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久生情!75歲爺爺「老伴走後愛上看護」 兒女反對仍無效「花260萬買房送她」原因引人深思

現代人生活繁忙, 多數子女因為工作等因素無法時刻陪伴父母身旁, 有時候隨侍在側的看護反倒和老人家的關係更加親近。 但把金錢和物質擺在明面上考慮的兒女們, 是否曾深思過一個問題:獨居老人為什麼會對花錢雇來的人產生感情, 為什麼偏偏選中了在你們眼裡根本不配的人?

老人怕孤獨, 更加依賴情感上有所寄託, 老伴走了之後, 兒女不在身邊, 那些無處安放的情緒自然會轉移到距離他們最近的人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現如今老人將積蓄留給看護的案例屢見不鮮的原因。

一位朋友曾把75歲的父親送去了姐姐家裡, 他告訴我再不送走可能會出大事。 怎麼回事呢?原來朋友的父親喜歡上了他們家的看護, 看苗頭可能接下來父親就要娶人家了。 然而, 老人去了大女兒那裡一星期後又拐了回來, 不僅換了家門鑰匙, 還揚言誰破壞他們的黃昏戀將來就不給誰分遺產。

老先生姓龐, 原來我們都在一個大院子裡生活過, 我清晨買菜的時候曾經偶遇老先生, 打過招呼之後我問起原委, 老先生長嘆一口氣, 直恨兒女不孝, 他也直言不諱:「我喜歡她, 兒女反對沒用!」

幫了女兒買房又幫兒子, 老了孤苦伶仃

老伴在世的時候, 他們幫女兒買房時掏了首付, 那時候房價還不是很貴, 後來小兒子結婚, 他們花光老底又為小兒子買了一套面積45.3坪的複式, 這兩次耗盡了夫妻倆的全部積蓄。

他們以為, 兒女們過好了, 今後自己老了之後, 他們也有能力孝敬。

但是誰曾想, 老伴6年前因病離去後, 龐老先生成了徹底的孤寡老人, 雖然有兒有女可是無人問津, 整天孤苦伶仃的。

老先生說:「以前老伴在世的時候, 我至少還有個人說話, 每到週末孩子媽會把兩個孩子叫回來做頓好吃的, 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的。 但是老伴離開後, 他們幾乎很少來我這裡, 我似乎成了他們眼裡的空氣。 」

龐老先生的兒子是我的朋友, 我自然知道他每週週末都是有休息時間的, 但是他很少來看望自己的父親, 肯定也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果然, 老先生接下來的講述解開了我的困惑。

意外之財捏在老先生的手裡, 就是不給兒女們分

老先生在老家還有個堂哥, 一輩子沒結婚、無兒無女, 房子拆遷後落得一筆錢。 因為感念臨終前龐老先生的關照, 表哥把這筆錢贈予了他。 這件事被兒女們知曉後, 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希望父親把這些錢交到他們手裡保管, 可是老先生不同意。

他認為, 錢是自己的, 兒女是自己的, 將來等什麼時候真的不能動了再交也不遲。 可是兩個兒女卻不這樣想。他們一致認為老先生是想再為他們找後媽,一個人捏著那麼大一筆錢不給兒女花,肯定是想再婚。

龐老先生自己有套房子,平常一個人住,老伴離開後出了這件事,他認為自己主意拿得很對:萬一把錢都給了兒女,他們今後對自己不聞不問怎麼辦?但是結果正相反,為了這筆錢,兩個孩子幾乎與他鬧翻,不怎麼來往了。

老先生不管這些,不來往就不來往,就當養了兩個不孝子。他因為生氣,自己雇了一個看護,每月給人家1萬3,後來商量了一下,看護改為住家看護,每個月給1萬7。

看護比兒女強,起碼隨叫隨到

龐老先生花錢雇看護不是有錢就揮霍,他的確需要一個能照顧自己的人,但是兒女們因為錢的事情與他疏遠了,老伴也長眠於地下,只有花錢請人來伺候自己,也解了他的寂寞。

請來的看護手腳俐落,待人也熱情,今年43歲,讓龐老先生不僅能每天能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也能住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裡,這都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久而久之,他就對這個姓柳的中年女人產生了依賴之情。

圖片來源:電影《淪落人》劇照

他認為,雇個看護的確比兒女強,起碼隨叫隨到。他更加堅信不把錢給兒女保管是對的,不是龐老先生自私,他的這些話還是有些道理。老人老了之後手裡沒錢再向兒女伸手,不能保證他們能拿得出來。

有經濟能力請個看護,對於這個已經上了歲數的老人來說,也是件好事。一方面分擔了兒女的壓力,一方面也能有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龐老先生感覺自從柳女士來家之後,他彷彿年輕了幾歲。

「我們是日久生情,誰也管不著。」

掐指一算,柳姓看護到了龐老先生家裡也有4年了,他有心臟病和高血壓,這些兒女們都知道,但是很少關心他,這幾年劉女士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的慢性病有了些許和緩。與此同時,他對這個柳女士也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愫。

說不清是誰主動捅開了這層窗戶紙,反正兩人情投意合,是真心相愛。最先發現這件事的是他的小兒子,小兒子感覺父親丟盡了自己的臉,他怒不可遏地要求把這個看護趕出家門,可惜老爺子回了三個字:「不可能!」

他覺得自己能在最後的歲月裡遇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女人是一件人生幸事,可是顯然兒子不這麼看。兒媳也跑來勸說,看護是看上了他的錢財和房子而已,甚至遠在外省的女兒也打電話來說,父親是不是老糊塗了,會相信與比自己小三十幾歲的女人在一起是真愛。

為此,兒子還強行把他開車送到了大女兒家裡,讓他暫時與那個女人分開,好好冷靜一下。可是,龐老先生卻兀自巍然不動地認為:「我們是日久生情,誰也管不著。」

老先生為看護買房花了260萬,兒女強烈反對

龐老先生還告訴我一個重磅消息:他已經花260萬給柳女士在郊區買了一套房子,房本上寫的是她一個人的名字。他想等到將來兩個人都搬去郊區,呼吸新鮮空氣,種種花養養雞。這件事,他等到事情結束才讓兒女們知道。

至於為什麼為柳女士花錢,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理由:「雖說是看護,可是我倆很合得來。她年輕時丈夫就離開了,一個人拉拔一個孩子長大也不容易。這幾年她在我家也是盡心盡力,人很實誠。就是她真的圖我的錢,我也認了。做人總得佔一頭不是?」

但是,老先生的做法卻遭到了兒女們的激烈反對,他們覺得自己的父親真的是老糊塗了。那個女人來自農村,家裡還有什麼人絲毫不清楚,父親就把家底和盤托出,甚至花了這麼多錢為那個不想做的人買房,那麼他們這些有血緣關係的人又算是什麼?

看著老先生倔強又滄桑的臉,我也內心長嘆一口氣。幾天後,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們在父親家裡趕看護走,惹得龐老先生心臟病發作住院了,家裡亂成一鍋粥,那個看護也在醫院,怎麼趕也趕不走。我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有時候,「順」會比「孝」重要。

有時候,「我是為你好」不見得是真的為老人好。

之前也提到了老先生的歲數,75歲了,已經過了古稀之年。老人到了這個年紀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依賴和寄託。也許他的子女們覺得父親把錢看得比錢重要,但其實恰恰相反,龐老先生欠缺的是一種感情的陪伴與溫暖的家庭氛圍。

有時候,子女們自以為的「我是為你好」,也不見得是真的為了老人好。龐老先生內心真的不知道看護與他的差距嗎?他是知道的,但是因為出於對感情的渴望,讓他寧願相信自己遇見的是真情,希望在最後的歲月裡能極力抓住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圖片來源:

父母其實需要的更多的是兒女們的「順從」,而不是「為你好」的孝敬。從龐老先生身上,我們更多的是要去思考:針對獨居老人,身為子女如何做才能讓讓他們既能不感覺到孤寂,又能理智應對黃昏戀的出現?一昧的施壓只會適得其反,沒有人情味的處理方式只會把親情越推越遠。

無論是老人的錢還是情感歸屬,按照他們的邏輯也許會有偏差,但是即使不贊同,也請尊重。孝順與尊重,會是身為子女留給父母們最大的回饋。

可是兩個兒女卻不這樣想。他們一致認為老先生是想再為他們找後媽,一個人捏著那麼大一筆錢不給兒女花,肯定是想再婚。

龐老先生自己有套房子,平常一個人住,老伴離開後出了這件事,他認為自己主意拿得很對:萬一把錢都給了兒女,他們今後對自己不聞不問怎麼辦?但是結果正相反,為了這筆錢,兩個孩子幾乎與他鬧翻,不怎麼來往了。

老先生不管這些,不來往就不來往,就當養了兩個不孝子。他因為生氣,自己雇了一個看護,每月給人家1萬3,後來商量了一下,看護改為住家看護,每個月給1萬7。

看護比兒女強,起碼隨叫隨到

龐老先生花錢雇看護不是有錢就揮霍,他的確需要一個能照顧自己的人,但是兒女們因為錢的事情與他疏遠了,老伴也長眠於地下,只有花錢請人來伺候自己,也解了他的寂寞。

請來的看護手腳俐落,待人也熱情,今年43歲,讓龐老先生不僅能每天能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也能住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裡,這都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久而久之,他就對這個姓柳的中年女人產生了依賴之情。

圖片來源:電影《淪落人》劇照

他認為,雇個看護的確比兒女強,起碼隨叫隨到。他更加堅信不把錢給兒女保管是對的,不是龐老先生自私,他的這些話還是有些道理。老人老了之後手裡沒錢再向兒女伸手,不能保證他們能拿得出來。

有經濟能力請個看護,對於這個已經上了歲數的老人來說,也是件好事。一方面分擔了兒女的壓力,一方面也能有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龐老先生感覺自從柳女士來家之後,他彷彿年輕了幾歲。

「我們是日久生情,誰也管不著。」

掐指一算,柳姓看護到了龐老先生家裡也有4年了,他有心臟病和高血壓,這些兒女們都知道,但是很少關心他,這幾年劉女士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的慢性病有了些許和緩。與此同時,他對這個柳女士也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愫。

說不清是誰主動捅開了這層窗戶紙,反正兩人情投意合,是真心相愛。最先發現這件事的是他的小兒子,小兒子感覺父親丟盡了自己的臉,他怒不可遏地要求把這個看護趕出家門,可惜老爺子回了三個字:「不可能!」

他覺得自己能在最後的歲月裡遇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女人是一件人生幸事,可是顯然兒子不這麼看。兒媳也跑來勸說,看護是看上了他的錢財和房子而已,甚至遠在外省的女兒也打電話來說,父親是不是老糊塗了,會相信與比自己小三十幾歲的女人在一起是真愛。

為此,兒子還強行把他開車送到了大女兒家裡,讓他暫時與那個女人分開,好好冷靜一下。可是,龐老先生卻兀自巍然不動地認為:「我們是日久生情,誰也管不著。」

老先生為看護買房花了260萬,兒女強烈反對

龐老先生還告訴我一個重磅消息:他已經花260萬給柳女士在郊區買了一套房子,房本上寫的是她一個人的名字。他想等到將來兩個人都搬去郊區,呼吸新鮮空氣,種種花養養雞。這件事,他等到事情結束才讓兒女們知道。

至於為什麼為柳女士花錢,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理由:「雖說是看護,可是我倆很合得來。她年輕時丈夫就離開了,一個人拉拔一個孩子長大也不容易。這幾年她在我家也是盡心盡力,人很實誠。就是她真的圖我的錢,我也認了。做人總得佔一頭不是?」

但是,老先生的做法卻遭到了兒女們的激烈反對,他們覺得自己的父親真的是老糊塗了。那個女人來自農村,家裡還有什麼人絲毫不清楚,父親就把家底和盤托出,甚至花了這麼多錢為那個不想做的人買房,那麼他們這些有血緣關係的人又算是什麼?

看著老先生倔強又滄桑的臉,我也內心長嘆一口氣。幾天後,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們在父親家裡趕看護走,惹得龐老先生心臟病發作住院了,家裡亂成一鍋粥,那個看護也在醫院,怎麼趕也趕不走。我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有時候,「順」會比「孝」重要。

有時候,「我是為你好」不見得是真的為老人好。

之前也提到了老先生的歲數,75歲了,已經過了古稀之年。老人到了這個年紀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依賴和寄託。也許他的子女們覺得父親把錢看得比錢重要,但其實恰恰相反,龐老先生欠缺的是一種感情的陪伴與溫暖的家庭氛圍。

有時候,子女們自以為的「我是為你好」,也不見得是真的為了老人好。龐老先生內心真的不知道看護與他的差距嗎?他是知道的,但是因為出於對感情的渴望,讓他寧願相信自己遇見的是真情,希望在最後的歲月裡能極力抓住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圖片來源:

父母其實需要的更多的是兒女們的「順從」,而不是「為你好」的孝敬。從龐老先生身上,我們更多的是要去思考:針對獨居老人,身為子女如何做才能讓讓他們既能不感覺到孤寂,又能理智應對黃昏戀的出現?一昧的施壓只會適得其反,沒有人情味的處理方式只會把親情越推越遠。

無論是老人的錢還是情感歸屬,按照他們的邏輯也許會有偏差,但是即使不贊同,也請尊重。孝順與尊重,會是身為子女留給父母們最大的回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