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家是龍出門變蟲,等長大了就好了?不,家長還是趕快改吧

不少孩子在家是條龍, 像小霸王一樣說一不二, 不達目的就亂發脾氣、亂扔東西、撒潑打滾。

可一出門就變成蟲, 不願和人打招呼, 不敢找別人玩, 黏在家長身邊, 被欺負也不敢反抗, 只會偷偷哭鼻子找家長。

家長既擔心又著急,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是不是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其實孩子的出門慫在家橫不能簡單歸咎為膽子小怕生, 家長需要仔細分析, 不能聽之任之, 以為孩子長大就好:

孩子的性格特質

從生下來開始, 孩子的不同性格特質就已經被註定, 每個孩子的氣質都不一樣, 有的細膩敏感, 有的大大咧咧, 有的奔放熱情, 有的內向羞澀。

所以有的孩子天生就抗拒社交, 不喜歡在外和小朋友一起遊戲, 他們更喜歡在家自己玩, 就是在外面也寧願自己一個人獨處。

這些孩子到了外面, 看到人群反而拘束不自在, 在家長眼中就是出門就慫了。

家庭教養的方式

有些家長, 特別是隔代老人喜歡對孩子溺愛, 只要孩子一哭鬧, 就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無原則的遷就。

還有些家長喜歡包辦一切, 什麼都為孩子考慮到, 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安排指揮下進行, 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長期待在在這兩種家庭中,

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行動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不會與人溝通交往, 到了外面失去了安全感, 又沒有人對他事事順從, 自然就慫了。

家長的負面榜樣

有些家長自己就是外慫內橫, 面對領導、同事、鄰居、朋友處處妥協討好, 生怕得罪人, 回到家面對親人反而成了大爺, 樣樣耍威風要面子。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 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變得出門一條蟲在家就是龍也不奇怪了。

孩子曾經社交受挫

有些孩子本來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可某一次或接連幾次被其他孩子拒絕、嘲笑、欺負, 受到的傷害又沒得到很好地排解寬慰, 受挫感一直壓抑在孩子心裡, 逐漸就害怕恐懼和孩子交往。

長此以往孩子就變得在外縮手縮腳, 出門就慫了。

面對孩子的出門慫, 家長從何處下手才能有效果呢?

記住, 家長要調整自己, 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而不是一味改造孩子!!!

尊重孩子的性格

每個孩子的氣質性格都不一樣, 但是氣質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內向不代表失敗,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差異。

如果非逼著一個內向的孩子改變自己, 喜歡社交, 這種改變需要的時間極長, 效果小, 孩子成年後還容易反彈。 這樣一來, 孩子和家長都會很痛苦。

家長不如放慢步伐, 不要苛求, 讓孩子用他喜愛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融入世界, 去和別人交往。

改變教養方式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 不能過分寵溺,要放手讓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從收拾玩具、自己穿鞋穿襪、整理書包開始,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對於孩子的哭鬧,別輕易妥協,堅持原則底線,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是武器,不能用哭鬧而要用言語交流去達到目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統一戰線,不能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幾次下來,孩子就知道自己有了依靠和指望。

只要對方不是虐待孩子,那麼即使你不贊同對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能當面反駁爭吵,完全可以事後背著孩子交流。

家長的言傳身教

要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而怎麼做大於怎麼說,身教強于言傳!

家長與其強迫孩子和人打招呼,不如自己身體力行,看到人主動人情招呼,做出榜樣讓孩子模仿學習。

孩子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不如和孩子聊一聊自己小時候遇到類似的問題怎麼解決,然後陪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在實際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孩子的問題。

構建安全社交環境

當孩子社交受到挫折,家長不千萬用看看你真沒用,別人比你小都可以之類的話語嘲笑和否定孩子,也不要一味的吼叫和責駡,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退縮和逃避。

相反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構建安全的社交環境,鼓勵孩子主動探索。

比如從組織家庭聚會開始,讓孩子從熟悉的人開始交往,或者邀請其他孩子到家做客,使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下和小朋友玩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然後逐步地擴大社交范圍,去社區、去公園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即使真的遇到一些熊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

總之,要想孩子不再做家裡的一條龍外面的一條蟲,家長需要從自己做起,幫助孩子獨立,樹立信心,學會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

不能過分寵溺,要放手讓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從收拾玩具、自己穿鞋穿襪、整理書包開始,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對於孩子的哭鬧,別輕易妥協,堅持原則底線,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是武器,不能用哭鬧而要用言語交流去達到目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統一戰線,不能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幾次下來,孩子就知道自己有了依靠和指望。

只要對方不是虐待孩子,那麼即使你不贊同對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能當面反駁爭吵,完全可以事後背著孩子交流。

家長的言傳身教

要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而怎麼做大於怎麼說,身教強于言傳!

家長與其強迫孩子和人打招呼,不如自己身體力行,看到人主動人情招呼,做出榜樣讓孩子模仿學習。

孩子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不如和孩子聊一聊自己小時候遇到類似的問題怎麼解決,然後陪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在實際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孩子的問題。

構建安全社交環境

當孩子社交受到挫折,家長不千萬用看看你真沒用,別人比你小都可以之類的話語嘲笑和否定孩子,也不要一味的吼叫和責駡,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退縮和逃避。

相反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構建安全的社交環境,鼓勵孩子主動探索。

比如從組織家庭聚會開始,讓孩子從熟悉的人開始交往,或者邀請其他孩子到家做客,使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下和小朋友玩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然後逐步地擴大社交范圍,去社區、去公園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即使真的遇到一些熊孩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

總之,要想孩子不再做家裡的一條龍外面的一條蟲,家長需要從自己做起,幫助孩子獨立,樹立信心,學會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