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2-3歲寶寶叛逆期,樣樣對著幹,家長守住6點原則,比打罵更有效

提到兩三歲的寶寶, 大家幾乎都會聯想到「反抗」和「不聽話」等字眼。 這是孩子出生以來爸媽首次遭遇親子關係的「危機」, 對於孩子的種種表現, 表示頭疼不已!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 幾乎會反抗外來的一切, 不管什麼情況, 都只會嚷著「不要、不要、我不要」。 就算是自己喜歡的事物, 只要別人一提, 立馬撅起嘴巴喊:「不要!」。 讓人哭笑不得, 卻又毫無辦法。

朋友家寶寶兩歲半, 正在經歷傳說中的叛逆期。 朋友感歎說這孩子簡直太難搞了!你讓他幹什麼偏不幹, 不讓他幹的事情樣樣都要幹, 每天都要闖出許多「禍端」。

然而他最擔心的是孩子逆反心太強, 卻沒有安全意識, 真怕哪天稍不留意, 會發生危險。 問我要怎麼管教, 能讓孩子聽話一些?

★2-3歲的寶寶, 處於反抗情緒高峰期

寶寶的反抗情緒一般從兩歲半左右開始, 持續時間半年甚至一年之久。 這時候他們自我意識剛覺醒,

有許多自己的想法, 卻跟大人的要求不相符, 不被認可, 因此常常與大人發生「衝突」。

寶寶兩歲多的時候, 不僅僅是自我意識的成長, 他們的行為也會變得平和許多。 相比以前, 他們懂事了不少, 可以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肌肉發育和身體協調性也較以前好很多, 拿東西不再輕易掉地上。

寶寶2-3歲的年齡, 其實也是家長樹立權威的最佳時期, 所以說這個時期不能太「放任」孩子。 如果說這個時候你就「搞不定」了, 那麼將來很可能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別以為孩子長著長著就會自動懂事變乖巧, 毫無底線的縱容, 只會讓熊孩子更失去控制而已。 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該如何管教?

★家長守住6點原則, 管教孩子更有效

我們常常感歎, 聽話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但好寶寶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家長需得付出努力才行。 當遭遇寶寶的叛逆期, 家長也不必頭疼, 只要守住以下6點原則, 你家熊孩子也能變成乖寶寶。

必須要做的事情, 要強制執行

比如: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 每天刷牙洗臉洗澡,

出門要坐安全座椅, 吃飯不能浪費食物, 按時休息等, 這些都是必須做的事。 如果孩子不願意, 各種藉口和說辭, 家長可別遷就孩子, 多費口舌也無益, 直接強制要求執行。

剛開始可能寶寶會有反抗, 偶爾可能還需要動用「武力」, 但掙扎過後依然還是要執行。 試過幾次以後, 孩子自然明白抗議無效, 最終會慢慢適應並遵守這些規矩。

對於可能危害寶寶安全的東西, 要堅決制止

兩三歲的寶寶, 容易對插座、電線、刀具、尖銳的東西產生興趣。 當發現寶寶在玩一件可能危及安全的東西, 家長應該立刻阻止, 就算寶寶再哭鬧, 也絕不能妥協, 底線明確而且堅定。

比如有些家長可能會把電關掉, 讓寶寶繼續玩。 但是你保證不了, 下次寶寶玩的時候你能隨時留意到。 而且有時能玩, 有時不能玩, 這也會讓寶寶無所適從, 並對你的權威產生抗逆性。

無危險性的事, 可以試著讓寶寶做, 並要承擔後果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 有次給寶寶買了個氣球, 本想給他綁在衣服上, 他不願意, 哭鬧著一定要牽在手裡。結果拿不到1分鐘,氣球飛走了。最後任憑他怎麼哭喊也無濟於事,這就是他需要承擔的後果。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家長大可不必阻止孩子的行為,只需事前提醒一下他,並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如果孩子已經承受了行為導致的後果,家長就不要再責備或嘲笑他,只告訴他下次要注意,這樣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

寶寶發生第一次錯誤的行為時,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記得我家寶寶兩歲多時,有一次在牆紙上亂畫一通,氣得我當場「發彪」。但看著寶寶那無辜無助的眼神,我突然意識到:以前自己從來沒告訴過他,不可以在牆上畫,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

當孩子亂丟玩具,告訴他要把玩具送回家;當孩子拍打你,告訴他要輕輕摸;當孩子搶玩具,告訴他要遵守輪流玩的規則;當孩子憤怒發脾氣,告訴他要「好好說話」……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可能只因他不知道「對」的標準,沒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寶寶明知故犯,理應有所懲戒

有些寶寶喜歡動不動就推人、咬人、摔東西、大發脾氣等,像這樣的行為家長早該教育過,但是如果屢教不改,那麼就很有必要給孩子一些相應的懲戒,讓他長長記性。

懲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取消某次零食,禁止看動畫片,讓他坐在「懲戒椅」上不能動,或讓他去房間獨自反省一段時間等。過後,再跟他講道理,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如果孩子做到,再抱抱他,表示你依然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行為。

寶寶故意嘩眾取寵或激怒的行為,家長要淡化

有時候孩子會故意做一些出格的動作,比如故意敲打發出很大聲響,吐口水,說髒話,搞怪等。你越是禁止,他就越是來勁,把人氣得夠嗆!

其實寶寶的行為,原本就是要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們的反應越大,就會越強化他不良行為。最好的辦法是,當他又「犯毛病」時,別理他,直接忽視。他一個人演一會,自覺沒趣,便會停止,並且很快就會忘了這個行為。

哭鬧著一定要牽在手裡。結果拿不到1分鐘,氣球飛走了。最後任憑他怎麼哭喊也無濟於事,這就是他需要承擔的後果。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家長大可不必阻止孩子的行為,只需事前提醒一下他,並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如果孩子已經承受了行為導致的後果,家長就不要再責備或嘲笑他,只告訴他下次要注意,這樣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

寶寶發生第一次錯誤的行為時,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記得我家寶寶兩歲多時,有一次在牆紙上亂畫一通,氣得我當場「發彪」。但看著寶寶那無辜無助的眼神,我突然意識到:以前自己從來沒告訴過他,不可以在牆上畫,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

當孩子亂丟玩具,告訴他要把玩具送回家;當孩子拍打你,告訴他要輕輕摸;當孩子搶玩具,告訴他要遵守輪流玩的規則;當孩子憤怒發脾氣,告訴他要「好好說話」……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可能只因他不知道「對」的標準,沒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如果寶寶明知故犯,理應有所懲戒

有些寶寶喜歡動不動就推人、咬人、摔東西、大發脾氣等,像這樣的行為家長早該教育過,但是如果屢教不改,那麼就很有必要給孩子一些相應的懲戒,讓他長長記性。

懲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取消某次零食,禁止看動畫片,讓他坐在「懲戒椅」上不能動,或讓他去房間獨自反省一段時間等。過後,再跟他講道理,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如果孩子做到,再抱抱他,表示你依然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行為。

寶寶故意嘩眾取寵或激怒的行為,家長要淡化

有時候孩子會故意做一些出格的動作,比如故意敲打發出很大聲響,吐口水,說髒話,搞怪等。你越是禁止,他就越是來勁,把人氣得夠嗆!

其實寶寶的行為,原本就是要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們的反應越大,就會越強化他不良行為。最好的辦法是,當他又「犯毛病」時,別理他,直接忽視。他一個人演一會,自覺沒趣,便會停止,並且很快就會忘了這個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