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入園前,家庭應為孩子做哪些前期準備?

小寶寶要進入幼稚園啦, 有時候媽媽比孩子們更緊張, 仿佛是媽媽們要上學一樣。 入園前要準備什麼, 媽媽都是需要瞭解清楚的。 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在幼稚園儘快適應到新的環境。 那麼入園要準備什麼東西呢?

1.“體之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的遺傳素質奠定了孩子健康成長的物質基礎

遺傳素質對人身體的成長發育以及智力、能力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確定了個體發展的必然性範圍。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許多方面都會與父母有相似之處,如眼睛大小、鼻子高低、膚色深淺、身材高矮、體形胖瘦、體質強弱等許多外形特徵,還有一些父母如口才、思維、音樂、美術、操作等方面的天賦,都有可能遺傳給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具有潛力。

但是,寶寶的遺傳天賦並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得到自然展現,必須在適宜的生長環境影響下,才能得到適當的開發和良好的發展。 如果一個遺傳天賦很好的寶寶,自出生以後就生活在封閉、冷漠的環境裡,得不到周圍人基本的引|導和幫助,他的天賦就會被壓抑甚至埋沒。 所以,父母發現與呵護寶寶的遺傳天賦,給予科學的開發與培養,將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奠定牢固的物質基礎。

2.“同言而信,信其所親”—親子感情奠定了孩子樂於接受家庭教育的心理基礎

對寶寶來說,父母是來到這個陌生世界的第一位親人,也是第一任啟蒙老師。

父母為他們帶來了生命,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為他們創造了生命之初的安全感,所以他們熱愛、信任父母,也更樂意接受父母的教導。

但並非有親子關係,就一定能產生濃厚的親子感情。 父母需要對寶寶投入關注、關心和關愛,積極回應寶寶的生活需要、愛的需要和教育需要,寶寶才會對父母產生依戀之情。 如果父母對寶寶的需要反應遲鈍、冷淡,甚至因為不愛寶寶或認為養育寶寶是個拖累而總是拒絕寶寶的需求,寶寶與父母之間就會逐漸形同陌路。 所以,父母為寶寶付出情感和辛勞,與寶寶建立濃濃的親情,將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3.“染於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家庭環境對孩子個性和性格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

家庭環境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生活環境,也是對人的成長影響最直接、

最深刻、最持久的環境因素,而且通過潛移默化,悄悄地影響著寶寶的個性與

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為了促進寶寶形成健康的個性和積極的性格, 父母應該注意家庭關係和睦、鄰里之間互助,為寶寶營造安全、溫曖、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 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孟母三次搬家都是為了給孟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孟子從在墓地周圍學人哭叫,在集市周圍學人叫賣,最後轉到學堂周圍學人讀書。 孟母不但關注社區鄰里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更重視用自身的言傳身教影響孩子,當孟子翹課回家的時候,她用“斷機杼”的家庭生活場景教育孟子做事要持之以恆。

所以,父母為寶寶營造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將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奠定積極的個性和性格基礎。

4.“蒙以養正,聖功也”——科學的家庭教育為孩子奠定最佳人生開端

“蒙以養正,聖功也”出自《易經》,意思是說,在孩子啟蒙時期,就要培養他走上正路,這相當於成就聖人的功業。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早期家庭教育的意義。 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自發的,而家庭教育則是父母對寶寶有目的、有意識、主動地施加影響。 0~3歲是寶寶身體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及時和科學的早期家庭教育具有優化和開發潛能的功能。

科學的早期教育並不是教寶寶單一地識字、計算和背誦,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早期教育的重心在於尊重他們的天性,進而豐富他們的直接經驗。 0~3歲寶寶的學習規律比較特殊,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或想學習什麼,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由成人來決定的。 他們在環境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隨後在不斷的擺弄探索中感悟新的知識。 所以,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宜有過多的灌輸和說教內容,要多為寶寶提供充滿快樂和成就感的機會,使他們獲得真實完整和有益的生活、遊戲與學習經驗,使寶寶的身心發育得到全面薰陶,這才是真正為寶寶奠定最佳人生開端。

“完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