追求的

不是恐懼,而是真心

正常與病態的「上進心」不是量的區別,而是質的不同。因此,並不是少一些就好了,而是要想清楚你為什麼這麼做。

就像希特勒和愛因斯坦都有「上進心」,結果卻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無意識動機有所不同:

前者是想通過獲得權力把他人踩在腳下;

而後者是出於對所從事工作的樸素熱愛。

真實的追求與病態的逼迫,一為「自發性」,一為「強迫性」;一為承認有限,一為幻想無限;一為進化的感覺,一為專注榮譽的結果;一為實質,一為外表;一為真實,一為幻想。

從邏輯上來講,「上進心」導致了病癥與衝突,那麼不要有上進心,做一個最普通不過的,甚至沒有任何追求、醉生夢死、安於現狀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但凡有追求、想改變命運、有所期盼,都是理想自我的召喚。

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一個有非理性追求的人與一個混沌度日的人也許都是病態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一位非常在乎成績和別人看法的男性患者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突然變得不努力了。他翹課、玩遊戲,和之前判若兩人,整天活得如行屍走肉一般。

他表面上放下了對名利的追求,不再逼迫自己,實際上他只不過是在逃避失敗,依然是在變相維繫他的虛榮心—不是我不優秀,只是我沒努力而已。

一些人發現自己的要求是病態的,馬上就不對自己有任何要求,抑或是放下一切,不再有任何願望,成了一個「淡如水」的人。

他就像一個慌不擇路的逃難者,壓根就沒有思考,只是一味地逃避。如果沒有反思,只是傻傻執行「命令」,那麼想必他將一無所得。

只有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各種暴行,領悟到自己的幻想,知道自己的恐懼,明白自己一直在自欺,並體會到所謂的「追求」就是一種病態執著的時候,我們才能從「心」出發,而不是從「應該」出發——此時我們追求什麼或放棄什麼,是依據我們的真心與情感,而不是被恐懼驅使。

「上進心」本沒有錯,錯在你利用上進心來逃避現實,維繫幻想,找到安全。

只有當我們敢於直面內心的傷痕,才能還原上進心的本質,而非沉浸在所謂的「上進心」之中自我欺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